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题释义: Suture-Button固定:为缝合纽扣钢丝线缆系统固定,该固定方式强度不仅跟螺钉一样,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允许一定程度下胫腓联合生理微动,无须二次手术取出,不存在植入物疲劳。 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并且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如螺钉内固定的取出、螺钉置入等。 背景:在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中,Suture-Button固定技术可取得与螺钉相似甚至比螺钉更好的疗效,但其并不能完全恢复损伤前的解剖复位和活动度,所以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Suture-Button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 方法:通过检索EMBASE、Cochrane 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至 2019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Suture-Button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相关资料,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了12篇研究,其中4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队列研究,总共56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进行Suture-Button固定,对照组进行螺钉固定;②Meta 分析显示:试验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WMD=-1.50,95%CI(-2.08,-0.92),P < 0.05],术后3,6,12,24个月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WMD=6.50,95%CI(3.41,9.58),P < 0.05;WMD=2.87,95%CI(0.75,4.98),P < 0.05;WMD=2.67,95%CI(0.09,5.24),P < 0.05;WMD=5.79,95%CI(1.41,10.18),P < 0.05],两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下胫腓重叠距离、末次随访下胫腓间隙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与螺钉固定相比,Suture-Button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完全负重时间更早,且不用考虑螺钉断裂在手术的风险,其是除了螺钉技术之外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另一种有效方式。ORCID: 0000-0003-2787-0498(田晨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钛金属cage与聚醚醚酮(PEEK)cage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效果,为ACDF植入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7年1月—2017年3月有关钛金属cage和PEEK cage 用于ACDF临床效果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量表严格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0软件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5项研究共361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4篇,中质量文献1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ACDF,PEEK cage下沉发生率低于钛金属cage(OR=3.49,95%CI 1.75~6.99,P=0.0004),而在融合率(OR=1.60,95%CI 0.05~53.73,P=0.79)、脱位发生率(OR=3.61,95%CI 0.91~14.34,P=0.07)、手术时间(WMD=0.87,95%CI -24.95~26.69,P=0.95)、Odom评分优良率(OR=0.89,95%CI 0.49~1.63,P=0.71)、NDI评分(WMD=3.24,95%CI -0.44~6.93,P=0.08)及手术节段术后Cobb角(WMD=-2.29,95%CI -4.63~0.05,P=0.05)等方面两种c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钛金属cage和PEEK cage 应用于ACDF均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PEEK cage下沉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 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 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 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 0.17~2.37), 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 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 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 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和“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posterolateral approach”“total hip arthroplasty”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8年4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经DAA与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以及并发骨折、感染、脱位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项研究共6 341例患者,其中经DAA手术3 282例,经PLA手术3 059例。3项随机对照试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均为低风险,11项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高质量10项、较高质量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DAA较PLA 平均手术时间长(WMD=17.26, 95%CI 7.22~27.30, P<0.05 ),平均术中出血量多(WMD=113.50, 95%CI-1.13~228.14, 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WMD=-0.56, 95%CI -0.94~-0.17, P<0.05),术后疼痛VAS低(WMD=2.01, 95%CI 0.74~3.28, 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WMD=2.01, 95%CI 0.74~3.2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并发骨折(OR=1.25, 95%CI 0.88~1.77, P>0.05)、感染(OR=0.77, 95%CI 0.21~2.79, P>0.05)、髋关节脱位(OR=0.68, 95%CI 0.40~1.18, P>0.05),经DAA和P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DAA与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DAA手术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经PL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高于生理浓度,能够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肌肉软组织和骨骼疾病的愈合。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术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背景: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和改善骨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但由于方法、随访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骨科医师对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和怀疑。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共选择了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760例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②Meta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1.86,95%CI(-2.97,-0.75),P=0.001],骨折愈合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6.51,95%CI(3.36,12.62),P < 0.000 01],骨坏死率低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0.25,95%CI(0.15,0.44),P < 0.000 01],术后1,3,6,9,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4.95,95%CI(4.12,5.77),P < 0.000 01;MD=19.78,95%CI(18.45,21.11),P < 0.000 01;MD=17.16,95%CI(10.39,23.92),P < 0.000 01;MD=12.66,95%CI(10.60,14.71),P < 0.000 01;MD=10.17,95%CI(5.98,14.36),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率、降低坏死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PauwelsⅢ型骨折冠状面骨折线和髋臼上缘角度>50°,属于股骨颈垂直骨折,具有较大的剪切力,多见于中年人,发生于高能量创伤之后,术后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缺血坏死、内固定失效等。 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于股骨颈骨折线前下方,能够施加一个抗垂直股骨颈骨折剪切力的支撑力,从而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背景:近几年有学者认为采用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能否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尚存在争议。 目的:Meta分析评估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最后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相关临床试验,其中包括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总共24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长[MD=23.19,95%CI(8.32,38.06),P=0.002]、术中出血量较多[MD=83.48,95%CI(32.08,134.89),P=0.001]、愈合时间较短[MD=-1.56,95%CI(-1.89,-1.24),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D=-0.07,95%CI(-0.11,-0.02),P=0.003]、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MD=7.39,95%CI(3.18,11.60),P=0.000 6];两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29,95%CI(0.02,74.86),P=0.90];③结果表明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Harris评分。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全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关节成功应用于患者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能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疾病,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倒刺缝合线:一种新的缝合材料,由于本身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可以提供持续免打结缝合。 背景:在临床上新型的倒刺缝合线在一些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较少,其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收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倒刺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倒刺缝线和传统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手工检索其余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使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有8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共计1 004例膝关节;②结果表明,倒刺缝合可以明显缩短伤口缝合时间[MD=-5.17,95%CI(-6.26,-4.09),P < 0.000 01],减少伤口关闭总成本[SMD=-1.66,95%CI(-2.58,-0.75),P=0.0004],降低伤口缝合时针刺伤发生率[RR=0.14,95%CI (0.03,0.78),P=0.02];③2种缝合方法在术后并发症[RR=0.96,95%CI(0.65,1.42),P=0.85]、缝线断裂情况[RR=4.58,95%CI(0.16,128.29),P=0.37]、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MD=−0.74,95%CI(-4.19,2.71),P=0.67]、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MD=−0.30,95%CI(-2.62,2.02),P=0.80]和术后6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0.22,95%CI (-3.10,2.66),P=0.88]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是在术后3个月倒刺缝合组获得了较好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2.04,95%CI(-3.92,-0.15),P=0.03];④提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倒刺缝线缝合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并且低成本的缝合办法,值得临床使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证实此结论。 ORCID: 0000-0003-4504-6101(张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可膨胀髓内钉:该髓内钉的主体部分由合金柱状薄管和4根径向辐条组成,其远端呈圆锥形,近端带内螺纹口,内设单项阀门,通过压力泵向钉体内压注生理盐水使髓内钉顺应髓腔的形状膨胀。 交锁髓内钉:它由髓内钉和交锁钉所构成,在其主干的不同方向上可有钻孔,钻孔的直径小于髓内钉的直径,钻孔内可安装不同直径的交锁钉,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弯、抗拉强度,应用于骨折术或矫形术中可加快骨折愈合。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2种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的优劣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按严格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估,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4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2例患者,可膨胀髓内钉组、交锁髓内钉组各24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膨胀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交锁髓内钉组[SMD=-0.87,95%CI(-1.20,-0.54),P=0;SMD=-2.45,95%CI(-3.33,-1.58),P=0;SMD=-2.83,95%CI(-3.68,-1.97),P=0;SMD=-0.96,95%CI(-1.73,-0.18),P=0.016],术中出血量少于交锁髓内钉组[SMD=-4.12,95%CI(-6.38,-1.87),P=0],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足够数据证实两组间有显著差异;③结果表明,运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实施过程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而对于术后恢复情况两者相当。限于该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未能考虑骨折类型和扩髓等干扰因素,结果还需谨慎对待,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2-6736-3485(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透视引导:在椎弓根置钉时,患者需要在手术前拍摄椎体左、右侧斜位,正、侧位平片及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去了解椎弓根的形态及其与神经结构和椎动脉的关系,进一步确定椎体是否有解剖变异,用以上透视检查方法来预测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和直径、螺钉的置入点及角度。 椎弓根置钉:椎弓根剖面呈椭圆形,周围是皮质骨,中心有少许骨松质,后部几乎全是皮质骨,所以椎弓根是脊椎中最为坚硬的部分,是对脊柱进行操作和制动的有效作用点,椎弓根置钉是通过椎弓根将螺钉拧入椎体,让脊柱达到较好的三维固定。在椎弓根置钉时,椎弓根螺钉的长度和直径,螺钉的置入点及角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背景:传统透视引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螺钉置入准确度不高,容易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机器人辅助技术应运而生。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与透视引导椎弓根置钉效果的差异。 方法:检索包括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机器人辅助与透视引导成人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对照研究,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entra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等数据库,中文关键词为“机器人辅助,透视引导,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英文关键词为“robot assisted,fluoroscopy guided,conventional,freehand,pedicle screw”。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1 615篇相关文献,并最终将13篇文献纳入;②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机器人辅助组的置钉精准度优于透视引导组[95%CI(1.55,4.06),P=0.000 2],而透视引导组术中辐射强度少于机器人辅助组[95%CI(0.42,0.82),P < 0.001],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但是机器人辅助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95%CI(0.23,4.65),P=0.96]及翻修例数[95%CI(0.03,3.17),P=0.33]与透视引导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中透视时间2组相当[95%CI(-38.55,78.26),P=0.51];2组术后发生背部疼痛[95%CI(-0.58,0.38),P=0.68]、腿部疼痛评分[95%CI(-0.20,0.19),P=0.94]及手术时间[95%CI(-6.33,53.02),P=0.12]也相当,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提示与透视引导相比,机器人辅助成人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具有更高的置钉精准度,尤其是在经皮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其术中辐射强度也较传统透视更多。ORCID: 0000-0001-9375-8838(高阳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骶2髂骨三皮质螺钉(S2AI)和髂骨螺钉(IS)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接受脊柱骨盆内固定术的6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柱骨盆内固定方式将其分为髂骨螺钉组(IS组)43例和骶2髂骨三皮质螺钉组(S2AI组)22例,记录并分析2组病例内固定物松动、折断、急性切口感染、迟发性切口并发症以及臀部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疼痛等早期临床并发症。结果 IS组有8例螺钉松动、13例迟发性臀区疼痛,S2AI组无螺钉松动、2例迟发性臀区疼痛,IS组和S2AI组术后迟发性臀部疼痛的平均起病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8个月,S2AI组(18.6%)相比于IS组(21.1%)在术后螺钉松动方面和迟发性疼痛方面的绝对风险值降低。IS组有5例迟发性切口感染,其中3例经过清创及冲洗后治愈,2例清创冲洗后同时取出内植物;S2AI组无迟发性切口感染病例。结论 S2AI临床并发症明显少于IS,是一种被值得推广的脊柱骨盆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1.
AF内固定器不同置钉角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AF内固定系统在螺钉不同置钉角度时的应力分布,寻求置钉最佳角度以减少AF内固定系统的断裂。方法:建立AF内固定系统不同置钉角度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模拟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角度的压力载荷状态,观察AF内固定系统不同置钉角度受力情况。结果:(1)AF内固定系统中螺钉的根部及连接棒下部承受应力最大。(2)置钉角度的不同可以影响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随着水平角(TSA角0°,5°,10°,15°)增大内固定系统受力加大。结论:在加载下AF内固定器的螺钉根部及螺钉和连接棒的结合处为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容易发生疲劳和断裂。  相似文献   

12.
髋臼后柱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和范围。方法 :取 2 0具骨盆标本 ,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坐骨大切迹顶点和髋臼下缘距坐骨棘基底中点的距离 ,CT垂直扫描后柱 ,测量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后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后柱表面的投影 ,将后柱分为髋臼区 ,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 ,并测量距后柱内缘 1cm处 2 .5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 :髋臼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下 (1.0± 0 .2 )cm ,髋臼下缘在坐骨棘基底中点下 (1.2± 0 .2 )cm ,距髋臼上缘 0 .5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cm的CT断面上 ,后柱宽分别为 (5 0 .6± 3 .8)、(4 7.9± 3 .0 )、(4 6.1± 3 .6)、(4 1.5± 4.8)、(4 3 .5± 4.8)、(4 3 .0± 4.4)、(4 3 .2± 4.6)、(4 2 .6± 4.3 )mm ;髋臼宽分别为 (15 .4± 3 .6)、(2 0 .3± 3 .3 )、(2 3 .7± 3 .4)、(2 4.7± 3 .5 )、(2 6.0± 3 .6)、(2 4.7± 3 .0 )、(2 1.7± 4.6)、(18.3± 7.2 )mm ;在不同断面上只要进钉角度小于 10 9°均可满足螺钉放置的安全要求。结论 :危险区内不能垂直打钉 ,相对危险区内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13.
Bioscrew fixation of patellar tendon autograf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ber FA  Elrod BF  McGuire DA  Paulos LE 《Biomaterials》2000,21(24):2623-2629
Biodegradable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was studied using patellar tendon autografts in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the PLLA Bioscrew and a metal interference screw. sixty-eight of 114 (60%) patients (34 Bioscrew and 34 metal screw) enrolled were available for follow up an average of 35 months after surgery (range 24–65). There were 42 males and 26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29 years (16–50). Tourniquet times and associated surgical findings were similar for the two groups. Postoperative KT, Tegner, and Lysholm scor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verage follow up KT maximum manual side-to-side difference was 0.9 mm for Bioscrews and 1.4 mm for metal screws. Postoperative Lachman and pivot shift testing were equivalent for the two groups. Other than six of the 7 mm Bioscrews breaking during insertion in the femoral tunnel, there were no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LLA implant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Bioscrew and the metal screw groups, and there were no osteolytic or other reactive bone changes observed associated with the PLLA Bioscrew.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LLA Bioscrew functions reliably as an interference fixation screw for patellar tendon autografts.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经皮螺钉固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主要是在透视成像的辅助下闭合复位骨折端,并使用合适直径的螺钉将骨折端固定。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骨折的一种,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骨盆前环稳定的重要性。早期固定耻骨支骨折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同时减缓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损伤的常见的损伤类型,固定耻骨支骨折能够降低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应力水平,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固定均可用于固定耻骨支骨折,但目前文献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 目的:比较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符合标准的拟行手术固定的耻骨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经皮螺钉固定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32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至出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Matta复位评分、手术前后目测类比评分以及随访时Majeed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2组各有3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经皮螺钉固定组随访8-59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随访8-57个月;②经皮螺钉固定组手术切口更小,切口感染率低,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 0.05);③2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3 d时经皮螺钉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更低(P < 0.05),术后6个月时2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虽然经皮螺钉固定组Matta评分影像学复位的优良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术后6个月时2组Maje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说明经皮螺钉固定能取得与传统钢板固定一样良好的疗效,且相对于传统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ORCID: 0000-0002-5888-3665(李家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ew fixation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using intraprosthetic screw fixation. The goal was to biomechanically evaluate the increase in primary fixation stability compared to unicortical locked-screw plating.MethodsA Vancouver C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was simulated in femur prosthesis constructs. Fixation was then performed with either unicortical locked-screw plating using the LISS-plate or with intraprosthetic screw fixation. Fixation stability was compared in an axial load-to-failure model.ResultsThe intraprosthetic fixation model was superior to the unicortical locked-screw fixation in all tested devices. The intraprosthetic fixation model required 11,807 N ± 1596 N for failure and the unicortical locked-screw plating required 7649 N ± 653 N (p = 0.002).ConclusionIntraprosthetic screw anchorage with a special prosthesis drill enhances the primary stability in treating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法治疗髌骨横断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治疗髌骨横断骨折一内固定木式。方法 55例闭合性新鲜骨折,两枚平行可吸收螺钉(全螺纹)固定后.可吸收缝线张力带法固定骸骨横断骨折。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0个月,膝尖节功能均选优良。结论 该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距离。回顾分析临床上颈椎的经皮穿刺和开放手术入路并发症。结果:皮肤切口的范围在C4~C5椎体水平。在C4~C5椎体水平穿刺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经皮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入路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皮穿刺上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是安全的。(2)由C4~C5椎体水平穿过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联合筋膜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为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19.
三维CT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2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6岁);9例为颈椎椎骨骨折,4例为颈椎肿瘤,6例为颈椎滑脱失稳,3例颈椎病。术前行S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钉道的角度和安全范围,术中根据相关的数据选择螺钉,并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计算每个螺钉置入的时间。结果导航下成功对22例患者共置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4枚(92.8%);B级,5枚;C级,2枚;D级1枚。平均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为9.3min(8~11min),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在三维CT辅助下可以进行颈椎椎弓根个性化置钉,并能提高螺钉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Posterolater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knee joint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ere are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various methods of graft fixation. We describe a tunnel technique for proximal fixation of autogenous semitendinosus and gracilis graft at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femur with a Bio-fix interference screw. It gives biological fixation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hardware irr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