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采用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根据RHI的数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RHI正常组(RHI>1.67)63例和RHI异常组(RHI ≤ 1.67)48例。并检测外周血常规、血生化,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NLR及脉压(pulse pressure,PP)。结果 RHI异常组收缩压、脉压、中性粒细胞计数、RDW及NLR值明显高于RH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DW与收缩压(r=0.254,P=0.007)、脉压(r=0.366,P<0.01)呈正相关;NLR与收缩压(r=0.325,P<0.01)及脉压(r=0.235,P=0.013)呈正相关;RHI与收缩压(r=-0.300,P=0.001)及脉压(r=-0.311,P=0.001)呈负相关;NLR与RHI呈负相关(r=-0.35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NLR及RDW呈正相关,收缩压越高,RDW及NLR越高,RDW、NLR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白蛋白(albumin, 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 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 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 95% 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 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 95% CI:0.582~0.870, 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 95%CI:4.571~31.169, P<0.001)、PLR≥138(HR=2.246, 95%CI:1.045~4.828, P=0.038)、ALB<41.5 g/L(HR=3.214, 95%CI:1.463~7.060, 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 95%CI:0.165~0.687, 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胡明超  袁雄  王强  吴嘉旭  俞文渊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119-122, 126
目的 探讨术前基线炎性反应标志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收集肿瘤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NLR和PLR值在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基线NLR和PLR值偏高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LR高值组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NLR低值组(P<0.05),PLR高值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PLR低值组(P<0.05)。结论 术前基线炎性反应标志物NLR和PLR高值的胃癌患者与其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并且可以用于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百色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诊MM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NLR、MLR、PLR并比较差异。再以均值为临界值将初诊MM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高MLR组、低MLR组、高PLR组、低PLR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time,OS)的关系。结果 初诊MM患者的NLR、M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NLR和高MLR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较低NLR和低ML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高MLR组和高P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低MLR组和低PLR组患者短,预后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肌酐(creatinine,Cr)、β2-MG、白蛋白(albumin,ALB)、NLR、MLR及PLR与总生存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MLR、PLR不是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伴有影响预后的炎症指标(高NLR、高MLR、高PLR)数量,将患者分为0或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3个危险因素组,3组患者O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伴有的预后危险因素数量越多,OS越短。结论 初诊MM患者炎症指标升高与患者OS短、预后差有关,它们可能作为评估初诊MM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相关的高速泳动蛋白家族9(SOX9)和胃动蛋白1(GK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OX9和GKN1在7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27例肠上皮化生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和GKN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OX9在胃癌组织、肠化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92.9%(65/70)、77.8%(21/27)和55.8%(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722,P<0.001)。胞核与胞浆均可见阳性染色。单独观察胞核内染色发现,SOX9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内的高表达率为67.1%,明显高于肠化生组织的37.0%(P=0.007)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3.3%(P<0.001);GKN1的染色定位于胞浆,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高表达率为76.7%,明显高于肠化生组织的44.4%(P=0.006)和胃癌组织的37.1%(P<0.001)。胃癌组织中,SOX9在胞核内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7),而GKN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0.002)和病理类型是否为印戒细胞癌相关(P=0.009)。SOX9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与GKN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 2=15.424,P<0.001)。70例胃癌患者中,SOX9在胞核内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33.8%比67.5%,P=0.016)及GKN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60.0%比35.6%,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例SOX9胞核内高表达且GKN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8%。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晚(Ⅱ期:HR=7.435,95%CI:1.313~42.096,P=0.023;Ⅲ期:HR=12.214,95%CI:2.677~55.721,P=0.001)和SOX9在细胞核的高表达(HR=3.297,95%CI:1.199~9.065,P=0.02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OX9和GKN1的表达变化可能在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SOX9可能是胃癌患者的潜在预后标志物,联合检测SOX9和GKN1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ll-cycle-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CREP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纳入90例于2014至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并经组织学证实的肾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EPT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REPT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EP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6.7%(42/90)的患者癌组织中CREPT表达为高水平,而在癌旁组织中所有患者CREPT表达均为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PT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P=0.001)和Fuhrman分级(P<0.001)有关联,但与性别(P=0.149)、年龄(P=0.605)、肿瘤大小(P=0.673)和组织学类型(P=0.756)无关。截至2018年12月,有85例患者完成随访。Kaplan-Meier分析显示,CREPT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低于CREPT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与CREPT的表达水平有关(P<0.05)。结论 CREPT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级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病情的评估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19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11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82例肝硬化合并肾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ESR、NLR、PLR指标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病情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结果 两组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ESR、NLR、PLR、hs-CRP、IL-6、BUN、Sc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NLR、PLR、IL-6、BUN、Scr指标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P<0.05)。本次研究共82例肝硬化并发肾脏损伤患者,ESR、NLR、PLR三项指标单独检测中ESR特异度最高,NLR灵敏度最高,PLR准确度最高;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分别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ESR、NLR、PLR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的发生风险,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病情的评估效果较好,临床医师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ESR、NLR、PLR水平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85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外周血LMR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n=27)和低LMR组(n=58),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MR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两组性别、功能状态(P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显著长于低LMR组(9个月)(P<0.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期患者中,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低LMR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MR是影响MPM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HR: 0.277; 95% CI: 0.142~0.538; P<0.001)。 结论 外周血LMR可作为反映MPM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TMPRSS2-ERGT-E)融合基因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多西他赛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前列腺癌化疗的患者50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融合基因表达。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应答率、PSA-无进展生存率(free survival,PSA-PFS)、放射学无进展生存率(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RX-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评估不同融合基因表达患者的治疗反应。结果 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0例(20%)检测到T-E融合基因。T-E阳性组的PSA应答率低于阴性组(32.52%vs 74.35%,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E阳性患者前列腺PSA-PFS、RX-PFS、OS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E阳性是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0.010,P=0.020)。结论 T-E融合基因表达是多西他赛化疗mCRPC患者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肾积水程度与肿瘤直径的术前预测价值。 方法:总结 312名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肾积水程度和肿瘤直径与T(TNM)分期的相关性及肾积水程度与肿瘤直径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积水程度为0级的患者有33人,1~2级108人,3~4级171人。CT扫描横断面测量肿瘤直径<1.5 cm的患者120人,≥1.5 cm且<2.5 cm者111人,≥2.5 cm者81人。在肾积水3~4级的171名患者中,浸润性肿瘤患者147人(86.0%)。在肿瘤直径≥1.5 cm的192名患者中,浸润性肿瘤患者153人(79.7%)。肾积水程度与肿瘤直径与T分期具有相关性(P<0.001)。肾积水程度和肿瘤直径影响输尿管癌的疾病特定生存率,具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0.009,P=0.001)。结论:输尿管癌患者肾积水程度和肿瘤直径与T分期具有相关性,并且影响预后。对有严重肾积水或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蛋白组学(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鉴定和筛选进展期胃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检测筛选出的目标蛋白Vinculin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iTRAQ技术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胃癌复发组和胃癌未复发组,检测差异表达的蛋白。然后选取差异性表达显著的Vinculin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其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Vinculin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探究Vinculin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Vincul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近胞膜处;在110例人胃癌组织标本中,Vinculin蛋白阳性表达46例(41.8%),缺失表达64例(58.2%)。统计结果显示,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8)、肿瘤TNM分期(P=0.022)、血管侵袭(P=0.002)显著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nculin缺失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11)。结论 Vinculin蛋白缺失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不良相关,提示其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胃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根据中位值分组,NLR≥3.4为高NLR组,<3.4为低NLR组,PLR≥142为高PLR组,<142为低PLR组。采用χ2检验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LR、PLR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结果:NLR升高与脑转移、未接受化疗、PLR水平升高有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升高与脑转移、未接受放疗、NLR水平升高有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NLR组OS短于低NLR组,高PLR组OS短于低P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NLR水平、脑转移、骨转移是影响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高PLR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OS较短,NLR升高是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晶鑫  许芳秀    王玉  郭燕    钱碧云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5):417-420
目的:研究NFAT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NSCLC肿瘤组织315例及其配对的正常组织164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AT2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临床关联及预后分析。结果:NFAT2在NSCLC中高表达(P<0.001)。在女性及非吸烟早期NSCLC中,NFAT2表达上调与生存期缩短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结论:NFAT2是NSCLC发生的危险因子,NFAT2高表达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4.
李莹  杨波  张競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554-557,576
  目的  探讨宫颈癌ⅠA2~ⅡA2期患者治疗前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宫颈癌ⅠA2~ⅡA2期的患者196例。求患者NLR、PLR、LMR、SII的最佳截断值,并分高、低值组。观察高、低值组4项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高、低值组生存时间(OS)差异。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度,建立列线图。  结果  NLR与组织学类型和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相关、PLR与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大小相关、SII与组织学类型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PLR、SII高值组及LMR低值组的OS 3.5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R、SII、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效度:PLR>SII>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AUC:73.2%>71.9%>65.1%>37.0%)。列线图预测准确度较高(OS 3年、OS 5年AUC为90.7%、79.1%)。  结论  治疗前PLR、SII值可成为术前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影响CLL的预后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Binet A期8例,B期25例,C期21例;以疾病进展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M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AMC的截点值为0.67×109/L,曲线的最佳灵敏度为0.710,特异度为0.7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95% CI:0.644~0.899)。以0.67×109/L为界限,分为高AMC组和低AMC组,低AMC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AMC组(P<0.05),但高AMC组与低AMC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ox回归结果表明疾病分期为C期(P=0.03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AMC>0.67×109/L(P=0.004)及疾病分期为C期(P=0.049)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初诊时较高的AMC与CLL较快的疾病进展有关,可能为CLL的预后判断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 结论 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理分期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肝穿刺活检的初诊未经治PBC患者77例,肝活检标本依据Scheuer分期分为早期(1&2期)或进展期(3&4期)。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包括RDW,血小板计数、ALT、AST等生化指标,并计算RPR、APRI、AAR和FIB-4。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项指标和模型对PBC患者肝脏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77例行肝穿刺活检患者中24例(31.2%)确诊为早期病理学改变,53例(68.8%)为进展期病理学改变。病理提示进展期特征的患者RDW、RPR、FIB-4分别为15.5%、0.15和6.34,均显著高于肝穿提示早期病理学改变患者的14.1%(P=0.016)、0.09(P<0.001)和3.41(P=0.001)。RPR诊断病理分期的AUC最高为0.74(P<0.001),其次为FIB-4(0.73,P=0.002),RDW(0.67,P=0.017)和AAR(0.67,P=0.018),APRI的AUROC为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RPR、FIB-4、RDW和AAR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14、4.19、14.3%和1.09,敏感性分别为49.1%、56.6%、62.3%和69.8%,特异性分别为95.8%、83.3%、66.7%和70.8%。结论:RPR、RDW能够协助区分PBC患者肝脏病理的早期和进展期改变,其诊断价值优于APRI或AAR,可作为一种简单、便宜且易获取的临床筛选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郑强  赖佳敏  刘旭东  杜鹏  赵斌  程志斌 《重庆医学》2023,(11):1639-1644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到2017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8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根据其各自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将其分为术前升高组/降低组及术后升高组/降低组。分析手术前后各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PLR与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有关,且术前PLR升高组在侵犯深度为T3~4、伴淋巴结转移、>5 cm肿瘤的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术前PLR降低组(P<0.05)。术后PLR升高组与降低组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生存分析显示,术前PLR升高组5年生存率低于术前PLR降低组,术后PLR升高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术后PLR降低组,将术前PLR与术后PLR联合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PLR均升高组5年生存率最低,手术前后PLR均降低组5年生存率最高。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手术前后PLR均升高、全胃切除、伴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检测手术前后PLR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且手术前后PLR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