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颜文  张雪梅  陈茜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56-2360
背景 害怕跌倒在养老机构和住院老年人中发生率高。由于害怕跌倒,老年人会自我强加活动限制,形成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身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社会隔离、焦虑、抑郁以及住院的发生。目的 调查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老年人跌倒环境安全因素评估表和健康调查 12 条简表(SF-12)对成都市3所养老机构的3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7%。老年人跌倒效能得分为(106.62±34.22)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1年内有无跌伤史、日常生活中有无活动限制、有无老伴一同入住养老机构、24 h睡眠时间、Barthel指数得分、老年人跌倒环境安全因素评估表的室内卫生间维度评分及SF-12的躯体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是其跌倒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跌倒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可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跌倒效能,从而预防跌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DSI)等特征性问卷为筛查工具,对广西重阳老年公寓35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70.7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增龄明显相关(P〈0.05).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老年人(P〈0.05).老年人抑郁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密切相关(P〈0.05).[结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某社区帕金森患者认知及情感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灵 《河北医学》2009,15(5):579-582
目的:调查某社区帕金森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C),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析轻度认知障碍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五华县河东镇五家医院107例门诊、住院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表(MMSE)及神经心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焦虑量表(HAMA)测试,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统计MIC、抑郁、焦虑的发生率。结果:MoCA评价认识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2.2%,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65%,48%。轻度认知障碍发生以抑郁、焦虑程度有关。但其影响因素有教育、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而抑郁、焦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患者多合并轻度认知障碍及抑郁、焦虑情绪。MoCA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评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 201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达4 000多万,失能老年人的规模之大,给医疗保健和长期照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目前我国关于失能老年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选取南京市3家示范性养老机构的547例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生活习惯和疾病相关问题、能力等级、睡眠状况、营养状况、抑郁状况,其中能力等级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评估。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等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16份,有效回收率为94.3%。432例(83.7%)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者分别为214例(41.5%)、77例(14.9%)、141例(27.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运动情况、慢性疼痛情况、患痴呆情况、患慢性病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抑郁状况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发生率较高,高龄、文化程度低、不运动、伴有慢性疼痛、患痴呆、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差、营养不良及抑郁是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并加强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5.
背景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过渡状态。抑郁和焦虑症状是MCI患者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是MCI的危险因素,也是促使MCI向痴呆转化的危险因素。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老年MCI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所属居委会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587例,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筛查并临床确诊MCI患者,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MCI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MCI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1 587例社区老年人,诊断为MCI 342例(21.55%),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38.9%(133/342)和34.2%(117/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月经济收入、经济满意度、饮酒、睡眠、MoCA-B评分MCI患者的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济收入、经济满意度、吸烟、饮酒、睡眠、慢性病种数MCI患者的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经济收入、经济满意度、饮酒、睡眠、MoCA-B评分6个变量是老年MCI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月经济收入、饮酒、睡眠3个变量是老年MCI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老年MCI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老年MCI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较多,今后需要针对相应危险因素行进一步的队列或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利用量表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症状和认知障碍情况,分析干预有效率、量表得分变化,以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来自北京市30家养老机构的620名老年人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7.92±9.79)岁,男性占比50.5%。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失眠、焦虑、认知障碍量表总分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照料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4市区3 176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自编量表了解老年人生活照料情况,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生活照料情况、抑郁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结果 ADL> 26分老年人232例(7.3%),CES-D> 15分者268例(8.4%).城区有无生活照料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498,P<0.01).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组与未受损组的抑郁发生率(32.33%,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4.9,P<0.050).CES-D评分与ADL、PADL、IADL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2、0.192、0.089(均P<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142)、患病情况(OR=2.214)、婚姻状况(OR=0.484)、以及洗澡(OR=1.333)、有生活照料(OR=0.335)、平地步行(OR=1.275)、穿上衣(OR=2.129)和利用轮椅活动(OR=1.118)等生活能力均对老年人群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结论 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多因素相关,应重点关注单身、女性、低学历、无生活照料者、不能独立完成洗澡者以及长期在家的老年群体.  相似文献   

8.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首发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对照组年龄、吸烟、冠心病、心房颤动、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糖尿病、收缩压、HDL-C、hs-CRP、NIHSS评分及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额叶、颞叶、基底节、丘脑区域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于hs-CRP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高、关键部位梗死及有心房颤动、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加强关注.并应重视患者心理疏导和治疗,缓解抑郁状态,有助于认知功能障碍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省县乡村公办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5个地州市,每个地州市随机抽取20个县乡村公办养老机构,将100个养老机构内入住的3327名老年人整群纳入,有效评估老年人3302名,统计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依据认知功能是否正常将其分为认知功能异常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302名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600名(18.17%),认知功能异常2702名(81.83%),其中认知功能缺损(可疑失智)1538名,失智1164名;认知功能异常组女性、年龄≥80岁、未婚/离异/丧偶、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从不吸烟、无慢性疾病、无慢性疼痛、近30 d内跌倒、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社会参与能力受损占比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无慢性疾病、无慢性疼痛、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社会参与能力受损均为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113例。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以评价机体内的维生素D3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是否合并认知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1,25-(OH)2D3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认知障碍28例(24.8%),未合并认知障碍85例(75.2%)。合并认知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受教育年限、1,25-(OH)2D3水平低于未合并者,年龄、收缩压、有吸烟史比例、有冠心病史比例高于未合并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5-(OH)2D3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1,25-(OH)2D3水平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最佳诊断点为66.32 nmol/L,此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6.4%。结论 维生素D3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1,25-(OH)2D3<66.32 nmol/L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yofdailyliving ,ADL)等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对重庆市 3 0 12名≥ 60岁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成组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对所检出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3 60例进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研究。调查因素主要包括 :受教育水平、职业、ADL等。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占百分比随着ADL水平的下降而增高 ,分别为 :40 .49%、64 .63 %、81.82 %。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ADL的下降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 (OR =2 .170 ,P <0 .0 0 1) ,且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状况也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OR值分别为 1 5 2 8,1 5 89,1 5 89,2 875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是否发生和减退的速度受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教育水平、职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认知功能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发生轻度认知障碍(MCI),甚至痴呆。通过合理化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MCI,多维度分析病情,利于及时治疗、减缓疾病进展,减少痴呆。目的 探讨合理化CGA筛查MCI情况,并多维度分析病情。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60岁患者225例,根据是否符合《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MCI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65例、MCI组108例(另52例不排除痴呆可能,未纳入)。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相关量表评估,评估工具包含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焦虑量表(GAI)、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定量表(ADL)〔包含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衰弱筛查量表(FRAIL)、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APGA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析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与基本资料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老年综合相关量表得分。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与认知功能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MCI组MNA得分、BBS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ADL、IADL、FRAIL得分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 60岁上老年患者应进行合理化CGA,筛查MCI者,并多维度分析病情,识别可逆因素,减少可逆因素,帮助MCI转化为正常认知功能,减少痴呆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营养状况对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评分对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在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住院的13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肺炎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非重症肺炎组(n=77)和重症肺炎组(n=5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NA评分对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重症肺炎54例(41.2%),营养不良45例(34.4%)。两组患者年龄、营养不良发生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比例、合并陈旧脑血管病比例、血气分析氧分压、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营养不良、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P<0.05)。MNA评分预测社区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24,0.884)〕。MNA评分预测重症肺炎的最佳截断点为17.5分(MNA评分判定营养不良标准为17分),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和66.7%。结论 营养不良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MNA评分对重症肺炎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阳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阳市社区1681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MMSE的平均得分为(25.35±0.23),ADL的平均得分为(14.95±0.17),MMSE总分与ADL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6,P〈0.01)。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越重,生活功能受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被临床糖尿病治疗策略忽略,且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痴呆的病程,因此,积极寻找痴呆的危险因素,从防治的角度预防痴呆的发生是改变目前在痴呆诊治中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完成老年健康综合评估的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依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99.3%。纳入研究的606例患者中,正常组428例,平均年龄(71.4±7.6)岁;男性180例(42.1%),女性248例(57.9%)。糖尿病组178例,平均年龄(72.3±6.4)岁;男性82例(46.7%),女性96例(53.9%)。两组患者MMSE、CDR、ADL评分及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关注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应注意筛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熊益  蒋森  茹姗  雷晶  张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179-3183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颅脑MR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51)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4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能力、定向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均低于标准分(P<0.05),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与标准分差距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0,95%CI(1.062,1.333)〕、脑血管狭窄〔OR=10.449,95%CI(1.696,64.389)〕、空腹血糖(FPG)>4.7 mmol/L〔OR=41.378,95%CI(2.801,611.3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OR=3.481,95%CI(1.120,10.822)〕、尿微量清蛋白升高〔OR=1.067,95%CI(1.009,1.128)〕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长的受教育年限〔OR=0.505,95%CI(0.326,0.7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OR=0.020,95%CI(0.001,0.359)〕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前、后循环梗死均相关,脑血管狭窄及较高的血糖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常见危险因素,适当干预脑卒中后脑血管狭窄及高血糖水平将对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获益。  相似文献   

19.
高昶  高然  张丽丽  刘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61-2566
目的 分析健身活动、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6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发病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剧烈健身活动、中等强度健身活动、轻度休闲健身活动)、社会交往情况(与子女、朋友交流次数)和用脑习惯(阅读、下棋)〕、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病变部位〔脑卒中位置(左/右、前/后)、脑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83.4%。764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症状70例(9.2%),无抑郁症状694例(9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451,95%CI(0.253,0.80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76,95%CI(0.103,0.301)〕、脑卒中位置(前/后)〔OR=2.359,95%CI(1.510,3.562)〕、NIHSS评分〔OR=1.817,95%CI(1.166,3.358)〕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503,95%CI(0.277,0.91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89,95%CI(0.110,0.326)〕、脑卒中位置(前/后)〔OR=2.487,95%CI(1.497,4.134)〕、NIHSS评分〔OR=1.901,95%CI(1.154,3.130)〕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参加轻度休闲健身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脑卒中位置位于前部及NIHSS评分≥5分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用脑习惯与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