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髂腰间复位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病例均采用椎弓根系统经髂腰间一期骨折复位和固定治疗,术后复查X线片并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6例患者随访10~24月,平均15月。骨折复位(Tornetta和Matta标准):优1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功能评估(Majeed评分系统):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髂腰间复位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16例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6例,Tile分类:C211例,C35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应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均获得11~18个月随访,平均14.8个月,定期摄骨盆正位X线片,随访复查未发现螺丝钉和接骨板松动、断裂等现象,无骨盆环明显畸形、骨折不愈合、双下肢不等长.其中外固定钉钉道处表浅感染3例,术后骶神经症状部分恢复.根据Matta评分标准,对术后骨盆X线片进行测量,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结论 椎弓根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经骶骨骨折脱位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髂腰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后路下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双侧L5椎体,髂骨钉固定髂后上棘;前路采用stoppa入路钢板螺钉固定6例,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4例,双侧髂前上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得4~36个月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后环形态恢复良好;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术后5例患者骶丛损伤压迫症状解除,未出现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所有下肢行走及屈、伸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4例。结论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且具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8):1034-1035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病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骨盆形态基本恢复,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坚强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Tile B型骨盆损伤中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内固定架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例Tile B型骨盆损伤选用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内固定架,实施经髂前下棘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6.2个月,采用Tornetta骨折复位标准进行评价,优5例、良3例、可1例。所有患者满意度高,1例单侧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后2个月恢复。内固定架于术后4~6个月取出,骨折无再移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经髂前下棘固定术治疗Tile B型骨盆损伤,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活动方便,效果满意,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Tile B型骨盆损伤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及早期康复训练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6例。结果66例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 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9%。末次随访 Majeed 评分:优39例,良15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可单独应用于骨盆 Tile A2及 B1、B2型骨折;对于有合并伤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3或者 C 型骨折的急诊临时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康复训练对于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前路钢板固定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C1型骨盆骨折,12例采用后路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复位骶髂关节(A组),另外10例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骶髂关节(B组),术中透视双侧髂嵴在同一水平面,复位满意,给予固定骨盆后环。结果所有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A组手术时间50 min,术后X线检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所有病例未发生感染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功能评价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10例,良2例。B组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有2例发生骶髂关节移位,有1例出现L5神经根症状,功能评价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6例,良2例,差2例。结论单侧腰骶-髂骨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C1型骨盆骨折手术较前路钢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复位骶髂关节效果更加确切,能较好地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2例。结果本组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5例遗留轻度至中度疼痛,1例变换工作,16例步态恢复正常,2例遗留轻度跛行,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同时行前后骨盆复位固定是治疗上的更高要求,髂腹股沟入路作为骨盆前方入路,可同时满足前后骨盆环固定的显露要求,骨折复位更直观,术中无须变换体位,方便手术操作,同时避免严重医源性损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经2钉椎弓根螺钉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治疗的12例骨盆骨折患者,骨折按Tile分型:B1型3例,B2型6例,B3型3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9±15.2)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功能运用Matta评定标准和Majeed评分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中出血量为(28.9±9.2) mL,手术时间为(42.6±15.3) min。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发生。Matta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Majeed评分:优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10例患者术后双侧髋关节术后屈曲>90°。结论:2钉椎弓根螺钉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可以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徐练  林旭  谭伦  吴超  钟泽莅  曾俊  胡海刚   《四川医学》2023,44(3):285-290
目的 探讨骨盆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且采用INFIX技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15~79岁,平均5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高坠伤19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5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Tile B型57例(B1型6例、B2型29例、B3型22例),Tile C型15例(C1型7例、C2型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85 min,平均(45.8±15.2)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9.3±10.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7周。其中4例发生畸形愈合;1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7例经对症处理后自行恢复,6例取出内固定后恢复,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少许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其中车祸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34例,塌方挤压伤22例。根据Tile’s分型,本组中B型89例,C型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结果本组中125例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采用Matta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术后优良率达91.3%。结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重建骨盆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方法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14例,疗效满意。结果:本组14例, 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49(20.2±10.2)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9例优,4例良,1例可,优良率92.9%。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在恢复骨盆解剖序列连续性的同时, 又能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全部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拆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和Matta复位效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术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及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复位效果(术后Matta评分优良率)、患者的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性恢复状况(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伤口总长度较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均明显较高,以上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成人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治疗方法为应用外固定支架为力臂,以患侧骶髂关节为转轴,旋转复位固定。结果骨盆外固定支架能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Tile B型骨盆骨折,通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优良率达到82.86%。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对患者损伤小,医护人员操作简便易把握,对患者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雷  王洪飞  王中海 《海南医学》2012,23(15):45-47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Matta评分、术后Majeed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总长度、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21.9%),观察组术后Matta评分总优良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观察组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术前充分准备及患者积极配合可以大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科室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min,出血量200~1200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Tile分型,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中B1型23例,B2型13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6例,C3型2例。采用骶髂螺钉、外固定架、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骨盆环前后环的稳定。结果:本组53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按M ajeed功能评分,其中优45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2.4%。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月,平均16.3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影像学Matta法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7%.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宜尽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病情平稳后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治疗.早期及时的复苏、序贯合理的固定技术以及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