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结直肠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为构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方法改良后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对合肥市7个行政区域社区内40~69岁居民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癌症风险评估,随后对评定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者进一步行肠镜检查等临床筛检,以发现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后按是否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为因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流行病学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采用经改良后哈佛疾病健康指数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对29 750名社区居民进行结直肠癌危险度评价,发现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者4 696人(15.78%),其中40~44岁及65~69岁组不同性别间高危因素者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和50~岁组CRC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组。进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发现结肠癌1例和癌前病变86例。对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慢性结直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丙型肝炎、高血压为危险因素,职业为服务业、被动吸烟、乙型肝炎为保护因素。 结论 采用以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疾病健康指数方法对社区居民结直肠癌进行风险评价,进而对高危人群作临床筛查,符合疾病早期预防和卫生经济学原则,可提升社区居民对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依从性,值得探索。对慢性结直肠炎、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等慢性病应积极关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结直肠癌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在报道阿司匹林能降低中风的危险性后只一年又发现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能帮助预防心脏病发作。三年后,新的研究显示,每日一片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结肠癌。一项有6000多人参加的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降低结直肠癌危险性之间的统计学关系。在美国,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主要原因。早期的实验室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和其他的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能抑制啮齿动物的结肠癌发生。在上述这些发现的鼓舞下,波士顿大学医学校的Lynn Rosenberg及其合作者决定在人体中寻求相似的联系。Lynn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为妇女常见的第二大癌症,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逐年上升。据美国1992年统计,每年约有24 000名妇女死于结肠癌。妇女40岁以后,每5年结肠癌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一倍。这不仅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而且与妇女逐渐进入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性激素能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生的理论,并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四大致死癌症,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可以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甲基化SEPTIN9(mSEPT9)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关,检测外周血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水平不仅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还可以用于手术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本文就SEPTIN9基因、mSEPT9试验、临床应用、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希望本文能使临床医生对SEPTIN9及其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研究有初步了解,并能够以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开发出以基因甲基化为突破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认识到预防在控制结直肠癌(世界范围第三种最常见癌症)中的重要性,并命名纽约的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作为WHO的结直肠癌预防合作中心。每年确诊为结直肠癌为50多万例。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胃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其临床疗效欠佳,预后差,严重危害国人身体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愈显重要。近年来化学预防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预防结直肠癌方面的潜力,文章旨在总结阿司匹林、叶酸、维生素D和钙剂、膳食纤维和肠道菌群等对结直肠癌预防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为妇女常见的第二大癌症,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逐年上升[1].据美国1992年统计,每年约有24 000名妇女死于结肠癌.妇女40岁以后,每5年结肠癌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一倍.这不仅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有关,而且与妇女逐渐进入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性激素能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生的理论,并进行两者关系的研究[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第2位高发性恶性肿瘤,美国结直肠癌的病死率位居所有癌症病死率的第3位.由于采取了结直肠癌筛查等措施,西方国家的结直肠癌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而亚洲国家的结直肠癌病死率仍持续上升.在中国,结直肠癌病死率位居癌症病死率的第2~4位,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进展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而早期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结直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3大常见的癌症。最近1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所增加,迫切需要降低患者发病率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随着免疫治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结直肠癌的进展与肿瘤微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产生逃离的机制极为复杂。该文主要对结直肠癌免疫应答机制和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分为两类:LynchⅠ综合征(又称遗传部位特异性结异性结直肠癌)和LynchⅡ综合征(又称癌症家族综合征),LynchⅠ综合征家系中,结直肠癌是唯一的一种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报道,原发性癌症治疗之后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测时发现,在有疾病史的患者中,继发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较高。美国Helen和Harry癌症研究所的Robert Green报道说,结直肠癌复发的危险性高于以往信息数据中预测的比率。Green教  相似文献   

12.
陈锋  韦皓棠 《微创医学》2023,(6):674-678
<正>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结直肠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占40.80%[1]。随着医学科学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术前精准分期、术中精准解剖、围术期个体化治疗)及全程化管理的综合治疗时代。在先进外科理念的指导下,中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不断追求提高肿瘤学预后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这对保护患者的泌尿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刘建  罗时敏  曹杰 《广东医学》2012,33(9):1346-1349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30年来呈上升趋势,居癌症病死率的第5位[1].肝脏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还没有发现某个基因或蛋白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存在确定的特异性关系.因此,在没有可靠生物标志物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提早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高危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蛋白在 84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 ,分析 (χ2 检验 )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Logrank检验p2 7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Cox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 5 7.14 % (48 84 ) ;低表达率为 4 2 .86 % (36 84 )。p2 7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Logrank检验发现p2 7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 ,Cox模型则显示p2 7蛋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结论 :p2 7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以及预后差、生存期短显著相关 ,p2 7蛋白高表达则相反。p2 7蛋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我国到2020年约有451万癌症病例和304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消化道癌症死亡占比36.4 %[1].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5种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占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42 .44%[ 2 ].可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也逐渐成为我国高发的癌症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目前国内每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现转移,其中仅少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手术的机会.西妥昔单抗作为分子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切除转化率,并改善了预后.然而在西妥昔单抗治疗初始或治疗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会对该靶向药...  相似文献   

17.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结直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在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深入了解结直...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利生 《广西医学》2005,27(9):1308-1311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Parkin博士的报告,2002年结直肠癌新病例102.3万,死亡52.9万,分别比2000年增加8.3%和7.5%。在我国结直肠癌中,近20年来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仍以直肠癌多见,占50%~60%,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1/3~2/3。  相似文献   

19.
来自于明尼苏达大学癌症中心的Andrew Flood博士近日报道说,富含钙的饮食可降低妇女罹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且增补钙的妇女可使患癌风险进一步降低。虽然已知进食钙含量较高的乳制品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但钙降低结直肠癌危险性的预防作用对男性和妇女均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间76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入院前误诊率高(44/76),并存病多(46/76),肿瘤切除率为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结论①结直肠癌和其他大部分癌症一样是一种随年龄增高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②高龄结、直肠癌病人有发病缓慢、症状隐匿、并存病多的特点。③老年人结直肠癌易误诊。④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术前准备主要是并存病的治疗。围术期并存病的治疗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⑤治疗方案选择要严格遵循控制性损伤外科的理念(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癌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⑥并发症的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