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的检测结果,探讨HIV感染筛查假阳性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2016年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HIV感染待确定样本采用胶体硒法和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复核、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分析不同送检机构和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5 535份HIV感染待确定样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3 777份,确证阳性率为68.24%;HIV抗体不确定238份,不确定率为4.30%;复核HIV抗体阴性1 442份,确证HIV抗体阴性78份,HIV抗体阴性率为27.4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确证阳性率最高,为89.72%;医疗机构为70.32%;采供血机构最低,为14.16%。医疗机构中,性病门诊就诊者(82.13%)确证阳性率较高,而孕产期检查者(31.90%)确证阳性率较低。结论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HIV感染待确定样本确证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年渝东北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检及确证情况,促进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网络建设及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渝东北地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初筛阳性送检样品及本室初筛阳性的共计228份样品进行复检与确证,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本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检,228份样品中,有177份HIV抗体待确证(177/228,77.63%),通过确证查重和信息核对,除去已经确证和身份信息不全的9份后,经WB试验确证检测168份,有121份为HIV-1抗体阳性(121/168,72.02%),29例HIV抗体阴性(29/168,17.26%),18例HIV抗体不确定(18/168,10.71%)。结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消除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9—2011年恩施州186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证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WB)条带分析,增强对WB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2011年恩施州辖区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和使用WB试验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69例初筛阳性者中ELISA复核HIV抗体阳性210份,阳性率为78.07%;复核HIV抗体阴性59份,阴性率为21.93%。WB试验阳性186份,占88.57%;15份为不确定,占7.14%;9份为阴性,占4.29%。WB带型分布:其中7条带以上共计181例,占97.31%;6条带的3例,占1.61%;5条带的1例;占0.54%。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与各WB带型分布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HIV抗体初筛与确证实验中,复检试剂种类的选择对确证阳性率影响较大,WB带型的阳性判定应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并结合试剂说明书,参考实际情况,谨慎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标本的复核及确证试验,探讨其对早发现、早诊断艾滋病感染者的影响.方法 对2018-2020年宣城市辖区所有艾滋病筛查有反应的血清标本进行复核、确证和补充试验,分析HIV抗体检测复核与确证结果,了解HIV感染状况.结果 2018-2020年宣城市共发现556份筛查有反应标本,复核有反应540份,一致率为97.12%.首次确证试验HIV抗体阳性的413份,占74.28%,413份HIV-1抗体确认阳性标本中,gp160条带和p24条带分别为100%和99.74%;首次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53份标本,占9.53%,gp160条带出现频率最高,占45.28%.对40例HIV抗体不确定者进行追踪随访,发现HIV抗体阳性28例.结论 艾滋病筛查有反应标本需进行复核、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人群需进行随访和核酸检测补充试验,确保潜在HIV感染者的及时、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辽阳市2011年-2013年各类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送检的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的确证符合率,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市内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提高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提供指导。方法对送检的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采用免疫印迹(WB)进行确认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辽阳市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共收到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128例,85例确证阳性,阳性率为66.41%。2011年-2013年的确证阳性率分别为67.86%、67.50%、65.00%。3类HIV抗体初筛实验室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初筛实验室HIV确证阳性率为82.14%,医疗机构筛查实验室为60.71%,采供血机构筛查实验室为31.25%。结论全市2011年-2013年每年确证阳性率变化不大,需要加强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的要求开展HIV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范炜  燕清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6,(17):3210-3212
目的 了解2015年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11份初筛阳性标本经复检,有200份待确证(200/211,94.8%),除去10份既往阳性,最终使用WB确证试验检测19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0.5%;HIV抗体阴性38份,阴性率为20.0%;HIV抗体不确定18份,占9.5%。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分别为48.5%和38.1%。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单一条带最多占44.4%。结论 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不可避免,必须通过WB试验确认是否感染HIV;对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玉林市514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核检测和确证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HIV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阳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辖区各单位上送HIV初筛阳性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硒法进行复核检测,其中一种方法复检阳性的血清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试验.将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14份初筛阳性的血清ELISA法复核检测阳性505份,阳性率98.25%;用胶体硒法复核检测阳性503份,阳性率97.86%;两种复核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法确证试验阳性493份,阳性率95.91%.两种复核方法为一阳一阴的标本,确证试验结果均为不确定或阴性.不确定结果的带型以gp160和p24出现频率最高.来自采供血机构人群的初筛阳性标本的WB确证阳性率最低,为81.25%.结论 两种复核方法均为阳性的标本确证试验为阳性率高,一阴一阳的样本多为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结果为不确定时尽可能加做免疫功能细胞CD4和病毒载量检测作为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衢州市2014—2016年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的确证结果。方法对2014—2016年HIV抗体初筛阳性的529份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复检阳性样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对确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29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复检阳性422份,阳性率为79.77%。422份复检阳性样本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385份,占91.23%;HIV抗体阴性22份,占5.21%;HIV抗体不确定15份,占3.55%。对15份不确定样本进行随访,失访6份,阳转7份,阳转率为77.77%(7/9)。疾控机构、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送检样本的复检阳性率分别为91.28%、95.55%、79.23%和26.41%,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6.06%、97.67%、89.30%和35.71%,不确定率分别为1.12%、2.32%、3.20%和42.85%。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同时应重视不确定结果受检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初筛试验与蛋白印迹(WB)确认试验结果的比对,探讨目前艾滋病检测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芜湖市2011年艾滋病筛查阳性标本复检与确证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WB确认试验带型及感染者基本信息。结果 119份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经WB确认80份阳性,23份阴性,16份不确定。其中,两种初筛试剂测试结果均阳性的93份标本经WB确认80份阳性,7份阴性,6份不确定;两种初筛试剂测试结果一阴一阳的26份血样经WB确认16份阴性,10份不确定。在80份HIV-1确认阳性标本中,P55条带出现次数最少,仅为50.00%。在16份不确定标本中,Gp160条带出现频率最高,占总不确定标本的62.50%。结论筛查弱阳性的标本尽量用筛查试剂排除,从而减少"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不确定结果与WB试验的假阳性有关,可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结果进行准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导致电化学发光法筛查假阳性且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107例患者的带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WB随访结果的患者47例以WB随访结果进行判断,无WB随访结果的患者60例,结合核酸(HIV-1 RNA)或HIV-1 P24抗原定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107例WB确证不确定患者共有16种带型,p24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gp160+p24,占15.89%。env类、pol类、gag类分别占28.97%、6.54%、64.49%。在env类中,阳性患者的出现率最高,为67.74%,pol类和gag类分别为14.29%、2.90%。16例HIV抗体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筛查阳性的患者,其最终结果为阳性的发生率为93.75%。83例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肿瘤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占27.71%。结论 在HIV抗体WB确证不确定的结果当中,env类提示HIV感染的作用最大;gag类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反应。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阳性时提示HIV阳性的可能性较大。疾病因素与HIV抗体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艾滋病毒检测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促进质控水平的提高。方法:用包括HIV抗体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共20例考证血清对53个医疗防疫单位的艾滋病毒检测初筛实验室进行现场测试。结果:35个实验室检测结果完全正确,17个实验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阴性结果,近1/3的实验室检测弱阳性标本的S/CO值低于质控标准的95%可信限以下。结论:敏感性达不到标定的范围是HIV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未严格遵守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筛查(ELISA)阳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WB),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对南通市250例HIV抗体ELISA标本采用WB进行确认。结果:25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221例(88.4%)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22例(8.8%)为HIV抗体不确定,7例(2.8%)为HIV抗体阴性。阳性确认标本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的出现率均在90%以上,p55、p39和p17的出现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1.63%、37.56%、83.26%;不确定标本中,p24的出现率最高,为77.27%,其次是p160,为63.64%。结论:S/CO值越高,阳性确认率亦相应升高,但不能以此作为判别阳性的依据。对于不确定标本,除了加强随访外,还应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确认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多种HIV抗体确认方法检测来自全国各地的HIV-2可疑血浆/血清样品,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5份已知HIV-2血浆样品。[结果]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54份HIV-2可疑样品,全部呈HIV-1抗体阳性反应且有HIV-2指示带;用HIV-2WB试剂检测,44.4%(24/54)呈HIV-2抗体阳性反应、55.6%(30/54)呈不确定反应;用2种线性免疫试验检测,分别只有3.7%(2/54)和1.9%(1/54)判定为HIV-1/2混合感染,绝大部分仅为HIV-1抗体阳性。对于5份已知HIV-2样品,使用Genelabs HIV Blot2.2WB检测时与HIV-1抗原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带型明显不同于HIV-1样品。[结论]结果提示我国的HIV-2感染很少见,现有的HIV-2WB不宜用于检测HIV-1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样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就诊者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为医院预防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至2011年,分别用中山、梅里埃、丽珠三种ELISA试剂和雅培硒标试剂筛查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WB法进行确证。结果:333 472例各种疾病患者中筛查出阳性样本564例。确证阳性332例,流行率0.100%,2006年-2011年合计显著高于2004年-2005年合计(χ2=12.65,P=0.000)。以18岁~50岁的青壮年男性居多。HIV感染者广泛分布于医院的40个临床科室,门诊180例(54.22%);住院152例(45.78%),其中内科131例,外科仅21例。确证阴性192例。18个月以下婴幼儿待确证4例。确证不确定36例,随访后2例证实感染HIV、5例转阴性、1例仍为不确定,其余失访。结论:医院就诊者HIV感染率高于中国全人群感染率,感染者广泛就诊于各个科室,建议将HIV抗体检测常规化。医院在发现HIV感染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作为一种确认实验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T嗜性的HIV毒株感染MT4细胞制备抗原片,并与不同稀释度的免疫血清相结合,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IgG,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特异性免疫荧光,结果:用IFA检测43分血清样本(其中包括17份WB阳性血清,14份阴性血清和12份ELISA阳性或WB出现可疑条带但按标准不能判为阳性的可疑血清),除HIV-2血清呈阴性反应外,其余检测结果与WB相符,IFA对HIV-1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HIV-1阳性血清抗体最高滴度达到1:10240。结论:IFA可用于HIV-1抗体检测的确认,它可作为Western Blot的一种补充或替代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中国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应用的效果和收益.方法 (1)收集103 133份一般人群(临床就诊病例、献血员、新兵)标本、1276份HIV感染高危人群(吸毒人群、HIV感染者的配偶)标本、2323份生化和免疫指标异常的标本,用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进行检测.(2)对2002-2008年武警总医院90 289人次临床病例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个省级确认中心实验室过去3~5年确认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筛查试验的收益在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高危人群筛查阳性者中HIV抗体真阳性的比例约为50%,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主要针对一般人群的确认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中真阳性的比例为19.58%,显著低于主要针对高危人群的确认实验室.(2)2002-2008年临床HIV抗体检测,首次筛查阳性的真阳性率由3.7%上升到16.0%,同时,复检效率由92.6%下降为61.5%.(3)常见的生化和免疫异常未增加HIV抗体检测的非特异反应.结论 HIV抗体筛查阳性预示HIV感染的意义在不同人群有显著差别,高危人群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随着近年来HIV抗体检测试剂质量的改进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HIV抗体首次筛查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而复检的效率显著下降.应考虑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中国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应用的效果和收益.方法 (1)收集103 133份一般人群(临床就诊病例、献血员、新兵)标本、1276份HIV感染高危人群(吸毒人群、HIV感染者的配偶)标本、2323份生化和免疫指标异常的标本,用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进行检测.(2)对2002-2008年武警总医院90 289人次临床病例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个省级确认中心实验室过去3~5年确认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筛查试验的收益在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高危人群筛查阳性者中HIV抗体真阳性的比例约为50%,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主要针对一般人群的确认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中真阳性的比例为19.58%,显著低于主要针对高危人群的确认实验室.(2)2002-2008年临床HIV抗体检测,首次筛查阳性的真阳性率由3.7%上升到16.0%,同时,复检效率由92.6%下降为61.5%.(3)常见的生化和免疫异常未增加HIV抗体检测的非特异反应.结论 HIV抗体筛查阳性预示HIV感染的意义在不同人群有显著差别,高危人群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随着近年来HIV抗体检测试剂质量的改进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HIV抗体首次筛查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而复检的效率显著下降.应考虑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湖南省首次发现的2例本地HIV-2感染病例进行诊断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 2017年3-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对2例免疫印迹法检测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HIV-2特异性条带的疑似感染病例,采集血样开展HIV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2例病例的HIV-1和HIV-2(HIV 1+2)抗体确证试剂盒结果均为"HIV-2抗体阳性"。对HIV-2 gag区扩增测序并用基本局部匹配查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比对,发现与已报道的HIV-2毒株相似度达到98%,表明其体内存在HIV-2特异性片段。2例均为HIV-2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例病例彼此有密切性接触,无国外性接触史,感染源头不明。结论 国内未见HIV-2非输入性感染病例报告,该疫情的首次出现将会对我国艾滋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The WHO internatio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fo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tibody test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laboratory performance in testing for antibodies to HIV. Following a small trial distribution of specimens early in 1989,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was made in February 1990. A total of 20 specimens of sera, 10 of which contained antibodies to HIV-1, were sent to 103 laboratories located in the six WHO Regions.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test the specimens using their routine methods and to report to WHO their findings on each specimen for each diagnostic assay used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V antibody status of each specimen. For the antibody-positive specimens, 98.2% of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positive and 1.8% as indeterminate; no false-negative interpretations were reported. For the antibody-negative specimens, 90.3% of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negative, 1.3% as positive, and 8.4% as indeterminate. Most of the indeterminate reports were associated with one particular specimen. A wide variety of diagnostic assays and combinations of assays were used. In terms of the technical results obtained rather than their interpretation, the assays appeared extremely reliable for the positive specimens, with 99.5% of assay results being recorded as positive, 0.17% as negative, and 0.34% as indeterminat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