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腔颌面外科因先天性、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畸形而引起全麻气管插管困难,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良好的气道表面麻醉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并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既往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作粘膜局部麻醉,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利多卡因较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潜伏期更短、麻醉效果更强等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吴庆忠  吴取  彭涛 《九江医学》2001,16(4):194-195
目的:比较行环甲膜穿刺表麻与否对全麻鼻腔盲探插管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2%利多卡因或1%地止卡因单纯行鼻腔咽喉表麻,B组先用2%利多卡因或1%地卡因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行环甲膜穿刺表麻,再行鼻腔咽喉表麻。观察两组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射情况。结果:B组在行环甲膜穿刺表麻时的BP、HR明显升高,两组气管插管前后的BP、HR变化及呛咳反射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全麻鼻腔盲探插管不行环甲膜穿刺表麻同样能达到与A组一样理想的表麻效果,创造良好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心ICU内41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组(丁卡因组)和对照组。记录基础生命体征,插管时、插管后1 min、5 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氧发生率,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全麻药物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丁卡因组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低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丁卡因组诱导期间全麻药(异丙酚)用量、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丁卡因组所有病例环甲膜穿刺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穿刺时间不超过1 min,无一例出现局麻药过敏、中毒反应、皮下或纵隔积气、食道损伤和气胸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时无死亡。结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全麻药、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简便易行和微创的操作方法,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对经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咽喉部手术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探组 (n=30) .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环甲膜穿刺后注射2%利多卡因2 mL;盲探组以传统触诊法定位后穿刺注药.记录镇静时 (T0) 、穿刺注药后时 (T1) 、插管即刻 (T2) 、插管后2 min时 (T3) 、插管后5 min时 (T4) 的HR、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 ;记录注药时呛咳评分、术后咽痛等并发症率.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 T1时2组MAP、HR和RPP升高 (P<0.05) ;与盲探组比较, 超声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盲探组比较, 超声组穿刺时呛咳程度较轻、术后咽痛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麻对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插管反应与传统盲探法相似, 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环甲膜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逆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成功1例银川市口腔医院麻醉科胡学仁,沈小玲,刘英华经鼻气管插管具有一定难度,盲插时难度更大。遇插管困难病例则难上加难。我们采用环甲膜穿刺置硬膜外导管逆行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处理了1例困难插管,现介绍如下。1患...  相似文献   

7.
困难气道是临床麻醉工作的难点,我们用硬膜外麻醉穿刺器械完成经环甲膜穿刺引导气管插管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2.5%利多卡因(Ⅰ组),1%地卡因(Ⅱ组)和2.5%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Ⅲ组)行环甲膜穿刺注药,观察3种局麻药在危重休克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反应和效果。分为三组。每组12例。临床观察结果:3组阻滞完善时间和效果无显著差异。混合用药(Ⅲ组)镇痛维持时间较长(5.75±0.75h),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血液动力学方面,3组无显著差异。术中需要辅助静脉麻醉药:Ⅰ组最多,Ⅱ组次之,Ⅲ组较少。因此,Ⅲ组病人在术毕清醒最早,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根据本研究资料,作者认为采用2.5%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行环甲膜注药,对重症病人术中气管导管的维持具有一定的效果。有利于重症病人术后迅速清醒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普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Ⅰ组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Ⅱ组病人先用2%利多卡因2-3ml口腔含漱2min后吐出,再进行环甲膜穿刺法2%利多卡因1-1.5mg/kg,然后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结果:Ⅱ组病人围插管期和Ⅰ组病人插管前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β-E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差异(P<0.01),5min时也有差异(P<0.05);心率和RP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差异(P<0.01),3min时也有显差异(P<0.05),RPP插管后5min时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注利多卡因,使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平稳,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嵩  刘宗明 《吉林医学》2008,29(21):1923-1923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应用于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全麻手术需要气管插管(单腔管)的患者,随机双盲抽取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进行气管插管前气管表面麻醉治疗组(Ⅰ组)40例和对照组(Ⅱ组)60例。术前肌内注射安定10mg。Ⅰ组和Ⅱ组全麻诱导均为芬太尼4U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给药顺序相同,Ⅰ组在诱导完毕后进行2%利多卡因溶液3~4m l喷雾法喷喉表面麻醉;Ⅱ组则不实施上述操作,且两组均为无插管困难。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应用于气管插管前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Ⅱ组插管后SBP、DBP、HR明显增高,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法喷喉进行成功的气道表面麻醉,会明显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高循环稳定性,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时对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需要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25例。其中A组患者单独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B组患者双次单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应用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心血管反应A组较B组和C组显著(P<0.05);B组较C组显著(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用能有效抑制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辅助下环甲膜穿刺在鼾症患者清醒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鼾症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对照组、定位组和引导组。在浅镇静状态下,对照组应用体表解剖法行环甲膜穿刺,定位组应用超声定位法行环甲膜穿刺,引导组应用超声引导法行环甲膜穿刺,复合鼻咽部表面麻醉行清醒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入室后(T0)、插管前(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以及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记录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并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引导组比较,定位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t=25.073和30.973,P<0.05)。与对照组比较,T2时定位组和引导组MAP、心率明显降低(P均<0.05),RSS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定位组和引导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耐受性评分均明显降低,满意度更高,且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环甲膜穿刺能够更好地满足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需要,定位准确,患者更加舒适,耐受性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14.
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存贵 《河北医学》2006,12(9):895-89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I组无表面麻醉组,Ⅱ级2%利多卡因4m l气管内表面麻醉组。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 in,气管插管后1 m in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诱导后2m in,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Ⅱ组比Ⅰ组插管后SBP、DBP、HR均有显著差异。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麻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经鼻插管全麻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需经鼻插管全麻患者,先用地卡因喷壶反复喷口腔咽喉部,同时用地卡因喷鼻腔,并用麻黄碱滴鼻来收缩鼻粘膜,然后静注力月西1∽2mg,芬太尼0.05mg∽0.1mg,待患者镇静后,先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3ml行气管表面麻醉,然后在每侧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注入2%利多卡因2∽3 ml行喉上神经阻滞,患者入睡后行经鼻插管气管导管均为弹簧管。结果:35例患者1次插管成功,5例多次插管成功。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全麻经鼻困难气管插管全麻中,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相关血液动力学反应发生率,且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操作方法,容易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均无插管困难,年龄20~70岁,ASAⅠ~Ⅱ级,体重45~76kg,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n=30),Ⅱ组为利多卡因喷喉组(n=30).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高血压例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术前伴高血压疾病者,嘱口服降压药至手术当日晨.术前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0.1mg/kg,东莨菪碱0.3mg.患者静卧10分钟后开始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利多卡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0岁,体重55~ 80 kg,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诱导方法相同: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20 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60 mg/kg;实验组病人在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0 mg/kg和利多卡因1.00 mg/kg,对照组病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插管后即刻(T2)、1(T3)、3(T4)、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实验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应用可有效缓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0例采用雾化吸入麻醉,B组91例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下与气管插管全麻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喉罩(LM)组和气管插管(TT)组两组,每组50例。全麻诱导后,两组患者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插管。应用监护仪分别监测拔管前15、10、5min,拔管时,拔管后1、5、10、15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改变。结果气管插管组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各监测时点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入室基础值(P〈005),尤以拔管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达到最高值。应用喉罩组围拔管期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各观测值均较接近入室基础值,只在拔管时稍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喉罩组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明显减轻,可能基于喉罩对气管刺激性小的原因而使整个围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下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下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4%、5%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记录以下几个时间点:T0(诱导前)、T1(环甲膜穿刺前)、T2(环甲膜穿刺注药后)、T3(气管插管前)、T4(气管插管后1~3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氧饱和度(SpO2)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同时记录阻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T0~T1时,三组患者MAP、HR均显著下降(均P<0.05),T1~T2时及T3~T4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