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性接触镜自问世以来,以其良好的视觉质 量与舒适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大规 模应用,至2011年全球有超过1.4亿人口配戴接触 镜[1-2],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2023 年中国 隐形眼镜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3]显示, 2010—2017年期间,中国接触镜消费额平均增长率 为17.6%,而彩色角膜接触镜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远 高于这一数值,在整个接触镜行业中占据的份额逐 年增高。《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群洞察白皮书》[4]显 示,彩色隐形眼镜于2019年、2020年、2021上半 年的商品交易总额市场增速分别达到20%、45%、 83%。 彩色隐形眼镜或彩色角膜接触镜简称“彩 片”,在提高视觉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爱美人士 的需求。随着材料、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 彩片有各种样式、设计、更换周期和配戴方式,也 受到了越来越多近视人群与美妆用户的青睐。彩 片是软性接触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被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归类为要求管理最严格的三类 医疗器械。由于购买渠道方便、市场上彩色接触镜 质量参差不齐,各机构验配流程不同、配戴人群护 理意识参差不齐,与彩片相关的眼健康问题屡见不 鲜[5-6]。不规范、不卫生的操作有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彩片的配戴及护理的规范化亟需引起重视。 为了增强彩片配戴者爱眼护眼的眼健康意识,提高配戴者的依从性,规范彩片配戴和护理流程,保障彩片配戴者的眼健康,通过对配戴者、视光医生及视光从业人员的访谈,充分了解国内彩片的销售和配戴者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查阅文献,中国眼谷&moody角膜接触镜技术创新研究院邀请国内部分眼视光学专家、角膜病学专家及材料学专家共同商讨、起草和编写了《彩色角膜接触镜规范验配白皮书》初稿,经过数次讨论和修改后定稿,达成以下共识。 1  配戴者的眼健康标准定义 2  彩片健康配戴的基本要求 2.1 矫正视力清晰 2.2 配戴周期合理 2.3 配戴舒适 2.4 具有防紫外线功能为佳 2.5 材质优良 2.6 安全无毒 3  彩色接触镜验配流程 3.1 病史采集 3.2 配戴前检查 3.2.1 视力和屈光度检查 3.2.2 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 3.2.3 角膜曲率 3.3 镜片选择 3.3.1 镜片透氧量 3.3.2 配戴舒适度 3.3.3 对干眼者的建议 3.3.4 对散光者的建议 3.4 配戴和评估 3.5 确定处方 3.6 配戴者教育 3.6.1 软镜摘戴指导 3.6.2 软镜护理指导 3.6.3 镜片护理的注意事项 3.6.4 强调镜片使用注意事项 3.7 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框架眼镜、接触镜和角膜激光手术已经被证实为成熟和有效的屈光矫正方式。随着科技发展,接触镜的材料、设计和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很多品种的接触镜应运而生,在临床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软性接触镜(以下简称软镜)因材料柔软和容易适应让全球很多配戴者体验到它带来的清晰和舒适的视觉享受;近年来随着彩色软镜的普及推广,更满足了爱美人士的需求。然而,中国国内软镜配戴者占需要视力矫正总人口的比例还比较低,并且有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10个主要大城市15~54岁软镜新配戴者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43%[1]。软镜因和人眼角膜密切接触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归类为风险程度最高的三类医疗器械,但实际上在中国配戴者不需要凭处方就可以在网上、零售门店或者医院的视光中心随意购买软镜,各场所提供的软镜验配环境、验配服务流程、对配戴者的护理教育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都导致配戴者将软镜视为普通的日用消费品,与软镜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式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单光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联合验配方式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于2018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招募20例老视观察对象(老视度数+1.00~+2.00 D), 分别按多焦法(双眼配戴多焦软镜)、单眼视法(一眼配戴远用单焦软镜, 一眼配戴近用单焦软镜)和改良法(主视眼配戴单焦软镜, 非主视眼配戴多焦软镜)3种方法验配角膜接触镜。每种方法配戴1周, 间隔1周作为洗脱期, 分析选用单光框架眼镜和3种接触镜矫正方法矫正下的观察对象双眼远、中、近距离100%及10%的双眼对比度视力(后文中视力均为双眼视力), 同时采用VFQ-25汉化版视觉质量量表评估视觉效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下视力的差异。结果: 在远距视力对比中, 多焦法视力低于单光框架眼镜(t=3.91, P=0.001)和改良法(t=2.94, P=0.008)。在50 cm处100%和10%对比度时, 多焦法(100%:t=-4.76, P<0.001;10%:t=-4.22, P<0.001)、单眼视法(100%:t=-3.5...  相似文献   

4.
角膜接触镜配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美观、方便和增视,同时还能提高视觉质量。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促进了角膜接触镜在材料、设计和功能上的发展。对角膜接触镜相关视觉质量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可以促使角膜接触镜在临床应用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丁  孙靖  李静  魏瑞华 《眼科学报》2021,(2):176-182
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健康中国"战略都将视觉健康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方位、全周期保障民众视觉健康,增强人们视觉保健的意识是我国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重点.而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命脉与基石,因此眼视光人才教育的探索与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为例,就当今社会视觉健康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无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以及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17例(34眼,对照组).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分别拍摄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比较3组眼表疾病评分问卷(OSDI)得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BUT( F=9.04,P<0.01),角膜荧光素评分(F=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小(P<0.05).各组间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鼻侧与中央、颞侧相比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与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各项客观的干眼评价指标较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高,与无症状者基本无差异.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不会影响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的神经密度.角膜神经密度中央与颞侧基本无差异,而鼻侧小于中央及颞侧.  相似文献   

7.
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戴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的改变,停戴接触镜后,角膜形态会逐渐恢复,其恢复时间还与配戴镜片的种类、配戴方式、配戴时间的长短、个体差异等均有相对的关系;配戴接触镜后还可以引起角膜厚度的改变.角膜地形图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接触镜配戴者的角膜形态改变,尤其是对接触镜配戴者进行屈光治疗时,可以适当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可用于鉴别早期圆锥角膜及指导接触镜的更佳验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日渐增多,其并发症亦随之增加。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二十年来,虽经不断改进,至今仍没有一种最理想的,任何人配戴都没有问题的产品。配戴者一旦发生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常可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本文通过二例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导致角膜溃疡的报告,希望能引起更多眼科医生及接触镜配戴者和验光师的重视,并借此与同仁们商讨对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复查长戴型软接触镜配戴者203人(406)眼。对其因戴镜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配戴者的性别、职业、屈光度、戴镜方式、镜片使用时间及服部炎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镜片及护理用品的微生物状况,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感染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配戴角膜塑型镜者结膜囊、常规清洗消毒前后镜片、镜盒及护理液取材进行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培养,并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细菌检查阳性率结膜囊为66.3%;清洗消毒前后镜片分别为72.4%和11.2%(P<0.01);镜盒同清洗消毒前镜片;多功能护理液为8%(4/50).眼部感染者均检出有细菌生长.结论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镜片及护理用品有微生物污染,常规的护理操作可明显减少镜片上污染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软接触镜引起的巨乳头性结膜炎(GPC)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软接触镜引起的巨乳头性结膜炎的患者100例及无并发症软性隐形眼镜配戴者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计算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为镜片类型、戴镜过夜、戴镜时间及每天清洗镜片4方面。相关症状为痒感,分泌物多,视物模糊及镜片耐受性下降4方面。结论软接触镜引起的GPC可能是眼对作为抗原因素及机械因素的镜片沉淀物的变态反应。每日清洗镜片,避免戴镜过夜及定期更换镜片有利于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2.
视力视好立体视色觉视力调查169,242,244,318,368,371,751视力表235,373动态视力747视力负荷试脸651偏心固视与视力72。双眼单视267视觉对比教感性440视觉发育调查624像差517视野计63,108,148立体视316,442,567色盲317,750 屈光眼倪检影脸光66,333,420,509屈光不正349,374,375.407,642近视 —调查237 —徽t元素检测117,118 —眼轴测定146,486 —诊断608 —治疗94,119,357,677 高度—268,755徽光35,62,121,521角膜接触镜37,93,103,113,260,309,446,490,550眼镜引起视疲劳原因分析703远用助视器417表面角腆镜片术45 眼睑结.泪路眼睑 —缺扭5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角膜接触镜经验配戴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配戴者的戴镜行为、护理习惯以及对角膜接触镜医疗属性的认知程度,探讨提高配戴者戴镜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可行性对策。方法调查研究。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和杭州6个城市42家大型眼镜店对角膜接触镜经验配戴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28题(分6部分内容),包括:①配戴者基本资料和戴镜史;②当前戴镜行为;③日常护理习惯;④眼科检查和随访复查;⑤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评估;⑥镜片验配和影响因素。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本调查共回收到504份有效问卷。①受访者中女性439名(87.1%),男性65名(12.9%),年龄为19—42岁,平均(27.8±7.3岁);戴镜经验为6个月~12年,平均为(6-3±5.2)年。②6.2%(31/504)受访者戴日戴型镜片过夜,2周和1个月更换型配戴组比日抛组、3-6个月更换组以及〉6个月更换组更遵循更换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2、57.52、45.91,P〈O.01)。③73.O%(368/504)受访者在操作镜片前洗手,54.0%(272/504)受访者有揉搓清洁镜片,38.1%(192/504)受访者使用护理液冲洗镜片。④67.1%(338/504)受访者从未主动随访复查,50.1%(207/413)和37.8%(68/180)受访者对戴镜期间出现的不舒适和眼病曾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法。⑤17.1%(86/504)受访者知晓角膜接触镜为医疗用品,超过6成受访者对角膜接触镜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错误。⑥63.1%f318/504)受访者将接触镜的价格作为选择镜片的首要影响因素。结论很多配戴者在角膜接触镜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原因可能是对角膜接触镜医疗属性认知不足,眼保健意识匮乏等。应该普及角膜接触镜配戴护理相关的公众教育,提升验配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加强初戴者的安全、规范使用宣教,以提升角膜接触镜的配戴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激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矫治近视及老视等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我国成年人屈光不正的矫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 不断提高相关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仍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追求的最终目标, 而精确的术前验光和单眼视耐受性模拟是保证手术有效性、实现患者最优视觉质量、同时达到患者术后舒适性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我国仍缺乏规范的验光流程、术前相关检查项目及结果判断的标准化, 以及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要点。为规范从事屈光临床研究者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术前检查流程和检查方法,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学科分会屈光学组组织我国相关领域专家, 在复习和研究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归纳我国临床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结合本专业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 充分讨论并制定《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验光及单眼视模拟专家共识(2023)》, 就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主觉验光、客观验光、主客观结合验光、主视眼判断、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单眼视耐受性试戴模拟等临床问题提出专家推荐意见, 旨在提高从事屈光诊疗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对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验光和单眼视试戴模拟的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国人版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生活质量量表(CLIQ)并评估其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英国原版CLI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形成国人版量表。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年4─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5例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再随机选取20例由2名调查员分别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1例。视功能维度因应答率小于50%被删除。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7,眼部症状维度为0.68, 便利性、经济和情感维度均>0.7,量表Guttmann Split-Half系数为0.89,眼部症状、便利性、经济和情感维度分别为0.75、0.78、0.65和0.93。认知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和Guttmann Split-Half系数均为 0.49故被删除;删除条目20后健康关注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和Guttmann Split-Half系数分别为0.68 和0.73。2名调查员之间的评分结果高度相关(r=0.87~0.99,P<0.001)。各条目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量表的平均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因子分别对应各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60.43%。眼部症状维度与年龄(r=-0.153,P=0.03)和戴镜年数(r=-0.167, P=0.018)轻度相关,情感维度与戴镜年数轻度相关(r=0.209,P=0.003)。量表总分在不同戴镜年数[(3.60±0.34)年 vs. (3.71±0.32)年,P=0.026、每月戴镜天数[(3.60±0.33)d vs. (3.70±0.33)d, P=0.041]和无/有眼部症状(3.71±0.32 vs. 3.60±0.34,P=0.021)的配戴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镜配戴者的经济维度对分高于硬镜配戴者(t=2.588,P=0.017)。结论:删去视功能维度、认知维度和条目20后,CLI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戴镜年数越长、每月戴镜天数越多以及无眼部症状的患者得分较高,硬镜配戴者在花费方面的担忧更多。  相似文献   

16.
日本角膜接触镜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角膜接触镜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尼康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主席田中恭一先生成功地研制出日本第一枚角膜接触镜,那是一种不透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1960年,配戴舒适、具有亲水性和更好透氧性的软镜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而美尼康公司则继续致力于研究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他们开发出含水量为72%的非离子软性角膜接触镜材料,同时他们研制了可以连续30d配戴的RGP镜片:美尼康Z,并最先获得获得美国FDA认证。目前,在日本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其中硬镜配戴者与软镜配戴者的比例为4:6。在日本RGP的高配戴率是因为日本的眼科医生让配戴者充分相信RGP镜片的安全保证。1990年日本开始生产抛弃型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的抛弃和频繁更换概念改变了人们对角膜接触镜传统的认识,很快就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原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医疗器具的角膜接触镜变成了人们熟知的日用品。这导致了配戴者的依从性下降,超时配戴,甚至角膜缺氧的现象日益增加。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高透氧的硅水凝胶(SH)材料。在欧洲和美国,硅水凝胶材料的角膜接触镜已被批准可以连续配戴30d。现在角膜接触镜的新功能体现在双焦点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屈光治疗镜(CRT)上,它们分别可以用于矫正老视和提高裸眼视力。中国的角膜接触镜配戴人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增长到一千万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应用,有许多问题相应产生。目前对软性角膜接触镜度数的测量还存在一定困难。生产厂家可使用价格昂贵的仪器,但不能普及应用。因此,我们就简易测量软性角膜接触镜屈光度数的方法介绍如下:首先测量配戴者的裸眼视力,然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测出最佳矫正视力,例如配戴者是近视眼时,就使用凸球镜逐渐增加屈光度数,直至配戴者的视力达到裸眼视力为止,记下凸球镜的度数(远视者使用凹球镜)。普通眼镜一般距离角膜顶点12mm,而角膜接触镜紧贴在角膜上,故在眼部实际矫正屈光力不同。其计算方法为F_0=(Fs)/(1-dFs) F_0=软性角膜接触镜屈光度数,Fs=测量后的凸、凹球镜度数(代入公式后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眼白内障术后不等像的变化, 并分析不等像对术后双眼视觉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1—11月于萨鲁斯大学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和LewisLASIK眼科诊所招募拟接受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岁)73例。所有受检者在第1眼手术前接受不等像检查, 第2眼手术后接受不等像检查和综合双眼视检查。综合双眼视检查方案包括立体视、眼位、融像性聚散、聚散灵活度及集合近点检查等。根据双眼视检查结果确定受检者的双眼视觉状态(正常双眼视或双眼视异常)。采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有临床意义的不等像比例(≥3%);Spearman检验分析不等像与屈光参差、双眼人工晶状体(IOL)度数差值及立体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不等像对术后双眼视觉状态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能预测术后是否存在双眼视异常的不等像临界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个月。最终纳入51例受检者, 其中13例(25%)在术后被诊断为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主要为集合不足11例(22%)。术后有临床意义的不等像比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286)。术...  相似文献   

19.
探讨微机操作者和接触镜(CL)配戴者角膜内皮细胞(CEC)变化及其意义。对76例微机操作者和42例CL配戴者进行了活体CEC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机形态定量分析。CL配戴者CEC密度正常,变异系数、周长、长径明显增大,形状系数减小,微机操作者各形态定量指标无明显改变。微机操作可能不会引起眼部器质性病变,而CL配戴者CEC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其RK及内眼手术前后密切观察CEC形态定量变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视觉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保障人们视力视觉健康的眼视光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我国,虽然过去的30年里眼视光行业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因起步较晚,其发展仍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教练技术是一门管理情绪和转化心态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性强;其主张关注个体内心变化及成长,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人文教育有诸多相通之处。将教练技术应用于眼视光人文教育与团队建设中,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眼视光行业在国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