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某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与吸烟有关的各项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46.3%;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与年龄,劳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吸烟认识态度,饮酒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某农村社区居民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某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与吸烟有关的各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46.3%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与年龄、劳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吸烟认识态度,饮酒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除年龄外,单因素中的其它因素均进入方程。结论 目前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大力开展控烟的宣教及吸烟相关因素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蚌埠市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蚌埠市城市社区抽取60岁以上城市居民1 124人,农村社区抽取60岁以上农村居民1 157人。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问卷》《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问卷》等,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方面慢性病患病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社会学资料和健康相关行为对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调查人群患有高血压887例(43.2%),糖尿病251例(1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8例(13.1%),脑卒中345例(16.8%),其他慢性病552例(26.9%)。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病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经常饮酒,口味适中、口味轻、体育锻炼和主动健康体检可降低患高血压风险;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吸烟,体育锻炼降低患病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因素是男性、年龄、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已戒烟和经常饮酒;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是城市社区、丧偶、吸烟和经常饮酒,与老伴一起生活、与子女一起生活、与老伴和子女一起生活、居住条件、偶尔饮酒、吃早餐和体育锻炼降低患脑卒中风险;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是男性、丧偶、其他婚姻状况、吸烟、经常饮酒,居住条件已戒烟、偶尔饮酒、口味适中、吃早餐和体育锻炼降低患病风险。结论:社区、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居住条件、与谁一起生活等人口社会学因素以及吸烟、饮酒、饮食口味、体育锻炼、是否主动体检等健康相关行为对蚌埠市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的吸烟行为、态度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上海市虹口区15~69岁对象960人,其中958人完成了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 该区15~69岁人群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20.04%和18.73%,男性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41.05%和30.07%,女性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0.80%和1.70%,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RR=0.02,95%CI:0.01~0.03);25岁以上各年龄组吸烟率高于15~24岁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RR=0.45,95%CI:0.25~0.79);饮酒人群吸烟率高于不饮酒人群(RR=2.68,95%CI:1.76~4.09)。家庭人均年收入越低、烟草危害知识得分越高的人群越反对吸烟,赞同禁烟。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15~69岁人群吸烟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情况是影响吸烟情况的因素。应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的控烟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应加强吸烟有害知识的宣传,纠正其对吸烟和禁烟的态度;在控烟教育的同时应强调控制饮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和成瘾药物滥用行为流行状况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 720名城市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现在饮酒率(33.15%)远高于现在吸烟率(13.58%),重度饮酒率(15.19%)与现在吸烟率接近,成瘾药物滥用率为1.85%,3种行为有共存现象。男生、成绩差、职业高中、学段高的学生吸烟和饮酒行为危险度高。焦虑是吸烟和成瘾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抑郁是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因素,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分别是饮酒和成瘾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从提高心理社会功能入手对3种物质成瘾行为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吸烟现状及其吸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数据,对9 995名(男4 763人,女5 232人)18周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8周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1.06%,现在吸烟率为27.65%,男女现在吸烟率分别为 54.25%和3.44%,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 20 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 20 支?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39,95%CI:0.033~0.046)?文化程度(OR=0.797,95%CI:0.738~0.861)?饮酒(OR=2.406,95%CI:2.138~2.709)和家庭人均年收入(OR=0.870,95%CI:0.786~0.964)是吸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以医生或教师?未婚和70岁以上年龄组为对照时,职业?婚姻状况和年龄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依旧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控烟 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状况,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青岛市抽取市南、市北、黄岛、胶南、四方、即墨35~74岁居民共5 072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吸烟状况及对吸烟的认识态度等,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率为31.7%,男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9.0%和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2 118.34,P<0.01);戒烟率为1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率受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饮酒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率较高,应加强控烟工作,特别是对男性更应制定相应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兵吸烟、饮酒行为状况、特点和主要原因,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部队官兵吸烟饮酒调查问卷》,对某战区某年度新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96%的新兵知道吸烟、饮酒危害健康;13.2%的新兵自诉通过吸烟或饮酒减压;新兵吸烟率为45.0%,新兵饮酒率为48.3%;男性新兵吸烟率为46.7%,男性新兵饮酒率为49.3%,均明显低于男性士官;少量吸烟、经常吸烟的男性新兵比率分别为14.3%和11.0%,明显低于少量吸烟、经常吸烟的男性士官比率的22.0%和39.7%(P<0.001);经常饮酒的男性新兵比率为34.0%,明显高于经常饮酒的男性士官比率的9.8%(P<0.001);在酒类的偏好上,男性新兵偏好白酒,女性新兵偏好红酒,而男性士官偏好啤酒。结论对入伍新兵吸烟、饮酒状况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监督管理,使新兵树立健康的交际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15—69岁人群吸烟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玉明  黎正伦 《海南医学》1999,10(4):253-254
从海南省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随机制提取15-69岁1319人,进行吸烟影响因素调查和健康促进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除年龄,性别,地区,文化水平,职业等因素可明显影响吸烟行为外,家人是否吸烟与个人吸烟状况有明显联系,处于离异,分居,丧偶婚姻状况人群吸烟率明显高于未婚和在婚人群;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吸烟率逐渐增加,开始吸烟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尝试,社交和解乏等,开始吸烟的年龄分布较集中于10-20岁,占77  相似文献   

10.
海门市35岁以上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 3 5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政府行政干预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社区中常住居民 62 40名 ,进行问卷答题。结果 :居民总吸烟率为 2 4.84% ,现在吸烟率为2 1 2 5 % ,经常吸烟率为 19.62 % ,重度吸烟率为 11.5 7% ,被动吸烟率为 3 1.17% ,戒烟率为 14 .45 % ;吸烟率、吸烟量、吸烟开始年龄及吸烟类型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经济收入等影响。结论 :控制吸烟 ,减少危害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沈琦  刘帅  崔恒清  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15-3818
背景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的逐步完善,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正视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及时了解现状,精确干预势在必行。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现状,为家庭医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闵行区符合条件、知情同意的308例家庭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身体紧张松弛测试问卷、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家庭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308例家庭医生中,压力过大者190例(61.7%)、压力适中者72例(23.4%)、压力过小者46例(14.9%)。性别、年龄、婚育情况、户籍、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全科医师资格取得途径不同的家庭医生工作压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8例家庭医生中,工作状态良好者120例(39.0%)、一般倦怠者151例(49.0%)、严重倦怠者37例(12.0%)。性别、年龄、婚育情况、学历、职称、全科医师资格取得途径不同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工作年限不同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过大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总得分及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绩感低3个维度得分高于压力适中和压力过小家庭医生,压力适中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总得分及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于压力过小家庭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现状不佳,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尤应对沪籍、家庭医生工作年限6~10年者开展心理干预,引导其正确应对压力、缓解倦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作为一个简短有效的抑郁筛查工具在国外及国内广泛应用,国外主要应用在12岁以上患者的抑郁筛查(证据B级),国内主要应用在特定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而关于一般人群的调查较少。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抑郁状况,分析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4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18岁)为调查对象,以体检者的一般信息及PHQ-2中文版(PHQ-2-C)为调查工具,收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总体睡眠质量及女性体检者妊娠次数、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6 560份,其中有效问卷6 5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36%,抑郁状况阳性率为3.84%(250/6 518)。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总体睡眠质量的体检者抑郁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态自评、运动习惯、吸烟习惯、总体睡眠质量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女性体检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医院体检人群抑郁状况阳性率为3.84%,且女性高于男性。低龄、分居/离婚/丧偶、健康状态自评差、没有/甚少运动习惯、经常吸烟、总体睡眠质量不好是体检人群有抑郁状况的危险因素。而生育情况、避孕方式、妇科疾病会影响女性的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3.
焦洁  王宏保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44-115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有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不多。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全科医生开展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住高质量人才提供帮助,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月,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全科医生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教育背景、是否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称、从事全科年限〕。采用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外部满意度分量表、内部满意度分量表)调查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问卷(PCQ)(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评价心理资本,工作投入评价使用工作投入量表(UWES)(活力、奉献、专注),分析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几个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全科医生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总分为(71.54±12.60)分;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06.63±18.05)分,平均分为(4.44±0.75)分(满分6分);工作投入量表总分为(61.37±11.94)分,平均分为(3.61±0.70)分(满分5分)。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均对活力、奉献、专注有影响(P<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生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有相关性,且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各维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遵医嘱服药是患者病情稳定和全面康复的基本保障,服药率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了解本地区居家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无锡市12个街道/乡镇的1 285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服药依从性问卷(自行设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共1 220例患者完成全部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4.9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75.33%(919/1 220),其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服药依从率分别为78.56%(667/849)、75.49%(154/204)、69.57%(16/23)、47.06%(8/17)、35.71%(25/70)、85.96%(49/57)。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监护人关系、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诊断、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家庭与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类型、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健康讲座、家庭离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9个因素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增设精神卫生服务网点、重点关注精神发育迟滞及新发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消除病耻感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银川市城市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银川市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群随机抽取若干单位,对18-60岁5类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245份。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69.33±11.96,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73.74±12.75、63.65±15.72和69.82±14.66;男、女之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定量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量表总分较低,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11.92,P〈0.05);5类职业中,管理人员量表总分最高(72.70±12.32分),体力劳动者最低(63.12±11.22分),5类人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0.36,P〈0.05)。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城市不同人群中,体力劳动者的自测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张贤  周谦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6):4489-4492
目的 调查上海天平街道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危险因素,为制定肺癌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4—6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天平街道556例6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9%(539/556)。自评得分中位数为85分。按照评分标准,受访者中153例(28.4%)为肺癌高危人群,其中男112例(73.2%),女41例(26.8%)。吸烟者共146例(27.1%),其中男性吸烟者130例,女性吸烟者16例,男性与女性吸烟率〔53.1%(130/245)vs 5.4%(16/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33,P<0.05)。所有吸烟者中,72例(49.3%)平均每日吸烟量达1~10支/d,67例(45.0%)吸烟持续时间为20~40年,140例(94.0%)在15岁以后开始吸烟。20.4%(60/294)女性被动吸烟量达200~299支/年。所有受访者中,5例(0.9%)有器官移植史;3例(0.6%)有结缔组织疾病;71例(13.2%)有慢性肺部疾病;261例(48.4%)油烟暴露量>151盘/年;10例(1.9%)有矿工暴露史;4例(0.8%)有石棉暴露史;8例(1.5%)有精神压抑;10例(1.9%)有肺癌家族史;46例(8.5%)有肿瘤家族史。结论 上海市天平街道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危险因素较多,主要肺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油烟暴露等。家庭医生应通过健康教育大力推进控烟,同时对于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肺癌的发生,增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王琦  谢铮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14-3717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市不同户籍接受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差异,为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北京市某区接受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抽取精神卫生信息系统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户籍类型、疾病情况以及管理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面试管理方式(即门诊入户)的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户籍和非北京市户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疾病种类、病程、残疾情况、治疗情况、管理情况和管理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户籍类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接受面试管理方式(即门诊、入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北京市户籍患者以非残疾的中青年(≤44岁)为主,而病程长、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以心境改变为表现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较多。而受教育程度和户籍类型是籍精神分裂患者接受面试管理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不同户籍患者疾病特点和服务利用的特点开展管理,进一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葛聪聪  张伟波  杨莉  张琼  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