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二维超声检查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8例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大小,并对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apoB、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在两组间比较。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FIB、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FIB、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指数级别有明显关系;(3)Spearsm an相关分析显示CRP、FIB、LDL-C等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IB、LDL-C等水平升高有关。结论CRP、脂质、FIB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两侧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CysC、TC、HDL-C、两侧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HDL-C、两侧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观察组的CysC和两侧颈动脉IMT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Cys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319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试验组和3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事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年龄、Cys-C水平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Cys-C、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斑块组平均年龄、吸烟人数及Cys-C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吸烟、Cys-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戒烟、控制Cys-C水平可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进一步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有无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HCY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CY以及CysC是脑梗死患者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与CysC水平密切相关,且与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根据检测结果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用比浊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并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CY的浓度也明显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CY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血清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冬梅  杨春梅 《海南医学》2008,19(11):42-4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6例年龄在31~86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并与多项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69.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硬化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血尿酸高于非硬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向胆固醇、APO-B无显著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亦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尿酸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27例,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87例,检测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及其他指标,分析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硬化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病程、胱抑素C、内脂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内脏脂肪面积、年龄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和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有关,可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影  张斌  周昭勤  孙冬云 《安徽医学》2007,28(3):183-18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75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有关。结论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相关性,血尿酸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根据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者B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SUA)水平均高于A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年龄,糖尿病病程、LDL-C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钟杨  李海  刘琳 《中国医学创新》2023,(15):128-13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8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UA、Hcy、血脂水平,并分析UA、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比例及UA、Hcy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844、0.869,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清UA、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关联,且UA和Hcy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杨丽  张露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3,39(3):16-19+26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1例的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血尿酸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等数据。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CAS)51例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CAS)30例。结果:CAS组的年龄、血肌酐、血尿酸比NCAS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UA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或高年龄水平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艳华  柯建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25-327, 33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及与血HCY关系。结果CAS组病人年龄、高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及基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CIMT斑块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正常组(P < 0.01),CIMT增厚组HCY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低HCY组病人CIMT为(0.75±0.10)mm,明显低于高HCY组的(1.26±0.13)mm(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hs-CRP、HCY均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除年龄、高血压、hs-CRP影响CAS的发生外,血HCY水平同样影响CAS的发生,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CAS进行早期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Ti、Tz、Ts组,观察Ti、Tz、Ts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总胆固醇、HCY、甘油三酯、hs-CRP水平;分析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声检查Ts组20例出现斑块(指不稳定和稳定斑块),Tz组出现斑块有15例,Ti组出现斑块有12例,Tz、Ts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Ti组低,Ti、Tz、T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i、Tz、Ts组患者血清TC、TG值无显著差异(P>0.05),Ti组HCY、hs-CRP水平最低,Tz组HCY、hs-CRP水平其次,Ts组出现最高HCY、hs-CRP值(9.86±4.32、13.84±1.21),Ti、Tz、Ts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无斑块组hs-CRP、HCY值明显降低,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高于无斑块组,且低于不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为(26.45 ± 10.21、34.54 ± 11.62),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hs-CRP和颈动脉斑块、TC、TG均为影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及hs-CRP值增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硬化加重,HCY及hs-CRP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为正相关关系,HCY、hs-CRP也是其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脑梗死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同时选取非脑部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45)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53)。比较两组HCY、SAA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CY、SAA水平与AI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HCY、SAA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SAA水平均与AI呈正相关(r=0.884、0.871,P<0.05)。结论:HCY、SAA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应加强HCY、SAA水平监测,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大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年龄分青中年组及老年组和按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对脑大动脉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52/347(43.8%),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80/152(52.6%),颅外动脉21/152(13.8%),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51/152(33.6%),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s=0.156,P<0.05),脑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