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人表皮吸附、消耗的方法观察了银屑病患者含有与不含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IgG对培养角朊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发现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存在对角朊细胞的增生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拟。提示银屑病时抗角白自身抗体在表皮的沉积可能是一种继发性的保护反应,以限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纯化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培养角朊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的研究自从其被发现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1]。我们曾经使用间接对比法和吸附试验观察过AKautoAb对角朊细胞的作用[2],但该方法有其明显的不足,为能更客观地观察AKautoAb对角朊细胞的作用,我们应用纯化的AK... 相似文献
3.
4.
角蛋白,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和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新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20(5):267-269
被作为上皮类型和分化阶段的分子标志-角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表皮内明显地表现异常,并且这种异常改变不仅仅出现在皮损区域。最新研究提示屑病患者角朊细胞本身存在缺陷,它们较正常角朊细胞分化能力低下。直接以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作为对象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也与银屑病有着明显的联系。有的角蛋白和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判断银屑病的病情以及疗效、治愈标准的指标。深入研究银屑病患者角蛋白、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变化对进一 相似文献
5.
角蛋白、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和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新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5)
被作为上皮类型和分化阶段的分子标志——角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表皮内明显地表现异常并且这种异常改变不仅仅出现在皮损区域。最新研究提示银屑病患者角朊细胞本身存在缺陷,它们较正常角朊细胞分化能力低下。直接以不同分子量的角蛋白作为对象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也与银屑病有着明显的联系。有的角蛋白和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判断银屑病的病情以及疗效、治愈标准的指标。深入研究银屑病患者角蛋白、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银屑病可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表皮中角蛋白有异常表达,特别是角蛋白K16,它常在银屑病活动的早期即在皮损边缘处的基底层上表达[1,2]。为了研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角蛋白K16的自身抗体,以及该抗体与银屑病病情变化的确切关系,我们用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和抗角蛋白K16自身抗体(AK16autoAB)的滴度。 相似文献
7.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培养角朊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ntoAb)对角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以IL-1β刺激无血清培养角朊细胞及AKautoAb作用后的角朊细胞,用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8的产量。结果表明IL-1β可刺激角朊细胞产生IL-8,并对IL-1β有浓度依赖性,AKautoAb对角朊细胞产生IL-8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AKautoAb在炎性皮损角朊细胞中的沉着,可能存在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anti 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作用。方法:应用心得安法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样模型,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正常人AKatuoAb,以肌肉注射方式给药,从组织病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AKatuoAb组动物银现样改变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1),动物血清中可检测人到AKatuoAb。结论:提示AKatuoAb具有促进及鼠银屑病样模型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3H-TdR标记检测培养细胞DNA的合成,证明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对体外培养角朊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与正常人淋巴细胞作用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并用地塞米松阻断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刺激表皮角朊细胞增殖,有效地建立了以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刺激表皮角朊细胞增殖的实验模型,为今后研究其他治疗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对自身角朊细胞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表皮KC的过度增生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同时在其中还可见到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我们以分别取自银屑病皮损或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的KC与同一患者自体的PBMC进行混合培养,以观察其增生代谢方面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K16抗体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鼠抗人角蛋白K16的IgG单克隆抗体作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别于作用12h,24h和36h,以同种型抗体作对照,采用定量PCR,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抗角蛋白K16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蛋白(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NACA)和Involucrin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Involucrin和肌动蛋白合成启动蛋白(actin related protein,ARP2)表达的影响。结果 12h,24h和36h后NACA mRNA升高5.93-,3.35-和3.54-倍。12h和36h后Involucrin mRNA升高2.33-和2.0-倍。36h后Involucrin蛋白升高4.5-倍,而Arp2蛋白下降1.82-倍。结论抗角蛋白K16抗体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影响细胞的活动力,角蛋白K16可能是维持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分化和表皮增殖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Yoshihiro Takami Akira Abe Takayoshi Matsuda James A. Shayman Norman S. Radin Robert J. Walter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8,25(2):73-77
Glucosylceramide (GlcCer) is a major glycosphingolipid component of epidermis, which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skin permeability. However, the role of glycosphingolipids in keratinocyt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clarified.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D-threo-1-phenyl-2-decanoylamino-3-morpholino-1-propanol (PDMP), an inhibitor of GlcCer synthase (EC 2.4.1.80), depletes cells of glycosphingolipids. This inhibitor has been used as a tool for elucidating their func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PDMP on cultured normal human keratinocy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PDMP. Forty-eight hours later cell growth, thymidine incorporation, and lipid content were studied. The cell growth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ymidine into cells were inhibited by PDMP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The synthesis of GlcCer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PDMP treatment,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eramide level were observed. We concluded that GlcCer in epiderm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epidermal growth and suggested that PDMP may be beneficial for treating proliferative skin disorder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复方甘草酸苷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CG)对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XCR2及分泌TGF-β1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G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MTT法检测CG对HaCat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G处理后的HaCat细胞的CXCR2表达。培养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观察CG处理后,培养液中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50~200μl/m l的CG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干预24 h即可见到明显的抑制作用,CXCR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上清中TGF-β1分泌增加。结论50~200μl/m l CG促进素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XCR2和TGF-β1分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rhFGF-7对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研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rhFGF-7)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环切术后包皮,分别用胰酶和dispaseⅡ酶消化法分离表皮,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无滋养层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并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rhFGF-7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胰酶消化分离表皮相比,dispaseⅡ酶消化获得的表皮,其细胞贴壁率高,增殖速度快,且成纤维细胞污染少;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胞浆呈黄绿色,为角蛋白阳性染色;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可持续增殖至第8代,10ng/mL的rhFGF-7促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最显著。结论所建立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rhFGF-7可促进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N异靛甲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我们利用结晶紫染色光吸收、氨基已糖甙酯酶测定、氚胸腺嘧啶掺入、细胞直接计数及细胞分化过程形态学定量等方法研究了该药在不同浓度下对培养的人类角朊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浓度为10-7mol/L和10-8mol/L时对角朊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9mol/L时即无此作用,而浓度为10-10mol/L时对角朊细胞的分化仍有显著促进作用。这说明N异靛甲对角朊细胞增殖与分化均有影响,但以促进分化为主。提示该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于一般细胞毒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氧化苦参碱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苦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亚二倍体细胞含量、DNA片段化分析和AnnexV(膜联蛋白V)凋亡检测法,观察氧化苦参碱9OMT)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OMT使角质形成细胞的亚二倍体细胞、DNA片段化率及磷脂酰丝氨酸(PS)膜外化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1),首次发现一定浓度的OMT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结论 OMT诱发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苦参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K auto Ab作用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后,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以及提取角质形成细胞DNA作电泳特征分析。结果 AK auto Ab作用后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光镜、电镜下形态发生凋亡特有的改变,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并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周期分析图中出现凋亡峰;DNA电泳呈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结论 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G5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G5在无血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免疫学活性,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观察5G5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反应性;从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提取角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5G5所识别的角蛋白区带;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5G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5G5仅识别角质形成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的角蛋白区带,呈现为一条很强的染色带,而未与其它分子质量的角蛋白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呈胞浆阳性;该单克隆抗体明显抑制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特异性抗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角蛋白的抗体可能是角蛋白抗体家族中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