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指导至纠正6月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患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指导医生对儿童反复肺炎早期预防及临床干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反复肺炎患儿,及同期就诊的103例非反复肺炎的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查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χ2检验显示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变量为早产史、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住院史、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0 min)、居住平房、被动吸烟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OR=4.006,95%CI:1.827~8.786)、既往住院史(OR=9.408,95%CI:4.419~20.030)、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0 min(OR=2.934,95%CI:1.289~6.679)、居住平房(OR=3.441,95%CI:0.786~15.060)、被动吸烟(OR=2.23,95%CI:1.030~4.861)是儿童反复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既往住院史、居住环境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被动吸烟等可以增加儿童患反复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07 -2010-12在我院产科出生或在新生儿科就诊的180例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干预)和对照组(未早期干预)各9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育儿指导,研究组患儿在3个月内开始接受早期的综合性康复训练.结果 1岁时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儿童3月龄、6月龄及1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康复干预是预防或减少高危患儿脑瘫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可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管理在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损伤高危儿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发育(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体格发育、智力发育[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采用运动发育指数(PDI)]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Gesell评分、体格发育、MDI评分及P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系统干预管理,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脑损伤后遗症的纠正,加强其体格发育,促进患儿智力与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妊娠高血压疾病母亲所生新生儿195例,经头颅影像学、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证实有脑损伤62例为观察组,无脑损伤133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母亲孕期情况、患儿出生史及出生后诊治和随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儿宫内窘迫、胎龄37周、小于胎龄儿、体质量2 500g、羊水Ⅲ度粪染、新生儿窒息、反复呼吸暂停、呼吸窘迫、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与新生儿脑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宫内窘迫(OR=5.211,95%CI:1.799~12.452,P=0.004)、胎龄37周(OR=4.689,95%CI:1.323~17.341,P=0.041)、小于胎龄儿(OR=4.632,95%CI:2.112~10.432,P=0.039)、体质量2 500g(OR=1.877,95%CI:1.458~7.478,P=0.026)、新生儿窒息(OR=4.121,95%CI:1.323~5.325,P=0.011)、呼吸窘迫(OR=3.436,95%CI:1.315~6.871,P=0.012)、呼吸衰竭(OR=3.562,95%CI:1.412~5.621,P=0.021)、机械通气(OR=4.115,95%CI:1.611~4.72,P=0.030)是妊娠高血压疾病母亲其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发生脑损伤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母亲及新生儿应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 :通过探索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 ,试图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方法 :对 90例平均月龄为 (3 .83± 2 .56)m的可疑脑瘫高危儿及脑瘫患儿 ,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 2年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 ,2 2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 ,68.2 %治愈 ,1 8.2 %临界正常 ,1 3 .6 %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 68例高危新生儿 ,除 3例失访外 ,65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脑瘫并非是不可治愈的疾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扁头综合征危险因素。方法 239例扁头综合征患儿根据分级水平分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扁头综合征影响因素。结果出生胎龄(OR=0.636,P0.001)、出生体重(OR=0.095,P0.001)、住院时间(OR=1.307,P0.001)、是否早产(OR=2.649,P0.001)、是否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OR=4.456,P0.001)、是否睡姿变化(OR=0.046,P0.001)、是否早期干预指导(OR=0.054,P0.001)与扁头综合征相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伴新生儿并发症是扁头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睡姿变化和早期干预指导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58例脑瘫高危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以口头、书面指导以及讲座示教和家庭随访指导的方式进行全程宣教干预,对高危儿家属的不正确辅食添加方式、以及早期轻症进食障碍进行干预训练,使其能正确进行辅食添加喂养.干预后患儿家属对高危儿辅食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34%提高到96%,辅食制作的正确率从51%提高到93%,对干预指导的认可度从74%提高到99%.  相似文献   

9.
李阳 《护理学报》2007,14(10):89-89
随着科室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收容量的增加,笔者提出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家长增加脑损伤后遗症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后,使家长对脑损伤后遗症及早期干预有了足够的认识,脑损伤高危儿定期回访率达90%,1年中发现26例患儿存在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姿势反射异常以及异常肌张力,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20项神经测查法对足月高危儿颅脑损伤的筛查价值及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足月高危儿112例,分别在出生后1、3、4周通过20项行为神经测查(NBNA)法进行评分,对进入恢复期的患儿早期进行干预;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分析适应性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患儿评分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病率的变化。结果:5项NBNA评分(第三周行为能力除外)均比第1周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评分≤35分者明显下降,与第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10.971,P0.01)。第4周评分≤35分者与第3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9.495,P0.01)。第4周的HIE发生率与第3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3.170,P0.01),干预12月后,高危新生儿适应性评分≤85分者少于3月,有显著性差异(x2=38.615,P0.01)。结论:应用NBNA法对合并颅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检,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颅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和运动发育指标影响。方法:58例在医院救治并存活围产期高危患儿接受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住院期间直接示教,出院后定期在诊室指导。6月、12月和24月龄时评估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患儿6月、12月和24月龄时MDI和PDI等智测成绩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可明显改善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和运动发育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黄疸出现至消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全年共分娩活产婴儿4349例,失访213例,实际观察婴儿4136例,生后出现黄疸的婴儿3954例(95.60%);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95例(14.39%)。(2)经多元回归分析,早产(OR值2.136,95%CI1.281~5.123)、胎膜早破(OR值1.672,95%CI1.025~6.369)、头颅血肿(OR值1.892,95%CI0.636~5.657)、低出生体重(OR值1.985,95%CI2.031~5.359)、剖宫产(OR值1.501,95%CI1.698~5.236)、窒息(OR值1.867,95%CI1.220~4.123)、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OR值1.723,95%CI2.013~5.017)、母子血型不合(OR值2.823,95%CI1.524~4.421)、同胞有高胆红素血症者(OR值2.378,95%CI0.867~4.523)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95.60%的新生儿出现黄疸;14.39%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科医生进驻产科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核黄疸的最有效医疗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防治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开展小儿脑瘫康复五年三个阶段的方法和效果,探讨对高危儿实行早期干预对防治脑瘫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等患儿上门,患儿年龄大,程度重的多;第二阶段,保健与康复相结合,在系统保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第三阶段,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对干预组重点监测,追踪指导。结果:第二阶段早期诊断和超早期诊断率高于第一阶段,两个阶段早期(超早期)诊断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坚持2个疗程以上者增多,正常化人数增多:第一阶段4/47,(8.5%);第二阶段9/58,(15.5%)。第三阶段高危儿早期干预组中枢性协调障碍数在6个月内18例,高于高危儿观察组(11例),经过早期干预到1岁时,干预组无脑瘫发生,观察组有脑瘫7例,其他脑损伤4例。CDCC测试结果干预组MDI≤69的2例(0.7%),PDI≤69的4例(1.4%)明显高于观察组48例(17%)、62例(22%),甚至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4%)、6例(6%)。结论:早期干预能提高(超)早期诊断率,使患儿在最佳时期接受治疗,疗效显著,达到正常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后遗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月住院及门诊脑性瘫痪高危患儿79例,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脑性瘫痪高危儿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脑性瘫痪高危儿采取早期干预、综合康复治疗和指导家长护理是减少脑性瘫痪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早期发现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通过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医院与家庭干预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能够采用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降低高危儿致残率。方法研究对象2001-01/2004-05收入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病房住院的患儿,排除无高危因素或年龄超过1岁的患儿。确定为脑损伤的高危儿116例分为两组,在医院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的为治疗组(86例),在家庭干预的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86例,达正常化49例,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总有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2.48,P<0.01)。结论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比单一家庭干预效果佳,医院与家庭相结合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干预后智力发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高危儿分成 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随访及智力测定由专人进行;发生脑瘫后的治 疗相同。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且DQ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生 率。  相似文献   

17.
陈燕霞  黄志坚  王晓杰 《护理研究》2014,(15):1835-1836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参加我院高危儿系统管理的围生期高危儿379例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早期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49例患儿,经过4个月~12个月疗程的康复治疗后,运动发育进步,肌张力恢复正常,异常姿势纠正,无一例发生脑性瘫痪,各种高危因素发生中枢性协调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围生期高危儿系统管理中承担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高危儿管理系统,使围生期高危儿得到早期有效的干预和序贯康复治疗,提升围产质量,改善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2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促进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的神经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8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DQ评分、头颅CT复查结果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出生第10,30天两组患儿的听觉、视觉、触觉NBNA评分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3,6,12,18,24个月的D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颅CT复查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