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液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2例DKA患者按是否出现多尿分为多尿组(PU组,n=18)及非多尿组(NPU组,n=54)。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2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静脉及胃肠补液量、DKA纠正前后的电解质变化。结果 PU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低于NPU组(P<0.05),2组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在治疗初期、治疗后期的胃肠补液量较NPU组明显增多(P<0.01)。PU组的血钠水平在DKA纠正后更低(P<0.05)。结论在补液治疗DKA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量,根据失水和血钠情况及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及补液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心输出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脓毒性休克患儿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USCOM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2组患儿均确保气道畅通,给予高流量鼻导管供氧或面罩氧疗、液体复苏、继续和维持输液、血管活性药物、积极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USCOM组除常规治疗外,还以USCOM监测心输出量(CO),并根据CO值及时调整其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比较2组治疗前及液体复苏第3、6小时的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血压(MBP)、血糖、pH值、乳酸(Lac)值及C反应蛋白(CRP),并对2组液体复苏早期输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USCOM组在液体复苏第3小时的Lac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pH值、输液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USCOM组在液体复苏第6小时的心率、呼吸、Lac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USCOM能根据监测的CO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较快地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内环境及生命体征指标,在患儿液体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于术中循环稳定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均予以传统输液治疗,进行术中补液;研究组均予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实施胶体液冲击使每搏输出量(SV)最大化,确保容量处于理想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循环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SV以及心输出量均有所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SBP,DBP,MAP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需用血管活性药辅助患者4例,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入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入胶体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血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处于更加理想状态,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折后创伤性休克患者心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04例骨折后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病历号交替随机分配至限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与常规组(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各52例。对比两组平均补液量及补液前后的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EVLW)、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限制组平均补液量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补液后的PVPI、EVLW、CVP、SV、PLT、Hb、PT均高于补液前,HR、PV、AI、HCT均低于补液前(P<0.05);限制组补液后的PVPI、EVLW、HR、CVP、PV、AI低于常规组,SV、HCT、PLT、Hb高于常规组,PT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调控补液量及液体输注速度,降低过快、过量输液造成的心肺负担,促进患者心血管功能恢复,减少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避免患者血液过度稀释而加重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四逆汤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0、2、4、6、12、24h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包括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肺部B线;两组患者待早期复苏达标后,监测达标时间、补液量、液体净平衡量。结果 中药组早期复苏达标时间更短,补液量更少,液体净平衡量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汤能够缩短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达标时间,降低补液量,从而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洁  杨耀鹏 《临床荟萃》2019,34(2):140-14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大容量液体复苏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24小时液体复苏量、治疗结局等相关指标;根据液体复苏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寻找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包含231例,入院24小时液体容量≥6 000 ml有76例,平均补液量为(7 628±3 018) ml;<6 000 ml有155例,平均补液量为(4 642±2 018) ml,两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0.53%和21.94%(P<0.05)。大容量补液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减少(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P<0.035);有创机械通气比例、血液净化比例减少(P<0.05)。结论 入院24小时内大容量液体复苏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风险,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予于早期足量补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直肠补液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病区收治的150例AP患者, 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50例。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迅速实施液体复苏方案, A组、B组、C组分别在10 min、20 min、30 min内将1 000 ml平衡液完成直肠补液治疗。比较三组液体复苏达标情况、液体外溢情况、液体保留时间、不适症状评分、焦虑与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补液8 h后, A组达标率62.00%(31/50), B组达标率92.00%(46/50), C组达标率66.00%(33/50),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8, P<0.05)。三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比容(HC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每小时尿量均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B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A、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液体外溢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 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60例病人,依据同一供者的两个肾脏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受者尿量、血压、生命体征及无创心排量监测指标进行补液;对照组仅根据尿量、血压及生命体征行经验性补液,比较两组补液时间、补液量、尿量、补液过程中液体负荷相关指标,以及移植肾相关指标情况;并观察无创心功能监测检查指标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补液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补液量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监测值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60,P<0.05),心输出量与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值为0.54,0.53,P<0.05)。结论:无创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反映心脏射血及负荷情况,较心脏超声更方便;通过连续监测,及时调整液体平衡,可明显减少补液量,促进肾功能恢复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10.
张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0):1476-1479
目的 探讨以肺超声为导向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控制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容量超负荷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CRRT的脓毒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容量评估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评估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观察组采用实时肺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小时尿量、清蛋白、血浆渗透压、尿比重及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治疗24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用量、液体总入量。结果 两组接受CRRT 24 h后心率、中心静脉压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每小时尿量及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各项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超声检测无风险、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和开放性液体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过程中的优劣性,为ARDS患者的液体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筛选2017-01-2020-05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上符合2012年柏林会议要求的ARDS标准的患者8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对照给予开放液体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治疗7 d的液体净入量;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48 h的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及APACHEⅡ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7天液体净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8 h后,两组MAP、CVP在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OI较对照组升高,而EVLWI、Lac及APACHEⅡ评分则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实施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可以减少ARDS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减轻肺水肿,对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4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胶体液冲击治疗,使得每搏输出量(SV)最大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出入量情况,在入室前(T0)、麻醉后(T1)、术始(T2)、骨水泥前(T3)、骨水泥后即刻(TG0)、骨水泥后1min(TG1)、骨水泥后3min(TG2)、骨水泥后5min(TG3)、骨水泥后10min(TG4)、骨水泥后15min(TG5)、骨水泥后20min(TG6)以及术毕(T4)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V、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循环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活性药应用人数比例、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总入量、胶体量、尿量以及失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T2和T3时SV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的C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SBP和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可以使得心脏前负荷更充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对血压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3例,予以床旁超声指导;对照组53例,予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指导。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静脉压、最终液体复苏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肺水肿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及平均静脉压显著升高,最终液体复苏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RT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肺水肿发病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强化疗效,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USCOM)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心脏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2010-02~2010-06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扩容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四个阶段进行:半卧位;躯体仰卧位,下肢抬高45°进行PLR;回到半卧位;30 min内静脉输注500 mL 6%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通过USCOM连续进行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监测.根据扩容后SV的变化值(ΔSV)是否 ≥15% 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LR所致ΔS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80例需要扩容的患者纳入本研究,9例因不能得到满意的USCOM多普勒信号被排除,32例(45.1%)患者ΔSV≥15%为反应组.PLR所致ΔSV曲线下面积(AUC)是0.84±0.05,ΔSV≥15%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和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者分别是65%和100%.结论 通过USCOM监测PLR所致ΔSV对评估心脏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VTI)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评价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的复苏目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除外中心静脉压指标)。超声指导组在液体复苏前,行容量负荷试验(5 min之内输注3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并利用超声检测△VTI;若△VTI≥15%,提示患者存在容量反应性,可继续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0 min左右输注体内,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EGDT;若△VTI <15%,提示患者无容量反应性,不积极行液体复苏,由临床医师评价后自行决定后续治疗。常规治疗组由临床医师决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重要生理及实验室指标、各时间段液体出入量及平衡、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及使用时间、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本试验共纳入了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指导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2组,最终完成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4例、29例。0~6 h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复苏液体入量及正平衡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7 d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液体平衡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0~12 h、0~24 h、0~72 h、0~5 d,2组的液体出入量及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EGDT达标率比较,超声指导组达标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vs. 58.6%,P=0.129)。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使用时间显著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VTI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从而指导液体复苏,比常规治疗在液体管理方面更加精确,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缩短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颅内压、DR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输注冰冻液体行低温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护理配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PG、2 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D水平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对心功能恢复及心肌损伤减轻有着促进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为指导的液体管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n=45)采取以中心静脉压(CVP)技术为指导的液体管理,观察组患者(n=45)采取以PICCO技术为指导的液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比较2组患者日平均液体量、ICU时间、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死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2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6.6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平均液体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89%,高于观察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在重度颅脑...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50例子宫肌瘤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即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术后实验组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肩关节手术患者采用改良沙滩椅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肩关节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各42例。甲组采用改良沙滩椅位干预,乙组给予常规体位。术后观察效果,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术中排尿量,评定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输出量(CO)等指标变化。采用舒适度(Kolcaba)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2.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甲组术中补液量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排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甲组SBP、DBP与乙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HR、CO等指标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两组Kolcaba评分、GSES评分、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olcaba评分、GSES评分、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沙滩椅位在肩关节手术中具有良好效果,可降低手术操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保障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