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掌握天津市北辰区蚊蝇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蝇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北辰区2015—2020年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和蝇类监测数据,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蚊蝇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15—2020年北辰区蚊蝇平均密度分别为3.43只/(灯·h)、2.58只/笼,成蚊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99.92%,蝇以家蝇为主,占82.84%。蚊密度高峰期为7—8月,蝇密度高峰期为6—8月。在不同生境类型中,以牲畜棚、农户蚊密度较高,绿化带、农贸市场蝇密度较高。结论 牲畜棚、农户蚊密度较高,农贸市场、绿化带蝇密度较高,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22年通州区主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笼诱法、夹夜法、粘捕法,对蚊、蝇、鼠、蟑螂进行监测。结果2022年3—11月蚊类监测平均密度为24.88只/(灯·夜),6—8月密度最高,占69.25%;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75.30%;不同生境中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82.64只/(灯·夜)。3—11月蝇类监测平均密度为4.65只/笼,7月达到最高峰,密度为8.88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占33.73%;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6.94只/笼。全年共捕获鼠类6只,鼠类密度为0.33%。鼠类密度季节消长变化不明显;不同生境中农村居民区捕获4只(占66.67%),占比最高。蟑螂密度为0.18只/张,均为德国小蠊,全年均有活动,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不明显,超市和农贸市场密度较高,分别为0.45只/张和0.42只/张。结论通过监测初步掌握了通州区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规律,可为防制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6年蚊虫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及幼虫监测法开展监测。结果 2016年南京市成蚊诱蚊灯法共捕获雌蚊2 516只,密度为0.78只/(灯·h),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致倦)库蚊在5种监测生境类型里均有捕获,最高为牲畜棚[0.55只/(灯·h)],5种生境中监测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牲畜棚[1.73只/(灯·h)]、农户[0.92只/(灯·h)]、公园[0.52只/(灯·h)]、居民区[0.48只/(灯·h)]和医院[0.24只/(灯·h)],不同环境蚊虫构成不全相同(χ2=937.76,P<0.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8月;幼虫监测法共监测伊蚊阳性容器33处,全市全年总布雷图指数为2.54,季节消长与成蚊基本相似。结论南京市蚊虫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种群较丰富,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情况。两种监测方法互为补充,使监测数据更全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锦州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科学设置监测点,采用灯诱法、诱蝇笼法、夹夜法、粘捕法分别对蚊、蝇、鼠和蟑螂进行监测。结果 2016年锦州市蚊虫密度为7.61只/(灯·h),8月份达到密度高峰,牲畜棚蚊虫密度最高,为20.29只/(灯·h),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82.80%;蝇类密度为18.65只/(笼·h),7月份达到密度高峰,餐饮外环境的蝇密度最高,为69.6只/(笼·h),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占46.71%;鼠密度为2.13%,季节消长在4月和10月有2个高峰,农村村内鼠密度最高,为3.69%,优势种为褐家鼠,占67.00%;蟑螂密度为0.12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0.86%,6—7月达到密度高峰,农贸市场和餐饮环境密度较高,均为0.21只/张,种类全部为德国小蠊。结论锦州市病媒生物密度仍相对较高,今后应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力度,将监测与防治紧密结合,采取最为有效的手段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2022年河南省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等生态学规律,为河南省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笼夜法和粘鼠板法,全年单月监测;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5-10月监测;蝇类采用诱蝇笼法,4-10月监测;蜚蠊采用粘捕法,全年单月监测。使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数据。结果 2022年河南省鼠类监测累计回收有效夹114 124夹/笼/板,捕获鼠类651只鼠,鼠类捕获率为0.57%,小家鼠为优势种,全年鼠密度波动不大,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村自然村捕获率分别为0.46%、0.55%和0.69%;累计布放诱蚊灯3 390灯次,捕获雌蚊26 585只,雌蚊总密度为7.84只/(灯·夜),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密度高峰期在6-8月,其中养殖场的蚊密度最高,为21.72只/(灯·夜);累计布放1 803笼次诱蝇笼,捕蝇8 475只,蝇类平均密度为4.70只/笼,优势蝇种为家蝇和麻蝇,蝇密度高峰为7月,其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5.52只/笼;累计回收有效粘蟑纸23 075张,共捕获2 038只蜚蠊,蜚蠊平均密度为0.09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农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提供本底对照资料。方法 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共捕捉鼠类24只,隶属1目1科3属5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捕获雌蚊1 483只,平均蚊密度为2.06只/(灯·h),7月为密度高峰期;捕获成蝇2 243只,平均密度为6.23只/笼,夏季达到最高峰,以麻蝇、家蝇、丝头绿蝇为优势蝇种;捕获蜚蠊38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0.01只/(张·夜)。结论 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地区鼠、蚊、蝇和蜚蠊的密度及种类均在正常范围内,甚至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淀区奥运会比赛场馆及周边的蚊蝇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奥运会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虫密度监测采用CO2灯诱捕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天幕式捕蝇笼诱捕法。结果在海淀区奥运会比赛场馆共捕获蚊972只,平均密度为2.89只/(灯·h);捕获蝇5 156只,平均密度为30.69只/(笼·d)。结论根据监测结果,海淀区奥运场馆及周边的蚊虫密度在8月上旬密度较高,蝇类密度在8月出现降低,可根据蚊蝇消长规律采取措施,做好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蚊类构成、密度、季节性消长变化以及白纹伊蚊抗药性,为连云港市蚊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诱蚊,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共捕获蚊虫7 651只,总蚊密度为0.787只/(灯·h);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75.86%;蚊密度在8月达到高峰,不同生境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1.513只/(灯·h)],各县区监测点蚊密度以灌南县最高[2.611只/(灯·h)],白纹伊蚊对毒死蜱、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结论 基本掌握了连云港市蚊类构成、密度、季节性消长及白纹伊蚊抗性情况,建议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前后开展综合防治,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捕法。结果 2020年河南省鼠类捕获率为0.57%,小家鼠为优势种,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村自然村捕获率分别为0.53%、0.52%和0.66%。蚊类平均密度为9.20只/(灯·夜),淡色库蚊为河南省优势种,其中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为18.49只/(灯·夜)。蝇类平均密度为8.39只/笼,家蝇为河南省优势种群,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0.43只/笼。蟑螂平均密度为0.12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鼠类和蟑螂全年均有活动,鼠类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在9月达峰值0.91%;蟑螂季节消长呈双峰分布,在3月、9月为高峰,分别为0.24、0.15只/张。蚊、蝇季节消长均呈单峰分布。蚊虫在8月达峰值,为15.05只/(灯·夜);蝇类在6月达峰值,为22.40只/笼。结论 掌握了2020年河南省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河南省病媒生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丹阳市蚊蝇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蝇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 2009—2015年共捕获成蚊7 350只,平均蚊密度为0.44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0.11%。不同年份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年消长呈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7月和10月;共捕获蝇1 879只,平均蝇密度为2.68只/笼;家蝇和麻蝇为优势种,分别占27.35%和26.98%。自2009年,蝇密度逐年升高,至2013年出现高峰,此后密度下降,全年消长呈单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7月。结论 2009—2015年,丹阳市蚊蝇密度整体均处于较低水平,但蝇密度在个别年份存在反弹现象,提示应充分利用蚊蝇密度监测结果,科学指导蚊蝇防治工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蚊蝇防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镇江市病媒生物密度、季节消长及种群构成,为病媒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和《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鼠、蝇、蚊和蟑螂的密度监测,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结果 2009-2013年,镇江市鼠密度平均为0.43%,捕获褐家鼠、黄胸鼠等6种鼠类,黄胸鼠为优势种,占40.79%;蚊密度平均为6.35只/(灯·h),捕获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5种蚊虫,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6.62%;蝇密度平均为5.04只/笼,捕获家蝇、丝光绿蝇等15种蝇,家蝇为优势种群,占51.14%;蟑螂平均密度为2.87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7.43%,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9.45%。结论从5年监测资料来看,镇江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综合各种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病媒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东丽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类和密度。结果东丽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9.55%,其次为小家鼠,占20.45%;鼠密度最高峰在8月,次高峰为5月;蚊密度不同生境有所不同,以牲畜棚密度最高,为19.52只/(灯·h),由高到低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公园绿地、医院、居民区;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58.40%,棕尾别麻蝇和市蝇分别占20.41%和7.13%;不同生境捕获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餐饮业>农贸市场>居民区>绿化带;蜚蠊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9.81%,其密度和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高峰期为9月。结论调查的各监测点中,餐饮业鼠密度较高,蚊类在牲畜棚密度最高,蝇类在农贸市场密度最高,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了解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在辽宁省14个市进行监测,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诱蝇笼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2017年辽宁全省平均鼠密度为1.27%,城市(居民和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昆虫种类、数量及分布,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调查采用人帐诱法和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蜚蠊采用粘捕法。结果捕获蚊类4属5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帐诱法总密度为19.11只/(顶.h),诱蚊灯法总密度为1.61只/(灯.h),蚊密度城区高于周边农村。捕获蝇类5科19属23种,常见蝇种有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和铜绿蝇,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6.49%、20.41%、14.78%、10.61%、8.65%和2.61%,总密度为4.42只/笼,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捕获蜚蠊全部为德国小蠊,总密度为16.28只/张,以宾馆密度最高。蚊类活动高峰在7月,蝇类和蜚蠊的活动高峰均在8月。结论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榆林市城区蚊、蝇、蜚蠊3种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重点防制区域为宾馆餐饮场所、农贸市场、居民区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通化市蚊、蝇、蟑螂、鼠种群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方法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监测:采用诱蝇笼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鼠监测:采用鼠夹法。结果蚊监测:共捕获成蚊2309只,隶属3属5种,优势种刺扰伊蚊。蝇监测:全年共捕获成蝇1373只,隶属5科17属27种,优势种家蝇、厩腐蝇、丝光绿蝇。蟑螂监测:共捕蟑螂5850只,密度指数为2.73只/张,侵害率为17.77%。鼠监测:共捕获鼠370只,隶属1科3属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结论控制通化市区蚊虫孳生地,下管道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场所。应定期采取药物防治,控制其孳生繁殖。控制蝇类优势种的孳生,是控制蝇类密度重要手段和措施。各行业蟑螂侵害的防治,突出防治重点区域;并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的最佳时机是春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聊城市蝇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蝇密度情况,为制定蝇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结果 2012年共捕获蝇类1 454只,平均蝇密度为6.1只/笼。其中,优势蝇种主要有家蝇(95.46%)、市蝇(3.99%)。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单峰曲线,6-7月形成密度高峰。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曲线相同。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达12.94只/笼。结论 2012年蝇密度水平较低,家蝇、市蝇是重点防控蝇种。建议在蝇密度高峰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蝇密度,减少蝇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慈溪市2008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用夹夜法;蚊类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用笼诱法;蜚蠊监测用粘捕法。结果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2.22%;蚊类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49.81%;蝇类以家蝇和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4.64%和27.87%;蜚蠊类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20%。鼠类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蚊、蝇、蜚蠊的高峰均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慈溪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2008-2010年沈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及密度,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鼠、蚊、蝇、蜚蠊类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群及密度。结果2008-2010年沈阳市鼠密度分别为0.31%、0.18%和0.16%,农村自然村最高,优势种为褐家鼠;成蚊密度监测分别为8.56、10.52和20.14只/(灯·h),牲畜圈最高,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背点伊蚊和中华按蚊;蝇密度分别为14.93、10.31和7.51只/笼,餐饮业外环境最高,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和家蝇;德国小蠊密度分别为1.41、1.05和0.94只/张,侵害率分别为36.97%、25.75%和22.82%,医院及农贸市场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结论通过3年监测基本掌握了沈阳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天津市2009—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蚊年平均密度为14.96、18.78、18.82只/(h·灯),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蝇年平均密度为5.86、4.65、4.76只/笼,家蝇为优势种;蟑螂平均密度为1.29、1.03、1.13只/张,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鼠密度分别为0.29%、0.27%、0.20%,优势种群为褐家鼠。结论通过监测掌握了天津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密度动态,褐家鼠、小家鼠、淡色库蚊、家蝇以及德国小蠊是主要的防治对象,防治中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与掌握绍兴市区的蝇类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绍兴市区2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61.01只/笼,新城区蝇类密度明显高于老城区,2004年蝇类密度明显高于2003年。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巨尾阿丽蝇、亮绿蝇、棕尾别麻蝇、市蝇、铜绿蝇、厩腐蝇的平均密度依次为92.21、17.89、16.30、8.76、8.17、5.21、4.20、3.88、1.21只/笼。蝇类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在7月、9月。各类型生境蝇类密度分别为绿化带(320.27只/笼)、农贸市场(164.61只/笼)、居民区(125.91只/笼)、餐饮业(112.8只/笼)、垃圾中转站(111.01只/笼)。结论不同时间、调查点、生境的蝇类密度均有差异,气温、孳生环境、防治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