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50例行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其中25例实施ERAS管理(ERAS组),25例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围术期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3 d 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节段经椎间孔融合术围术期采用ERAS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血液丢失,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2~64(52.4±6.2)岁。退变性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7例;Ⅰ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17例,L5~S1滑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比较并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平均高度、腰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评价椎间孔恢复及腰椎矢状位曲度改变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10.8) min,术中出血(85.2±35.6) mL,术后引流量(34.7±12.5) mL,术后(5.2±1.8) d出院,显微镜术中使用时间(56.4±8.2)min;均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段腰痛VAS、腿痛VAS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080、148.420、493.080, 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段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870, P值均<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1.7) mm和(10.1±1.8) mm,腰椎Cobb角分别为39.0°±5.4°和38.6°±7.3°,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8.6°±3.2°和18.0°±5.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310、33.820、3.950, 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滑脱获得复位;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30/32);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完全融合29例,可能融合3例。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PLIF术治疗(PLIF组),52例行OLIF术治疗(OLIF组).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融合率及术后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对27例患者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58.2岁(46~74岁)。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7例,椎间盘开窗摘除术后复发3例,退变性腰椎不稳17例。 结果 切口长度4.2 cm(4.0~4.5 cm),手术时间90 min(70~160 min),术中出血量130 ml(90~2500 ml)。随访8~2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27例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腿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4±1.1)分降至(2.4±1.3)分,VAS腰痛评分从术前平均(6.7±1.3)分降至(1.8±1.5)分。临床疗效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6%。 结论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是一种理想的下腰椎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2009年3月,25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TLIF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6.5岁。病程1.0~12年,平均3.4年。其中L3~L511例,L4~S114例。术前VAS评分为8.3±0.7分,ODI评分45.4±2.0分,改良Prolo评分8.5±2.1分。结果手术时间180~240分钟,平均206.2±51.5分钟。术中出血420~600 ml,平均503.2±30.5ml。住院天数14~30天,平均21.3±2.2天。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5~5.5年,平均4.8年。术后腰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改良Prolo评分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92%。本组25例50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三维CT扫描,有43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6%。术后3例发生切口浅表皮肤感染,2例连杆滑脱。无螺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疾病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融合率,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第2天)及术后1,3,6,12个月椎体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将患者分为融合器后移组(≥2 mm)与融合器未后移组(<2 mm),对可能影响融合器后移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终板损伤、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cage置入深度、cage大小、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15例发生融合器后移(15/200);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椎间隙高度差、佩戴支具时间、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年龄与融合器后移有关;(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及cage置入的位置是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4)结果说明,融合器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腰椎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TILF)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疾病的手术病人,分别行MIS-TLIF与Open-TILF治疗,其中MISTLIF组34例,Open-TILF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X线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或移位。Open组术中出血量(460±7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2±3.40)d;平均住院时间(12.2±3.60)d。MIS-TLIF组手术中出血量(145.73±38.32)mL,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3.02±0.43)d,平均住院时间(7.0±3.42)d,均明显少于Open-TILF组(P0.05)。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MIS-TLIF组均优于Open-TILF(P0.05)。结论 MIS-TLIF与Open-TILF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MIS-TLIF组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短期腰痛发生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89例,其中后外侧融合63例,后外侧结合Telamon融合器3例,结合Pyramesh融合器23例。结果89例术后随访4~21月,平均12.5月,术后有1例出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断裂,8例影像学表现有假关节形成。骨融合率为91.01%。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13.8分,随访结果采用改善率表示,结果术后平均改善率89.47%。优级改善率75%~100%共55例(80.01%),良级改善率50%~74%共11例,可级改善率25%~49%2例。全组优良率92.13%。结论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内同定,可提高融合率,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 < 0.000 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 < 0.000 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42例(微创组)及同期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50例(传统组)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月ODI评分及术后1 d、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微创组多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传统组出现1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ODI、VAS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与PLIF手术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病变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MIS-TLIF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O-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评价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1~26个月,平均(14.8±6.5)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O-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术后1个月MIS-TLIF组VAS、JOA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定各维度总得分均改善,MIS-TLIF组改善程度高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为96%,O-TLIF组优良率为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2组融合率均为100%,但MIS-TLIF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较O-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O-TLIF技术均可以有效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但MIS-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椎间融合时间短及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0~82(68.1±3.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微创TLIF组45例,行微创TLIF术;开放TLIF组41例,行开放TLIF术。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2)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3)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4)术前和术后24 h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5)术前与术后16周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和潜伏期(DL)值。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随访6个月。(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病变类型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微创TLIF组较开放TLIF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末次随访时,2组VAS、JOA、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TLIF组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患者术后24 h、7 d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PT先延长后缩短,且微创TLIF组均短于开放TLIF组;血浆FIB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且术后24 h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血浆D-D水平则逐渐升高,且微创TLIF组均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与术前比较,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但微创TLIF组[(246.1±35.5)、(127.8±13.1)U/mL]高于开放TLIF组[(182.5±28.2)、(85.6±14.0)U/mL];2组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但微创TLIF组[(17.9±3.7)、(71.8±6.1)μmol/L]低于开放TLIF组[(30.4±4.1)、(112.3±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5)术前与术后16周比较,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NCV值均升高且微创TLIF组高于开放TLIF组,DL值则降低且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相对开放TLIF,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辅助单边钉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15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微创TLIF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8~64岁,平均年龄54.7岁.病程1.5~3.0年,平均2年。其中L3-43例L4-5,8例,L5-S17例:单节段病变12例.双节段病变3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6±1.0)分,欧氏失能指数(ODI)评分为(42.4±2.7)分.Prolo功能评分为(10.5±1.6)分,、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仅有单侧下肢痛、麻木。结果手术时间120~240min,统计数据(182.3±35.5)min。术中出血150.420mL.统计数据(280.7±81.2)mL。住院天数7~35d.统计数据(17.7±6.2)d。所有病例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术后VAS评分(3.0±0.8)分,ODI评分(16.4±2.9)分.改良Prolo评分(17.0±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86.7%。该组15例18个融合节段,术后6个月三维CT重建,有15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33%。结论微创TLIF辅助单边钉棒系统同定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不破坏对侧的正常结构、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antilever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TLIF) for upper lumbar diseas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venteen patients (11 males, 6 females; mean ± SD age: 62 ± 14 years) who underwent c-TLIF using kidney type spacers between 2002 and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at a mean follow-up of 44.1 ± 12.3 months (2 year minimum). The primary diseases studied were disc herniation,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degenerative scoliosis,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spondylolisthesis, and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disc after operation. Fusion areas were L1-L2 (5 patients), L2-L3 (9 patients), L1-L3 (1 patient), and L2-L4 (2 patients).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complications,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for back pain, bone union, sagittal alignment change of fusion level, and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disc were evaluated.

Results

JOA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surgery, from 12 ± 2 to 23 ± 3 points (p < 0.01). We also obser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fusion levels, from - 1.0 ± 7.4 to 5.2 ± 6.1 degrees (p < 0.01). Bony fusion was obtained in all cases.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a subcutaneous infection, which was cured by irrigation. At the final follow-up, three patients showed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adjacent discs, and one showed corrective loss of fusion level.

Conclusion

c-TLIF is a safe procedure, providing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性对比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入路椎体融合术(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入路椎间融合术”和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nterior to psoa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间融合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双侧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