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腔修复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因其高效、精确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该修复技术拥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其临床效果还是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机械和美学等自身性能因素外,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其成功率。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会对修复体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会因为改色、邻接等问题增加烧结次数,这使得切削后烧结成为关注点之一。本文针对烧结次数对CAD/CAM可切削材料修复体性能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对技工及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4.
切削陶瓷在CAD/CAM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可切削陶瓷主要有长石瓷、玻璃陶瓷、氧化铝瓷、氧化锆瓷等,本就其各自特点、应用及今后可切削陶瓷在CAD/CAM中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后牙Ⅱ类洞患者193例(共226颗牙),根据患者意愿,其中101颗采用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其余125颗采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修复体磨耗、折裂、脱落、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及继发龋等情况。结果:2种嵌体在修复体磨耗及边缘着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继发龋和边缘密合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CAM全瓷嵌体的成功率为:96.84%,树脂嵌体的成功率为:81.05%,两组之间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牙Ⅱ类洞缺损的修复治疗中,CAD/CAM全瓷嵌体的效果优于复合树脂嵌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AD/CAM全瓷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35例患者47个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使用CAD/CAM氧化锆全冠修复。结果:随访3~18个月,45个牙冠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度、牙周状况均良好,1个冠咬合面出现隐裂,1个牙冠修复体出现松动。结论:CAD/CAM氧化锆全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固位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CAD/CAM全瓷冠因其制作便捷快速、美观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常用CAD/CAM系统及流程、CAD/CAM全瓷冠常用陶瓷材料、临床应用评价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CAD/CAM系统中牙颌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CAD/CAM系统中标准牙冠及牙列的三维数据库。方法:利用探针式扫描仪扫描全牙列28颗标准牙冠模型,处理数据,重建各牙冠的三维图形,并结合国人牙冠平均值进行校正。结果:扫描仪所测数据处理、校正后,重建了国人28颗标准牙冠的数据库以及标准牙尖交错He全牙列。结论:单个标准牙牙冠以及标准牙尖交错He全牙列数据精确可靠,为CAD/CAM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林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1):124-127
25年来,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在口腔诊室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口腔材料的改进也加速了CAD/CAM技术的革新,这些使得口腔医生几乎能迅速、精确地为每位患者提供高品质、高美观的修复体。基于CAD/CAM技术在口腔科应用的不断增加,制造商对CEREC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材料进行了大量改进,口腔医生可以在诊室内不受工艺流程的干扰制作出技工室水平的修复体。本文就CEREC椅旁CAD/CAM系统支持材料及AC系统创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下颌骨重建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应用于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方法:选择面部畸形明显的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4例,术前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用CAD/CAM数控技术和镜像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根据模型预弯制重建钛板。手术切除病灶下颌骨,切取髂骨节段,植于重建板的舌侧,固定重建板于正常下颌骨端。结果:CT三维重建影像与实体模型测量数据接近;预弯制钛重建板与下颌骨匹配;手术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功能,面部外形对称,X线片显示重建的下颌骨高度和厚度适中。结论:CAD/CAM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个体化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回顾分析评价CAD/CAM氧化锆全瓷单冠抗折裂性能。 方法 为189例患者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284颗,随访到156例患者的226颗全瓷冠,随访2.5~5.5年,对修复体的位置、崩瓷、基底冠折断、修复体松动脱落等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CAD/CAM全瓷冠1年的折裂率0.9%,2年的折裂率为2.1%,3年的折裂率为3.3%,4年的折裂率为7.1%,观察期间全瓷冠的总折裂率为9.7%。其中2例患者发生基底冠折裂。当对颌分别为天然牙或瓷修复体时,全瓷冠的折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4)。全瓷冠的折裂后牙明显高于前牙区(P<0.01)。 结论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整体抗折裂性能临床可接受,可作为临床首选的美学修复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不同瓷层厚度和树脂水门汀对玻璃陶瓷贴面修复变色牙乳光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工艺制作IPS e.max CAD LT A3瓷贴面试件,核瓷组厚度分别为0.25 mm和0.50 mm;核瓷/饰瓷组厚度为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模拟瓷贴面临床粘接程序,在CAD/CAM瓷贴面试件底部涂布Variolink N Bleach XL水门汀,制作CAD/CAM瓷贴面-树脂水门汀复合试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试件在反射和透射模式下色度值,并计算乳光值。结果 0.25 mm、0.50 mm核瓷组和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瓷贴面试件乳光值分别为6.10±0.50、7.00±0.24、6.40±0.24、7.08±0.28、7.16±0.21、7.81±0.11。随着核瓷厚度增加,乳光值显著增大(P<0.05);核瓷厚度相同,增加0.25 mm牙本质瓷,乳光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0.5mm核瓷组,牙本质瓷厚度从0.25 mm增加至0.5 mm,乳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加0.25 mm切端瓷后乳光值显著增大(P<0.05)。0.25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0.25 mm切端瓷CAD/CAM瓷贴面-树脂水门汀复合体试件的乳光值分别为6.29±0.31、7.56±0.36、7.67±0.30、8.65±0.53,随瓷层厚度增加乳光值增大(P<0.05),但0.50 mm核瓷/0.25 mm牙本质瓷和0.50 mm核瓷/0.50 mm牙本质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瓷层厚度和树脂水门汀对试件乳光值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厚度与有无树脂水门汀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 玻璃陶瓷贴面修复变色牙时,为提高其乳光性能获得自然逼真的修复效果,推荐采用核瓷表面烧结切端瓷的设计,同时可适当增加核瓷厚度,选择具有遮色效果的树脂水门汀。 相似文献
15.
CAD/CAM加工的渗透陶瓷的弯曲强度和Weibul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弯曲强度和Weibull分析方法对可被CAD/CAM技术加工的渗透陶瓷的结构可靠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应用该陶瓷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的超细氧化铝粉体,经工业预烧结形成可渗透的机加工陶瓷块,经过镧铝硅酸盐玻璃渗透形成渗透陶瓷复合体。测试30个样本的三点弯曲强度,并计算Weibull模数(m)及破坏概率为1%和5%时的弯曲强度。采用X线衍射分析(XRD)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渗透陶瓷复合体的强度为(375.5±66.88)MPa,Weibull模数(m)为6.2,1%破坏概率时的弯曲强度为191.79MPa,5%破坏概率时的弯曲强度为249.83MPa。扫描电镜可见氧化铝预烧结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RD表明主晶相为α-alumina。结论:与单纯测试材料的弯曲强度相比,采用弯曲强度测试法并结合Weibull分析方法,能加深对口腔陶瓷修复失败机制的理解,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的平均强度值指导口腔陶瓷修复设计。 相似文献
16.
CAD/CAM系统中单冠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口腔固定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ComputerAidedDesi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系境的单冠设计路线,为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修复CAD/CAM系境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机械式扫描仪获取已进行完牙体预备需进行单冠修复的模型、对颌模型及正中(牙合)的咬合模型的数据,在I—DEAS软件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得到适于该个体的单冠的数据,从而得到单冠的设计路线,并以IGES格式存储所得数据。以备后续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加工。结果 得到了单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路线。结论 单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路线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战意义,为口腔固定修复CAD/CAM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25年来,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在口腔诊室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口腔材料的改进也加速了CAD/CAM技术的革新,这些使得口腔医生几乎能迅速、精确地为每位患者提供高品质、高美观的修复体。基于CAD/CAM技术在口腔科应用的不断增加,制造商对CEREC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材料进行了大量改进,口腔医生可以在诊室内不受工艺流程的干扰制作出技工室水平的修复体。本文就CEREC椅旁CAD/CAM系统支持材料及AC系统创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树脂基陶瓷产品大量出现,做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加工性能、粘接性能、美学特性及与天然牙体组织相近的物理特性。越来越多树脂基陶瓷材料被应用于口腔修复学,对于其远期修复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修复体的粘接强度,其中影响修复体与牙体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就是修复体的表面处理,本文将结合文献就树脂基陶瓷在喷砂、酸蚀、硅烷化、激光和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不同表面处理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树脂基陶瓷材料的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CAD/CAM制作全瓷贴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AD/CAM全瓷贴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制作A2色烤瓷全冠100个单位与全瓷贴面128件。用ShadeEye电脑比色仪检测2种修复体的颜色,临床检查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颜色以及折裂、脱落情况,观察时间为0.5-2.5年。结果:全瓷贴面颜色在修复完成时与戴用6个月后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使用6个月后未见颈缘染色现象。边缘密合度方面,未发现食物嵌塞、继发龋、牙龈炎等情况。有5个单位贴面因早接触脱落。尚未发现全瓷贴面折裂现象。A2色全瓷贴面与A2色烤瓷冠之间,颜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瓷贴面和烤瓷全冠一样可以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有良好的边缘密合度和抗折强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