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许昌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76.35%);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76%),冬季高发。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州区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4例,年均发病率为2.7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病例比为3.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5.53%),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79.79%),秋冬季节高发,其中11-12月发病数占67.02%。年均报告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云台农场(22.04/10万)、宁海乡(8.83/10万)、新坝镇(8.78/10万)、浦南镇(5.32/10万)和锦屏镇(5.26/10万)。结论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和分析2010-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库,利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整理录入,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2010-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手足口病各月发病数,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地区发病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9 622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67.8/10万。不同月份发病数、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均聚集成3类。北京市朝阳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高发时间、高发人群和高发地区;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1~3岁,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和地区性;应针对流行特点采取防控措施;聚类分析可以作为判定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信息进行汇总,并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地区发病率分析。结果 2010—2018年北京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本地病例132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6例,男女性别比为4.08:1。2013年报告病例27例,发病率0.13/10万,为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高峰,自2014年起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发病率及病例数略有上升;春夏交替时节(5月)为发病高峰,冬春季(11—12月)呈现发病小高峰。报告病例以男性及15~59岁年龄组人群为主(92.42%);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和农民为主。地区分布结果显示,2010—2018年北京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区分别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大兴区;发病率聚类结果显示,延庆区发病率最高。结论北京市自2014年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在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加强病例感染来源调查,同时应加强人群健康宣教及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灌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04例,年均发病率3.82/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5.02/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于10月至次年1月。结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举,灭鼠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信息,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累计报告病例85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1.61/10万。18个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呈双峰型,高发时间为4 - 6月和10 - 12月。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8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83.65%),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69.76%)。结论 哈尔滨市近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中年男性农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更好地了解和掌握2008-2012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和规律,预测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中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本县共报告9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7.21/10万,死亡3人。发病最高年份为2009年,报告病例45例,发病率为53.53/10万,占5年报告病例总数的48.39%。本县流行性出血热春夏季发病明显,5-8月为高发月份,5年间共报告69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74.19%。病例主要集中在长白县马鹿沟镇辖区各参场,5年间共报告病例41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44.09%。性别及职业特征明显,以农村男性壮年为主,男女性别之比为4.2∶1。结论长白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自2009年发病高峰年后,2010、2011年发病率明显下降,2012年疫情较2011年有所回升,流行性出血热危害的主要人群是青壮年农民,并有一定的周期性,要针对该病流行环节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淀区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率分别为0.04/10万、0、0.04/10万、0.15/10万和0.15/10万,在全区约一半的街道均有病例的发生,呈散发态势,但某村出现了家庭聚集病例,发病的街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在春季发病,3-5月发病9例,占75%(9/1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年龄组发病10例,占总病例数83.3%(10/12)。发病人群以农民、民工、无固定职业为主,文化层次较低。结论 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以散发为主,但近几年呈现升高趋势,应加强灭鼠防鼠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年来全国31个省市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累计报告病例1234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41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391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117/10万。全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30-59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6月)和秋冬季(10-12月),发病重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结论 2004—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发病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发病疫情具有时间和地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赤峰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0/10万,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以农民为主;春季为高发季节;男女之比为3.94:1。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望圣垦防冒为丰、预防接种为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热点地区,掌握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济南市2005 - 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采用ArcGis 10.2进行街道/乡镇层级的热点扫描,并进行可视化展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05 - 2019年济南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705例,年均发病率为0.71/10万;死亡16人,病死率2.27%。病例以40岁~到70岁~年龄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95%;职业以农民为主(75.89%);热点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商河县的禽类养殖区,章丘区、长清区和市中区的部分山区,以及槐荫区和历下区的部分旧村和CBD建设区。结论 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处于低流行状态,病死率较高;季节性明显;40岁以上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热点以乡镇为主,也有随拆建向部分城区扩散的趋势,在高发地区及周边应采取持久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病例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每年3—4月为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时期。地区分布以吉华街道和布吉街道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7∶1;以20~49岁人群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84.71%。职业分布以个体经营、商业服务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63.53%。69.41%的病例明确表示居住地或工作场所有鼠类活动,27.06%的病例有明确接触史。结论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呈散发流行,应持续开展病例与宿主动物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5—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乙肝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7年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萧山区共报告≥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979例,年均发病率为5.5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2.10/10万~9.01/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性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年均发病率5/10万和≥5/10万的镇(街道)分别为9个和14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8.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14/10万,高于女性的4.17/10万(P0.05)。急性乙肝病例以农民最多,475例占48.52%。结论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20~39岁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百色市1996 - 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20年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6 - 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18例,死亡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病死率为5.83%,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98/10万,2013年发病率最低为0.03/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 - 8月,12个县(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二位的为乐业县和凌云县;96.76%病例为15岁以下人群,以散居儿童(52.75%)和学生(36.89%)为主。结论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发病高峰和发病年龄没有明显后移。应在维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发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楚雄市2011-201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发病率变化趋势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楚雄市辖15个乡镇,2011-2015年有12个乡镇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80例,年均发病率2.67/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7.79/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组(72.5%),发病以农民为主(43.8%),性别比5.2∶1.发病数随鼠密度升高而增加.结论 楚雄市2011-2015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逐年上升,应加强监测及春秋两季的灭鼠工作,加大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邵武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邵武市2009-201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邵武市统计局,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邵武市2009-2015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77例,发病率分别为7.29/10万、1.98/10万、2.62/10万、7.57/10万、11.49/10万、10.1/10万和16.85/10万,年均发病率8.29/10万;2010年、2011年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2012年后快速上升;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和春季(3~5分)高发;发病年龄主要在35~55岁(70.1%);男性发病(108例)多于女性(69例);职业以农民为主(47.5%).结论 邵武市近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增长趋势,应采取以防鼠灭鼠、预防接种、重点人群防护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丹 《中国校医》2020,34(12):921-922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新沂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控建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沂市2011—2019年的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9年新沂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76例,平均发病率为0.91/10万,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约占全部病例数的76.3%(58/76);病例主要集中在时集镇、新店镇、瓦窑镇、新安街道(城区);发病人群主要为30~70岁男性,以农民为主。结论 2011—2019年新沂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有季节特征,经常从事户外工作的青壮年男性为高危人群,重点乡镇发病率高,对流行高峰来临前一个月对重点人群疫苗接种、重点乡镇采取灭鼠和环境整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2006-2013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新的流行趋势,进一步探讨消除麻疹工作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特征。结果 2006-2013年,丰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 1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8/10万,各年发病高峰均在3~6月。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分布在花乡(77.85/10万)、卢沟桥乡(58.82/10万)、南苑乡(34.66/10万)等乡镇。发病人群以1岁以内小月龄婴儿(552例)和15岁以上人群(1 219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25%和55.76%,前者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538.26/10万。非京籍病例发病率(186.12/10万)高于京籍病例(46.5/10万)。散居儿童(781例)、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340例)、商业与公共服务人员(272例)、工人与民工(205例)人群为麻疹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5.7%、15.6%、12.4%和9.4%。结论北京市丰台区麻疹高发人群为非京籍流动人群、小月龄婴儿,应加强含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20年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发病、就诊、预防接种史及接触史部分因资料有限只分析2018—2020年数据。结果 2004—2020年全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873例,年均发病率为0.70/10万,死亡23例。发病呈现冬季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大丰、东台、射阳,占全市病例的77.55%。结论 盐城市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疫区,有冬季流行高峰。应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建议为自然疫源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诊疗培训,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