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在三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性.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拥有不同基本医保的中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2.74分、2.59分和2.49分;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2.07%、55.66%和57.78%;4周患病率分别为12.74%、16.49%和13.92%.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82)和住院服务(OR=0.79)的利用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对门诊服务(OR=0.77)和住院服务(OR=0.69)的利用均处于较低水平;对其中慢性病参保人群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相似,以上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保的中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存在不平等性,应通过统筹发展城乡医保、提高筹资及报销比例来缩小不同医保保障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待遇水平。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2016年至2020年参保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盐城市老年人住院就诊的病种以慢性病为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老年人数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老年人数的4-5倍;不同参保性质的老年人在享受医疗服务时存在差别、医疗保险待遇也有差距。结论:不同参保性质的老年人在就医时享有的医保待遇不一样;老年群体医疗保险补偿偏低,政府部门应适当提高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减轻城乡居民参保老年人的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社区签约服务对分级诊疗的影响,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导出2015年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的就诊资料,分析不同医保类型参保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并按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杭州市主城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分别为288.99万人和17.4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为13.19%和50.89%。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为77.22%,高于职工医保参保人群的51.26%(P0.01)。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签约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化就诊率为55.06%,高于非签约对象的44.49%;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群中,签约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化就诊率为73.30%,低于非签约对象的80.98%。结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提升职工医保参保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可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居民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参加不同医保制度的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方法使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黑龙江省数据,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F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城镇职工参保患者两周患病率(21.89%)、年住院率(4.34%)、住院实际报销比(51.83%)最高;两周就诊率(16.73%)最低。城镇居民参保患者两周患病未就诊率最高为44.44%;住院实际报销比最低为33.73%。新农合参保患者两周就诊率最高为42.08%;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年住院率最低,分别为12.18%、16.97%、3.00%。参加不同医保制度的高血压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情况、高血压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人均住院费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疗保障制度可影响参保患者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通过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逐步缩小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的差距,逐步完善基层卫生机构慢病门诊补偿制度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大陆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重复参保现状,探究重复参保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2014 - 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cochran - armitage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重复参保率的变化趋势,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复参保的影响因素。结果 (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从84.95%上升至88.05%(P<0.001),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呈上升趋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呈下降趋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维持平稳;(2)重复参保率从4.37%下降至2.44%(P<0.001);(3)重复参保率存在地区性差异(P<0.001);(4)户口性质(OR = 5.558,农业vs.非农业, P<0.001)和社会保障数(OR = 30.089, 社会保障数4~5种vs.社会保障数0~1种, P<0.001)等是影响重复参保的主要因素。结论 2014 - 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上升,重复参保率下降,户籍性质和社会保障等是影响重复参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目前常州市职业工作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5670 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血脂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性别、年龄、接触工龄、血压、心率以及职业有害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 结果 常州市5670名职业作业体检者总胆固醇(TC)水平为(4.65±0.87)mmol/L、甘油三酯(TG) 水平为(1.03±0.7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 水平为(1.21±0.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为(2.47±0.64)mmol/L,总血脂异常率为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1.484,95%CI:1.275~1.728,P<0.001)、年龄(OR=1.135,95%CI:1.041~1.238,P=0.004)以及血压异常(OR=1.318,95%CI:1.144~1.519,P<0.001)都与血脂异常有关;在职业有害因素岗位类别方面,接触噪声作业人群(OR=1.433,95%CI:1.202~1.707,P<0.001)的血脂异常率要高于管理岗位,其他有害因素作业岗位人群与管理岗位人群相比,血脂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50岁以上男性、血压异常者以及接触噪声作业等血脂异常高发职业作业人群,应加强对其血脂的定期监测,控制降低其血脂水平,从而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延长其职业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各类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并对不平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解测算。方法:利用现场调研获得的全国6个省16个市31个县市区的8 676名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利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测算各省、市和县的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情况。利用回归分析和集中指数分解等方法测算分别参加三种医疗保险的群体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和标化后的不平等之间的差异。结果: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参照,测算我国2014年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经回归方程分析,控制经济、年龄及地域等因素间接标化后的三种主要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0.133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0.122 5,新农合为0.099 4,较未标化之前都有所改善。结论:从集中指数反映的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来看,辽宁省参保群体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陕西省的不平等性较差。三种主要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性存在差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不平等性最大,次之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不平等性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分析和探索医疗保险参保地点对我国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范畴综述方法,以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560篇,通过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最终纳入24篇相关研究。结果:我国流动人口参保地点选择导致的异地就医问题逐渐升温。流入地参保可以通过降低就医经济负担、提高社会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利用水平。流入地参保可以通过促进社会融合、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利用等路径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同时,健康状况反向影响流动人口的参保地点选择行为,流动人口参保地点选择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现象。结论:参保地点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且与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呈双向作用关系。建议通过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畅通医保转移接续通道和拓展落实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多维政策路径,破解参保地点导致的健康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陕西省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差别,采用陕西省第4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利用直接标准化法计算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探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特点和成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芮  张良文  方亚 《中国卫生统计》2023,(6):807-810+816
目的 探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优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基于Andersen理论模型框架,分别建立Probit、Tobit和Bi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对中老年人就诊选择和就诊次数的影响,以及门诊服务对住院服务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中老年人8753例,其中门诊、住院比例分别为18.83%、19.75%,城乡居民医保的参加率为96.38%。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对中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有影响(P<0.05),住院概率平均上升11.2%,住院次数平均提高0.232次,但对门诊服务未产生影响(P>0.05),门诊和住院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60岁及以上人群和非农户口人群的住院服务利用较高。结论 城乡居民医保提高了中老年人的住院服务利用率,但存在过度利用住院服务的问题,而且在不同年龄段、户口类型人群中城乡居民医保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机制,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在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下,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不同基本医疗保险作对比分析,以参保人的视角探索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投入-产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经济学中成本(投入)-效果(产出)评价方法,采用住院实际补偿比作为产出指标,测算两类保险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分析两类基本医保的投入-产出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21个统筹地区职工医保人均缴纳保费(绝对成本)是居民医保的5~12倍,职工医保缴费占比(相对成本)约为居民医保的3~7倍。居民医保的投入-产出比是职工医保的2~5倍,有两个地区的居民医保具有绝对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对参保人员而言,职工医保人均投入远超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基金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于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的成本-效果优势将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9—2011年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和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数据库,共收集1 386条住院信息记录。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9—2011年广州市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的次均总费用分别为19 319.16、17 364.76和21 427.44元,其中个人现金支付分别为7 049.37、5 216.57和6 475.39元。年龄、医保类型、医院等级和住院天数都是影响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此外,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城镇居民医保患者三年的平均药占比分别为61.92%和69.2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直接医疗费用较高,且药费是主要费用来源,同时城镇居民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高于城镇职工医保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经济负担较重,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探索不同医疗保险类型对恶性肿瘤治疗及其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郑州恶性肿瘤医保患者600名,统计分析其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医保种类、就诊医疗机构级别、住院日、病种等对次均住院费用有影响;治疗费用结构上,两类保险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各分类费用职保患者均较高.结论: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较居民医保大,职保患者各类费用整体偏高,但不影响诊疗方案的选择.应加大政府投入,减少卫生服务利用差异,制定符合国情的诊疗规范,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改革支付方式等减少道德风险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简称"两制"衔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当前"两制"并轨模式构想,提出了在"两制"并轨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理念、制度内核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两制"并轨模式应该实行城乡"2+2"制度板块,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农业人口占比重大的地区将城镇居民医保并入新农合,实行"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两个板块模式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或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两个板块模式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指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应从目前的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保险应该实行捆绑式运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究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为优化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stata1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公费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现状,分析ADL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医疗保险的作用。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28个省区150个县级单位449个村级或社区单位7 18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ADL状况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的ADL受损率为22.38%。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饮酒、睡眠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抑郁、地域、医疗保险是ADL的影响因素。其中,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其ADL受损率是无保险老年人的0.612倍,而其他类型保险的老年人(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和其他保险),ADL受损率与无保险老年人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国老年人ADL受损率较高,个体社会经济因素、躯体健康、抑郁状况、医疗保险是影响ADL功能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尽量缩小不同保险制度之间保障水平差异,保障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ataract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in China, and poverty is a major barrier to having cataract surgery. In 200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egan a series of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forms, including 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NCMS) and the Urban Resident Basic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URBMI). These two programs,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ly existing Urban Employee Basic Health Insurance (UEBMI) program, aimed to make it easier for individuals to receive medical treatment. This study reports cataract surgery numbers in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se who had health insurance in Chongqing, China from 2003 to 2008.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较低而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较高的现实条件下,门诊统筹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的关键。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以利用其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特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及其高效率的服务优势来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认为门诊统筹具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等政策成效。试点地区的经验也表明,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的门诊统筹政策成功的原因在于典型地区都进行了服务模式转变的形态机制建设、强化公益性的运行机制建设以及提升能力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门诊共济背景下,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并探究不同门诊统筹模式下二者的关系。方法:利用广州、深圳、肇庆职工医保参保人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两部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527名参保人个人账户余额均值为3 896.04元,门诊费用均值为585.63元,个人账户支出额均值为1 022.59元。总样本中,个人账户余额对门诊服务利用概率、门诊费用无影响;亚组中,肇庆市与门诊服务利用率相关,广州市与门诊费用呈正相关,深圳市与门诊服务利用无关。总样本中,个人账户余额对个人账户利用率无影响,但与个人账户支出额呈正相关;亚组中,三市与个人账户支出额均呈正相关。结论:门诊共济的背景下,个人账户余额对门诊服务利用无影响,但对个人账户利用产生影响。不同门诊统筹模式下,个人账户余额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