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沈茗 《当代医学》2022,28(12):62-64
目的 探究非布司他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别嘌醇片治疗)和实验组(非布司他片治疗),每组2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SUA)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其中有2例脱落),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hAC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24h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布司他治疗CKD3期和CKD4期糖尿病肾病(DN)伴高尿酸 血症(H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 住院的DN[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59mL/(min·1.73m-2)]合并H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 分为CKD3期组[eGFR为30~59mL/(min·1.73m-2)]和CKD4期组[eGFR为15~29mL/(min·1.73m-2)],随 机数字表法将CKD3期组分为治疗组1和对照组1,CKD4期组分为治疗组2和对照组2,4组均控制血糖、血压、 血脂及经过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各组治疗24周 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 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变化,并统计不良反 应。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95例,治疗组1为26例,对照组1为24例,治疗组2为23例, 对照组2为22例,CKD3期治疗24周后2组间SCr、eGFR、尿蛋白定量、UA、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KD4期治疗24周后2组间血UA、SCr、eGFR、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1和治疗组2均无严重不 良反应发生。治疗组1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95%;治疗组2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85%。结论:非布 司他治疗能够改善CKD3、CKD4期DN合并HUA患者肾功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不同地区、国家、种族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不同.在美国针对中年人群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8.4%,国内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2.5%~22.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3].目前各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由于各种副作用,导致其尿酸达标率较低.非布司他(2-[氰基-4异丁氧基]苯基]-4甲基-5-噻唑羧酸)作为一种新型降尿酸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仍可以使用,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日益得到重视.但随着在临床的推广,其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也相继被报道,且由于其价格昂贵,使非布司他在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非布司他在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效学、药动学、作用机制,及其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00-102+106
目的 探讨分析非布司他片治疗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别嘌醇治疗,研究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SUA、Scr、BUN、胱抑素C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UA、Scr、BUN、胱抑素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对终末期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治愈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0例ESRD合并HU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别嘌醇,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非布司他片,均持续干预12周。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及干预周期结束后肾功能筛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SUA)、血清内皮素(ET-1)、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残存肾功能(RRF)治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3例、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内收治的共5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100%,较对照组的72.0%高了2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通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疗效较为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背景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广泛开展,其诱导的造影剂肾病(CIN)发病率为2%~30%,增加了患者及社会的医疗负担并影响患者预后。研究发现血尿酸与CIN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血尿酸增高会增加CIN的发病风险。目的 探讨降尿酸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CIN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采取单纯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患者均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试验组术前24 h及术前即刻口服非布司他40 mg,对照组术前24 h及术前不服用降尿酸药物。比较两组术前48 h及术后72 h血肌酐、血尿酸、胱抑素C(Cys-C)水平,并记录CIN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72 h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血尿酸、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前48 h和术后72 h血肌酐、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血尿酸低于术前48 h(P<0.05)。对照组术前48 h和术后72 h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 h Cys-C水平高于术前48 h(P<0.05)。试验组CIN发生率为18.0%(9/50),对照组CIN发生率为22.0%(11/50),两组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62,95%CI(1.030,1.802)〕、LDL-C〔OR=1.988,95%CI(1.239,3.190)〕、造影剂用量〔OR=1.426,95%CI(1.097,1.853)〕、术后72 h Cys-C〔OR=3.374,95%CI(2.482,4.581)〕均是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降尿酸治疗不能降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CIN发生,但能抑制Cys-C水平的升高,对于术后长期肾功能的影响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志群  罗娟  李琼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865-86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用6个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随机分为B组和C组,喂食高脂饲料,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同时选取正常Wistar大鼠为A组。C组大鼠用丹红治疗8周。观察大鼠实验中的一般情况;比较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1)实验过程中只有B组大鼠死亡3只,其余两组均无死亡情况。(2)B组和C组大鼠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清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除血糖外,其他指标与B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糖基化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春花  高磊平  周育锋 《医学综述》2014,(24):4604-460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的长程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常熟市中医院治疗的DN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前列地尔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0、7、14、21、28 d后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及蛋白尿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前列地尔组患者的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的长程治疗可有效降低尿素氮、肌酐及蛋白尿的水平,保护肾功能,且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在严格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后,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组肾小管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好转。结论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化浊胶囊口服制剂,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CRP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TG、CRP、NO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升高血清NO、改善脂代谢异常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肾痿复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加用中药“肾痿复方”加减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肾功能,并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在生存质量主观感受、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肾痿复方”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并在主观感受、社会关系、心理健康方面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患者到肾科就诊时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患者初次到肾病专科就诊时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到肾病专科就诊的时机。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6月首次到肾内科就诊,并取得较完整临床资料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男66例,女72例,平均年龄(61&#177;11)岁。观察到肾科就诊的原因、肾功能情况、并发症、治疗用药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87.15%的患者是由内分泌医生介绍转诊,就诊原因为肾功能衰竭64例(46.38%),顽固性水肿54例(39.13%),大量蛋白尿20例(14.49%)。就诊时52.17%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就诊时合并症:高血压123例(89.13%),贫血95例(68.84%),冠心病56例(40.58%),糖尿病心肌病53例(38.46%),心功能不全49例(35.51%),感染43例(31.16%),心律失常24例(17.39%),高血压心脏病18例(13.04%)。随访维持性血透58例患者至2008年6月已有17例死亡。结论大部分患者就诊较晚,部分已为肾功能衰竭,合并症多,影响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和寿命。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到肾病专科就诊。  相似文献   

17.
欧阳彬 《中外医疗》2014,(19):184-186
目的 探讨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者,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CysC、Cr、Urea浓度。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Cr、Ure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肾功能轻度异常组、肾功能中度异常组、肾功能重度异常组患者CysC、Cr、Urea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浓度明显增加(P<0.05);胱抑素C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组和尿素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血清肌酐组和尿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胱抑素C 能很好地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灵敏可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羟苯磺酸钙与培哚普利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Ⅲ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常规降糖治疗 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C组常规降糖治疗 培哚普利4mg,1次/d。观察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A、B两组间及A、C两组间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U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XB2及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TXB2和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降低Ⅲ期DN患者UAE的疗效与培哚普利相似;且能降低血小板高活性,延缓DN进展。  相似文献   

19.
姚翡  吴晨光 《医学综述》2008,14(5):733-735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体内组织广泛表达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除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外,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之外的作用如降低蛋白尿、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系膜增生、抑制间质纤维化、保护足细胞等。仅就TZDs对糖尿病肾病的直接肾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