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主诊医师岗位核定的科学方法。方法多层神经网络算法。结果3个主诊医师岗位核定影响因素的标准化重要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床位数(100.0%)、年床均出院量(10.1%)、三四级手术占比(9.3%),并精准预测了各外科科室主诊医师岗位数,外科医师对主诊医师岗位核定方案满意,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40±0.31)分。结论运用多层神经网络算法科学设置主诊医师岗位数,能够充分调动医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7年度医院各手术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合理配置科室床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对各手术科室的床位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再运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本研究9个手术科室均为床位效率型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和床位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运用病例组合指数(CMI)调整前后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的平均开放床位结果存在差异,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均建议增加科室D、B床位,科室F、I床位维持不变。结论各手术科室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建议优先为科室D、B增加床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运行效率与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各科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精细化床位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21年运营数据为基础,以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O/E值以及床位周转次数绘制床位运行效率模型BCG-1矩阵图;以床均净收入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2矩阵图,以床均业务量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3矩阵图。运用床位运行效率指标模型和床位产出效益指标模型,综合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并利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通过SPSS 25.0与Excel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科床位合理配置范围。结果:全院35个临床科室中,7个Ⅰ级科室中4个科室和6个Ⅱ级科室中3个科室的床位数需上调;10个Ⅲ级科室中3个和5个Ⅳ级科室中4个科室以及7个Ⅴ级科室中5个科室床位数需下调;其余科室床位数均在合理配置区间。结论:利用多指标模型对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科室实际发展潜力,能够客观全面地平衡好科室床位需求,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医院收容量的逐年递增,病床数量的设置也不断增加,使得医院管理者更加关注科室床位利用效率情况。探讨综合医院病床分配计算方法,可为医院调整科室床位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本文选取医院2008—2013年的数据,利用黄金分割率统计原理,建立病床分配模型,计算各科室床位的95%的预测区间。结果根据预测病床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的差值得出,目前全院临床科室的床位设置不够合理。需增加床位数的科室有6个,需减少床位数的科室有7个。结论黄金分割率是一种有效、合理、科学的评价病床预测分配方法。合理地预测分配病床,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制订医院近远期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医生和床位数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全省及各市1988-1997年医生和床位数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评价,指出:从供给看,人员和床位数有上升趋势,1997年医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床位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利用看,医生日均工作量和床位利用率在全国均牌较高的水平,但距标准仍有差距,且呈逐下降趋势;21个市的医生和床位的供给和利用差别很大,提示应分类指导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各主要科室床位医生工作负荷情况对培养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2008年医院各主要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床位医生人次数及人员配备情况计算出床位医生的工作负荷情况,评价对床位医生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该院各科室床位医生由本院专科医师、外院委托培养住院医师、研究生、七年制和进修医师构成,人员配置情况各不相同,且各科室床位医生的工作负荷量差异亦较大。经过与《卫生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暂行规定准》相比较,有部分科室的负荷病例数仍低于卫生部的培养标准要求。结论:需要根据各类床位医生身份特点、各科床位周转情况及专科医师培养要求合理配置床位医生数量,逐步建立完善的参考指数和评价指标,提高专科医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实际床位设置情况的合理性进行讨论,使医院管理者能及时了解病床的分布情况及调整措施,在客观上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方法提取医院2011年度医疗数据,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各科室展开床位95%的置信区间。结果有7个需要加床的科室:产科、儿科、心血管内科一区、血液内科、普外科一区、康复科、和妇产科一区捕床使用率较高,实际床位都低于控制线,满负荷运转,存在着安全隐患。13个科室需要减少床位数,实际床位数都高于控制线,床位大量闲置,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结论床位规模是否合理,对规范医院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指标,只有合理配置医院床位,适度规模,科学发展,才能使有效利用病床资源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合理的定岗定编实施路径,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利用Excel2016软件,依据某公立医院职能科室岗位职责拟定岗位数,参照岗位工作分析表及实际考勤拟定编制数。结果:该院职能科室岗位数量及其设定人数,与当前实际人数有一定出入,部分科室工作量较大,人均工作量已经超过职能科室平均水平,存在一定人力缺口。结论: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需要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矩阵检查界定岗位设置,同时对岗位能力的改善进行预测以确定是否有精简编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卫生资源供给量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凌莉  杨哲 《卫生软科学》2000,14(1):9-13
本文对广东省全省所属21市1988-1997年医生与床位数的比例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1)供给情况,人员和床位数有上升趋势,1997年医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床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利用情况:医生日均工作量,床位利用率在全国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距标准仍有差距,且呈逐年下降趋势;3)21个市的医生和床位的供给和利用差别很大,提示应分类指导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云南省及其所属 16个地、州、市 1990— 1999年医生与床位数进行了现状分析 ,结果医生数和床位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利用方面 ,医生的日均工作量和床位利用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州、市在医生和床位的供给和利用上有较大差异 ,提示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各区域应该分类制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书《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卫生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现况分析与研究》课题调查获得的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床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中高级职分数所占科室中卫技人员数的比例与临床科室设备数、床位数、平均每日门诊人次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4类医院统计资料计算的结果均表明临床科室设置数、床位数与高级职务数所占的比例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式可推测每增设一临床科室及每增加一床位数,应增设高级职分数的相应比例,为临床专业卫技人员中高级职务设置数所应占比例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我院科室床位设置情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为合理地优化配置科室之间的展开床位数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本院存在着床位设置不均的情况。结论通过结果对比实际展开的床位数,合理地调配科室间床位,以便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运用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上海市精神专科医院床位配置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上海市精神专科医院床位持续增长,2008年每万人核定床位数达到了5.53张,实际开放床位数比核定床位数要高41%,床位使用率在120%左右,床位供给比较紧张。(2)与全国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上海精神专科医院床位配置水平最高;与发达国家相比,配置水平则垫底。近50年来,上海持续扩增床位,而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削减床位,扩增曲线和削减曲线恰好在目前上海床位配置水平上交汇,提示上海正处于扩增床位还是严控床位的十字路口。(3)鉴于上海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数量较少、建设缓慢的事实,以及这一事实在未来5年内的继续存在,所以分流病人比较困难,建议继续适度增加核定床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院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院床位合理使用情况和床位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医院的床位分配。方法根据2014年年度医疗统计数据,绘制2014年某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模型静态评价分析图;采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17个科室为床位效率型科室,7个科室为床位周转型科室,1个科室为床位闲置型科室,没有科室为压床型科室。全院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有7个,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有9个,不需要调整的科室有9个。全院总计需要减少床位16张。结论科学进行床位的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床位,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理优化配置医院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方法从医院HIS系统提取2013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采用SPSS 16.0测算出各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30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理的有14个科室,需要调整的有16个科室,医院临床科室存在病床配置不合理情况。结论通过对比合理区间与实际展开床位数,部分科室床位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情况,为提高该院床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单床权重、理论开放床位数,结合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等床位指标,以及单床权重、病例组合指数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外科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显示,该院24个外科病区中,效率型病区有16个,周转型病区有7个,闲置型病区有1个。结合单床权重和病例组合指数分析得出,床位利用效率较高的病区有6个,床位利用效率较低的病区有7个。结论引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病区床位配置效率进行评价,既可以反映病区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又能以量化的方式优化床位配置,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不同专科床位数和住院医师合适的配比关系。方法:通过访谈、实地跟踪等方法记录该院内分泌科和肝胆外科住院医师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汇总所有住院医师的工作量计算出床位数和住院医师合适的配比。结果:该院内分泌科所有住院医师的月总工作量为769小时,肝胆外科为597小时;内分泌科住院医师的合适床医配比为8∶1,肝胆外科住院医师的合适床医配比为10∶1。结论:通过统计工作量来计算床医配比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医院的人才招募和储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床位合理使用情况和床位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医院的床位分配。方法根据2014年年度医疗统计数据,绘制2014年某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模型静态评价分析图;采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17个科室为床位效率型科室,7个科室为床位周转型科室,1个科室为床位闲置型科室,没有科室为压床型科室。全院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有7个,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有9个,不需要调整的科室有9个。全院总计需要减少床位16张。结论科学进行床位的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床位,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医院床位设置现状,为医院合理设置科室床位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秩和比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1月—12 月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 2007 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科开放床位数合理区间并比较分析。结果:某医院62个临床科室中,40个科室床位设置合理,9个科室床位设置偏多,13个科室床位设置不足。结论:利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结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及专业发展特点,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及科室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定量依据,从而提高医院的诊疗能力与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节省患者医疗费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调配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为优化公立医院床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结果]2016-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增加了53,121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0.59张。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79张,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分别为29.79次和86.42%。从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看,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县级医院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一类地区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除2017年外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省级医院为闲置型,市级医院为压床型,县级医院主要为周转型;一类地区整体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二类地区为压床型,三类地区为周转型。[结论]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效率指数整体偏低。不同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床位利用差别较大。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公立医院床位管理需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