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90例混合痔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内痔Ⅱ期51例,内痔Ⅲ期39例。手术时间10~18min,平均13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d,术后尿潴留5例(5.6%),肛门坠胀16例(17.8%),急便感2例(2.2%),术后大出血2例(2.2%),无肛门直肠狭窄和肛门失禁;随访1年复发3例(3.3%)。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操作简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420例痔疮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炎 《广州医药》2011,42(1):23-25
目的 观察国产胶圈套扎器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0例各期内痔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分析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每例套扎平均4个胶圈.创面愈合时间<2周,痔核脱垂改善占91%,术后水肿急便感56%.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 RPH对混合痔内痔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08例Ⅱ~Ⅲ度内痔或混合痔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手术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的痔疮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症状完全消除者192例(92 3%),以便血为主要症状者术后便血全部停止.术后主要不适有急便感或坠胀感72例(34 6%),术后痔块回缩不全10例(4 8%),无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8%.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后痛苦轻微,几乎无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采用见痔进针、先小后大的方法注射硬化剂,然后对母痔进行套扎;一般套扎3—4个痔核。结果112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结论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内痔可以互补加强治疗效果,减少硬化剂用量,降低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后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8例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组(治疗组)及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便血、肛门疼痛、急便感、切缘水肿、肛门狭窄及肛门功能等指标,评估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便血、切缘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与单纯外剥内扎术相似,但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治疗混合痔安全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对痔疮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56例痔疮(单纯内痔26例,混合痔30例)并发出血患者行痔上粘膜套扎术。结果:56例患者共施行套扎治疗62例次,手术时间8~12min,平均10min。全部患者的便血症状术后1d均消失,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橡皮圈在7~10d内脱落,创面不留瘢痕。术后随访3~6月,其中有6例患者再次出现便血,行2次套扎治疗后便血症状消失。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对于痔疮出血的治疗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中、重度混合痔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外剥内扎术(M-M)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M-M创面及损失大,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坠胀等并发症程度高,愈合慢,换药时间长;PPH基本达到微创和无痛要求,但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我科在原来套扎治疗基础上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串联套扎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联合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混合痔治疗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潴留、术后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出血性内痔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传统套扎术组和内镜下套扎术组,每组30例。传统套扎术组应用传统痔疮套扎术治疗,内镜下套扎术组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康复情况(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4 h、8 h、24 h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坠胀、出血、排便困难),临床效果以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内镜下套扎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套扎术组(P<0.05)。术后4 h、8 h、24 h时内镜下套扎术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小于传统套扎术组(P<0.05)。内镜下套扎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套扎术组(P<0.05)。术后1周内内镜下套扎术组患者肛门坠胀、出血、排便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套扎术组(P<0.05)。术后6个月,内镜下套扎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套扎术组(P<0.05)。结论内镜下痔疮套扎术较传统痔疮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治疗时间短、术中总出血量少,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焕标  周庆生 《广东医学》2007,28(10):1660-1661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人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痔出血脱出可行性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人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痔出血脱出83例,分析其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出现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痔核突出.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及Ⅲ期痔脱出出血并发症少,无需麻醉,安全有效,无须住院,无肛门狭窄,有效地减少了术后老年人合并症,减轻患者痛苦,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临床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庄晓泉  赵勇  徐婷 《现代医学》2012,40(2):207-209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重度混合痔行PPH加外痔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肛门平整,无便血、复发、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或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后无疼痛。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疗效满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注射芍倍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6例(治疗组),并与传统手术治疗的6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出血、疼痛、肛缘水肿、痔复发及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远期效果佳,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外剥内扎加注射芍倍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方法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春茹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08-109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混合痔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并最终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缘水肿评分、出血评分、内痔脱完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佳、出血少、痊愈快,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痔剥除缝合内痔结扎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Ⅲ~Ⅳ期需要手术治疗的非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外痔剥除缝合内痔结扎联合高频电刀术;对照组40例,采用在常规手术器械下传统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疼痛、水肿、切口愈合时间,患者的治愈率以及远期并发肛门狭窄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治愈率、术后肛门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术中出血量、水肿、疼痛及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Milligan-Morgan术相比,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联合高频电刀术疗效肯定,出血少、水肿、疼痛轻、愈合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栓剥除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对嵌顿性环状混合痔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8例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血栓剥除术联合PPH手术方法;对照组5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肿、出血、皮赘残留例数,伤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例数,肛管直肠测压及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水肿、出血、皮赘残留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19、6.64,P<0.05);术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1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愈合时间、满意程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剥除联合PPH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产后急性嵌顿痔早期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产后急性嵌顿痔,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或加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术后抗感染治疗4~6d。结果全组术后无大出血及外阴感染等,肛缘无明显水肿。术后愈合时间10~21d,平均17d。愈合后排便时无出血,肛缘外观平整,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结论产后急性嵌顿痔早期行手术治疗,可减轻产妇在分娩后并发嵌顿痔所引起的痛苦,加快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注套扎疗法与缚扎固定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探寻方便快捷、疗效更佳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吸注套扎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缚扎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6%,对照组痊愈率为7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注套扎疗法治疗混合痔较缚扎固定法治疗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水肿轻,且治疗愈高、疗效确切,临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疼痛、创缘水肿、出血、肛门坠胀等常见并发症,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复发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积分、创缘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随访3年和5年复发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状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需手术治疗的痔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12例)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并外痔切除缝合术,对照组(112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09例,治愈率97.3%;对照组治愈88例,治愈率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43,P=0.0002〈0.01)。观察组术后出血、疼痛、尿潴留,肛门水肿、肛门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Z=-6.1772,Z=-5.7139,√=13.0123,Z:4.7622,F=6.7574,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并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痔是一种新兴的微痛微创疗法,加之术中对外痔切除缝合术,其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邱光明 《中外医疗》2014,33(2):26-27
目的观察混合痔式术的选择与远期疗效的临床分析,及探讨其相关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来该院肛肠科就诊的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痔结扎外痔剥切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手术手术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纪录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5.55%,对照组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远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术治疗混合痔较传统术式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