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B期、C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191例,其中行肝切除治疗105例,TACE治疗86例;BCLC C期、Child-Pugh A~B级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73例,其中肝切除治疗30例,TACE治疗43例。结果 BCLC B期191例患者中,肝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0%、49.20%、38.12%,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TACE组生存率分别为50.13%、22.11%、8.06%,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BCLC C期73例患者中,肝切除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0%、23.30%、13.30%,中位生存期为24.0个月,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10%、0.00%、0.00%,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BCLC B期、BCLC C期肝切除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TACE组(P0.05),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人的情况下,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更能提高BCLC B期、C期HCC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B期、C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191例,其中行肝切除治疗105例,TACE治疗86例;BCLC C期、Child-Pugh A~B级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73例,其中肝切除治疗30例,TACE治疗43例.结果 BCLC B期191例患者中,肝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0%、49.20%、38.12%,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TACE组生存率分别为50.13%、22.11%、8.06%,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BCLC C期73例患者中,肝切除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0%、23.30%、13.30%,中位生存期为24.0个月,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10%、0.00%、0.00%,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BCLC B期、BCLC C期肝切除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TACE组(P<0.05),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P<0.05).结论 在严格选择病人的情况下,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更能提高BCLC B期、C期HCC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4月入住我院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索拉菲尼+TACE术。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索拉菲尼于TACE术后5d开始口服。400mgbid,至少服用3个月,每位患者行TACE术不少于两次,并检测TACE术前1周及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0.0%,对照组3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3.3%,对照组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2个月,对照组中位TTP为3.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3.3%,对照组为5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VEGF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毒副反应均为Ⅰ-Ⅲ度,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治疗组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高血压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术能改善不能手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巴塞罗那临床分期系统(BCLC)B期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采用超声引导下RFA(RFA组)治疗或TACE(TACE组)治疗的BCLC B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92例BCLC B期肝癌患者术后随访1~37个月,RFA组35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53.4%、42.7%,中位生存期为27.3个月;TACE组57例患者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4%、33.5%、22.4%,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RFA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高于TACE组(P<0.05)。结论 RFA治疗可能较TACE治疗更能提高BCLC-B期肝癌患者的短期生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例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确诊复发后即口服索拉菲尼400 mg,每日两次治疗(A组);8例未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B组);同期接受相同剂量的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25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带瘤生存时间、索拉菲尼的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带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22个月(中位数10个月)、1~8个月(中位数4个月)和2~21个月(中位数4个月),三组之间整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M法,以log-rank检验,P=0.045)。两组肝移植患者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但服用索拉菲尼组有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服用索拉菲尼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能明显延长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生存期,并不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B期、C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C患者53例,按其住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毒副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疾病进展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结果 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8.0~16.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3个月,95%CI为(11.8,13.3) 个月。对照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0~11.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1个月,95%CI为(8.6,9.9) 个月。其中3例达部分缓解(PR)者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试验组患者服用替吉奥后4例腹泻,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恶心、呕吐,毒副作用在1~2级,发生率分别为14.3%、7.1%和7.1%。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χ2=35.531,P<0.05)。结论 BCLC分期B期、C期的HCC患者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图像,根据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介入术后 6 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提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术前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建立术前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加入术前临床模型,组成联合模型。分别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从1 70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模型AUC分为0.945、0.918。临床因素除了肿瘤最大径线和肿瘤数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构建的临床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1、0.857。联合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AUC分别为0.958、0.95。  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是预测TACE联合索拉菲尼短期疗效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术前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前筛选出进展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发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TACE治疗(TACE治疗组)72例、单纯手术切除组(手术治疗组)4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1.5个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0.4个月,Ⅱ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9个月,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I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累计生存率较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3).Ⅱ型门静脉癌栓与Ⅲ型门静脉癌栓病人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手术治疗组与TACE治疗组分别有4例(9.8%)、11例(15.9%)术后发生肺转移,肺转移中位时间分别7.6,4.2个月.结论: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菲尼在多发性肝细胞癌(MHC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MHCC患者1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分为A、B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行单纯TACE治疗,B组行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铁蛋白(FER)、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水平、缓解率、控制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AFP、GP73、FER、EC、E、CEA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缓解率、控制率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脱发、腹泻、手足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MHCC较单纯TAC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ACE术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C患者151例,其中HCC合并DM患者(17例)作为病例组,HCC未合并DM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BCLC分期B期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直径之和、门静脉高压发生率、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以性别、年龄、是否合并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作为自变量,以TACE术后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DM、ALT、Child-Pugh分级、AFP、肿瘤直径之和、是否门静脉高压、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与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DM、Child-Pugh分级、肿瘤直径之和、是否抗病毒治疗、治疗次数是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20%,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病例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4%,2年生存率为7%,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经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6,P=0.001;χ2=10.430,P=0.001)。结论 DM是影响BCLC分期B期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非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38例中期HCC患者(试验组)行TACE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根据试验组患者的基本属性及肿瘤特性,从同期选取38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中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为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B期。分析试验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两组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所有试验组患者都发生了至少1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7例(18.4%)患者出现了3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未见4级及更高的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7.4~14.6个月),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CI:8.4~21.6个月),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非手术切除的中期HCC患者接受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ty of sorafenib in Child-Pugh class B to class 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In this three-center open-label study from November 2011 to May 2013, we randomly assigned 189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ild-Pugh class B or C HCC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ith 95 patient to receive sorafenib (400 mga time, twice a day) and the other group with 94 patients to receive best supportive care. The primary end points wer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2.2 months and 1.9 months in the sorafenib group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group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in the sorafenib group, 0.5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0-0.75; P=O.O02).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4.0 months and 3.5 months in the sorafenib group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group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in the sorafenib group, 0.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35-0.68; P〈0.001). The main adverse effect of sorafenib was rash and ache of the skin (in 51.7% patients). The incidences of severe rash, diarrhea, and dry skin were 5.6%, 5.6%, and 2.2% in the sorafenib group. One patient reached partial response in the sorafenib group. Conclusions Sorafenib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unction impaired advanced HCC. It is effective in term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compared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 Liver functions are the important predictive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Li Y  Huang JW  Lu LG  Shao PJ  Hu BS  Huang GM  Wei ZG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87-2192
目的 通过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或总生存期(OS)的分析,观察介入栓塞与抗血管生成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提供证据来源.方法 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36例,其中男33例、女3例;行TACE治疗后3~7 d内连续口服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每片200 mg),每次2片,每天2次.每4~8周为一个疗程,根据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并记录不良事件.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所有生存率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随访至2010年3月,可评价的36例患者中,死亡14例,存活22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8.62个月(95%CI:6.51~10.24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2.41个月(95%CI:9.57~14.80个月).36例患者中,存活的22例,观察时间内的患者总体存活率为61.1%.存活病例中,没有CR病例,1例PR,15例SD,6例PD;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44.4%.服用索拉非尼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乏力及食欲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可以明显缓解.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进一步丰富了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模式.口服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6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仅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30例在行TACE治疗后1周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及肝外转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66.7%)优于对照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6年12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5.8个月,大于对照组10.8个月(P<0.05),观察组肝外转移率3.33%小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有效延长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肿瘤进展期,提高生存时间,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望使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行索拉非尼系统治疗并联合TACE治疗的10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评价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3.0版评价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为完全缓解,3例为部分缓解,3例为疾病稳定,2例为疾病进展,中位总生存期为29.5个月。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为3级或以下级别,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7/10)和腹泻(6/10)。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HCC)的效果。  方法  回顾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介入诊疗中心2012年2月—2017年12月9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和RFA序贯治疗。根据TACE和RFA的治疗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0~5 d,30例)、B组(6~22 d,54例)和C组(>22 d,15例)。使用递归分割法选择最合适的TACE-RFA间期阈值,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果  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TACE-RFA时间间隔与较差的OS相关:A组vs. B组,P=0.694;A组vs. C组,P=0.037;B组vs. C组,P=0.023。C组15例患者中,73.3%(11/15)的患者死亡。3组中位OS分别为32.3、34.1和23.2个月。  结论  TACE和RFA序贯时间间隔与患者预后有关,较短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OS和PFS,但最佳的时间间隔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系统服用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药治疗者19例,联合TACE者18例。每2个月随访1次,主要观察两组肿瘤反应率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TACE治疗组耐受性均良好,其常见副反应为乏力、手足综合征、贫血、腹泻等。单药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2例;联合治疗组CR 6例,PR 9例,SD 3例,PD 0例。联合治疗组的PFS长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耐受性良好,有效率较高,可延长患者PF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h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76例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因素。  结果  76例患者中位OS为27个月(11~68个月),中位PFS为15个月(4~63个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OS相关(均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PFS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增大、有门静脉癌栓为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次RFA治疗、替吉奥治疗为PF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口服替吉奥、增加RFA治疗次数对控制TACE联合RFA治疗的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肿瘤进展具有重要帮助,而肿瘤直径增加、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122例肝癌合并门癌栓的综合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252-1253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22例肝癌分为2组:A组(7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B组(50例)行TACE结合外放射治疗。结果: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2.3%,4.5%,平均生存期7.5个月;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2%,21.2%,13.5%,平均生存期17.5个月,P<0.05。结论: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