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 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 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在腮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增强CT表现,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良性病变中,25例良性肿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5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3例炎症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29例恶性肿瘤中,26例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3例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特别是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圆形或卵圆形13例,结节状浅分叶8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7例,不均匀4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是腮腺混合瘤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CT增强扫描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30例,CT增强扫描早期30 s和延迟期120 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30例良性18例,恶性12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CT增强强化形式有助于辨别肿瘤良恶性和组织学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且经MSCT检查的结肠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纤维结肠镜(FC),钡灌肠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收集的结肠癌患者,MSCT均能多角度,多方法显示病变。结论:MSCT检查对结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东  李新 《上海医学影像》2008,17(3):235-2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和/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5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26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病例中主要CT征象有:阑尾肿大24例(92%),阑尾粪石10例(38%),回盲部肥厚12例(46%),阑尾周围炎20例(77%),局限性脓肿2例(8%)。对照手术病理,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9%、敏感性92%、特异度74%、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71%。结论MSCT显著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能力,应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俄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扑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尿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中各种CT表现,分析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在诊断尿路结石中的价值.方法182例患者因临床疑为泌尿系结石而行螺旋CT检查,其中128例确诊为结石,25例被确认为结石排石后病例.另外29例确诊为非结石病例.CT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分别获得皮质期,实质期及分泌期图像.分析CT表现,并记录尿路结石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对于8种CT表现,两个观察者之间Kappa值分别为0.96、0.94、0.93、0.96、0.89、0.91、0.93和o.84,均显示有极高的判断一致性.在结石的诊断中,直接征象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性(85.2%)和敏感性(83.7%).但间接征象组织环征的特异性高于直接征象为96.6%.当用直接征象结合二个以上的间接征象为诊断结石的标准时,可以得到96.2%的准确性,99.3%敏感性.结论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结石的直接征象结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结石的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并能诊断结石排出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X线平片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不能诊断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57例中,X线平片46例不能完全明确诊断,11例不能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多骨骨折39例,骨折伴/并脱位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复杂腕关节损伤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度、双期增强程度和方式;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增强动态变化程度:增高、无变化、减低和混合型,双期增强方式:均匀、不均匀,是否存在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结果单发混合瘤40例;腺淋巴瘤29例(6例多发,2例为双侧多发病灶);基底细胞瘤10例(1例为单侧两个病灶);肌上皮瘤5例。肿瘤平扫都表现为大小约1~5cm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病例有囊变。增强方式显著不同:腮腺混合瘤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略明显,CT值约升高20Hu;腮腺腺淋巴瘤绝大多数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腮腺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40Hu;腮腺肌上皮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20Hu。结论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创观察、饮食管理、并发症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伴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使手术危险性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伴有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一系列特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与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要点,以提高影像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率.方法 收集有完整手术或穿刺病理记录的1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14例为腮腺Warthin瘤,3例影像报告Warthin瘤但病理证实为混合瘤病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特征、密度、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中,2个病灶密度相对均匀,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4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中,43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16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CT增强扫描6例明显强化,余25例轻度强化。1例鳃裂囊肿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密度结节,CT值19 HU,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检查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可轻度增强。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基底细胞腺瘤双期CT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种类疾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单侧发病11例,双侧发病1例,共13侧发病;男10例(83.3%),女2例(16.7%);单发9例(75%,9/12),多发3例(25%,3/12),共16个病灶,9个(56.3%,9/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CT表现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10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6个;增强扫描除囊变区外,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并分析1.5 T MR影像特征与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早期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1.5 T MR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良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组)。分析并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及病理结果、良恶性肿瘤MR影像结果特点(包括位置、形态、密度、轮廓)、良恶性组MR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结果MR诊断腮腺肿瘤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MR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肿瘤在位置、形态、密度、轮廓等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肿瘤MR动态特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比率高于恶性组(P < 0.05),恶性组廓清型(廓清率 < 0.3%)比率高于良性组(P < 0.05),良性组峰值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T MR在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