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征,分析伊曲康唑对其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孔板法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细胞活性;分别测定伊曲康唑对白色念珠菌临床株游离态和生物膜态的半数抑制浓度(MIC50、SMIC50),比较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态在4~8h内,细胞代谢活性逐渐升高,18h时代谢水平趋于稳定;不同浓度的伊曲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随着伊曲康唑浓度的增加,A值逐渐减小;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态对不同浓度伊曲康唑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伊曲康唑对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随着生物膜形成,耐药性逐渐增强。结论形成生物膜的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抵抗力比游离菌强。伊曲康唑对早期生物膜抑制率较高,到了中晚期生物膜则产生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结构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亮  陈贻锴 《医学综述》2007,13(12):889-891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是一种可黏附并生长于植入性生物医学材料具有高度耐药特性的膜样生物集落,可造成植入失败和持续的感染源,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查明,本文就其结构形态与耐药机制有关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深部真菌感染较难治愈,且研究发现深部真菌多伴随有真菌生物膜的出现,影响深部真菌的治疗效果。了解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特点及其机制对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耐药机制的最新进展,为白色念珠菌的研究及临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点及白念菌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白色念珠菌菌株Ca40在经过血清处理的灭菌血盖片上形成生物膜,经过结晶紫染色后在连电脑光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生物膜的形成过程,采用甲基四氮盐(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测定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结果】白色念珠菌可以在血盖片上形成典型的、成熟的生物膜结构,其形成过程有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白念菌生物膜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48h后代谢活性相对稳定。【结论】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其结构具有多样、不均质、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紫檀芪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XTT还原比色法考察紫檀芪对C.albicans成膜的影响,评估不同生长阶段C.albicans生物膜对紫檀芪的药敏性,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C.albicans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紫檀芪对C.albicans生物膜形成以及菌丝态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0.211 mmol·L-1和0.422 mmol·L-1紫檀芪对C.albican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超过90%。不同生长阶段C.albicans生物膜对紫檀芪的药物敏感性不完全一致,高浓度(0.211 mmol·L-1和0.422 mmol·L-1)紫檀芪对各生长阶段C.albicans生物膜的抑制率大于90%,低浓度紫檀芪(0.026、0.053、0.106 mmol·L-1)对成熟期C.albicans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较黏附阶段生物膜强。结论紫檀芪对C.albicans生物膜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  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白色念珠菌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上,培养白色念珠菌生物膜,通过活菌计数评价生物膜的培养稳定性;将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不同时间后,平板计数法计算残余活菌的量,荧光染色观察死亡真菌的情况,透射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变化。  结果  白色念珠菌培养72 h后,可在24孔板上形成典型的、成熟的、稳定的生物膜结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作用20 s可杀灭90%真菌,作用时间超过55 s,则无活菌检出;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荧光素标记的死细胞面积也相应增加;透射显微镜结果显示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结构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  结论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可破坏白色念珠菌结构,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芽管形成、早期黏附基因及成熟期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芽管形成试验检测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厚朴煎剂作用后,凝集素样序列1(agglutinin-like sequencefamily1,ALS1)、ALS2、ALS3基因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厚朴煎剂对白色念珠菌成熟期生物膜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厚朴煎剂对生物膜中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芽管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厚朴煎剂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芽管形成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厚朴煎剂能使ALS1、ALS2、ALS3基因表达下调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荧光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生物膜以菌丝为主,厚朴煎剂作用24、48及72 h后生物膜结构被破坏。扫描电镜结果也提示厚朴煎剂可以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共聚焦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白色念珠菌以活菌为主,15.625 mg/L厚朴煎剂作用48 h后死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厚朴煎剂可通过下调ALS1、ALS2、ALS3基因抑制白色念珠菌早期黏附,同时可通过破坏成熟期生物膜的结构促进药物进入生物膜内抑制芽管形成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泛力克油剂用琼脂板孔中滴加法对白色念珠菌临床菌株行抑菌试验,用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无极膏作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泛力克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明显高于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和无极膏(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0.25 mg/mL组、大蒜素0.5 mg/mL组,大蒜素1.0 mg/mL组、大蒜素2.0 mg/mL组。应用XT T减低法定量检测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中真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蒜素2.0 mg/mL组大蒜素干预白假丝酵母菌BF后的荧光强度较大蒜素0.5 mg/mL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减弱。大蒜素0.5、1.0、2.0 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BF 5 h后,XT T减低法光密度(OD)450的值分别为1.87±0.31、1.64±0.25和1.30±0.29,分别与对照组的2.1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mg/mL的大蒜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BF后,OD450值为1.93±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能杀灭白假丝酵母菌BF内的真菌,对BF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其对BF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能否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相关龋病。方法 运用微孔板法复制白色念珠菌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减低法评价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62.5 mg/L和125 mg/L厚朴酚可以显著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所选5个浓度的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5 mg/L厚朴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66.32%。结论 厚朴酚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而有效降低其致病性,并对已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抗龋药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方法用微孔板法建立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90028 BF模型;采用甲基四氮盐(the abated 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定量评价盐酸氨溴索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的抑制作用;银染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该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的形态学影响。结果在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上成功建立白色假丝酵母菌BF模型;1.25、2.5、5、7.5 mg/ml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 12 h后,XTT减低法D(450)值分别为(0.63±0.05)、(0.52±0.08)、(0.31±0.05)和(0.11±0.03),分别与空白对照组(0.71±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625 mg/ml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后,D(450)值为(0.67±0.0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
ATCC90028体外粘附生长24 h形成生物膜,用XTT减低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并分别提取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
量RT-PCR的方法测定转录因子CPH1、EFG1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采用△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根据粘附生长的白念珠菌增殖情况,有8株临床株形成生物膜能力“高”,另7株临床株及标准株ATCC90028形成生物膜能力
“低”。生物膜表型差异的菌株间转录因子CPH1、EFG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有显
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其差异的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CPH1和EFG1以外的
基因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受密度感应分子调控,法尼醇和酪醇是白色念珠菌产生的两种密度感应分子?本研究探讨不同生物被膜时相,密度感应分子对白色念珠菌形态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构建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研究分为法尼醇处理组?酪醇处理组?法尼醇和酪醇联合处理组?对照组?首先采用XTT检测不同生物被膜时相酪醇和法尼醇对白色念珠菌细胞活力的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酪醇和法尼醇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法尼醇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ress liquid chromograph,HPLC)检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酪醇的产生?结果:X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酪醇可促进6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力(P < 0.05),法尼醇抑制早期(3 h和6 h)生物被膜活力(P < 0.05),联合作用组抑制6 h生物被膜活力(P < 0.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酪醇促进3 h和6 h白色念珠菌细胞的出芽,法尼醇抑制3 h和6 h菌丝形成,两者联合作用以后者对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为主?GC/MS及 HPLC结果表明在早期(3 h和6 h)生物被膜,2种密度感应分子产生少且无明显升高趋势(P > 0.05);随着生物被膜成熟(24 h及36 h),酪醇产生明显增多(P < 0.05),法尼醇产生也明显增多(P < 0.05)?24 h生物被膜产生酪醇最多,36 h 生物被膜产生法尼醇最多?结论:酪醇可以促进白色念珠菌出芽和菌丝伸长,促进早期生物被膜形成?法尼醇抑制出芽和菌丝形成,抑制早期生物被膜形成?两者联合作用以法尼醇对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蒺藜中甾体皂苷TTS-12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TS-12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不同浓度TTS-12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应用光密度值测定及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法考察不同浓度TTS-12对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未加TTS-12的正常对照细胞相比,经TTS-12处理的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结构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值下降,CSH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TTS-12可能通过降低白念珠菌CSH1基因表达来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芽管、厚膜孢子、菌膜、糖发酵等试验力法,从4386份临床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161株.经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大,分别为31.2%及19.3%,且白色念珠菌与其它菌共存的检出量也最大,占56%(14/2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标本,以痰及阴道分泌物为多,提示阴道念珠菌感染增加了新生儿脐周感染的机会。说明孕妇合理用药,注意新生儿脐周消毒对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纯化和鉴定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方法:用产胶过滤性分离纯化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抗原性。结果:获得的两种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达到电泳纯:p38蛋白和p28蛋白。经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8.1-kDa和28.1-kDa,Lowry法测定其含量分别为0.582mg/ml和1.345mg/ml。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显示p38和p28都能和小鼠抗白念珠菌血清反应。结论:初步证实p38和p28为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初步建立了分离纯化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