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建立医疗质量检测与控制指标的基本情况,并从成立质量指标管理组织、明确数据采集流程、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就构建医疗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医疗质量信息监测系统的应用,产生了质量统计指标,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客观,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质量指标监测是将具体化的数据作为测量标准,对医院质量进行评价.其已成为我国医疗服务监管与评审的重要依据.2011年,卫生部建立医院质量监测系统,要求医疗机构报送《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1].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2]中,同样要求医院填报《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同时,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部门陆续开展医疗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等工作.但目前多数医院内部对于质量指标监测的系统管理尚待完善,不能仅停留于数据的填报工作.我院在进行医院质量管理及JCI认证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摸索,制定了质量指标监测与质量改进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工作进行了推广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对医院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临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程序和指标体系.实施在线控制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电子病历质量、合理用药和合理用血等医疗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在线实时控制,能够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效率,并对临床医疗和质量控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强化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的做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而做好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院通过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三到位”,使各项医疗质量指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对世界卫生组织产科质量指标体系、英国产科质量指标体系、美国产科质量指标体系、欧洲围产期保健计划、丹麦产科质量指标体系及我国的产科质量指标体系现状进行总结。认为我国产科质量指标体系缺乏最佳的指标变化趋势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值,缺少基于产科质量指标进行质量改进的研究和证据,尚无基于产科质量指标体系的信息化质控平台。对此,建议探索产科质量控制指标的适宜标准值,建立质量指标和医疗质量评价的关联性,拓展指标体系内涵,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6月26日在2011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脑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全国专家委员会成立。会上卫生部脑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吴教授介绍了中国脑卒中医疗质控项目计划和项目进展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医疗质量、住院费、住院日等指标的评价与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应用病种病例分型质量费用控制软件,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的医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结论:有利于调整医院支持扶持政策;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医疗质量费用的控制,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澳大利亚儿科医疗质量指标,欧洲儿科医疗质量指标,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的儿科指标,美国《医疗质量与患儿安全年报》中的儿科指标等进行介绍,并与我国的儿科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国内外儿科医疗质量指标的共性,从医疗质量指标的可行性、客观准确性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医疗质量指标的结构模型,为医疗质量指标的电子化测量提供数据格式标准。方法分别以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为例,针对自定义XML结构化消息传输的不足,参照HL7 CDA及HQMF等相关国际标准,采用UML和XML语言,定义医疗质量指标的模型架构。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的文档包含文档、作者、管理者等8方面信息;文档信息包含数据标准、人群标准等4个文档段;人群标准包含初始患者人群、分母、分子等4个条目。常用的住院患者死亡率可采用上述结构进行规范化描述。结论 HL7结构化模型的医疗质量指标具有统一的结构和语义,有利于质量数据的提取、传输及共享,可作为数据标准或规范应用于医疗质量自动化测量,但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文档结构化相关的信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医院医疗质量的抽样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医疗质量检查方法,达到经济、快捷的质量评价目的.方法将工业上常用的抽样验收方法引入医疗质量指标质量评价.结果抽样评价方案的选择是抽样评价方法的难点,除经大量尝试性计算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风险.结论抽样评价方法只需抽取适当的样本量,便可得到科学的结论.不仅节省抽样成本,还能快速得到评价结论,值得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和检查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医疗质量及其评价指标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疗质量指标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需要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中提炼得到,并经过效度、精度等方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使评价结果的偏倚达到最小。很多国家和组织已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且广泛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可用于医疗质量评价和控制的主流指标体系,传统的指标大多未经过深入、系统的考核,也没有完善的患者分类和指标调整方案,结果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未能发挥指导医疗质量改进的作用。急需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政策查询等方法收集我国目前用于医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级医院评审和DRG等涵盖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依其评价作用与意义在指标选取、权重、评价方法等均存在差异,提出加强信息支撑、做好数据质量控制、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和评价方式、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等对策,为将来定量质量指标评价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标及相关问题。方法 利用文献复习和实证研究的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1)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标符合国际相关权威机构对医疗质量的定义;(2)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标过少,难以全面、系统地评价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某些医疗质量指标存在错误。结论 医疗质量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重要的维度,应参照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进行指标完善及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建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动用层次分析法对医疗质量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选用医疗质量指标34项,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使评价实现程序化,科学化,系统化,为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内医疗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为基础,对我国目前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存在诸多问题:如诊断质量指标缺乏特异性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医疗质量水平;治疗质量指标由于指标定义不够明确,同级医院之间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改进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医疗设备应用质量,降低医疗器械相关医患风险,探索卫生装备质量保证方案和技术,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总后卫生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等4家单位开展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试点工作。本文以试点工作的实践为基础,探讨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质量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不断探索数字化医疗管理新举措,将质量控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研发和启用四大质量控制模块,即:自动反馈式质量检查系统,人工电子病例检查-反馈系统,出院病历自动评分系统,质量指标统计、分析、评价系统实施网络质量控制管理新模式,取得满意效果,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医疗指标数据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医疗指标数据的质量管理,本阐述了医疗质量指标的形成与内容,分析了医疗质量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产生原因,讨论了医疗质量指标管理的要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医疗质量评价是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它为实施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与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是目前医院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医院质量管理活动不是满足于现已达到的某些质量指标,而应该树立质量和质量管理永无止境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现况。方法采用结构化抽样方法,对全国3 425家不同级别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与服务结构指标(床位数、医护人员配备)、控制指标(ICU患者收治率、病死率等)及其完成率等。结果不同级别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重症医学科资源配置尚不合理,重症医学质量安全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结论建立完善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而壮大和稳定ICU医护队伍。建设远程医疗中心网络,完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等智慧医疗设施,探索远程ICU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