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虫媒病及其防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虫媒传染病主要有蚊传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和淋巴丝虫病;白蛉传黑热病;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蚤传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蜱传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北亚斑点热和埃立克体病;以及螨传恙虫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些虫媒传染病通过多年的防治,有的得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2011-2013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信息,结合人口学数据信息,对2011-2013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间西安市累计报告发病3 229例,死亡31例,发病较高的区县是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和临潼区等老疫区,新城区、碑林区和莲湖区等城区发病率低;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以大高峰为主;发病仍然以16~60岁农民为主。但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发病构成接近25%。结论 近三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下降趋势,以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起到了作用。此外,低年龄和高年龄疫苗保护人群以外人员发病比重增大,建议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重新评估和定义适龄接种疫苗人群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楚雄州2006-2014年恙虫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楚雄州共报告1228例恙虫病,死亡2例,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5.04/10万。疫情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前4位高发县市(永仁县、大姚县、楚雄市、和双柏县)占全州报告病例的93.08%(1143/1228),以永仁县最高(占31.43%);季节性明显,7-10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节;发病年龄最小为2月,最大为82岁,人群发病率以40岁~组至60岁~组人群高发,以50岁~组(9.58/10万)最高;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2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91%),且构成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楚雄州恙虫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夏秋季节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1992-2006年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06年全市共发病9 6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80/10万,死亡25例,病死率0.26%.发病呈明显季节性高发,表现为双峰型,春季高峰高于冬季高峰;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19岁的学生发病有所上升.发病性别男女之比为2.03∶ 1,发病地区分布于所辖6县(市、区).鼠种构成复杂,室内以褐家鼠、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结论 泰安市为混合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褐家鼠是本病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06-2017年江西省恙虫病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7年江西省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恙虫病东方体56 kD外膜蛋白基因。结果 2006-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2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9/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期为6-11月,占总发病数的90.22% ;地区主要以赣州市和抚州市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59%,发病排前八位的南丰县、寻乌县、安远县、龙南县、信丰县、南康区、崇义县和宜黄县,发病率均超过3.00/10万;35~岁至75~岁年龄组病例占总发病数的90.88%,男性发病率为0.54/10万,女性为1.06/10万,农民占92.73%。检测107例病例血清标本,恙虫病东方体56 kD外膜蛋白基因阳性72例,阳性率为67.29%。从发病至诊断为恙虫病所需时间中位数为8天,以综合性医院占绝大多数(92.69%)。结论 江西省恙虫病呈上升趋势,赣州市和抚州市为高发地区,夏秋季流行,以35~岁以上年龄组农民高发,发病至诊断为恙虫病时间略长,建议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宣传教育,强化恙虫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 2016-2021年湖北省蜱传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重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基于2016-2021年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恙虫病、斑疹伤寒等蜱传传染病个案数据, 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现场调查2021年高发地区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 开展人群特征、流行病学史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探索重症和死亡危险因素。结合现场媒介调查, 开展病例家庭及周边草地游离蜱和宿主动物体表蜱监测和检测。结果 2016-2021年湖北省共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3 826例,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占71.30%(2 728/3 826), 恙虫病病例占13.04%(499/3 826), 斑疹伤寒病例占15.66%(599/3 826)。6年累计死亡44例, 病死率为1.15%(44/3 826)。发病高峰为5-7月, 农民占84.61%(3 237/3 82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0岁病例占81.02%(3 100/3 826), 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1)。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地区分布涉及16个城市, 86个县(区), 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杜进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34-2136,2159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6-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6-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卡信息。结果 2006-2012年东莞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49例,年均发病率为0.266/10万,病死率为0.67%。发病主要以散发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5.77︰1。发病人群的职业主要以工人、民工和农民为主,占70.47%。病例主要集中在厚街镇。结论东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形势虽不严峻,仍需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控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信息,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哈尔滨市累计报告病例85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1.61/10万。18个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呈双峰型,高发时间为4 - 6月和10 - 12月。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8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83.65%),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69.76%)。结论 哈尔滨市近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中年男性农民。  相似文献   

9.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人类通过节肢动物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而感染立克次体.近几年,恙虫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至少存在10余种立克次体病,其中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北亚蜱传斑点热、黑龙江蜱传斑点热、内蒙古蜱传斑点热、Q热、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及巴尔通体病等疾病[1-3].为了解北京市立克次体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合理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5 -2010年北京市恙虫病、斑疹伤寒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3种立克次体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恙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广东省2006—2017年恙虫病监测数据,对广东省常住人口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7年广东省恙虫病发病率从0.41/10万上升至5.52/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30例,总计病死率为0.09%。恙虫病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共30 551例,占96.30%,确诊病例1 175例,占3.70%。历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16。各年龄均可发病,总计发病率 65~69岁最高,为137.00/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63.73%。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属于夏秋季型。2010年起全省各地市均有病例报告。结论 2006—2017年广东省恙虫病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农村劳动者和中老年人群是高危人群。应提高各机构重视程度及恙虫病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文  张誉 《现代预防医学》2018,(13):2305-230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事件49起,发病471人,死亡15人,分别占同期的10.47%、8.37%和34.09%,病死率为3.18%,高于同期病死率0.78%(P<0.001)。亚硝酸盐引起的事件数(91.84%)、发病人数(97.66%)和死亡人数(93.33%)都最多,农药的病死率最高为11.11%,原因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为主(24.49%),引发事件的原因以误食误用为主(48.98%),家庭的事件数最多(55.10%)。结论 四川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亚硝酸盐、农药和毒鼠强引起,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监管,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西结核杆菌(T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广西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及其死亡病例信息,分析双感死亡病例三间分布;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7年共有2421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其中死亡375例,平均病死率为15.49%。2011-2017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各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14.451,P=0.001)。各地平均病死率最高的为北部城市(其中柳州市最高),最低的为南部城市(其中防城港市最低),各地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6.799,P<0.001)。抗TB治疗持续时间≥180天(OR=0.799,95%CI=0.337-0.996)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OR=0.141,95%CI=0.087-0.230)是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值小于200个/ul(OR=22.639,95%CI=11.159-41.095/OR=17.590,95%CI=7.500-41.252)是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发现以及健康宣教工作力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999-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报告的255例现住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时间、空间及人群等特征进行分析,用MapInfo软件对发病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1999年至2017年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90/10万到0.03/10万之间,85.49%的病例集中在2006年以前,2007年病例数开始下降,且发病率持续维持在0.2/10万以下。每年3-5月份为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时期,发病人群以18~44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7.6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4.3〖DK〗∶1,商业服务、民工、家务待业及退休人员的发病数排在前3。来广营、崔各庄和东风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地区。结论 1999-2017年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呈散发流行,应持续开展病例与宿主动物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潜在减寿情况,为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导出玉溪市居民死亡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采用SPSS17.0、Excel 2003和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及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6 年玉溪市共报告死亡病例109 575例,男性61 461例,女性48 11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527.78/10万、592.57/10万、644.22/10万、635.98/10万、679.26/10万、666.56/10万、673.76/10万和679.8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39.06/10 万、721.13/10 万、784.43/10 万、778.87/10 万、842.86/10 万、836.24/10 万、856.31/10 万和866.26/10 万,2009-2016年玉溪市居民死亡率逐渐增高(x2=182.62,P<0.05),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x2=182.62,P<0.05。慢性病是玉溪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占80.00%以上,粗死亡率为530.60/10万;玉溪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心肿瘤、心脏病和伤害,造成玉溪市居民潜在减寿年为688 436.1年。伤害造成潜在减寿年最高,为292 601.60年,潜在减寿率为17.03‰,平均减寿年数为22.66年。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严重影响玉溪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翻译老年人抑郁量表(the Depression In old Age scale,DIA-S),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 采用Brislin法对量表进行汉化,应用便利抽样法,对辽宁省锦州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版DIA-S量表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29,分半信度为0.831,重测信度为0.907;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0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83;各条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5~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得到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16%,各条目共同度为0.378~0.731。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得到拟合良好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适配度(拟合度)指标中,x2/df=2.679,GFI=0.948,AGFI=0.911,PGFI=0.552,IFI=0.944,TLI=0.919,CFI=0.943,RMSEA=0.073,RMR=0.010,标准化回归系数取值范围为0.35~0.77。结论 中文版老年人抑郁量表(DIA-S)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社区老年人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云南省流感病原体的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2017年云南省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4-2017年云南省ILI%呈逐渐下降趋势。2014-2017年全省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86080份,共分离得到流感毒株4356株,阳性率为5.06%,由高至低依次为季H3(1343株,1.56%),By(1068株,1.24%),新甲H1(993株,1.15%),Bv(929株,1.08%),季H1(21株,0.02%),H7(1株,0.0012%),H9(1株,0.0012%)。云南省的流感以春冬季高峰明显,偶有夏季小高峰出现。不同年龄组的流感病毒阳性率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x2=117.45,P<0.01),其中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6.40%)。文山地区分离的流感毒株的阳性率在各地州(市)中是最高的,占10.94%。结论 2014-2017年云南省流感活动强度逐渐降低,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各年龄人群和各地区间流行强度、优势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2004-2017年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对发病数、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Arc GIS地图软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04-2017年四川省钩体病高发为川东的南部(乐山、宜宾、资阳、雅安、内江、眉山和自贡7个市)和北部(南充市)两个区域。南部(0.60/10万)发病水平低于北部(0.70/10万);南部发病自2005年呈一直下降态势,而北部处于波动状态,2017年南北发病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南北发病在全省构成不断变化:2004-2007和2015-2017年,以南部为主,2008-2014年,以北部为主。南北发病均集中在8-10月,南部早1个月。南北发病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率比分别为2.24〖DK〗∶1和1.37〖DK〗∶1;南部10~65岁报告发病较多(占94.56%),10~20岁发病率最高;北部50~70岁无论构成(占61.32%)还是发病率都最高。南北均以农民发病为主。结论 我省钩体病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有消除的机会,为了控制或消除该疾病,建议加强农民健康教育,针对不同高发地区适时的疫苗接种,开展钩体病消除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8年中山市累计报告126例布病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2/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为17.60%,75.40%的病例集中于3~8月发病;87.50%的镇区均有病例报告,有牛羊屠宰场和或交易批发市场的镇区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最高达0.89/10万;男女比为1.63〖DK〗∶1,平均年龄为(47.59±13.03)岁;职业接触人群占36.51%,非职业接触人群占63.49%;99.21%的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1.56d(0~338d),84.92%的病例为本市医疗机构诊断与报告。流行菌株羊种3型占84.88%,羊种1型占10.47%,猪种3型占4.65%。结论 中山市的布病呈散发性,偶有家庭聚集,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有大型牛羊屠宰和或交易场所的镇区是高危地区,羊种3型为主要的致病菌。应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是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做好宣教、监测、检疫、监管工作,降低该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方法 通过医院肠道门诊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的病例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人群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结果 2015-2017年无锡市收集5987例病例信息,其中采集粪便样本3929份,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05例,阳性率5.22%。各年龄组中,15~24岁年龄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14.99%);可疑食物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构成比最高,达12.19%;第三季度(7-9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总体检出率达9.02%。结论 初步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科学性,开展疾病负担研究;应针对青少年人群特别加强预防宣传;应市售水产动物及制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矽肺合并黑热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例矽肺合并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脾脏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为特征。免疫学检查指标提示自身免疫抗体升高,胸部CT以双肺弥漫结节影为典型表现,重组利什曼原虫蛋白K39检查阳性,骨髓涂片查见利杜小体。确诊“矽肺合并黑热病”,行2个疗程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好转。结论 黑热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往往与其它感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难以区分,诊断具有挑战性。对于矽肺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尚有许多值得讨论和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