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洛阳市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起,报告级别主要为一般事件(75.00%),共波及人口58 460人,报告病例数1 024例,未发生死亡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15起)、甲型H1N1流感(8起)、水痘(6起),占总报告数80.56%;事件分布在全市12个县区,集中发生在3 - 6月和9 - 12月。事件发生场所农村小学最多(14起);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9.63 d(1.24~70.3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时间的中位数是2.75 d(0.69~51.68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洛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农村小学是防控重点,及早报告并开展处置有利于控制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学校突发事件共17起,均为传染病疫情,发生数量居首位的疾病是风疹(10起),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学,3—5月份是高发季节。结论学校突发事件呈现高发势头,应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海省2012-2018年学校等集体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青海省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青海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报告病例3 319例,分别占总报告事件的84.40%和报告病例总数的92.81%,其他传染病(水痘)的事件数和发病数均高于丙类传染病的事件数和发病数,丙类高于乙类传染病的事件数和发病数。发病居前三位的事件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季节上呈现了春秋(5月和10月)双高峰现象。学校传染病疫情高发地区为农村中小学校、高发人群为县中学生和城市幼儿园。首发病例发病与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0 d。结论建议加强疫情监测,提高识别疫情的敏感性,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思想报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培训,是防控传染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陵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陵县2008-201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占84.62%;类别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4.61%;3-6月为报告高峰期,占65.38%;学校是高发场所,占73.08%。结论学校是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重要场所,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对2011-2017年洛阳市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了解洛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洛阳市2011-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洛阳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报告主要为一般事件和传染病类事件,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67.86%和92.86%,共波及人口35 905人,报告病例数614人,死亡3人。事件发生场所主要为学校,共有18起,占64.29%。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8.44 d(0~70.3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时间的中位数是10.33 d(0~51.68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8,P<0.001。结论各类传染病仍然是洛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事件类型,其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事件控制效果上,报告时间越早,疫情处置持续时间就越短。为减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嘉峪关市2008年8月-2012年8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嘉峪关市2008年-2012年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均为传染病事件,累计报告发病277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2.47%,以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为主,5~6月为高峰,11~12月为次高峰,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于农村。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厦门市2008 - 2017年学校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学校水痘突发事件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厦门市2008 - 2017年报告学校水痘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厦门市2008 - 2017年共报告57起学校水痘突发事件,事件发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是最高危场所,占73.68%; 83.67%的病例为6~11岁小学生;事件发生时间呈明显季节性双高峰,位于11 - 12月和3 - 5月。思明区、湖里区和集美区报告事件数居前3位。小学生水痘疫苗接种率为73.95%;63.64%的病例为突破病例,发病距水痘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35年。学校疫情报告及时性与学校水痘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控制效果关系密切。结论 水痘已成为厦门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建议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强化水痘防控工作,修改现行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9.
周强  孙永红 《现代预防医学》2021,(13):2319-2322
目的 了解徐州市2010-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徐州市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徐州市共报告151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态势,2009年年初武汉市全面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当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武汉市2009年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宁夏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性病学分析方法,对宁夏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01起,报告2 238例,罹患率为1.71%,无死亡.呼吸道传染病的罹患率为1.62%,肠道传...  相似文献   

12.
李杰 《职业与健康》2020,(10):1411-1414
目的探讨2006—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杜绝危机及防控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8年锡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共报告66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部事件总数的86.84%;共报告病例数2 115例,罹患率为2.12%。报告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水痘(34起,占51.52%)、手足口病(13起,占19.70%)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起,占15.15%)。按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43起,占65.15%,肠道传染病23起,占34.85%。发病高峰是11月~次年1月和3—6月。报告事件数前3位地区是锡北镇(14起,占21.21%)、东港镇(13起,占19.70%)和东亭街道(12起,占18.18%)。托幼机构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手足口病,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水痘。66起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敏感值M(P25,P75)为9.07(4.98,18.96)天,事件持续时间为27.88(12.82,43.24)天。监测敏感值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3起,发病37 541人,死亡31人,罹患率为2.19%,病死率为0.08%。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较多(59.87%),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87.39%),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87.56%)。事件发生时间呈现3-5月和10-12月2个高峰。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管理的重点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疾病监测是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5 - 2016年广西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5 - 2016年广西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6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503起,报告发病112 148例,报告死亡317人;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61.81%和 32.8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报告事件数的81.94%和13.58%,且传染病事件报告发病数最多(占92.84%),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数最多(占38.17%);每年的3 - 6月和9 - 12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报告事件数的79.46%。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是广西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处置情况,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所有事件的调查、核实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广西报告传染病(155起)、食物中毒(22起)、职业中毒(4起)、环境因素事件(2起)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共185起,发病7490例,死亡41例,传染病事件数、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83.78%(155/185)、92.68%(6942/7490),均居各类事件的首位。报告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城市均为南宁市,分别占总数的29.73%(55/185)、36.06%(2701/7490)。农村和乡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19件)、发病人数(4170例)、死亡人数(36例)均多于县城、城市,农村和乡镇与县城、城市的波及人口罹患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事件数最多的月份为4月份(37起),占全年的20.00%,报告病例数以9月份最多(3116例),占全年的41.60%,事件数、发病人数较多的疾病主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分别为51、28、20、15起,发病数高峰季节分别在4、9、11、12月: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134起),事件数、发病人数以发生在幼托机构、乡小学、乡中学、县中学的比例较高,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罹患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当天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的事件达到了89.19%,而30.81%的事件在事件的首发病例发生8d以后才接到报告,26.45%的事件持续时间超过了21d。事件实验室检测率、实验室阳性结果率分别为55.14%、50.81%。结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主要发生在农村及学校。提示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学校,应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告率和实验室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医院的职责,对于新发、突发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管理到位,应急方案合理,培训及时,进行针对性演练,医院环境配置合理,医护人员防护恰当.综合性医院须承担一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传染病医院有机地配合,更好地完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处置情况,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所有事件的调查、核实资料,并采用描述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掌握郑州市2004 - 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其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事实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郑州市2004 - 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接报的相应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4 - 201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0起,其中较大6起(4.29%),一般31起(22.14%),未分级103起(73.57%),无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总数的88.57%和5.71%。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为4 - 9月。突发事件的年度趋势具有2009年之前报告数逐渐上升,2009年以后又逐渐减少的趋势。易发场所为学校,其发生数量占总数的50.00%。结论 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需加强重点人群安全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可免性传染病疫苗的接种率,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