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闵行区医疗服务体系,闵行区2015年起启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目的 分析闵行区2017-2018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可推广的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和政策建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市社区综改平台),收集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得分情况,通过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下发的2017-2018年闵行区医疗机构管理核心数据分析报告及闵行区社管平台运行情况周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签约服务情况、上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量情况,通过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核心数据报表及医联体核心数据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量及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情况。结果 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总得分前3位分别为金山区〔(76.88±3.67)分〕、闵行区〔(76.78±2.50)分〕、松江区〔(76.06±2.16)分〕,后3位分别为杨浦区〔(58.71±3.65)分〕、黄浦区〔(53.68±2.45)分〕、长宁区〔(37.61±17.60)分〕;闵行区主要失分项为签约覆盖、就诊流向、频次费用指标。闵行区2018年“1+1+1”签约率、60岁以上居民签约率高于2017年,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次数、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外就诊开具延处方比例低于2017年(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闵行区上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0.99%,住院人次增加6.55%;社区门诊人次下降1.32%,住院人次增加0.25%;社区慢性病长处方量增加7.58%,慢性病长处方量占比增长5.25个百分点,社区延处方量增加33.95%,延处方金额增加86.42%;上转人次增加709.70%,下转人次下降35.34%,区属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引进专家数增加13.92%,上级医院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次数增加4.87%,社区至上级单位进修、学习人次增加16.35%,上级医院对社区影像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32%,上级医院对社区心电图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0.91%。结论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在市社区综改平台中总得分排名靠前,签约率明显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次数及门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长处方及延处方量明显增加,社区门诊人次减少,医联体内引进专家量、双向转诊量和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明显增多,总体上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效果突出,为建立可推广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但仍存在就诊流向不足、下转不畅等问题,后续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与家庭病房病员流量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法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近2年上海市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与家庭病房病员流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近2年家庭病房在建病员数呈稳定性增长,而门诊日平均门诊量则因某些社会事件而波动。家庭病房在建病员数CV(变异系数)小于门诊日平均门诊量CV,两组数据间线性相关不存在。结论 越贴近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其病员资源的稳定性越强。建议对既贴近社区居民又具有诸多优越性的家庭病房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背景 上海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了病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院难”的问题,但其目前面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情况。方法 于2017年1月,拟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调查表”收集2016年的医生数、服务人口数、床位使用情况;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HIS)系统收集2016年的出院患者诊断和住院信息。最后纳入数据符合要求的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2016年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出院11 839人次,床位周转率为3.86,床位使用率为85.96%,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3±4.6)岁。机构全科医生数和床位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出院人次的影响因素(P<0.05)。66.31%(7 851/11 839)出院患者的出院诊断≥2个。诊断人次排在前3位的第1诊断分别为脑梗死1 117人次(9.43%)、高血压698人次(5.90%)、冠心病661人次(5.58%)。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机构床位数和全科医生数会影响病房的出院人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别构建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型,对上海市闵行区2014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类型服务提供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闵行区有3家(江川、龙柏、七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方面均达到服务有效状态,有效率为23%。在10家非服务有效状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仅有3家是由单纯规模效率低下引起,其余7家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引起。在慢性病管理方面,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31%;在传染病管理方面,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62%;在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方面,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效决策单元,有效率为69%。结论 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服务效率,建议改进管理机制、激励工作人员,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服务量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2~2004年上海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中的中医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方法设计调查表对上海市城乡19个区县的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02~2004年上海市中医药各项服务项目的服务量城乡之间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年间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中医药处方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家庭病床人次、家庭健康档案数、中医药处方量、中医出诊人次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门诊总人次、建立中医家庭病床人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中医出诊人次和中医药处方数等5项服务工作的服务量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就总体发展而言,郊区(县)的服务量远低于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大力开展中医家庭病床、建立家庭档案和中医出诊服务,推广这些优质服务,促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席、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给我们这个机会,学习、交流、汇报我们的体会.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必由之路.首先我介绍一下闵行区的基本情况,闵行区位于上海的西南,370 km2,人口200多万.2007年全区总诊疗人次是704万人次,出院人次约7.5万.闵行区医务人员数量占上海医务人员的3.36%,但诊疗人数占5.34%,从这个比例说工作量是上海总体医务人员的1.5倍.讲这个数字的主要想法就是要说明通过信息化,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量占总体区内工作量的57.59%,2008年接近60%的比例,说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服务量下沉.2006年国务院制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指导意见,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改革的切入点和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基础,新医改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卫生局7月17日向媒体披露;上海市推出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约定服务,可使市民享受门诊诊查费和定向转诊诊查费减免的政策,受到欢迎。自今年2月1日起试行,截止到5月31日,全市2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超过100万市民签立了约定服务(不包括约190万合作医疗对象)。  相似文献   

9.
鲍勇  张安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61-1662
目的研究上海市城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对城郊社区医疗服务进行比较研究,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郊区金山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6~2009年的医疗服务状况进行调研,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上海市城区徐汇区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在总诊疗人次数、住院总床位数这两方面的绝对数要低于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平均水平和徐汇区水平,但是这两方面的增长率金山区要高于上海平均水平和徐汇区水平,出诊人次数金山区在绝对值和增长率都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和徐汇区水平。结论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要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缩小与上海市平均水平距离,同时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吕凯敏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69-237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方法 将北京市16个区/县以城区及远郊区/县分层,按1∶1的比例抽取样本,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48家,远郊区/县45家。于2016年6—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保健科室设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项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项目。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2家(77.4%)有专门的妇科医师,其中31家(43.0%)有独立的妇科门诊。北京市城区与远郊区/县有独立妇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产前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47家(50.5%)、53家(57.0%)、28家(30.1%)、57家(61.3%)、34家(36.6%)。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产前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彩超、超声骨密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80家(86.0%)、45家(48.4%)、15家(16.1%)、37家(39.8%)、74家(79.6%)、86家(92.5%)、23家(24.7%)。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彩色超声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测、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电子阴道镜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的相关人员配置及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但仍需加强妇科专业人员配置和妇科门诊设置。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016年10月天津市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分级诊疗实施的重要阵地,目前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效率的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天津市分级诊疗开展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效率及变化情况,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3-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2014-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经费、卫生人员、卫生服务量等数据。采用动态网络数据包络(DEA)模型分析分级诊疗实施前(2014-2015年)和实施后(2016-2017年)天津市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基本医疗服务效率。结果 分级诊疗实施前后,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分别为0.791和0.851。与分级诊疗实施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共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有所上升。分级诊疗前后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效率均值分别为0.705和0.759。与分级诊疗实施前相比,分级诊疗后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得分较分级诊疗前有所上升。分级诊疗前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值高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有43家和42家。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静海区、和平区、滨海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有所下降,其余13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有所提升。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共10个区的基本医疗服务效率均值下降,其中西青区降幅达0.337,静海区效率均值保持不变,蓟州区、红桥区、和平区、北辰区、宝坻区效率均值有所上升。结论 与分级诊疗前相比,分级诊疗后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基本医疗服务效率都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提出公立医院应实施预约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实施范围内。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就诊的开展现况,对于优化其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服务开展现况,为优化基层诊疗模式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8-08-27至2018-09-11,对上海市黄浦区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家)进行调研。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逐家单位进行社区预约就诊实施方案、实施现况及实施效果评价的信息采集,受访者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分管主任及医务科、信息科、一线医护人员代表4~6名。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形成描述性语言。结果 共44名医务人员接受了访谈。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9家开展了预约就诊服务。预约就诊模式可分为无记录预约(3家)、有记录预约且按约定日期就诊(7家)、有记录预约且在约定时间段可优先就诊(5家)3种,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同科室实施不同的预约就诊模式。社区预约就诊门诊量较少,占总门诊量的比重不超过10%;预约就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就诊目的主要为复诊和配药,预约全专联合门诊的主要就诊目的为获得专科诊疗服务;预约方式主要为现场预约;预约就诊的爽约率总体较低。减少候诊时长或改善就诊环境的预约就诊,可以缓解患者的就诊焦虑;但各类预约就诊模式在平衡医生接诊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方面无明显效果,医生对预约就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也未延长。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开展的3类预约就诊模式,从无记录到有记录且具体到时间段优先就诊,体现了预约就诊对医患双方诊疗时间分配的精确度和约束力度的加强;且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方面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小专科预约就诊,相比于全科预约就诊发展更为成熟;有别于普通全科门诊的、提供家庭健康管理等服务的特色预约门诊,可能为社区全科预约就诊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颖  李丽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521-1526
目的 探讨我国卫生费用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合理控制卫生费用的作用。方法 以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1978—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2014—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我国近些年卫生总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费用、机构数、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收入情况、服务人次等情况,分析我国卫生费用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结果 1978—2015年,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由110.21亿元上升至40 974.64亿元,增加了40 864.4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35%。2005—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费用分别从9 204.14、72.53亿元增至36 824.98、877.52亿元,分别增加了27 620.84、804.99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66%、31.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费用占比从0.79%增至2.38%,增加了1.59个百分点。2010—2015年,我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从32 739个增至34 321个,增加了1 582个,年均增长率为0.95%。2010—2015年,我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数、注册护士、执业医师、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从389 516、106 528、144 225、331 322名增至504 817、153 393、181 670、431 158名,增加了115 301、46 865、37 445、99 836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32%、7.56%、4.72%、5.41%。2010—2015年,我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收入从805.4万元增长至1 337.1万元,增加了531.7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0.67%。2010—2015年,我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从34 740.4、218.1万人次增长至55 902.6、305.5万人次,分别增加了21 162.2、87.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98%、6.97%;在所有医疗机构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数的占比分别从9.6%、5.5%增加至12.9%、7.6%,分别增加了3.3、2.1个百分点。结论 我国卫生费用大幅增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是合理控制卫生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宋爽  吴欣  胡凌娟  王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29-1234
背景 上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易发生医疗风险、医患纠纷、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致使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最终导致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上门医疗服务顺利开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8年1—2月对北京市A区30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上门医疗服务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机构出诊资源配置状况、出诊关注的问题及是否愿意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社区医务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率为66.5%(183/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岗位、工作年限、是否关注医患纠纷、是否关注出诊补助和绩效评定是医务人员有无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有意愿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但意愿仍有待提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增加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增强医务人员法律保护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上门医疗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访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2014—2016年朝阳区卫生信访服务中心“卫生信访信息管理平台”记录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诉、举报、建议3类信访件进行分析。分析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访量与诊疗人次总工作量、人均工作量、次均诊疗费用的相关性。结果 共接收信访件1 539件,2014、2015、2016年每年信访量分别为380、553、606件,信访量年均增长率为26.28%。其中反映最多的三类主要问题分别为药品问题〔21.77%(335/1 539)〕、医院管理〔20.08%(309/1 539)〕和预防保健〔17.93%(267/1 539)〕。信访总量、医院管理信访量、服务态度信访量、医疗质量信访量、医德医风信访量与诊疗人次总工作量、人均工作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访量逐年增加,药品问题、医院管理和预防保健是三类主要信访问题。机构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政府应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投入,制定并完善卫生政策与法规,改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信访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尚不清晰。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现状。方法 2020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了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样本中心的全部儿童相关服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样本中心调查表及儿童相关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业务开展情况及儿童健康服务人员知识水平和满意度等。结果 本次调研共包含全国的14个城市的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 009人,儿科医生〔执业范围含儿科学的执业(助理)医师〕191人(2.38%),看儿科的全科医生(通过儿科转岗培训并从事儿科诊疗工作)488人(6.09%),儿保医生320人(4.00%);其中儿科医生154人(80.6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12人(58.6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看儿科的全科医生293人(65.37%)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55人(79.3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80.00%以上儿保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证和培训合格证。共计999人接受满意度和知识水平调查,人员的平均满意度为(61.38±9.11)%,平均知识水平测试正确率(50.40±21.93)%。儿科相关诊疗科室面积平均占比不足1%,超过90%的机构配备了8种儿童常见设备,但仍有超过一半机构的儿童常用的诊疗设备配备不足7种;23种儿童常用药品中仅有10种超过50%的机构进行了配备。2019年度机构平均儿童诊疗人次占2.91%,儿童入院人次占1.4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率达85%以上;管理数量最多的重点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儿童,最少的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相关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及职称较高但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人员满意度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医疗相关类设施设备及药品配备不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为提升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应加强指导培训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增加儿童药品种类及数量的配备、合理配置儿童诊疗设备实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娄蓉蓉  陈亮  李强  周敬  祝墡珠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9):2484-2488
背景 目前我国儿科医疗的“供需矛盾”正逐渐凸显,全科儿科的发展是最有可能缓解儿科医疗资源紧张的突破口。在嘉定区,社区儿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为了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占用儿童专科医院资源的难题,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原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目的 调查第一批“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对该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儿科门诊的影响。方法 2018年1-3月,采用自主设计问卷对14名参培“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其余未参培的部分全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儿科门诊后的现状及全科医生对儿科培训的建议。结果 共发放问卷207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其中参培全科医生14名,未参培全科医生193名。50.0%(7/14)的参培全科医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儿科门诊接诊,78.6%(11/14)能够掌握一些儿科常见危重症的急救处理,71.4%(10/14)认为已掌握了儿科用药规律。参培全科医生和未参培全科医生拟开展儿科诊疗的方式意愿、拟开展儿科门诊的时间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儿科开展后,多数社区接诊量均小于5人次/半天。64.3%(9/14)的参培全科医生愿意参加更多儿科培训。结论 参培全科医生认为参加培训后开展社区儿科门诊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当前实践中仍存在儿科接诊经验不足、儿科药物及检验缺乏、儿科门诊就诊量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