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分析医务社会工作具体对精神障碍治疗的作用,对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治疗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的运用提供建议,笔者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分析,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患者、家属、社会三方面提供服务。最后发现通过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存在的缺陷、精神障碍患者愈后社会地位不高、难以真正回归社会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精神障碍患者愈后社会地位的因素、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地位的优势,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地位的方式,并对介入工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子宫肌瘤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5例,配合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病人的准备,术后一般护理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护理。结论:25例患者康复效果明显,认为介入疗法治疗子宫肌瘤,配合严密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某医院外科住院的外伤患者中,筛选出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进行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抑郁水平指标和颞叶脑独立功能评分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外伤性精神障碍进行有效的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田作妙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724-3725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孕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产褥期发生抑郁症的65例患者分别采用心理疏导及督导药物治疗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与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督导、非语言交流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D)评分。结果观察组 HAD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交流的暗示护理能够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44-14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中的医学伦理问题。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偏瘫患者康复介入的评定(主要评定内容为ADL及FMA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康复治疗对哪段时期更有意义。结果:通过评定证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对偏瘫患者的预后更有临床价值。结论:康复治疗更应针对临床早期的偏瘫患者,同时后期患者也应到社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中治愈50例,好转26例,无效2例。结论:颅脑手术后并发的精神障碍是脑器质性损伤与麻醉、手术创伤、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及时正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多关心和理解患者,在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季频捷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77-107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4月我科老年患者髋部创伤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发生髋部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结论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不仅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改善,而且有益于老年患者躯体症状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志华  吴冬云 《西部医学》2012,24(1):187-188
目的观察脑血管介入术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6.12±7.65,治疗后为46.85±8.1。观察组患者SAS得分:治疗前为47.44±8.32,治疗后为41.2±7.43。对照组SAS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和治疗前相比以及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介入术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0.
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障碍患者(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做合理的诱导,调动家属积极性,配合医院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法:对144名住院首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采用定式表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其家属在心理、精神、生活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部分的家属焦虑、紧张,需要全社会给予理解、关心、支持。结论: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了解家属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帮助家属和患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得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减少疾病复发,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系统化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心理障碍的认识并探讨相应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80例确诊为CP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前后,用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自制的病人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CPSI、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行为评分、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心理障碍的程度,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夏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09-2512
目的:探讨心理舒适护理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效果,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按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以健康教育、音乐疗法以及亲情照护为干预措施的心理舒适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SD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SAS、SDS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舒适护理能够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120名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并对长期陪护人员进行SADQ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分析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进行一般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语言功能训练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束后重新进行SADQ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SADQ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SADQ评分表明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状况,但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心理抑郁状态,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玉  贺春香 《现代医学》2012,40(2):204-206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为本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36例和正常人146例,采用A型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里状态和个性特征,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组总体倾向为A型行为,表现为好胜争强、遇事容易着急、紧张,多数银屑病患者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通过心理干预,银屑病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显著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银屑病患者有特殊的人格及情绪特征,对其社会心理特征的认识和加强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心理治疗在社区精神卫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民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876-877
社区精神卫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其中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防治精神障碍和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家庭的心理功能特点出发,分析和讨论了家庭心理治疗在严重精神疾病的康复、神经症的治疗、青少年成长、正常人群生活及社区内部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遵医行为,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康复。方法:随机抽取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00例,分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组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确立适当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复发率低,间隔时间长(P〈0.05)。结论:康复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保证其良好的遵医行为,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秀燕  袁爱华  李毓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91-1292,129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方法:54例胸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及访视;心理护理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建立干预基础、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和家庭与社会支持,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辅导,比较两组术后清醒和术后15 d的焦虑(分)值、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焦虑(分)值:术后清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心理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术后清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心理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体系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一步利用医院、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资源,以充分扩展和完善脑卒中患者延续康复护理范围和内容,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寻找一条更为简便、快速、高效、实用、廉价的新路径。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1例,按他们出院后属于该院社区街道居住和不属于该院社区街道居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取符合条件的实验组98例患者,对照组93例患者。住院的病房护士及社区护士一起为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出院护理,均在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分别对191例脑卒中患者做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心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评定。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整体恢复,值得在各医疗机构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为1%~2%,且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ASD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家庭干预实施现状,回顾了我国儿童ASD的发展状况。既往我国对ASD患儿的干预主要集中在关注患儿社会功能的恢复、增加社交性行为上,且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康复机构、特殊学校或医院。如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到了ASD患儿的父母及家庭上,并逐渐认识到ASD患儿的康复训练不应只局限于康复机构、医院或特殊学校的专业训练,更应该将康复治疗融入家庭中。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实施家庭干预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提出对ASD患儿进行家庭干预的思考及探讨,以达到通过家庭干预,让患儿除睡眠时间外,几乎均处于积极、放松的康复训练中。本文还关注了ASD患儿父母或主要照护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指出医务工作者应积极与心理、教育机构、社会等部门加强合作,设计个体化干预方案,帮助ASD患儿、父母及家庭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雪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96-897
目的:为患者营造宽松舒适的医疗环境,缩短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对2009 年8月~2011 年8月入住我科的68 例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病情的康复,98.5 %的患者和家属对科室工作表示满意.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已经成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