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前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 Oxford Ⅲ单髁系统进行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及相对于胫骨轴线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F角)。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观察组E角绝对值1.25°±0.52°、F角绝对值1.08°±0.51°,对照组E角绝对值4.02°±0.53°、F角绝对值3.8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13.592,P值均<0.01)。两组力线均良好。结论 通过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的患者假体安放更加精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国人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5月—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的78名志愿者156侧正常膝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CT机,对78名志愿者自髂棘至足底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两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滑车沟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各观测指标的差异;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再次分析不同性别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8名志愿者,不同性别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0、17.602、11.366、4.377,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前,男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分别为(22.39±1.53)mm、(11.75±0.94)mm、(47.04±2.81)mm、(27.18±2.16)mm、(45.18±2.74)mm、(30.60±2.28)mm、(86.31±3.94)mm、(66.76±3.26)mm、(6.37±1.38)mm,均明显大于女性的(19.75±1.29)mm、(10.91±0.95)mm、(40.47±2.30)mm、(23.37±1.61)mm、(38.74±2.51)mm、(26.76±1.70)mm、(74.28±3.00)mm、(60.07±2.89)mm、(5.63±1.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2、5.582、16.024、12.518、15.303、11.969、21.545、13.581、3.381,P值均<0.01);控制偏倚后,髌骨关节面厚度和前股骨偏心距男性、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男性、女性之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6.581、5.207、4.673、3.045、8.053、2.331,P值均<0.05)。而滑车沟角男性为139.43°±4.78°,女性为138.29°±4.22°,无论是否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滑车沟角与年龄、髌骨关节面厚度、前股骨偏心距之间呈负相关,其他观察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在呈正相关的指标中,前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滑车沟角除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相关系数为0.32外,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结论 不同性别间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存在差异,即使在同样大小的股骨或髌骨时,前股骨偏心距与滑车沟角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因此,在设计膝关节假体时不仅要根据性别不同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股骨前髁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仪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0例中,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48例(3D打印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19~68(42.5±5.7)岁,左侧17例、右侧31例;AO/OTA分型A型11例、B型19例、C型1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62例(ORIF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2(44.7±7.5)岁,左侧25例、右侧37例,AO/OTA分型A型16例、B型22例、C型24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0~18.0(13.6±2.5)个月。3D打印组和ORIF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胫骨累计切口长度)分别为(7.57±1.63)和(12.7±2.73)cm、出血量分别为(45.7±10.5)和(120.3±1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3±3.17)和(13.9±3.43)d、X线曝光次数分别为(3.07±2.13)和(1.46±1.85)次、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2.65)和(5.9±2.32)个月,3D打印组较ORIF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D打印组和ORIF组踝关节Johner-Wruhs功能评分分别是优27例、良17例、可4例和优25例、良24例、可11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5, 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8)和4.8%(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 P>0.05)。结论 术前3D打印设计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术前进行充分评估,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微创特点,又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中、重度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初次采用TKA治疗的15例中、重度内翻膝合并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 例,女11 例;年龄52~75 岁,平均58岁。膝关节内翻角17°~29°,平均(26.2°±2.4)。术前按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20.4±7.2)分,功能评分(21.3 ±8.5)分。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按照Anderson骨科研究所骨缺损分型,Ⅱ型13 例,Ⅲ型2 例。均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延长杆胫骨假体修复胫骨骨缺损。术后观察膝内翻角、骨愈合情况,植骨块是否移位,及假体松动、下沉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再次采用膝关节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0 min,平均(72±6.3) min;术中出血20~55 mL,平均(43±8.5) mL。患者均获随访10~32 个月,平均(18.7±5.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KSS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92.2 ±5.0)分,功能评分(90.6±7.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临床=42.138、t功能=35.254, P值均<0.01)。术后X 线片显示:膝内翻角5°~9°,平均(7.6°±1.3),结构植骨块与平台骨组织一期愈合,植骨块无移位、骨吸收,无假体松动、下沉,无关节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 对初次TKA患者,术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胫骨平台中、重度骨缺损,可重建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MSCT影像成人寰枢正中关节间隙(MADI)的正常值范围,探讨MADI值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4年7月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18岁以上行寰齿关节MSCT扫描的700例患者影像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排除外伤、累及上颈椎各类疾病者,按年龄分为18~24岁、25~29岁、30~39 岁、40~49岁、50~59 岁、60~69 岁 和≥70 岁7组,每组入选100例。对寰齿关节正中矢状位CT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并测量寰椎前后结节中点连线经过寰齿关节间隙的长度,即MADI。计算不同年龄组患者MADI值,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MADI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结果 7组由低至高不同年龄患者的MADI值依次为(1.77±0.39)mm、(1.61±0.37)mm、(1.58±0.36)mm、(1.41±0.29) mm、(1.34±0.28)mm 、(1.31±0.29)mm、和(1.06±0.47)mm,MADI 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r=-0.511, P<0.01)。男性MADI(1.50±0.36)mm,女性MADI(1.38±0.34)mm,MADI 在不同性别之间无相关性 (r=0.000, P>0.05)。结论 在MSCT正中矢状位上MADI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 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柄提供相关髓腔参数。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按肱骨头扭转角置于冠状位 ,行解剖颈下缘及其下 2 0、40mm和髓腔狭窄部 4平面CT扫描 ,由CT软件测量冠 (ML)、矢状位 (AP)髓腔内参数。结果 :测得部分参数值为狭窄位置 ( 166.3 7± 17.14 )mm ,颈下缘髓腔宽ML( 3 2 .85± 4.2 1)mm ,AP( 2 8.45± 4.3 8)mm ,狭窄部髓腔宽ML( 10 .2 9± 2 .0 8)mm ,AP( 13 .0 9± 2 .97)mm ;进一步分组比较提示性别间多数参数差异显著 ,而左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文结果可供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肱骨假体柄提供参考值 ,在设计和选择假体时需考虑干骺端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ROM技术:其原理是先固定股骨假体,然后安放胫骨假体试模而不固定,使胫骨假体试件在股骨假体的引导下进行旋转位置的自我调整,达到胫骨平台自然的与股骨假体结合并处于最合适位置的目的,该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定位胫骨假体旋转力线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据文献报道,该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力线可能存在误差。 膝关节置换:经历了150年的演变史,目前已经成为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膝关节置换部位可分为单间室置换(单髁置换)、双间室置换(膝关节内外间室)、髌股关节置换及三间室置换(内外间室及髌股间室)。国内运用最多的为膝关节双间室置换,常用的术式包括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双间室置换,多数文献认为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背景:ROM技术是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常用方法,但该技术的准确性仍存在争议,目前ROM技术可能的影响因素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运用ROM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力线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61例初次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男18例,女43例,年龄55-78岁,术前均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有手术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ROM技术确定闭合与未闭合内侧支持带时胫骨假体旋转轴线,同时定位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内侧缘连线(Akagi线)作为参考线,测量2种情况下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的相对位置关系,术中判断髌骨轨迹分型,从而确定髌骨轨迹分型及闭合内侧支持带与否是否为ROM技术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出现Ⅰ,Ⅱ及Ⅲ型髌骨轨迹时,未闭合内侧支持带时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0.5±2.5)°,(-0.9±2.6)°及(-3.9±3.4)°;闭合内侧支持带时夹角分别为(0.6±2.3)°,(-0.3±2.2)°及(-1.5±2.9)°;② Ⅲ型髌骨轨迹可导致ROM技术确定的胫骨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夹角明显偏内(P < 0.05);③对于Ⅰ,Ⅱ型髌骨轨迹,是否闭合内侧支持带对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轴线无明显影响(P > 0.05);对于Ⅲ型髌骨轨迹,闭合内侧支持带可明显减小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假体旋转轴线与Akagi线之间的差异(P < 0.05);④结果提示,ROM技术对Ⅰ,Ⅱ型髌骨轨迹的全膝关节置换能够较准确地定位胫骨假体的旋转轴线,无需闭合内侧支持带;出现Ⅲ型髌骨轨迹时,无论是否闭合内侧支持带都可能造成胫骨假体过度内旋。 ORCID: 0000-0002-7360-1881(李叶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适用于国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PPFF)内固定的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的设计。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首次行THA治疗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90例患者术后髋关节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近端1/2假体柄后边缘与股骨后方外皮质、远端1/2股骨假体柄前边缘与股骨前方外皮质的最小和最大垂直距离。(2)选取20具股骨标本,测量股骨标本长度和周径。将20具股骨标本植入股骨假体,建立股骨假体模型;对其中5具标本模型进行宝石能谱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股骨假体近端1/2假体柄后边缘与后方股骨外皮质、远端1/2假体柄前边缘与前方股骨外皮质间垂直距离,测量股骨假体近端1/2和远端1/2垂直距离>6 mm的股骨长度,测量股骨中段侧方的弧度。(3)依据90例患者和5具股骨假体模型的测量数据设计并数字化定制LCP。采用定制LCP固定5具股骨假体模型,通过大体和影像学观察LCP近段锁定螺钉与假体的关系,调整可能与假体接触的锁定螺钉的角度;再采用调整后的LCP固定10具股骨假体模型,观察LCP近段锁定螺钉与假体的关系,确定LCP的设计方案。结果 (1)90例患者术后髋关节侧位X线片测量结果:股骨假体近端1/2假体柄后边缘与股骨后方外皮质的垂直距离,最小(11.26±3.58)mm,最大(17.97±6.94)mm;远端1/2假体柄前边缘与股骨前方外皮质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小(9.18±2.32)mm,最大(14.22±3.10)mm。(2)20具股骨标本的股骨长度为(41.67±0.24)cm,周径为(9.19±0.74)cm。股骨假体模型CT测量结果:假体近端1/2假体柄后边缘与股骨后方外皮质的垂直距离为(12.36±3.24 )mm;假体远端1/2假体柄前边缘和股骨前方外皮质的垂直距离为(8.14±1.21)mm。假体近、远端1/2与股骨外皮质垂直距离>6 mm的股骨长度分别为(69.20±4.53)mm 和(57.31±3.82)mm。(3)LCP设计方案:LCP与假体近端1/2对应的部分设计3枚向后内成一定角度的锁定螺钉,对应3个锁定孔,分布于LCP中轴线偏后,向后内方向;与假体远端1/2对应的部分设计3枚向前内成一定角度的锁定螺钉,对应的3个锁定孔,分布于LCP中轴线偏前,向前内方向。采用设计、定制LCP固定股骨假体模型,LCP与股骨侧方弧度一致,锁定螺钉在股骨假体的后方或前方均实现双层皮质固定,角度合适。结论 根据国人资料设计、定制LCP,在股骨假体模型上获得有效的固定空间,为THA后PPFF的处理提供可行方案,但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良好的胫骨组件与胫骨截骨平面配合,可提高人工关节组件的稳定性,同时可避免组件沉陷或松脱。目前国内市售的人工关节多由欧美进口,这些胫骨组件尺寸不符合国人的需求,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胫骨的外形轮廓会随着骨切除不同深度而改变,使得再置换胫骨组件与截骨平面较难有良好的覆盖。该研究将台湾人胫骨近端的几何形状应用于胫骨基座与胫骨填补块(tibial augmentation)设计的参考,以提高胫骨组件与截骨平面的涵盖率。方法利用50例退化性关节炎患者之病肢,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胫骨近端3D模型,以取得胫骨外型参数。测量胫骨平台下方4、7、10、13、16mm处的5个截骨平面。测量参数包含截骨平面的前后侧(AP)长度,内外侧(ML)宽度,以及前外侧(AL)、后外侧(PL)、前内侧(AM)与后内侧(PM)之圆弧半径。结果结果显示平均AP47.4mm(40.4-52.9mm)、ML69.0mm(59.6-79.1mm)、AL30.0mm(18-38mm)、PL20.0mm(10-25mm)、AM28.7mm(18-36mm)、PM17.9mm(11-23mm)。将测量结果与市售的胫骨之间尺寸进行分析,进口假体PFCSigma与Zimmer Nexgen所提供的尺寸较适合国人。结论身高与AP、ML尺寸呈高相关性,而国人体型较欧美矮小,人种间身高上的差异,可能就是导致市售假体与国人胫骨截面尺寸不合的原因。通过测量资料,针对国人规划5款假体尺寸,应可提高涵盖率,减少尺寸不合导致植入物沉陷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测量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形态的优缺点,探索其胫骨髓腔形态学特点。 方法  取30例小型猪胫骨,分别予X线、CT三维重建、实物标本测量髓腔长度、髓腔最狭窄点水平径线长度、髓腔弧度,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1)小型猪胫骨髓腔近段三角形,远段椭圆形,中间为过渡形态;髓腔全长:X线(11.75±0.58)cm,CT(11.58±0.55)cm,实物标本(11.70±0.65)cm,P=0.524;最狭窄点水平正位径线长度分别为(0.88±0.08)、(0.84±0.06)、(0.85±0.07)cm,P=0.032;髓腔弧度分别为(26.89±0.50)°、(26.06±0.49)°、 (26.50±0.42)°,P=0.106。 结论  (1)CT三维重建测量更接近实物标本测量,精确性高于X线,可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2)西藏小型猪胫骨髓腔长度适中,形态与人相似,适于设计新型可控微动胫骨髓内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CT影像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左踝21例,右踝15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8例合并骨缺损者予一期植骨。应用人体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与仿真系统软件(V1.0.0)对患者术前骨折CT影像学资料进行处理,测量以下指标:内踝骨折面与胫骨纵轴的夹角(α)、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的最大深度(d)、塌陷面积(S)、塌陷体积(V)和腓骨骨折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穹隆顶点的距离(L),分析d、V与α的相关性,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特征。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CT影像测量结果显示,本组36例患者α为4.5°~15.5°(9.85°±4.05°),其中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α为5.04°±1.49°,明显小于16例未塌陷患者α(12.83°±2.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7, P<0.05);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d、S、V分别为(8.86±3.69)mm,(47.69±13.95)mm2和(680±620)mm3,关节面塌陷集中在前内侧,且d、V与α角无明显相关性(rs=0.309、0.389, P值均>0.05)。36例患者腓骨骨折线主要发生在胫骨穹隆最高点以上,L为1.27~12.55(5.50±5.54)mm。所有术后随访时间10(6~15)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并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0.5(9~16)周,术后AOFAS评分和VAS分别为(85±8)分和(2.1±0.9)分。结论 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踝骨折线与胫骨的夹角较小,骨折线与胫骨纵轴越接近平行,提示合并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的可能性越大;该型骨折剪切力较大,手术治疗以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为主,缺损较大处常规行一期植骨以恢复关节面高度和力学支撑功能;腓骨骨折块较大或合并关节面塌陷时,建议采用钢板牢固固定,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进行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及钉道设计,探讨改良髂骨螺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60例患者骨盆CT检查数据,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1~65岁,骨骼发育均成熟且排除骨盆疾病。首先采用患者CT DICOM数据,使用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进行骨盆CT三维重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3D打印模型。在60例骨盆CT三维重建模型上,分别按照传统髂骨螺钉(对照组)和改良髂骨螺钉(改良组)两种不同方法模拟植钉,测量最大进钉深度、尾向倾角、外向倾角、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与中线距离、钉道最窄髂骨厚径,测量数据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改良组,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在骨盆3D打印模型上采用改良髂骨螺钉技术分别植入直径7.5 mm长80 mm的髂骨螺钉,观察植钉成功率以及有无螺钉穿出或钉道受阻情况。结果 改良组以髂后上棘向尾侧1 cm处、髂骨缘内半中心点为进钉点,以髂前下棘与髋臼上缘中点为进钉方向,尾向倾角为28.6°±4.2°、外向倾角为32.8°±4.9°,为改良组的髂骨螺钉钉道。对照组的最大进钉深度(123.6±5.0)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4.5±3.6)mm、尾向倾角29.5°±2.1°、外向倾角31.4°±5.1°,与改良组的最大进钉深度(122.1±5.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5.4±2.7)mm、尾向倾角28.6°±4.2°、外向倾角32.8°±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0.0±0.0)mm、与中线距离(44.3±4.9)mm,与改良组的入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16.5±2.9)mm、与中线距离(32.1±4.3)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72、14.496, P值均<0.05)。改良组中男性最大进钉深度(124.9±6.1)mm、外向倾角33.4°±5.6°、入钉点与髂后上棘垂直距离(17.3±1.9)mm、与中线距离(33.2±3.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5.5±2.9)mm,与女性最大进钉深度(122.3±5.5)mm、外向倾角32.2°±5.6°、入钉点与髂后上棘垂直距离(16.1±2.9)mm、与中线距离(31.0±4.8)mm、钉道最窄髂骨厚径(14.9±2.9)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中男性尾向倾角30.3°±3.6°与女性尾向倾角26.9°±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 P<0.05)。60例3D打印模型均顺利植入髂骨螺钉,植钉成功率100%,未见螺钉穿出或钉道空间受限情况。结论 改良螺钉钉道的最大进钉深度、钉道最窄厚径、尾向倾角、外向倾角恒定,均能满足长度为8 cm、直径7.5 mm的髂骨螺钉,符合临床髂骨螺钉的植入安全性;改良后的进钉点与髂后最高点垂直距离、与中线距离,较传统进钉点更接近L5、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所在的直线,方便安装,并可降低进钉点切迹,减少并发症。改良髂骨螺钉是髂腰固定手术中一种较佳的髂骨植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3D)打印的股骨近端骨折复原模型在术前规划与术中的应用,研究3D数据校正方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9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47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左右两侧股骨自身配对方案,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行双侧股骨全长的CT扫描,获取DICOM数据,通过Mimics 15.0软件将双侧股骨远端距离膝关节髁间隆突凹5、10、15 cm处分别做3个横截面,记录符号为DF5、DF10、DF15。测量对比左右侧长轴与左右侧短轴。对于Mimics软件中股骨解剖轴线与冠状面和矢状面同时存在夹角的数据,进行3D数据校正。对47例股骨远端的左右侧3个层面(DF5、DF10、DF15)的长短轴(6对)进行数据汇总,通过Mimics 15.0软件生成3D模型的STL文件,打印出实际尺寸的股骨近端骨折模型和健侧股骨近端镜像模型,该镜像模型作为术前演练及手术解剖复位的参考,术中使用预演选取的置入物并术后摄片对比。结果 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均>0.97;左右两侧股骨远端距离髁间隆突5 cm处的右侧短轴(28.20±3.41) mm,左侧短轴(28.54±3.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 P<0.01),其余5对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7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复查X线,显示置入物选择与螺钉长度与术前设计符合,长度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固定满意。结论 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左右股骨对称性判断,偏差小于5%者,术中直接采用镜像模型预演的置入物,固定效果满意,达到了术前规划,术中应用的预期目的。“三维数据校正方案”扩充了“三层面长短轴对照”的数据选取范围,有效避免了因肢体倾斜导致的数据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胫骨近端后侧数字化形态学测量的方法,探讨其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诊疗的意义。  方法 对60例健康成人胫骨干燥标本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  结果 后侧正中高度(8.46±1.62)mm,后内侧高度(12.27±1.93)mm,后内侧斜坡长度(14.71±2.27)mm,后内侧平台斜坡角(132.02±11.62)°,后内侧斜坡骨干角(147.28±10.72)°,后外侧高度(11.31±1.74)mm,后外侧斜坡长度(14.45±2.26)mm,后外侧平台斜坡角(124.01±9.81)°,后外侧斜坡骨干角(141.88±9.09)°,所有测量参数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正中高度、后外侧高度和后外侧斜坡长度与胫骨全长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胫骨近端数字化三维模型仿真度高,解剖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能为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临床治疗和内固定物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术中外侧滑车截骨面覆盖不全与下肢对线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KA-TKA手术治疗的48例(54膝)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57~85(69±6.7)岁。23例(23膝)使用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手术,2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