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中的诊断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8)和非感染组(n=40);根据短期预后(随访3个月)将感染组细分为生存组(n=27)和死亡组(n=21)。收集各组外周血NLR、PCT和MELD评分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分析三者联合在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用COX回归分析入院时NLR、PCT和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NLR和PCT单项指标对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P0.05),而NLR+MELD、PCT+MELD和NLR+PCT+MELD联合指标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效能和预测效能。经COX回归分析得知,NLR、PCT和MELD评分均是影响HBV-ACLF继发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有一定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且是导致HBV-ACLF继发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PLT对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2例HBV-ACLF患者分为28 d存活组和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寻找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IL、ALB、BUN、C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MELD评分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入院28 d预后,入院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患者年龄、T-BIL、BUN、Cr、PT、APTT、INR、NLR、ALBI评分、MELD评分较28 d存活组高,而ALB、PTA、PLT较28 d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和PLT为影响ACLF患者入院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评估ACLF患者28 d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0.4%.结论 MELD评分联合PLT对于评估HBV-ACLF患者28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 MLR)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HBLF)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住院的ACHBLF患者,平滑曲线拟合与阈值效应分析MLR值与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非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和Boruta算法评估患者30 d预后的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MLR的诊断价值,Bootstrap法验证MLR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ACHBLF患者243例,其中98例患者在30 d内死亡。入院第8天MLR值是患者3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33, 95%CI:1.01~1.75,P=0.044),与30 d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系,入院第8天MLR值>1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于第8天MLR值≤1的患者(P<0.001)。入院第8天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系统(COSSH-ACLF)、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研究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系统(AARC-ACLF)3种模型系统对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病人44例,其中好转组27例,进展组17例,并对2组间相关指标和模型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对P<0.05的指标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进展组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MELD、COSSH-ACLF、AARC-ACLF三种综合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NR与MELD、COSSH-ACLF、AARC-ACLF三种模型系统对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病人短期预后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01、0.834、0.796、0.709,P<0.05~P<0.01),且三种模型系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6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患者N L R水平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相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组NL明显偏高(P<0.05);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P<0.05),截断值为3.2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70.50%;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患者N L R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的R O C曲线显示N L 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截断值为3.61,其灵敏度为88.90%和特异度为60.00%.结论 N L R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的动态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102例,除去肝移植及失访患者,对剩余93例患者根据28周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G(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R15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肝衰竭患者计算MELD评分,同时检测血中ICG15min滞留率(ICGR15)。比较肝衰竭不同时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MELD评分和ICGR15值,并评估两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35例(34.3%)患者在90天内死亡,死亡组的MELD评分和ICGR15值均高于生存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ELD评分与ICGR15值呈正相关(r=0.274,P<0.01)。MELD评分和ICGR15值在评估患者90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无统计学意义(Z=1.92,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评分和ICGR15值均可有效预测肝衰竭患者90天的预后。结论 MELD评分及ICGR15值均可有效预测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上联合使用有助于全面评估肝衰竭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杜菲  杨玉香  强丽  孙长峰  吴刚 《重庆医学》2022,(20):3516-3520
目的 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肝功能Child-Turotte-Pugh(CTP)评分联合单核/淋巴细胞比值(MLR)建立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101例,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101例患者入院之日起至随访的90 d,共死亡34例,存活67例,死亡率为33.7%。生存组年龄、感染率、ML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ea)水平、年龄-总胆红素-INR-Crea评分、MELD评分及CTP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MELD、CTP评分及MLR是经人工肝治疗90 d后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MELD-CTP-MLR模型ROC曲线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 2021 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连续收治的23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94例、女性40例, 年龄23~85岁。入院后12周内(短期)预后差者93例(预后差组)、临床治愈与临床好转者141例(生存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外周血常规及NLR、病毒检测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建立NLR与MELD-Na评分二者联合的logistics回归模型, 观察其对HBV-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生存组与预后差组患者年龄[(48.7±11.9)和(52.5±9.9)岁, t=-2.59, P=0.011]、男性比例[78.0%(110/141)和90.3%(84/93), χ2=5.99, P=0.014]、总胆红素[202.9(141.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DC-1、ZEB1水平。对HBV-ACLF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DC-1、ZEB1水平;分析血清SDC-1、ZEB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HBV-ACLF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HB组、HBV-ACLF组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高于CHB组(P<0.05)。死亡组HBV-ACLF患者白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水平及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的客观、简便、敏感的评分系统.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40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94例和死亡组215例,分析患者的肝性脑病,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感染,肝脏大小,腹水液平等7个临床指标,按照它们的严重性分别给予0~4分的评分并累计总分.将4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批,第1批309例,存活144例和死亡165例用于建立评分模型及确定诊断界点.第2批100例,存活50例和死亡50例用于验证.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总评分在144例生存组为6.9±3.2,165例死亡组为15.8±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其最佳临界值为9.5,相应的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2.根据最佳临界值将第2批患者(存活组50例,死亡组50例)分两组,≥10分组预后差,病死率为87.5%(49/56);≤9分组预后好,病死率为2.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评分系统用于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具有简易、敏感、客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MELD与iMELD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与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04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肌酐、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对MELD和iMELD评分作回顾性分析,并将204例患者分成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分析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iMELD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和iMELD的预测价值,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和iMELD评分分别为22.70±5.07和38.06±7.33,死亡组患者MELD和iMELD评分分别为27.73±7.48和46.43±1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和i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和0.723,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628~0.779和0.652~0.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和iMELD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两者判断预后的价值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病死率随MELD和iMELD分值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时间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33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患者短期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近期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Exp(β)]分别为2.526、2.356、2.068和1.896,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Exp(β)为0.821]及早、中期抗病毒治疗[早期Exp(β)为0.526,中期Exp(β)为0.601]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保护因素.结论 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抗病毒治疗时机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将MELD评分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是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择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12周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6例)与生存组(54例),收集统计所有患者入院时生化指标(HBV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常规化验指标)、基本状况(性别、年龄),分析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入院时临床资料,将所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持续性低钠血症、合并感染、肝性脑病、甲胎蛋白(AFP)、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总胆红素、年龄13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短期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有:持续性低钠血症、合并感染、肝性脑病、AST、ALT、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INR.结论:持续性低钠血症、合并感染、肝性脑病、AST、ALT、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INR是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晚期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HB晚期患者入院当日资料,计算MELD、CTP评分,观察30 d内生存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当日变量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68.9%(31/4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占71.0%(22/31),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为22.6%(7/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ELD评分与总胆红素水平是近期存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近期生存与总胆红素、CTP及MELD评分相关.血清学e抗原阴性与阳性、性别在近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男性、e抗原阴性、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时的MELD及CTP评分均可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衰竭分期联合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感染消化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10例HBV-ACLF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早、中、晚期3组,比较各组3个月时的病死率.按照入组时的MELD分值,分为MELD< 20分、20分≤MELD< 30分、30分≤MELD< 40分、40分≤MELD 4个组,比较各组3个月病死率.将肝衰竭分期为中期的患者按照△MELD(△MELD=MELD1周-MELD基线)<0分或>0分分为两组,比较两组3个月病死率.结果 早(n=18)、中(n=48)、晚期(n=44)患者3个月病死率为0、50%、95% (P<0.05);MELD<20分(n=24)、20分≤MELD<30分(n=54)、30分≤MELD<40分(n=28)、40分≤MELD(n=4),各组的病死率为31.58%、66.67%、85.71%、100% (P<0.05).肝衰竭分期为中期的患者中,按照△MELD<0分或>0分,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1.18%和85.71% (P<0.05).结论 肝衰竭早期患者生存概率大,而肝衰竭晚期以及△MELD>0的中期患者3月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总胆红素反弹率(total bilirubin rebound rate,TBRR)建立HBV-ACLF患者90 d预后评估模型.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4名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入院90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比较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e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BRR、总胆红素留存率(total bilirubin actual resident rate,TBARR)、△MELD、MELD及肝功能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低于存活组(P<0.05);组间总胆红素清除率(total bilirubin clearance rate,TBC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BRR、MELD及CTP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ELD、MELD-TBRR及MELD-TBRR-CTP 3个预后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786、0.875和0.8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3%和88.46%、86.11%和70.51%、86.11%和79.49%.MELD-TBRR与MELD-TBRR-CTP两者间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TBRR、MELD及CTP是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联合TBRR对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重叠病毒感染率更高(29.4%),肝损害药物应用率更高(33.1%),抗病毒药物应用率更低(11.3%),饮酒史更高(25.6%),细菌感染率更高(19.4%),外科手术率更高(5.6%),情绪紧张及劳累率更高(17.5%),HBVDNA水平更高(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饮酒、重叠病毒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PCR-HBVDNA高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高危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金坤  李磊  李宜  高人焘 《安徽医学》2012,33(11):1439-1441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对结局的预测能力,获取MELD、MELD-Na、I-MELD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MELD-Na、I-MELD评分分别是(26.16±8.76)分、(27.26±8.81)分和(37.17±8.76)分;死亡组分别是(28.49±12.53)分、(30.67±13.00)分和(50.92±13.28)分。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595<0.609<0.768;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384~0.807、0.381~0.838和0.579~0.957。3种评分系统最好的界值点分别是21.41、21.74和42.56。同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相比较,I-MELD评分同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ELD评分相对于MELD、MELD-Na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hild-Pugh评分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113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当天的检查指标计算Child-Pugh评分并统计降钙素原数值,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来评价两者预测预后的能力,同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评分与降钙素原呈显著相关(r=0.64,P<0.01)。113例患者中死亡29例,死亡组Child-Pugh评分及降钙素原值均高于生存组(P<0.01);根据ROC曲线Child-Pugh评分截断值为11.00,敏感度69%,特异性73%;降钙素原截断值为2.66,敏感度为58%,特异性为67%;二者联合应用则敏感度及特异性可分别提高至89%和77%。结论:Child-Pugh评分及降钙素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均可做出有效的预测,二者联用可以提高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