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银川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并预测短期发病趋势,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银川市猩红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猩红热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7年银川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206人,年均发病率为26.80/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比为1.63∶1;3~7岁学龄前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8.56%,其中又以5岁儿童发病数最高。金凤区年均发病率(40.97/10万)最高,兴庆区累计发病数最多(2474例)。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银川市猩红热呈现较高发病水平。结论 2008-2017年银川市猩红热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高发场所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仍是猩红热的高流行期,应做好主要流行区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南京市2006-2018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南京市猩红热月发病率ARIMA模型,并对2019年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463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0/10万。2006-2018 年猩红热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r=0.37,P<0. 001); 近年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 4~6 月和11月~次年1 月。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分别为0.52/10 万、4.19/10 万、0.85/10 万。病例主要集中在 4~8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2.11%。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9%(559/1463)和50.99%(746/1463);男女性别比为1.48:1;预测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年发病数为343,在4~6月和11~12 月各有一个发病高峰。结论 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猩红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郑州市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04-2017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性别比为1.7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1/10万,女性为3.59/10万;3~6月、11~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4.32%、34.21%;发病年龄以3~7岁为主,占75.76%;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8.42%、33.63%、17.07%。结论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高发的冬春季,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防控重点场所,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并做好猩红热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共报告猩红热507例,年均发病率为8.17/10万,6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P0.01)。3-4月、12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5.83%、23.4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9.76/10万、6.3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1)。病例年龄多为4~7岁(占61.93%),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占42.21%)、学生(占32.35%)和托幼儿童(占22.09%)。结论≤10岁儿童为猩红热的高发人群,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镇江市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09-2018年镇江市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镇江市累计报告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病例22种65135例,年报告发病率134.51/万~263.23/万之间,发病率呈现上升波动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932.389,P<0.001);死亡病例12例,年均死亡率0.03/万;累计病例中男童发病数为38156例(58.58%),年均发病率204.86/万;女童发病数为26979例(41.42%),年均发病率159.81/万,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997.605,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16种2587例,年均发病率为7.29/万,发病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78.566,P<0.001);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6种62548例,年均发病率176.16/万,发病呈上升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2177.178,P<0.001)。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其它传播途径传染病分别占累计发病总数的86.95%(56636例)、12.65%(8240例)、0.25%(166例)、0.03%(17例)、0.12%(76例)。发病率前2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8.43%(51088例)和8.42%(5485例)。结论 少年儿童是传染病发病的重点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的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少年儿童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以更好的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72131例,年均发病率92.49/10万,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实验室诊断率47.45%,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冬季(11-12月及次年1月)是其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39.82%(28724/72131)。城区年均发病率(132.26/10万)高于郊县(50.57/10万)。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57128例,占79.20%)为主,其占比逐渐上升。0~1岁人群发病率最高(4523.33/10万),其次是1~2岁人群(2553.92/10万)。有明确病原报告的病例占23.84%(17197/72131),其中病毒感染病例占98.32%(16908/17197)。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占93.88%(15874/16908),0~1岁组占92.04%(14611/15874),散居儿童占97.90%(15540/15874),发病高峰在冬季。细菌感染病例占1.61%(277/17197),0~1岁组占65.70%(182/277),散居儿童占88.09%(244/277),发病高峰在夏秋季。重症病例331例,经病原学诊断的有13例,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死亡10例,均未经病原学诊断,其中8例为散居儿童。结论 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冬季高发,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谱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是其主要病原。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5∶1;5-6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4.15%、34.97%;发病年龄以0~10岁年龄组为主,占98.3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6.95%、39.36%、22.76%。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猩红热高发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790例猩红热病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1.9/10万;3—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间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1.65%和30.88%;新安(4.50/10万)和西乡街道(3.33/10万)发病率居前(χ~2=86.2,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2.57/10万)高于女性(1.28/10万)(χ~2=92.27,P0.01);发病主要集中于小年龄段,其中3~7岁组(52.36/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病例职业构成的前3位为托幼儿童(36.2%)、散居儿童(35.9%)、学生(26.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2011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托幼儿童及学生为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集体单位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预防猩红热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2018年张家港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9年2-6月份猩红热发病趋势。结果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累积报告猩红热病例为58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10万,无死亡病例。2005-2010年报告发病率处在慢速平稳期,年均发病率为1.04/10万;2011-2018年报告发病率处在震荡上升期,年均发病率为3.85/10万,报告病例明显增多。男女发病率比为1.58:1。其中3~12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占95.21%(556/584)。猩红热诊断报告单位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占85.96%(502/584)。猩红热疫情季节分布明显,每年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发时间段,预测2019年2-6月猩红热发病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率在2011-2018年有上升趋势,其中以3~12岁年龄组病例为主。根据2011-2018年发病趋势,预测2019年2-6月是张家港市猩红热的流行高峰阶段,该阶段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及人群密集场所的猩红热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的灵敏性,预防猩红热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2008—201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春红  龚建仁  李江博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4-1755,1758
目的分析西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 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7.51/10万;死亡13例,年均病死率为0.023%;4年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2例,重症率0.64%;EV71病毒感染占51.71%。4—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13%;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97%;病例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6.89%。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7.83/10万;女性为145.4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发病率前3位的是城乡接合部的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87.94/10万、229.53/10万和195.36/10万。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春夏季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地区。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