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Y  Luo L  Zhang D  L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18-819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效果和治疗要点。方法:急诊开颅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21例,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Ⅲ级9例,Ⅳ级10例,Ⅴ级2例。结果:21例手术患者中出院时恢复良好者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Ⅲ级者无一例死亡。结论:急诊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性,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 56例接受开颅夹闭的动脉瘤病人中,有13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术后GOS 5分(恢复良好,能够恢复工作或学习)39例;GOS 4分(轻残,能够独立生活,不能恢复工作或学习)8例;GOS3分(重残,能够按吩咐动作,但不能独立生活)6例;GOS2分(植物状态,不能与外界互动,无反应)0例;GOS 1分(住院死亡)3例.结论应从麻醉、开颅到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尽量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合理、间断和短时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处理和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急情况.  相似文献   

3.
马宝新 《医学综述》2011,17(5):732-734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具有"三高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及青年发病较少,主要以40~60岁多见。另外,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且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绝经前女性。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有不良习惯(包括吸烟、酗酒)、动脉瘤直径的大小、前循环动脉瘤、日本和芬兰血统、有动脉瘤破裂的家族史以及存在基因缺陷的遗传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经CTA及动脉瘤夹闭术确诊证实的11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分析其破裂因素。结果: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男49例,女61例,男女比0.8∶1,年龄17~77岁,平均49.3岁。CTA提示,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63例(57.2%),其中左侧A1优势征46例,右侧A1优势征17例;大脑前动脉A1对称47例(42.8%)。另外,1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已诊断为高血压的58例(53%),血压正常的52例(47%)。结论: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及高血压等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与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A)几何参数与其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个IA(77例)资料,按其是否破裂分破裂组(49个)与未破裂组(42个);CT血管造影技术测量IA多种几何参数,分析各指标与IA破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脉瘤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瘤体深度(Hmax)、Hmax与瘤颈宽度比值(AR)和流出角(θout)均值分别为4.2±1.5、1.7±0.8和107.3±24.1,未破裂组2.9±1.3、1.2±0.4和121.6±23.3(P<0.05)。其余几何参数在两组间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Hmax、AR值及θout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和优势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始段、大脑前动脉A1始段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末端的直径及A1/ICA夹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大脑前动脉A1始段、MCA始段、ICA末端的直径和A1/ICA角与ACoA破裂的关系。结果 年龄、高血压、高宽比(aspect ratio, AR)、瘤体不规则、A1段变异、A2/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角、入射角是影响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A1/ICA角与ACoA破裂呈正相关,而MCA始段直径与ACoA破裂呈负相关。结论 除了年龄、高血压、AR、瘤体不规则是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外,A1段变异、A2/Acom角、入射角等血管形态学对ACoA破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当A1段发生变异,优势侧A1/ICA角越大,MCA始段直径越小,ACoA越容易破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5例大脑中动脉瘤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M1-2段的有12例,M3-4段的有3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12例,Ⅳ例2例,V级1例,结果:随访3个月-2年,除1例死亡,1例遗贸偏瘫外,其余的均恢复优良。结论:对大脑中动脉瘤进行急诊早期手术能有效预防其致命的再次破裂出血,及时清除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3例,>90%闭塞12例,<90%闭塞6例,二次填塞2例,栓塞后复发经手术治愈1例,术后脑梗死7例,死于肺部并发症1例、植物生存1例。随访1-20个月,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发动脉瘤4例,其中3例1次手术同时全部栓塞。结论: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但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前循环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好发部位。本文总结2004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手术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69例,男32例,女37例;年龄18~71岁,平均52岁。均以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按照Hunt和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33例、Ⅲ级20例、Ⅳ级7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6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例因病情危急,仅做CTA显示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前循环动脉瘤70个(1例有2个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分布,前交通动脉瘤31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1个、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脑内血肿(ICH)和(或)脑室内血肿(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5例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患者,其中95例行夹闭术,140例行栓塞治疗,50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年龄将285例患者分2组:≤60岁168例,>60岁11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和中青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合并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 史、吸烟史、血管角度、入射角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858,95%CI=1.083~3.188,P=0.025),入射角度(OR=1.016,95%CI=1.004~1.028,P=0.010)和治疗方式(栓塞 vs. 保守治疗,OR=0.209,95%CI=0.088~0.497,P<0.001;夹闭 vs. 保守治疗,OR=0.233,95%CI=0.101~0.541,P=0.001)与老年人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密切相关。老年组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显示,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栓塞 vs. 保守治疗(OR=0.134,95%CI=0.049~0.362,P<0.001);夹闭 vs. 保守治疗(OR=0.308,95%CI=0.116~0.820,P=0.018)]。结论:高血压和较大动脉瘤入射角是AComA动脉瘤破裂后并发ICH和(或)IVH的危险因素,而老年人更加明显。老年组手术比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但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老年组患者仍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步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观察有无子囊、子囊个数及位置,分析以上指标与破裂的相关性。结果破裂组瘤体长度(4.95±4.80)mm,平均瘤颈宽度(3.55±3.10)mm,平均AR值(1.21±0.68),47.6%有子囊;未破裂组瘤体长度(2.75±2.65)mm,平均瘤颈宽度(2.85±1.90)mm,平均AR值(0.96±0.55),14.3%有子囊。两组间有无子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界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和AR值分别为3.65、3.35 mm和1.135;瘤颈宽度<3.3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35 mm时的2.05倍,瘤体长度>3.6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65 mm时的3.76倍,AR值>1.135时的破裂风险是<1.135时的3.18倍,有子囊的破裂风险是无子囊的5.64倍。结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长度、瘤颈宽度、AR值和子囊形成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瘤体越长、瘤颈越小、AR值越大或有子囊形成,动脉瘤破裂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3.
126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影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作者所在医院近15年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2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17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结果126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12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A1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三分叉动脉征”;对照组中,162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8例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出现“三分叉动脉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筛选具有高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是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降低其残死致残率的关键。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高分辨率MRI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的传统分类、诊断和治疗是根据其血管腔的特点进行的。近年来,MRI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高分辨率成像,其能够评估颅内血管壁的病理学特征。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RI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高分辨率MRI技术能直接评估血管壁的特点,如瘤壁厚度、炎症、强化、渗透率及血流动力学等,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准确。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应用高分辨率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这对于指导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出血后24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24h组)、其余47例患者于24~72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72h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远期预后情况.结果:24h组患者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率0%显著低于72h组的12.77%,24h组与72h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完全夹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脑梗死、4例患者发生脑积水与72h组的6例脑梗死、8例脑积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6例、72h组预后良好的有31例,24h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3.72%显著高于72h组的65.9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应该尽早治疗,24h内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中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11例(0.89%)发生术中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o.025)、前交通动脉瘤(P=0.009)、肿瘤不规则形态(P=0.001)、支架应用(P=0.016)与术中破裂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OR=6.919,P=0.008)、肿瘤不规则形态(OR=9.758,P<0.001)、前交通动脉瘤(OR=4.648,P=0.024)为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应用为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8,P=0.02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史、不规则形态、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治疗患者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支架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较高的动脉瘤复发率和早期再出血率使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水凝胶弹簧圈是在传统的裸铂金弹簧圈的基础上进行水凝胶涂层修饰形成,可提高动脉瘤栓塞密度。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水凝胶弹簧圈相较于裸铂金弹簧圈可降低动脉瘤复发率,但这些研究均基于所有状态的动脉瘤(包括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因此水凝胶弹簧圈是否可降低破裂动脉瘤复发率及早期再出血率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对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情况及DACAA的解剖特点分为显微夹闭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22例26个动脉瘤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包括2例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共夹闭动脉瘤颈25个,烧灼切除1个。余10例10个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结果显微夹闭手术组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个夹闭不全,1例载瘤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组中6例致密栓塞,1例瘤内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介入治疗适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轻、瘤颈较窄者;手术夹闭适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重、合并颅内血肿者。外科治疗易导致夹闭或栓塞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尤其是介入治疗更易发生,因而我们更倾向选择显微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20.
前交通动脉瘤与A1段优势血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优势血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5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有34例呈A1优势;34例呈A1优势者中33例前交通动脉瘤发生在A1优势侧,有1例发生在A1优势对侧.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多发生在A1优势侧.因此,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前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