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重性抑郁障碍(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的色彩偏好及其对两者情绪水平的预测。【方法】对45例MDD患者和28例GAD患者以及4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色彩偏好测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被试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结果】MDD和GAD组比健康对照组更偏好于黑色,健康对照组比MDD和GAD组更偏好于黄色。在MDD组,黄色偏好顺序与HAMA得分呈负相关;紫色偏好顺序与HAMD得分呈负相关。在GAD组,红色偏好顺序与HAMA得分呈正相关,红色、黄色、白色偏好顺序与HAMD得分正相关。【结论】MDD和GAD患者存在不同的色彩偏好,这些偏好与各组的HAMA及HAMD得分相关联。这些发现或许为医疗环境色彩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周HRV〔时域指标: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NN)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N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NN R-R间期差值>50 ms占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HAMA评分及其因子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HAMA评分及其因子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HAMA评分、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4、6周中药组患者HAMA评分、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6周两组患者HAMA评分、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6周两组患者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中药组患者SDNN、SDANN、PNN50、H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中药组患者LF、LF/H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HRV。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门诊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到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5 841例患者进行GAD筛查,并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9]中的相关内容对阳性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居住状况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 患者的GAD筛查阳性率为4.8%(283/5 841),GAD检出率为2.9%(169/5 841)。将问卷填写完整的271例患者按诊断结果分为非GAD组(n=178)和GAD组(n=93)。两组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慢性病患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状况和居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GAD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GAD患者生命活力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对GAD患者生命活力和精神健康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全科门诊中GAD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年龄、文化程度及抑郁状况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广泛性焦虑(GAD)患者不同性别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特点。方法选取30例男性和30例女性GAD患者为研究组,男女各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进行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测定,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男性、女性GAD患者研究组24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标化低频功率(nLF)、标化高频功率(nHF)低于同性别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高于对照组(均P〈0.05);青年GAD患者女性SDNN、nHF均低于男性焦虑症组.LF/HF高于男性组(均P〈0.05)。结论GAD患者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其中女性比男性迷走神经功能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家庭治疗对酒精依赖综合征(AD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26例A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家庭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家庭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饮酒量、视觉模拟(VA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分级;比较两组的复饮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A-14和HAMD-17评分、饮酒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饮酒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诱导前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CL-90量表分级情况优于治疗前,研究组SCL-90量表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饮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DS患者采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家庭治疗,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降低饮酒量及诱导前后酒精心理渴求,减轻心理问题,降低复饮率,减少再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伴抑郁患者的决策与单纯GAD患者及正常健康个体是否不同。方法:采用骰子博弈测验(GDT)评估16例GAD伴抑郁、21例单纯GAD及20例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个体的风险决策特点,并相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GAD伴抑郁组与单纯GAD组相比,两个骰子组合选择次数较多(P<0.05);单个、三个及四个骰子组合的选择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GAD伴抑郁组风险选项选择次数多于单纯GAD组(P<0.05);(2)GAD伴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T测验各项统计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伴有抑郁的GAD患者与单纯GAD患者相比,倾向于寻求风险;(2)未发现伴有抑郁的GAD个体其风险决策功能与健康个体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平冲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96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平冲降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焦虑抑郁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清GAS、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平冲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疗效确切,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GAD)与抑郁症(MDD)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差异。 方法:对30例GAD患者、30例MD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 SSR的潜伏期与波幅,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HC)比较。 结果:GAD组治疗前SSR潜伏期低于HC组,波幅明显高于H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DD组治疗前潜伏期比HC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低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有2例未引出波形。经治疗后,GAD组潜伏期水平较治疗前延长,接近于对照组水平;波幅较治疗前降低,但高于对照组(P>0.05);MDD组潜伏期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MDD组的SSR潜伏期明显延长,GAD组潜伏期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波幅明显低平,而GAD组波幅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SSR各参数与HAMA和HAM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73。 结论:GAD与MDD在SSR的电生理检测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背景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目的 比较GAD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GAD患者为GAD组(n=30),同期通过广告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中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n=30)。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心理测评,采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Go/No-go联想任务、N-back任务分别评估认知功能的注意、抑制及工作记忆功能。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量表测评总分及认知功能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AD住院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差异。 结果 GAD组HAMA、HAMD总分和最严重情况时BSI-CV总分及最严重情况时存在自杀意念者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back任务:GAD组1-back击中目标率(NBACK1a)、2-back击中目标率(NBACK2a)低于健康对照组,1-back击中目标的平均反应时(NBACK1b)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BACK1a〔OR=0.946,95%CI(0.898,0.997),P=0.038〕、NBACK1b〔OR=1.007,95%CI(1.000,1.014),P=0.042〕是GAD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GAD住院患者的工作记忆较差,需要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GAD)伴失眠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GAD伴失眠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HAMA、HAMD、PSQI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及少气懒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AMA、HAMD、PSQI评分及血清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与GA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TMS治疗GAD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GAD)患者焦虑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取6O例GAD患者,根据焦虑程度分为3组,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躯体性、精神性焦虑因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HRV指标。将躯体性、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与HRV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组患者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与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与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均呈正相关(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与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呈负相关(P<0.05)。结论 HRV指标与GAD患者焦虑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等,目前药物治疗失眠存在局限性,尚缺乏对不同类型失眠的针对性治疗,对失眠分型治疗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组、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组、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30 min组、高剂量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为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奠定基础。将佐匹克隆与羧甲基淀粉钠、乳糖、5%聚维酮K30(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将山嵛酸甘油酯、乳糖、5%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得到包衣颗粒,将片芯置于包衣颗粒中央,压片制得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2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2.5 mg/kg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溶液组(5.0 mg/kg佐匹克隆),每组20只大鼠,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 对照1组〔(126.3±18.6)min〕、低剂量组〔(175.3±18.1) min〕、 高剂量30 min组〔(151.8±19.2)min〕和高剂量60 min组〔(181.5±1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1,P<0.01);其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30 min组、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1组,高剂量3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短于低剂量组,高剂量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高剂量30 min组(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188.3±25.0) min〕、佐匹克隆溶液组〔(194.0±28.1) min〕与对照2组〔(130.2±2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00,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2组(P<0.05)。结论 通过制备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食实验大鼠,使之在大鼠入睡后释药,能达到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睡前60 min灌胃延长大鼠睡眠时间的效果,显现了以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针对性治疗成人早醒性失眠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机制目前了解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指标对CMS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评估和判断。目的 探究C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MS并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为CMS并血栓组(CMS+T组)、CMS患者40例为CM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高原体检健康者28例为高原健康对照组(GY组),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平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平原健康对照组(PY组)。研究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常规检测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比较PY组、GY组,CMS+T组、CMS组、GY组Hb、PLT、凝血功能(PT、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分析CMS患者TF-MPs、P-选择素、PLT、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探究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GY组Hb、P-选择素高于PY组(P<0.05);CMS+T组、CMS组Hb高于GY组,PLT低于GY组,PT、APTT长于GY组(P<0.05);CMS+T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CMS组、GY组(P<0.05);CMS组、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GY组(P<0.05);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CMS组(P<0.05)。CMS患者TF-MPs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589,P<0.001),与PLT呈负相关(r=-0.451,P=0.008);P-选择素与PLT呈负相关(r=-0.4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OR=0.138,95%CI(0.026,0.735),P=0.020〕、TF-MPs〔OR=8.067,95%CI(1.660,39.200),P=0.010〕、P-选择素〔OR=8.236,95%CI(1.381,49.104),P=0.021〕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727、0.732,灵敏度分别为85.0%、45.0%、70.0%,特异度分别为92.5%、87.5%、75.0%。结论 长期居住在高原可引起Hb升高和PLT降低,且CMS患者TF-MPs、P-选择素与PLT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同时PT、TF-MPs、P-选择素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 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14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预约门诊随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AS、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恢复效果。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焦虑组51例(38.6%):轻度焦虑21例(15.9%),中度焦虑23例(17.4%),重度焦虑7例(5.3%);抑郁组31例(23.5%):轻度抑郁16例(12.1%),中度抑郁12例(9.1%),重度抑郁3例(2.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VAS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AS评分低于术前(P<0.001)。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D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焦虑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焦虑组(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抑郁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抑郁组(P<0.05)。末次随访时,焦虑组优良率为86.3%(44/51);非焦虑组优良率为90.1%(73/8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抑郁组患者优良率为74.2%(23/31),低于非抑郁组的93.1%(91/101)(P=0.004)。结论 部分LDH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及抑郁,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合并抑郁状态。建议术前常规进行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于春艳  张磊  高照猛  徐建  刘娟  张旗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37-2443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女性RA患者240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等,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G)水平,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 RA 患者骨密度。根据DAS 28积分分为低度活动、中度活动、高度活动,采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48例、中度亚组136例、重度亚组56例。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高于对照组〔(6.1±1.9)分与(4.7±1.5)分,t=5.995,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病例组中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者升高,重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和中度活动者升高(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年龄、病程、RF阳性率、A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25(OH)D、VEGF、OPG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亚组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VEGF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P<0.01);重度亚组患者ESR、CRP、DAS 28积分、VEGF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CCP阳性率和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P<0.01)。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DAS 28积分(r=0.575,P<0.05)、ESR(r=0.529,P<0.05)、CRP(r=0.420,P<0.05)、CCP滴度(r=0.413,P<0.05)呈正相关,与25(OH)D(r=-0.595,P<0.05)、OPG(r=-0.538,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β=0.033,95%CI(0.001,0.065),P=0.043〕、CCP滴度〔β=0.008,95%CI(0,0.068),P=0.044〕、甲襞微循环积分〔β=0.484,95%CI(0.355,0.614),P<0.001〕是女性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0,1.291),P=0.025;OR=2.980,95%CI(1.184,7.502),P=0.033〕,而25(OH)D和OPG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005,95%CI(0.003,0.007),P=0.032;OR=0.907,95%CI(0.842,0.977),P<0.001〕。结论 女性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升高是疾病活动度增加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作为一种预测RA骨质疏松发生的潜在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我国有部分医院在探索药物治疗管理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癌痛管理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癌痛药物治疗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实证研究较少,运行模式有待构建,模式中药师的工作形式以及癌痛管理效果有待考察。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运用药物治疗管理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探索临床药师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管理为癌痛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兴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肿瘤相关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仅由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传统癌痛治疗,试验组由临床药师应用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全程化服务于癌痛患者。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疗效、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54.1%(33/61)〕和对照组〔59.0%(36/61)〕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爆发痛的缓解率〔72.7%(24/61)〕高于对照组〔47.2%(17/61)〕(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8%(56/61),高于对照组的63.9%(39/61)(P<0.001)。治疗2周后,试验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试验组治疗2周后用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P<0.001)。试验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治疗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使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临床药师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提升癌痛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至2017-02-28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Cohen-Rentrop法评估CCC形成程度,分为不良组(23例)和良好组(63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常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情况。结果 不良组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吸烟比例、TSH水平、SCH比例均高于良好组,FT3、FT4水平均低于良好组(χ2=6.192、6.031、6.720,Z=-2.410,χ2=4.976,Z=-3.586、-2.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显示,糖尿病〔OR=0.255,95%CI(0.066,0.981)〕、吸烟〔OR=0.136,95%CI(0.030,0.620)〕、SCH〔OR=0.048,95%CI(0.007,0.327)〕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显示,糖尿病〔OR=0.142,95%CI(0.027,0.761)〕、吸烟〔OR=0.128,95%CI(0.019,0.861)〕、TSH〔OR=1.955,95%CI(1.247,3.066)〕、FT3〔OR=0.170,95%CI(0.043,0.671)〕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吸烟、SCH、TSH、FT3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提供了新证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冠心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IVD患者115例为SIVD组,选取同期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体检且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的69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颅脑MRI表现进行脑白质病变(WML)Fazekas评分和腔隙性脑梗死(LI)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比较两组间MMP-9水平、脑损伤程度,并分析MMP-9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IV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所占比例、血清MMP-9水平、Fazekas评分、LI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Fazekas评分、LI数量均呈正相关(rs=0.301、0.3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5.349,95%CI(2.449,11.685)〕、糖尿病〔OR=3.008,95%CI(1.265,7.154)〕、血清MMP-9水平〔OR=1.014,95%CI(1.009,1.019)〕均是SI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MMP-9水平与SIVD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