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报道2例药物性痤疮。对象和方法:2例肺癌确诊患者,口服厄罗替尼导致面部出现红斑、毛囊性丘疹和脓疱,诊断药物性痤疮。给予多西环素口服,夫西地酸外用治疗。结果和讨论:2例患者未调整厄罗替尼剂量,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厄罗替尼系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亦引起皮肤不良反应,以丘疹脓疱为主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最高。治疗主要是停用或减量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病因不明,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点,并累及多器官的一组疾病,仅累及皮肤者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传统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羟基脲、环孢素等均为非特异性作用药物,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近年发现,该病与嗜酸系融合基因或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有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干扰素α、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等对该病有特异性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34岁男性晕皮炎患者,并回顾分析5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6例。分析该病共性特征: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典型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疾病周围环绕红斑、丘疹、干燥脱屑等改变,伴瘙痒。原发疾病周围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海绵水肿形成,真皮内少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有效;手术切除原发灶后,晕皮炎湿疹样改变可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 于1998年起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湿疹,2005年4-月头面、躯干及叫肢突发大片浸涧性红跚及多处糜烂,找科以“泛发性湿疹,帮样肉芽肿?”收住院,当时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红斑浸润处活检表现为湿疹的组织病理像经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忤片、中药清热除湿等联合治疔3周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红细胞外溢,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特应性皮炎(AD)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异常和治疗反应.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1例AD样GVHD患者进行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1例患者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4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与供者有血缘关系者8例,无血缘关系者3例;11例中1例移植后8周发病,其余10例发病均在移植后12周后,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瘙痒、IgE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的受累.经过治疗3例患者症状得到迅速控制,7例患者症状好转后间断反复发作,1例患者于移植术后1年半出现硬斑病样皮损.结论:AD样GVHD是GVHD的特殊皮肤表现,治疗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辅以局部治疗.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法替尼治疗肺癌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及其与抗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法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4.0标准评估76例肺癌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按皮疹的严重程度分0级、1级、2级以上皮疹组。患者每隔3个月行胸部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估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等级皮疹患者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44例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32例疾病进展。69例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包括42例(55.3%)痤疮样皮疹、35例(46.1%)甲沟炎、30例(39%)黏膜糜烂、8例(10.5%)毛发改变、6例(7.9%)手足综合征。0级皮疹组7例,有效3例;1级皮疹组19例,有效7例;2级以上皮疹组50例,有效34例,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17,P = 0.047),1级与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均高于0级组(均P < 0.001),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高于1级组(P < 0.001)。结论 阿法替尼治疗肺癌可引起痤疮样皮疹、甲沟炎、黏膜糜烂、毛发改变和手足综合征等不同类型皮疹,皮疹的严重程度分级越高,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自2001年3月~2002年7月我们对200例患者做斑贴试验,男65例,女135例;年龄9~70岁,平均35岁,接触性皮炎61例,湿疹85例,荨麻疹54例。所有患者均在停用抗组胺药2天,停内服糖皮质激素2周后进行,其中接触性皮炎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2周后进行,湿疹患者在皮疹减轻后进行。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373(miR-373)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A43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分为3组,miR-373抑制剂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373抑制剂和阴性对照miRNA,未处理组不做任何处理。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PCR检测各组miR-37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分析miR-373表达下调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A431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变化,最后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两组之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3组及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miR-373抑制剂组miR-373表达水平为0.120 ± 0.036,显著低于未处理组(1.002 ± 0.022)和阴性对照组(1.037 ± 0.028),t值分别为36.21、34.83,均P < 0.001。miR-373抑制剂组在48、72和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F值分别为10.805、13.720和30.907,P值分别为0.038、0.010和0.001)。miR-373抑制剂组G0/G1期比例为64.69% ± 1.18%,显著高于未处理组(52.74% ± 0.66%)和阴性对照组(53.80% ± 0.80%),t值分别为15.51和13.24,均P < 0.001;总凋亡细胞比例为22.69% ± 1.24%,显著高于未处理组(9.62% ± 1.14%)和阴性对照组(9.66% ± 0.97%),均P < 0.001;caspase-3活性为1.238 ± 0.057,显著高于未处理组(0.413 ± 0.028)和阴性对照组(0.437 ± 0.036)(均P < 0.001)。结论 miR-373可能在皮肤鳞癌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报道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女,46岁,因口周水疱、糜烂、痛3个月,左臂红斑、水疱、糜烂6周就诊。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病史12年, 5个月前狼疮活动,予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皮肤科检查:口周见不规则水疱,部分糜烂结痂;左前臂屈侧见一片状红斑,中央糜烂;左上臂见红斑水疱;腹部多发瘀点、瘀斑。皮损组织病理(左上臂):表皮松解坏死,内可见病毒包涵体样结构;免疫组化:表皮松解处大细胞内CMV抗原染色阳性。皮损分泌物CMV DNA阳性,血清CMV DNA初次检测阴性,1周后为8.04 × 103拷贝/ml;血清CMV IgG阳性。诊断:皮肤CMV感染。予口服更昔洛韦及外用后皮疹逐渐好转,但随后出现重症肺部感染,最终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重型痤疮相关的基因通路。方法 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芯片数据,包括1 056例重型痤疮患者和1 056例健康对照标本,每个标本检测900 015个SNP位点。对重型痤疮进行基因通路(KEGG数据库定义)分析。采用超几何分布检验计算每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的关系,使用错误发现率(FDR)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多重检验校正,校正后P < 0.05视为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12条基因与重度痤疮相关(P < 0.001),包括TMPRSS11E、DDB2、RIC1、CLLU1OS、IL3、PLA2G4B、SLC16A14、SOX17、FAHD2A、ENTPD7、MRPL50、TXLNB。通路分析发现,5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校正后P < 0.05),包括催乳素信号通路、丙型肝炎、肾细胞癌、高亲和力IgE受体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结论 本研究发现5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分别涉及人体的内分泌、免疫、代谢等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登革热患者的皮疹特点,探讨登革热皮疹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住院的登革热患者进行皮疹观察,搜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7例登革热患者,出现皮疹88例(69.29%),皮疹大多在发热后5 ~ 7 d出现,平均为(5.06 ± 2.50)d;其中有37例(42.05%)在发热时即出现,有51例(57.95%)在体温消退后出现。有瘙痒感48例(54.55%),无瘙痒感39例(44.32%),1例自觉全身针刺感。皮疹类型多样,其中出现双手掌充血性红斑、斑疹的患者26例(29.55%),可能为该病的特征性皮疹;皮疹初发部位多在双下肢,具体消退顺序不详。皮疹的发生与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3个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疹的类型及有无瘙痒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ALT、AS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登革热皮疹的表现多样,双手掌充血性红斑、斑疹可能为登革热较特异的皮疹。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肢红斑结节伴痛3个月余就诊。患处10年前有撞伤史,遗留凹陷性瘢痕,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结节伴疼痛。既往有双下肢静脉曲张15年,左侧为著,未治疗,近年逐渐加重。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病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单次血浆置换(POPE)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单纯单次血浆置换治疗的TE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共纳入17例患者,年龄(36.1 ± 25.4)岁,男9例,女8例,SCORTEN评分(2.1 ± 1.24)分,STENS评分治疗前为(29.9 ± 6.6)分,治疗后为(3.5 ± 1.8)分。17例患者中,单纯单次血浆置换后15例临床治愈,1例有效,1例死亡。ICU治疗时间(6.4 ± 1.8) d,总住院时间(12.1 ± 5.7) d。住院第1、4、7、10、20天时STEN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8.569,P < 0.05)。除2例患者发生血浆过敏外,无其他相关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单纯单次血浆置换疗法治疗TEN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残疾基因同源物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基因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以及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或住院接受皮肤肿物切除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05例,其中病理证实为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除皮损外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且病理证实为良性皮赘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DAB2IP的表达,分析DAB2IP表达水平与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表型及病理的相关性。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DAB2IP蛋白在对照组26例中阳性11例(42.3%),病例组79例中阳性74例(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3.50,P < 0.05)。DAB2IP表达与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 > 0.05),浅表性组(5/7)浸润性组(95.8%)DAB2IP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7,P < 0.05)。79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Ki?67蛋白阳性31例(39.2%),且表达Ki?67的癌细胞都表达DAB2IP。结论 DAB2IP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成人鲜红斑痣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资料完整的成年鲜红斑痣患者262例,其中肥厚型鲜红斑痣82例,男30例,女52例,年龄18 ~ 54岁,中位年龄32.5岁;66例(80.48%)表现为斑块样肥厚型,9例(10.98%)为丘疹/结节型,7例(8.54%)为混合型。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年龄 ≥ 30岁者占56.10%(46/82),皮损面积以11 ~ 30 cm2为主(41.46%,34/82),皮损颜色以紫红色为主(85.36%,70/82),与扁平型鲜红斑痣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59、10.580、90.630,P < 0.05),而性别、Fitzpatrick皮肤分型、皮损部位及皮损分布与肥厚无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0岁(OR = 2.889,95% CI:1.459 ~ 5.721)、皮损呈紫红色(OR = 19.984,95% CI:5.704 ~ 70.023)是鲜红斑痣肥厚的相关因素。 结论 年龄≥ 30岁和皮损颜色呈紫红色是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肥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联合重庆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以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阳性对照,入组特应性皮炎患儿120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时有效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婴儿生活质量调查量表(IDQOL)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有效率比较采用可信区间法进行非劣效检验,比较试验组是否非劣效于对照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入组时基础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第1周、2周及3周时(全分析集),试验组分别为有效46例(86.79%)、49例(92.45%)及51例(96.23%),对照组分别为36例(83.72%)、35例(81.40%)及41例(95.35%),经非劣效分析(非劣效界值为-0.15),试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试验组基线、1周、2周及3周时EASI评分分别为4.57 ± 3.19、0.72 ± 0.89、0.45 ± 0.87、0.18 ± 0.40,对照组分别为4.50 ± 3.29、1.03 ± 1.81、0.62 ± 0.85及0.28 ± 0.82,经配对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后EASI值均低于基线,试验组T值分别为-715.5、-9.4、-715.5,对照组分别为-437.5、-473.0、-472.0,均P < 0.001;经秩和检验,各观察点两组间EAS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配对秩和检验,治疗后试验组IDQOL评分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间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19.7%)、对照组10例(1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9,P > 0.05)。结论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可为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院的TEN患者治疗反应的资料,采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Cox回归分析。 结果 随年份的增加,激素最大控制用量逐渐减少(β = -0.461,P = 0.004),然而IVIG的使用率和年份无显著关系。随IVIG使用率的增加,住院时间(RR = 0.351,95.0% CI:0.150 ~ 0.825)和皮损控制时间(RR = 0.492,95.0% CI:0.245 ~ 0.986)均逐渐缩短;随最大激素用量的增加,皮损控制时间逐渐缩短(RR = 0.997,95.0% CI:0.994 ~ 1.000),而与住院时间无相关性。 结论 IVIG的使用对控制患者皮损,减少并发症及综合改善患者预后有优势,与激素相比,IVIG的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