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支架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支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对细胞的生物调控作用非常重要。纳米材料因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功能的增强,因而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纳米支架材料主要有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材料。作者就纳米支架材料与细胞作用的机制以及近年来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是由β-(1-4)-2-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萄糖单元共聚而成的天然多糖。在结构上类似于动物体内的糖胺聚糖,可促进骨形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非抗原性,无毒性,有抑菌作用,同时对温度相对稳定,因此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综述了壳聚糖作为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骨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支架材料的研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目前所用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乔广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74-378
<正>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外伤造成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难题之一,目前常用的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等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体骨来源极为有限,又增加创伤,而且不能用于修复大面积骨缺损;异体骨也存在来源困难,有免疫排斥反应,且外源骨可能带有潜在的病原体(例如HIV病毒、肝炎病毒)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目前骨组织工程学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组织工程化骨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复合支架材料,并分析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多种方法修复临床颌骨缺损,其中骨组织工程是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方法。生物支架在骨组织工程构建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支架在体内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需要对支架进行优化。目前有多种方法对支架在多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
天然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和热门课题。在过去的上百年中 ,治疗骨缺损都是以自体骨移植为主 ,然而 ,自体骨移植仍有不少问题 ,包括 (1)骨源有限 ;(2 )取骨处受到削弱 ;(3)增加患者痛苦 ;(4)不适宜于少年儿童[1] ;因此 ,自体骨移植并非为最理想的移植物。近 10多年发展起来的组织工程学 ,为骨缺损的修复开辟了新途径。组织工程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能够开发修复、维持和改善病损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的一门学科。方法是体外分离、培养细胞 ,将一定量的细胞种植到具有一定空…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评价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聚消旋乳酸与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混物复合rhBMP-2作为组织因子载体的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 在12只成年新西兰兔背部两侧骶棘肌内各制作互不相通的2个肌袋.然后将复合rhBMP-2的材料植入一侧肌袋为实验组,未复合rhBMP-2的材料作为对照组植入另一侧肌袋.术后2、 4、 8周取材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观察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 植入体内8周,实验组见成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rhBMP-2后植入动物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BMP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2.
羊毛角蛋白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表皮、毛发以及动物的蹄、壳、爪、角中,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天然生物复合材料。近年来,羊毛角蛋白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羊毛角蛋白的结构、特性、提取方法以及羊毛角蛋白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运用快速成型技术(RP)构建聚己内酯(PCL)支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探讨成为组织工程骨支架的潜力。方法:以聚己内酯为原料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法(FDM)制备无孔隙及孔径300μm、500μm 3种PCL支架,比重瓶法测孔隙率。利用MTT法检测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己内酯支架上的细胞粘附情况及细胞形态。结果:肉眼观察可见300μm及500μm孔径支架材料孔隙大小均匀,排列规整,层次分明,两种孔径支架都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率。MTT检测结果显示1d、2d、3d各时间点均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毒性为1级。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粘附数量由无孔隙组、500μm孔径组、300μm孔径组依次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紧密粘附于支架。结论: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孔隙之间连通率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粘附良好,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孔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壳聚糖/双相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对大白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选取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制备大小为10mm×10mm×10mm牙槽骨缺损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对照组植入CS/PLGA复合材料,术后2、4、8、12周分期取材,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SEM)检测和成骨细胞计数分析。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检测结果,X线观察:骨缺损区阻射影与自体骨相同。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完全被新骨充填,且为较成熟的板层骨,与自体骨完全融合。SEM检测:骨-材料界面形成骨性结合,移植材料大部分降解,被成熟骨组织替代。成骨细胞计数分析:成骨细胞生长活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要优于CS/PLGA复合材料,为其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替代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学是利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生物替代品来修复、维持或改善组织的功能。颞下颌关节易受创伤、肿瘤等破坏导致骨组织缺损,但又难于修复。组织工程学的兴起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骨质缺损是颌面部常见病变之一。修复颌面部骨缺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骨缺损已成为可能。尽管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但运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临床应用其他材料修复骨缺损带来的弊端。从发育水平研究骨生长的机制,了解调控骨发育的各种细胞内外因子的作用可为进一步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气电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nanosized 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nHAP-PHB]复合纤维支架对大鼠成骨细胞体外粘附、增殖及骨钙素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将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气电纺nHAP—PHB复合纤维支架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将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气电纺纯聚羟基丁酸酯(PHB)纤维支架行体外培养。2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检测及骨钙素检测,评价nHAP—PHB复合纤维支架对大鼠成骨细胞体外粘附、增殖以及骨钙素合成分泌活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接种4h后,与纯PHB纤维支架相比,细胞在nHAP—PHB复合纤维支架上的铺展更完全。培养后第3、7、10、14天,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强于对照组(P〈0.05),骨钙素分泌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HAP—PHB复合纤维中nHAP增强了支架材料与大鼠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