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婷  叶晓璐  杨帅 《癌症进展》2023,(1):111-113+116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24、48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手术1 h(T3)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本组入室时(T0)时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黄金华  曾建强  袁磊  刘振华  周斌 《癌症进展》2023,(23):2606-260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肝脏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右美托咪定麻醉)和观察组(n=40,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麻醉诱导前(T0)、麻醉完成后即刻(T1)、切皮时(T2)、苏醒时(T3)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应激反应指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结果 T1、T2、T3时,两组患者HR均低于本组T0时,观察组患者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两组患者MAP、SpO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至术毕前20 min,分别泵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0.6 μg.kg-1.h-1。监测患者麻醉前(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较小,Ramsay评分高。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呛咳评分和S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躁动、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D组七氟醚用量和术后追加芬太尼量均少于C组(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拔管不良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延长恢复时间,有利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癌手术患者1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组和全麻组,每组86例,全麻组给予全麻干预,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组麻醉15 min后(T1)、组织切开时(T2)、肿瘤切除时(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IgA、IgG、IgM、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术后4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模式对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人60例, 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Ⅱ组术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0(Prean), 切皮时T1(Op0), 切皮后90min T2(Op90), 手术结束时T3(Postop0), 术后4小时T4(Post4), 术后24小时T5(Post24)抽取肘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细胞因子IL-2、IL-6的水平。结果 Ⅰ组IL-2的表达在T4比T0明显升高, Ⅱ组IL-2的表达在T4、T5显著降低(P<0.01);Ⅰ组在T4、T5的IL-2水平比Ⅱ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IL-6的表达在T2、T3、T4、T5与T0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 两者间没有差异。结论 术后硬膜外阻滞镇痛模式能够改善创伤应激带来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入室后(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建立气腹后1 h(T2)、建立气腹后2 h(T3)、关闭气腹后10 min(T4)、拔管时(T5)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肺内分流[T0、T2、T3、T5时肺内血分流率(QS/QT)]、氧合功能[T0、T2、T3、T5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O...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180例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90例作为观察组, 另9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T1期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记录两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分析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切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6, 0.358;P=0.344, 0.55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接受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距离≤8 cm直肠癌T1期患者可获得与根治术相似的预后收益, 且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局切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羟考酮组(O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配置方法:N组为1 mg/kg纳布啡+10 mg托烷司琼,O组为羟考酮20 mg+10 mg托烷司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分别在术前30 min(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TGF-β1、VEGF及IL-17水平,并计数CD4+、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在T1、T2、T3、T4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组比较,N组血清IgG水平在T1~T4,IgM、IgA水平则在T2~T4时要明显更高,而TGF-β1及VEGF水平在T2~T4,IL-17水平在T1~T4时要更低,CD4+T、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T2~T4要更高,而CD8+T细胞则在T1~T4时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水平,降低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在直肠癌术后盆腔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制定可变剂量率容积调强(VDR-VMAT)、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CDR-VMAT)和5野静态调强(5F-sIMRT)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三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学参数,评估机器总跳数(MU)和计划执行时间。结果 靶区剂量方面,三种计划的靶区D2%、Dmean、D98%、HI和CI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01)。CDR-VMAT与VDR-VMAT相比较,D2%、Dmean、D98%、H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与5F-sIMRT相比较,D2%减小1.55 Gy(P=0.005)、Dmean减小0.99 Gy(P=0.005)、D98%增大0.60 Gy(P=0.03)、HI值减小(P=0.008)、CI值增大(P=0.008)。危及器官方面,三种计划的膀胱Dmean、V45、V40,小肠Dmean、Dmax、V45,左右股骨头Dmean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5);小肠V40、V35,左右股骨头V45、V40在总体上均无差异(P>0.05)。CDR-VMAT与VDR-VMAT相比较,膀胱、小肠、左右股骨头的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与5F-sIMRT相比较,膀胱Dmean减小3.05 Gy(P=0.005)、V40减小0.88%(P=0.042),小肠Dmean减小1.75 Gy(P=0.002)、Dmax减小1.70 Gy(P<0.001),左、右股骨头Dmean减小(P=0.008,0.042)。正常组织低剂量受照体积方面,三种计划的正常组织受照低剂量体积除V10(P=0.497)之外,V5、V15、V20、V25和V30在总体上均有差异(P<0.001)。CDR-VMAT与VDR-VMAT相比,V5、V10、V15、V20、V25和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5F-sIMRT相比,CDR-VMAT的V5减小1.18%(P=0.005)、V15减小0.61%(P=0.022)、V30减小0.80%(P=0.022),V10、V20和V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R-VMAT计划的MU为(668.51±45.92),比VDR-VMAT(574.13±50.20)增加16.44%,比5F-sIMRT(537.19±37.34)增加24.45%;CDR-VMAT计划执行时间(3.34±0.22)min是VDR-VMAT(1.76±0.04)min的近两倍,比5F-sIMRT(4~6)min稍短。结论 CDR-VMAT可形成与VDR-VMAT一样高质量的计划,较5F-sIMRT有更优的靶区覆盖率、危及器官保护和正常组织低剂量受照体积。但CDR-VMAT计划的MU比VDR-VMAT和5F-sIMRT增多;执行时间比VDR-VMAT长,比5F-sIMRT稍短。CDR-VMAT初始成本较低,有望为不具备可变剂量率的直线加速器提供额外的旋转放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翟淑敏  乔迎帅  袁静 《癌症进展》2022,(22):2318-232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术中监测方式的不同将1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通过监测心率(HR)、血压等控制麻醉深度,观察组通过监测BIS控制麻醉深度。比较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结束时(T3)、麻醉药物停用1 min后(T4)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比较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法)。结果 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维库溴铵、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患者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肝癌防治水平的进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辽宁省三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337例肝癌患者主动随访并收集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 OSR)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T50),应用Ederer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 RS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T50、10年OSR和RSR分别为7.33个月、4.15%和5.17%。女性肝癌患者T50高于男性(P<0.05),但10年OSR和RSR无统计学差异。<65岁组10年OSR和RSR分别为5.73%和6.35%,略高于65~74岁组(2.15%和3.27%)和≥75岁组(1.92%和4.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的T50(7.68个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 RNA)在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化疗敏感患者123例,化疗抵抗患者64例。检测所有初次化疗前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评估血清miRNA与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1.6 vs. 1.4±0.5)(P<0.001),化疗抵抗患者的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患者(4.5±1.3 vs. 3.8±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27对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02,P<0.001),最佳阈值为4.2,灵敏度82.3%,特异度76.3%。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抵抗组患者的T3-4期、N3期和TNM Ⅲ~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且miR-127≥4.2的比例也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1.655,95% CI:1.142~2.584,P=0.016)和血清miR-127≥4.2(OR=2.231,95% CI:1.762~4.503,P=0.001)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2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可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因常见的阿片类止痛药有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伍用其他种类镇痛药完善麻醉效果,增强镇痛作用,且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该研究旨在观察地佐辛或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择期子宫颈癌前病变拟行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0.9%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组),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时15 min经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和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液5 mL。3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5 ng/ mL,异丙酚血浆浓度2 μg/mL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完成时(T1)、宫颈锥形切除时(T2)、手术结束后(T3)各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2,SPO2)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外科医师对宫颈口扩张满意度,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苏醒室期间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次数。结果:3组患者HR、RR、SPO2、MAP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完成时及手术结束后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开始时D组和F组HR和MAP下降明显,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根据术者满意度评分,D组内等级为优的患者数占组内总数的80%,明显高于N组(30%)和F组(50%)(P均<0.05),主要表现为对宫颈松紧满意度更高。手术结束后3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F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N组(P均<0.05),3组患者术后12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均可以提高子宫颈锥切术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较轻,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有助于松弛宫颈,抑制子宫颈锥切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体动,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旨在探讨胃癌中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患者术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3月—2013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原发胃癌组织398例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36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同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1)胃癌组织中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4.07%(56/398),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0/363)(P<0.05);(2)Lauren分型、肿瘤部位、脉管浸润情况、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与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T分期中,T4期的HER-2表达率高于(T1+T2+T3)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56例HER-2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为58.63±19.97,342例HER-2阴性表达组的MVD值为49.04±19.25,具有统计学差异,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两组间呈正相关(r=4.33,P<0.001);(4)早期复发率方面,HER-2阳性表达组1年、1.5年复发率分别为16.00%、38.00%,高于HER-2阴性表达组的8.81%、25.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ER-2在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过度表达,HER-2的过度表达与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肿瘤部位、脉管浸润情况、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无关;HER-2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呈正相关;HER-2的过度表达与术后的早期复发可能存在相关性,需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225)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 经不同浓度的C225作用后, 使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计算出C22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并将IC50的1/5作为后续实验的浓度。采用克隆形成方法观察C225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按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 计算辐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C225均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为18.24μg/mL。与单独照射组相比, 加药照射组的SF2、D0、Dq均下降(P<0.05), SERD0为1.40。C225联合X线照射明显增强了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C225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 单独照射组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 C225+照射组同时出现G0/G1、G2/M期细胞阻滞(P<0.05);与对照组相比, C225组、单独照射组以及C225+照射组S期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结论 C225对A549细胞株具有辐射增敏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C225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受照射后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增加细胞凋亡以及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甲状腺切除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活检的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49.3±12.9岁),病理诊断为PTC 48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3例。采用基因检测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状态,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结节灶的SUVmax,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与SUVmax之间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比较两组间SUVmax值的差异。结果 在PTC患者中,33例患者肿瘤发生BRAF V600E突变,15例患者肿瘤未发生突变,BRAF V600E突变组的SUVmax显著高于未突变组(5.5±3.9 vs. 2.2±1.2,P=0.002);肿瘤直径≥1cm的患者的SUVmax明显高于肿瘤<1cm(P<0.05);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升高患者的SUVmax高于正常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患者(P<0.05);FTC组中未观察到BRAF V600E突变。结论 PTC患者携带BRAF V600E突变基因相对于未携带者具有更高的SUVmax值,不同肿瘤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浓度的PTC患者SUVmax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抑制人大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进一步通过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HCF-116,分成HCT-116组、HCT-116+H2O2组、HCT-116+SalB组、HCT-116+SalB+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分组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SalB对HCT-116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P<0.01);SalB、H2O2促进HCT-116细胞内ROS生成(P<0.01),ROS清除剂NAC预处理可清除由SalB产生的ROS(P<0.01);SalB抑制HCT-116细胞增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1),该作用可被NAC部分逆转(P<0.05);SalB引起HCT-116细胞G0/G1周期阻滞(P<0.01),NAC预处理完全逆转SalB导致的周期阻滞(P<0.05)。结论 SalB可通过增加HCT-116细胞内ROS水平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中通过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式优化计划对降低听觉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 22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114例,通过提高听觉器官 Dmean限制的调强优化权重等级方法设计IMRT计划。B组 109例,以PTV外放5 mm为分割线将听觉器官分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限制听觉器官高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听觉器官低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一半作为调强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划。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T1、T2、T3、T4期中B组耳鼓室腔(中耳)Dmean均值较A组分别减少17.7%、22.4%、15.7%、14.2%(P=0.000、0.000、0.000、0.000);耳蜗 Dmean均值分别减少11.0%、20.1%、10.0%、9.0%(P=0.004、0.000、0.007、0.036);前庭 Dmean均值分别减少22.6%、31.8%、20.6%、21.4%(P=0.000、0.000、0.000、0.000)。B组骨性段咽鼓管 Dmean均值较A组无改善(减少3.4%、6.8%、3.6%、0.1%;P=0.291、0.006、0.155、0.963)。结论 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法能有效降低听觉器官剂量,减小听觉器官放射损伤,更好地保护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