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研究表明左心耳形态结构复杂或分叶数多、左心耳口部直径较大以及左心耳相对位置较高者易于发生血栓栓塞。左心耳收缩功能降低或充盈和排空速度降低也是易于血栓形成的因素。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有外科干预和经皮左心耳封堵,均需在一定条件的适应证下实施。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血栓来源,一是左心耳,二是动脉性疾病,如主动脉弓、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疾病等。而大部分心房颤动卒中均与左房血栓有关,9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颅内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目前,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及脱落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认识左心耳结构及功能、左心耳与心房颤动卒中的关系、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左心耳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是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1〕。虽然华法林能降低血栓栓塞危险,但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使得华法林在临床中远未充分应用。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场所〔2〕,对于存在抗血栓禁忌或出血风险大于临床效益的患者,左心耳封闭术可能是一个选择。本文将对目前左心耳封闭术方法作一综述。1左心耳封闭术的历史去掉或闭塞左心耳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危险的设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当时外科医生在二尖瓣手术过程中切除或闭塞左心耳,不同的是现在房颤常见原因是非风湿性,而当时是二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研究显示左心耳不仅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且参与房颤的触发与维持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附加左心耳电隔离(LAAI)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LAAI方法有射频或冷冻消融LAAI、左心耳切除、左心耳结扎。LAAI对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尚不明确,LAAI后卒中预防策略可于术后6个月行经食管超声检查后评估,初步研究表明LAAI联合左心耳封堵不仅降低房颤复发风险也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1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拟行导管消融术的PAF患者560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耳血栓组(27例)和无血栓组(53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经胸和...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引起脑卒中事件。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减少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左心耳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可调节心脏容量负荷,分泌心钠素,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本文对左心耳的结构、功能特点、与血栓发生的关系及其处理方法等作一.  相似文献   

11.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措施.经皮左心耳封堵旨在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降低血栓栓塞风险,这是出血高风险患者的关键治疗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接受这项治疗.本文对经皮左心耳封堵的现状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非房颤患者明显增高,而其血栓主要来源于左心耳(LAA)。长期以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原则主要依据CHA2DS2-VASC评分,但是对于中低危患者存在局限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左心耳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参数与血栓形成有关,可潜在地用于预测房颤脑卒中的发生。故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外科手术可见绝大部分的血栓形成位于左心耳(LAA)内,只有少数位于左房(LA)内。经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出血并发症、对双香豆素类药物过敏等原因,许多患者不适合抗凝治疗。这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途径行左心耳封堵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应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LAAC的NVAF患者16例,随访患者住院期间至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食道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前及术后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16例接受LAAC的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3.46±1.90)分,HAS-BLED评分为(3.00±0.71)分;左心耳开口径为(21.62±1.61)mm,左心耳锚定区直径为(20.85±1.46)mm,置入封堵器(固定伞)直径为(24.92±1.55)mm。16例患者封堵均获得成功,围术期均未出现空气栓塞、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介入相关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余无重要脏器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其他不明原因死亡发生;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容积、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e′、E/e′、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mbre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可作为NVAF患者预防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方法,术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结构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NVAF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83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具有预测能力的变量,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间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尿酸、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LAD)、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耳第一弯曲度和左心耳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1.898,95%CI 1.223~2.944)、LAD(OR=1.2...  相似文献   

17.
左心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耳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可调节心脏容量负荷,分泌心钠素,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本文对左心耳的结构、功能特点、与血栓发生的关系及其处理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OAC),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与卒中风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或不愿长期OAC治疗。由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0%的左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因此通过介入封堵左心耳的方法“堵住”栓子形成的根源,可预防栓塞与卒中发生。从基础动物试验到临床试验,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地验证着各种不同封堵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介入术后残腔形成、围手术期抗栓方案等问题尚需研究。目前仍需谨慎把握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PAF患者212例,以左心耳内有无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4例)和无血栓组(168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胸超声(TTE)参数: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房射血分数(LAEF),经食管超声(TEE)参数:左心耳内血流速度(LAA-v)、 45°,90°,135°切面左心耳横径(LAA-W)、左心耳深度(LAA-D)。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别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LAA-W及LA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冠心病比例、LAD、LAEDV和LAESV血栓组大于无血栓组,LAEF及LAA-v血栓组小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EF(OR=1.163, 95%CI:1.043~1.296,P<0.01)及LAA-v(OR=29.82,95%CI:7.97~29.82,P<0.05)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F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LAEF及LAA-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成为公共健康沉重负担的心房颤动和相关的血栓栓塞性脑卒中事件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心房颤动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5倍..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心房颤动管理仍然是最关键的一方面。现在公认的重点预防措施就是规范抗凝,包括已使用很广泛的华法林和现在出现的新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而且抗凝药的使用已有据可查。由于左心耳在心房鲡动血栓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有目的性地去除或结扎左心耳来预防发生脑卒中就成了一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现就左心耳预测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