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难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全科医学专业2006、2007级本科生,广州市越秀区某四家三甲医院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及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社区全科医生待遇偏低,人力结构不合理,在岗培训流于形式、师资来源单一,社会认可程度低是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困难的主要因素.结论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待遇;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培训实效性,严格执行社区全科医生准入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媒体正面宣传;发展中医,选拔中医人才补充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服务门诊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将分为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个层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师基本都来自以往一、二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一个好的专科医生要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技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而一个全科医生要掌握了解的是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如何将他们迅速培养成能满足目前社区居民需求的全科医师是当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他们能否掌握社区最常见疾病的诊治处理,关系到社区居民能否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生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现状及需求,为合理配置兰州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及人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7名卫生人员中,以35—44岁组人数最多,男女性别比为1:2.1。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0.2%;技术职称以助理为主,占29.9%。医技人员所占比重最低,为1.4%,医护比为1:0.5。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现有量远不能满足近期需求。结论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总体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专业结构有待调整,应按需求增加人力资源总量。建议适度加大兰州市社区卫生人力投入,通过区域性卫生人力规划,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基于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状况的卫生人力需求模型,为制定基层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4-6月,通过对北京市4个远郊区县(分别来自深山区、半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 133名居民的现场调查,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和配置状况。采用卫生人力需求法测算社区卫技人员需求量。结果 目前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仅为31.2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技人员配置总量为1 293人(1.51人/千人),按30%社区首诊的需求测算仅需卫技人员1.49人/千人;但是,若实现60%~90%的社区首诊,则需增加卫技人员2~3人/千人。各岗位人员中,护理人员和防保人员配置的缺口较大。结论 目前各区县的每千人口卫技人员量基本能够满足甚至超过居民的需求,但随着健康守门人职责的落实,平原、城乡结合部和半山区还需增加卫生人力,达到每千服务人口配置2~3名卫技人员,深山区需要根据服务半径、可及性和服务人口的状况配置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团队,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赣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经济方便、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是世界卫生保健服务发展的大趋势。在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江西省赣州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模式,于2004年4月对赣州市章贡区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6-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发展状况及趋势.方法 收集2006-2013年《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等统计资料,比较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结果 8年来,社区卫生人员数量显著增长,从2006年的7 730人增加到2013年的30 323人,增长了292.3%;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占社区总人力的82.8%,卫生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例是21:1;执业(助理)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从2006年的51.8%降低至2013年的44.0%,社区卫生护士的数量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18.3%增长至2013年的29.2%.2013年北京市每千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分别达到0.28、0.35和0.14.结论 社区卫生人力数量发展迅速,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社区卫生人力结构不合理,有待调整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15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原有的医学观念也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方向转变,对全科医疗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成为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结合省情以<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制定了<贵州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为了解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业务开展情况,研究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我们于2002~2003年对贵阳、遵义两市三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医学的服务实践,理想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服务的供给主体为全科医生,客体是相对固定的社区人群,重点是认真落实一级预防。按照国家《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要求,四平市政府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综合社会建设规划,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政策的支持。社区卫生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防治人员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抽取合肥市每个行政区中约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自拟问卷调查这些机构慢性病防治的人、财、物现状,慢性病防治人员培训及其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慢性病工作开展能力的状况。结果:抽取的15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仅26家(17.3%)设有慢性病科,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5.3%;2008年,25.3%的机构没有慢性病防治经费,并且慢性病防治经费不超过2万元的机构达40.7%;94.7%的机构建立了纸质健康档案,仅有66.0%进行了分析;50.0%的机构建有档案基础信息系统,但均未使用,均为上级部门帮助建立。调查的567名慢性病防治人员中,文化程度和第一学历均以高中专和大专为主,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年限为2.0年(P50),职称为初级及以下的占78.6%;其中,参加了慢性病知识培训的人员达80.6%,但培训级别主要为县级和市级。在慢性病知识测试中,慢性病防治人员在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上的得分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参加过慢性病防治培训和慢性病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人员的慢性病知识得分均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和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者(P=0.006和P=0.010)。结论: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力度都有所加强,但与国家平均水平和部分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的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人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社区医疗机构是中国医疗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上门服务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特色服务之一,明确老年人的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现状和人群差异有利于制定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方案。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的现状、特点,揭示老年人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的内部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中的7 626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需要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的类型,包括上门护理、上门看病和康复治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22.83%(1 741/7 626)的老年人需要社区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在需要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的老年人群中,上门看病〔91.96%(1 601/1 741)〕是最需要的上门服务类型。不同出生队列老年人上门护理、上门看病、康复治疗的需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队列较早、农村地区、城中村社区的老年人更可能需要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1934年及以前出生队列中,性别、打算在哪养老、目前居住安排、拥有住房数量、居住地区、社区类型是上门服务需要与否的影响因素(P<0.1);在1935-1944年出生队列中,自评健康状况、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地区、社区类型是上门服务需要与否的影响因素(P<0.1);在1945-1954年出生队列中,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打算在哪养老、目前居住安排、社区类型是上门服务需要与否的影响因素(P<0.1)。结论 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率较低,出生队列、生活环境、养老意愿和个体特质影响老年人的社区医疗机构上门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探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一所,进行工作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工作人员满意度平均分为(3.2±0.9)分,有62.3%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比较满意或很满意;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总得分和工作稳定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者应尽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建立公平、适当的激励机制;推广三级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尚不清晰。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现状。方法 2020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了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样本中心的全部儿童相关服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样本中心调查表及儿童相关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业务开展情况及儿童健康服务人员知识水平和满意度等。结果 本次调研共包含全国的14个城市的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 009人,儿科医生〔执业范围含儿科学的执业(助理)医师〕191人(2.38%),看儿科的全科医生(通过儿科转岗培训并从事儿科诊疗工作)488人(6.09%),儿保医生320人(4.00%);其中儿科医生154人(80.6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12人(58.6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看儿科的全科医生293人(65.37%)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55人(79.3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80.00%以上儿保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证和培训合格证。共计999人接受满意度和知识水平调查,人员的平均满意度为(61.38±9.11)%,平均知识水平测试正确率(50.40±21.93)%。儿科相关诊疗科室面积平均占比不足1%,超过90%的机构配备了8种儿童常见设备,但仍有超过一半机构的儿童常用的诊疗设备配备不足7种;23种儿童常用药品中仅有10种超过50%的机构进行了配备。2019年度机构平均儿童诊疗人次占2.91%,儿童入院人次占1.4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率达85%以上;管理数量最多的重点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儿童,最少的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相关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及职称较高但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人员满意度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医疗相关类设施设备及药品配备不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为提升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应加强指导培训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增加儿童药品种类及数量的配备、合理配置儿童诊疗设备实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老年人多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存在多重用药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的关键,在目前社区药学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社区药学服务水平有待探索。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药学服务的现况,为改善社区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课题组前期通过文献积累和现场走访,研制了“社区药学人员调查问卷”和“老年人合理用药”项目访谈提纲。于2020年9—12月,采用分阶段抽样法从上海市抽取235例药学人员参与问卷调查;2020年11月,邀请每所机构社区药学人员、全科医生和社区管理人员各1例,以及各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分管人员2~3例,共计82例,参加焦点小组访谈。本研究从中提取出涉及社区药学服务资源配置、社区药学服务开展及管理等方面访谈内容,作为定量研究的补充。结果 235例被调查社区药学人员中,分别有221例(94.0%)、194例(82.6%)、151例(64.3%)和122例(51.9%)开展处方调剂、处方审核、药学窗口或门诊咨询指导、处方点评服务;各个服务项目的平均综合得分排序前两位者为处方调剂和处方审核(提示此两项占据了社区药学人员较多的工作时长);开展方式上,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资源及医疗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背景 2018年春季流感的爆发反映出我国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较弱,2016年《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基层儿科资源及服务提供现状值得关注。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儿科资源配置及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方法利用2011—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收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儿科科室、儿科床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儿科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并分析上述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情况。结果 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机构数分别占其机构总数的25.60%和50.84%,儿科床位数分别占其床位总数的2.69%和7.41%,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占其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32%和1.47%;儿科门急诊人次分别占其总门急诊人次的2.73%和7.64%,出院人数分别占其总出院人数的3.22%和7.71%。2010—2017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资源配置和儿科服务能力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建议将基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发展,积极推动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儿科能力建设和引进儿科医学人才双管齐下;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专属药品配置,强化对儿童安全用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的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10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费用进行测算和调查.结果 被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费用为2948.4377万元,其中,慢病管理、计划免疫和其他工作三项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占总费用的59.37%,平均每个居民53.80元.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存在“以医疗补预防”的现象,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加强费用的监管,加强流程及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 《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提出公立医院应实施预约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实施范围内。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就诊的开展现况,对于优化其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服务开展现况,为优化基层诊疗模式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8-08-27至2018-09-11,对上海市黄浦区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家)进行调研。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逐家单位进行社区预约就诊实施方案、实施现况及实施效果评价的信息采集,受访者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分管主任及医务科、信息科、一线医护人员代表4~6名。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形成描述性语言。结果 共44名医务人员接受了访谈。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9家开展了预约就诊服务。预约就诊模式可分为无记录预约(3家)、有记录预约且按约定日期就诊(7家)、有记录预约且在约定时间段可优先就诊(5家)3种,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同科室实施不同的预约就诊模式。社区预约就诊门诊量较少,占总门诊量的比重不超过10%;预约就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就诊目的主要为复诊和配药,预约全专联合门诊的主要就诊目的为获得专科诊疗服务;预约方式主要为现场预约;预约就诊的爽约率总体较低。减少候诊时长或改善就诊环境的预约就诊,可以缓解患者的就诊焦虑;但各类预约就诊模式在平衡医生接诊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方面无明显效果,医生对预约就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也未延长。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开展的3类预约就诊模式,从无记录到有记录且具体到时间段优先就诊,体现了预约就诊对医患双方诊疗时间分配的精确度和约束力度的加强;且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方面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小专科预约就诊,相比于全科预约就诊发展更为成熟;有别于普通全科门诊的、提供家庭健康管理等服务的特色预约门诊,可能为社区全科预约就诊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上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易发生医疗风险、医患纠纷、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致使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最终导致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上门医疗服务顺利开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8年1—2月对北京市A区30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上门医疗服务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机构出诊资源配置状况、出诊关注的问题及是否愿意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社区医务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率为66.5%(183/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岗位、工作年限、是否关注医患纠纷、是否关注出诊补助和绩效评定是医务人员有无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有意愿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但意愿仍有待提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增加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增强医务人员法律保护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上门医疗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仍在持续发展完善中,以其为对象进行综合标准化建设,对其规划运行有重要作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首个研建单位,在该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对象开展综合标准化建设,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构建和综合标准化路径构建方法及经验,为同行开展相关综合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4-10月,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梳理,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标准化的总目标;采用系统分析法,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系的整体框架;采用专家咨询法,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系相关要素图。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通过标准对标,将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系的相关要素与国际、国内各现行标准进行匹配;通过标准化专家工程建设,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综合体的标准建设操作路径规范和手册。结果 最终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分为3个基本体系: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165个标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包括环境标准、安全和应急标准、合同管理标准等9个子体系,共196个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等5个子体系,共370个标准。结论 构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具备可实施性,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综合体应当符合综合标准化工作要求,同时体现行业特征,参考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评审指南等国内外先进标准体经验,还应当考虑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环境与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