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共报告猩红热507例,年均发病率为8.17/10万,6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P0.01)。3-4月、12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5.83%、23.4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9.76/10万、6.3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1)。病例年龄多为4~7岁(占61.93%),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占42.21%)、学生(占32.35%)和托幼儿童(占22.09%)。结论≤10岁儿童为猩红热的高发人群,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猩红热流行动态,研究猩红热发病规律和趋势,对今后进一步防控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对2008—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网猩红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8—2018年闵行区猩红热发病从2011年起明显上升,分别在2011、2015、2017年发病达到小高峰。全区各个街道镇均有疾病发生。发病年龄分布在0~45岁,主要集中在4~15岁,占发病总数的92.7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病例中,学生和幼托机构儿童发病占到95.5%,散居儿童占4.2%。结论2008—2018年闵行区猩红热发病明显上升,每年4—6月、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郑州市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04-2017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性别比为1.7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1/10万,女性为3.59/10万;3~6月、11~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4.32%、34.21%;发病年龄以3~7岁为主,占75.76%;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8.42%、33.63%、17.07%。结论 2004-2017年郑州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高发的冬春季,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防控重点场所,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并做好猩红热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宜宾市猩红热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3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0万,各年发病率在0.82/10万~2.82/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2~4月和8~12月,15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8.91%。结论根据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在防治工作中,要加强传染源管理,重点要抓好托幼机构及小学的传染病管理,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济宁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疫情监测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19年济宁市猩红热发病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济宁市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92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2/10万.发病有季节性,存在2个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模块搜集该市2011—2020年猩红热病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1—202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0455例,年均发病率11.38/10万,均为散发病例。除2020年发病数及发病率为近十年最低外,2011—2019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4—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发病数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雁塔区(1627例)、未央区(1446例)和长安区(1398例)。发病以男性为主6391例(61.13%),男女性别比为1.57∶1。各年份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4~7岁组,累计发病7017例(67.12%)。职业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发病数分别为4457例(42.63%)和4500例(43.04%)。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10240例(97.94%),实验室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幼托机构和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应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管理,及早报告、有效处置,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1 - 2017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1 -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猩红热发病资料,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2011 - 2017年共计报告猩红热4 542例,年均发病率18.2/10万,5 - 6月和11 - 12月是猩红热的发病高峰,病例数最多的3个街道分别为清河街道(388例,占8.5%)、学院路街道(331例,占7.3%)和万寿路街道(310例,占6.8%),病例以3~10岁的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22.5/10万)大于女性(13.7/10万)。结论 近几年海淀区猩红热发病均呈散发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生和托幼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应做好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猩红热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的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共4 736例,平均发病率为1.84/10万。男性发病率(2.2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Z=17.193,P<0.05),3~8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以4~6月高发,幼托儿童(40.88%)和学生(33.64%)为主,临床诊断病例占98.08%。结论目前浙江省猩红热发病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应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银川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并预测短期发病趋势,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银川市猩红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猩红热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7年银川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206人,年均发病率为26.80/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比为1.63∶1;3~7岁学龄前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8.56%,其中又以5岁儿童发病数最高。金凤区年均发病率(40.97/10万)最高,兴庆区累计发病数最多(2474例)。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银川市猩红热呈现较高发病水平。结论 2008-2017年银川市猩红热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高发场所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仍是猩红热的高流行期,应做好主要流行区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保障和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8年青岛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和聚集性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青岛市猩红热发病率在1.72/10万~15.74/10万之间波动,疫情呈明显季节分布,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4月至6月为次高峰,年平均发病率超过全市年均发病率(10.96/10万)的区市有市南区(20.83/10万)、市北区(28.05/10万)、崂山区(16.66/10万)、李沧区(23.43/10万)和城阳区(11.50/10万);猩红热聚集发生有明显季节分布,聚集发生前三位的区市是市北区(136起,46.74%),市南区(61起,20.96%),城阳区(28起,9.62%)。结论青岛市猩红热疫情流行强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疫情高低与人口密度大小、适龄儿童多少、学校和托幼机构密集程度以及跨社区流动性强弱等因素有关,需完善综合防范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淄博市2015-201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淄博市2015-2019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2016-2019年部分临床诊断猩红热/咽峡炎病例和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培养分离GAS,应用PCR扩增emm基因,确定基因型别,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2015-2019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 975例,年均发病率8.44/10万,每年有春夏季(4-6月)和秋冬季(11-1月)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0.76%和28.10%,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85.22%,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24%和28.86%。采集猩红热病例标本374份,GAS阳性率为19.25%,采集咽峡炎病例标本60份,未检出阳性菌株,采集猩红热病例密切接触者标本491份,GAS阳性率为11.41%。对2017年间分离到的21株GAS菌株进行emm基因检测,共检测出2个基因型,分别为emm1型(12株)、emm12型(9株)。对 21 株GAS进行耐药性检测,菌株对对左氧沙星、青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氯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性均为100%。 结论 淄博市2015-2019年间猩红热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以托幼儿童和小学低年龄组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猩红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带菌率较高,近年来主要优势基因型别未发生改变,青霉素仍是首选药物。应加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提高聚集性疫情报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沈阳市和平区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2004—2012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20/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11/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33/10万,男女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6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8.21%、21.34%;发病年龄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74.5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0.38%、34.52%、21.24%。结论男性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高峰,呈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分析猩红热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并重点比较了2015年与2006至2014年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4~7月和11~2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1%(602/843);男性年均发病率(1.36/10万)高于女性(0.92/10万); 94.90%(800/843)的病例为15岁以下孩童,以学生[53.38%(450/843)]和幼托儿童[33.45%(282/843)]为主;年平均发病率前四位的地区为化学工业园区(15.78/10万)、浦口区(2.01/10万)、雨花台区(1.30/10万)、六合区(1.08/10万),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6.67%(562/843),化学工业园区病例数占比最高[42.59%(359/843)];江北3区的病例主要来自相邻的4个街道,占江北3区病例总数的79.54%(447/562)。2015年报告发病率(2.97/10万)升高明显,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χ2=174.85,P>0.05)等特点与往年相似,但是江北3区尤其是化学工业园区的发病率(52.24/10万)升高最明显。时空分析也提示,化学工业园区于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49.42,LLR=506.72,P<0.01)期间存在聚集发病。51.13%(431/843)的病例由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报告,且现住址均为江北3区,90.49%(390/431)为4个高发街道;2015年该院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1.07%(172/242),明显高于2006年至2014年的43.09%(259/601,χ2=54.05,P<0.01)。
结论南京市2015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为高发地区,建议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明确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今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西城区猩红热年度分析资料,对病例从分布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西城区报告猩红热病例613例,发病人群年龄以3~10岁为主,职业主要为学生及托幼儿童;病例集中在新街口街道;2011年为西城区猩红热高发时期,发病率达49.36/10万。病例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扁桃体炎和咽峡炎为主;41例猩红热病例实验室A组β群溶血性链球菌分离率39.02%。结论学生、托幼儿童是该病防治重点人群,皮疹、发热、扁桃体炎、咽峡炎可认为是猩红热病例的症状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