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53-3955
目的探讨64排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接受过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64排CT检查与X线检查检出的主要征象,并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分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结果64排CT检查检出主要征象(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棘样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水、肺门肿大)占比(86.67%、83.33%、46.67%、33.33%、33.33%、13.33%、40.00%、23.33%、80.00%)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果(70.00%、65.00%、28.33%、16.67%、15.00%、1.67%、18.33%、8.33%、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64排CT检查对Ⅰ期、Ⅱ期周围型肺癌检出率与对周围型肺癌总检出率(91.67%、95.43%、97.65%)均高于X线检查结果(41.67%、60.00%、7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Ⅲ期、Ⅳ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检出疾病的主要征象,且对不同分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应用于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需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观察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及特异性对临床诊疗的价值。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技术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86/86),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16排螺旋CT诊断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4.74%(36/38)、98.39%(122/124),低于病理学诊断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100.00%(38/38)、100.00%(124/1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周围型小肺多发生于右肺叶中,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病灶周围胸膜凹陷征、线影征发生率较高,病灶边缘分叶明显占比相对较高。患者病灶多为孤立性结节,病灶内毛玻璃状发生率相对较高。造影呈不均匀强化占比较高,CT值增长幅度明显较大。结论:16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宏远 《大医生》2023,(10):101-104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早期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周围型小肺癌检出情况、分析胸部X线及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验证胸部X线及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统计两种检测方法对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细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89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73例;其中胸部X线检出阳性60例,阳性率为82.19%(60/73);64排128层螺旋CT检出71例,阳性率为97.26%(71/73);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胸部X线与病理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08,P <0.001);64排128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55...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CT检查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早期周围性肺癌患者56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和转移情况。结果:在诊断情况方面,X线检查方式与CT检查方式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与检出病灶数量明显更高(P<0.05);在诊断转移情况方面,CT检查诊断转移情况方面明显更好(P<0.05)。结论:CT检查应用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病人螺旋CT常规胸部扫描 ,病灶区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 .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内部形态特征,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周边形态优于常规扫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疑似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征象,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术前CT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影像显示,周围型肺癌肿瘤的增强密度不均匀,多数呈不规则形,少数呈准圆形;周围的肺纹理增加和扭曲,尤其是肺门侧;直接征象为肺周围组织中的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肿块,间接征象为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少量钙化和空洞。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98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确诊97例,诊断准确率为98.98%。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肿瘤类型、肿瘤直径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96%,特异度为95.00%,准确率为97.46%,Kappa=0.9113,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诊断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7.
8.
朱凤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4):297-299
目的:总结小肺癌CT诊断的体会,强调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增强CT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直径8-20m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结果:97.56%的实质性小肺癌具有一般周围型肺癌的特征性表现;高分辨CT(HRCT)可导致肺内小结节密度偏高;浸润型小肺癌CT表现与炎症相似;增强扫描时(1.5-2ml/kg,2-3ml/s‘),实质性小肺癌强化峰值在1-1.5分钟。结论:薄层螺旋型CT扫描,标准重建不仅能真实地反映病灶的细微征象,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判断,而且能较准确地提示小肺癌TNM分期。增强扫描时小肺癌的强化峰值与静脉注射对比剂的速率和扫描时间相关。浸润型小肺癌与炎症鉴别较难,抗炎治疗后不吸收需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9.
周围型肺癌钙化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围型肺癌钙化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车广耀①张殿波魏国顺孟维国1材料与方法本文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0~68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位于右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下叶各2例。肿瘤直径最大11.2cm,最小2.5cm。12例均有普通X...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3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常规肺部CT扫描,并在病灶处用薄层高分辨力重建方式加扫。结果: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47例肿块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少数肿瘤内可见钙化、坏死、液化和空洞。16例肿瘤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呈分叶状,薄层扫描时可见空泡征。肿瘤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棘突、支气管血管纠集、胸膜粘连和胸膜凹陷征等。胸膜粘连多见于肿块较大的肺癌,胸膜凹陷征多见于肿块较小的肺癌。结论:CT诊断周围型肺癌比常规X线检查提供更多的信息;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肺门、隆突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时,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癌及32例肺结核患者的多样化CT征象,肺癌为病例组,肺结核为对照组,提取有价值征象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结果肺癌组有腺癌46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4例,主要征象分别是:分叶49(84.5%)例,毛刺39(67.2%)例,胸膜凹陷20(34.4%)例,晕征13(22.4%)例;肺结核组主要征象分别是:胸膜反应26(81.25%)例,卫星灶22(68.75%)例,钙化22(68.75%)例,毛刺26(81.25%)例。肺癌与肺结核组CT征象比较中,分叶、晕征、胸膜凹陷、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征象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CT征象诊断准确度的比较中,肺癌分叶的诊断指数>150%,肺结核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的诊断指数均>150%。结论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分叶、胸膜凹陷、晕征、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CT征象对于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时间为2016年5月—2020年5月,对11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X射线及多层螺旋C 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临床诊断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多层螺旋CT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空洞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空洞的CT表现,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胸部CT平扫,其中11例同时有CT增强扫描。结果21例均为单发空洞,空洞以类圆形为主,平均直径为31mm,外形以浅分叶为主,占67%(14/21);21例都是厚壁空洞,81%(17/21)的空洞内外壁均不光整,增强后空洞壁强化明显。43%(9/21)空洞周围见卫星灶。结论肺癌空洞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此特征可以与肺内的其他空洞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进行了病理检查确诊,还有52例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正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经128层螺旋CT诊断检出125人中共有102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例(34.31%)。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层螺旋CT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孤立性肺结节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靶重建以及MRI扫描进行分期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理特征,最终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CT靶重建提示T1期患者38人,T2期患者35人,T3期患者30人,T4期患者15人,早中期患者73人,准确率91.21%;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39人,T2期患者33人,T3期患者32人,T4期患者14人,早中期患者72人,准确率90.00%;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42人,T2期患者37人,T3期患者29人,T4期患者10人,早中期患者79人,准确率98.75%。CT靶重建在肿瘤内部空洞特征、周围特征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MRI扫描方式(P < 0.05);MRI检查对于患者的淋巴结、血管断面、侵润、积液、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高于CT靶重建检查;CT靶重建检查对于患者的病灶钙化检查率高于MRI检查(P < 0.05)。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查。结论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都高于各项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CT平扫在肺癌手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依据复查方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n=50,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常规组(n=50,常规CT平扫).比较两组患者的CT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组的CTDIvol、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多排螺旋CT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多排螺旋CT资料,系统分析其特征。结果肺炎性假瘤均位于肺外围(100%,32/32),多局限于一叶(90.7%,29/32),形态多不规则(71.9%,23/32),可见粗大毛刺(34.4%,11/32),病灶常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56.1%,18/32),"桃尖征"(53.1%,17/32)、"平直征"(46.9%,15/32)、"晕征"(37.5%,12/32)、高度均匀性强化(84.6%,11/13)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于螺旋CT薄层扫描的表现。方法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经CT薄层(2~3mm)扫描,分析了其CT征象。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分叶征见于46例(92%),边缘毛刺征38例(76%),空泡征28例(56%),胸膜凹陷征39例(78%),以及血管集束征35例(70%)。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螺旋CT薄层扫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上述诸征象,因而能够提高小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方法收集同时进行X线胸片及胸部增强CT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3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CT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X线平片多(P < 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X线平片多(P < 0.05),但胸部CT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CT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CT的测量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或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和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分布、大小、内部结构、形态、边缘等。结果:21例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的最大径为(2.03±0.99) cm,显示空洞6例(其中薄壁空洞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征7例、毛刺征4例。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的最大径为(3.37±2.12) cm,显示磨玻璃影4例,类圆形14例,分叶征12例、毛刺征8例。两组病灶大小、磨玻璃影、空洞、不规则形、分叶征及毛刺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周围型肺癌相比,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多较小,分叶征、毛刺征少见,实性不规则形结节和薄壁空洞较多见;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