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颖  左延莉  李虹  孔燕  韦思羽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719-2723
目的 了解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基本医疗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共抽取5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部在岗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5-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医疗工作现状调查表》对全科医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临床工作现状、医患关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0%。结果 34.4%(64/186)的全科医生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49.99%,37.1%(69/186)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50.00%~79.99%,28.5%(53/186)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80.00%。186例全科医生中,156例(83.9%)曾转诊患者到上级医院,30例(16.1%)从未进行过转诊。全科医生主要转诊原因包括:缺乏诊疗设备(84.6%,132/156)、缺乏诊疗技术(73.1%,114/156)、缺乏诊疗人员(30.1%,47/156)。15.0%(28/186)的全科医生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完全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68.3%(127/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基本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5.4%(10/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不太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11.3%(21/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完全不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16.4%(27/165)的全科医生有医疗纠纷;70.9%(117/165)的全科医生有固定患者;72.1%(119/165)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关系很紧张和紧张。结论 基层全科医疗工作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全科医生临床技能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术并转变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背景 自2013年起,国家通过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逐步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紧缺和无执业医师问题。目前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现状的调研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的实施现状,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法 2019年7月1-20日,在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工作的14个省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970个乡镇卫生院的行政负责人和258例中医类别特岗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抽取4名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领导、4名县中医院领导、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16名中医类别特岗全科医生进行小组访谈。结果 参与网络调查的970家乡镇卫生院中,793家(81.8%)认为中医技术人员短缺,915家(94.3%)认为特设岗位计划在本院具备适应性,851家(87.7%)认为特设岗位计划有必要扩大规模。参与网络调查的258例中医类别特岗全科医生中,173例(67.0%)学历为专科及以下;112例(43.4%)年薪酬5万元以下;主要困难及诉求分别为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94.2%,243/258)、解决编制(91.1%,235/358)、提高工资待遇(73.6%,190/258)、工作中有上级医师指导(64.3%,166/258)等;255例(98.8%)认为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特设岗位计划有必要,249例(96.5%)认为有扩大规模必要。参与访谈的4名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领导、4名县中医院领导、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16名中医类别特岗全科医生代表都主张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结论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充实了乡镇卫生院,受到了基层卫生部门和患者好评,但受聘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学历偏低、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受限、培训机会少等问题突出。应加快推进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扩大覆盖面;强化继续教育,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医生切身利益,保障基层对中医全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及队伍稳定性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方法 于2016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抽取城区、城郊、郊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包括中医全科医生)44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工作胜任度及满意度。结果 44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95.2%(419/440)全科医生表示完全/基本能够顺利进行社区首诊,81.0%(350/432)全科医生表示知识和能力完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70.2%(302/430)全科医生表示工作压力很大/比较大。不同区域全科医生对工作压力、医疗联合体是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能否处理基本医疗中的技术难题、能否处理慢性病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工作压力、工作能力能否得到发挥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工作价值、工作收入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环境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工作支持系统中社区(居委)配合、团队支持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对协同诊疗的平均满意度评分<3.0分。结论 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胜任度较高,利于引导居民社区首诊、慢性病防治及健康管理,但仍需提高其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同时关注区域间差异,促进家庭医生制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儿童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尚不清晰。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现状。方法 2020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了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样本中心的全部儿童相关服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样本中心调查表及儿童相关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以线上调查的形式,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业务开展情况及儿童健康服务人员知识水平和满意度等。结果 本次调研共包含全国的14个城市的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 009人,儿科医生〔执业范围含儿科学的执业(助理)医师〕191人(2.38%),看儿科的全科医生(通过儿科转岗培训并从事儿科诊疗工作)488人(6.09%),儿保医生320人(4.00%);其中儿科医生154人(80.63%)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12人(58.6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看儿科的全科医生293人(65.37%)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55人(79.3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80.00%以上儿保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证和培训合格证。共计999人接受满意度和知识水平调查,人员的平均满意度为(61.38±9.11)%,平均知识水平测试正确率(50.40±21.93)%。儿科相关诊疗科室面积平均占比不足1%,超过90%的机构配备了8种儿童常见设备,但仍有超过一半机构的儿童常用的诊疗设备配备不足7种;23种儿童常用药品中仅有10种超过50%的机构进行了配备。2019年度机构平均儿童诊疗人次占2.91%,儿童入院人次占1.4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率达85%以上;管理数量最多的重点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儿童,最少的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相关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及职称较高但理论知识水平不高,人员满意度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医疗相关类设施设备及药品配备不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为提升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应加强指导培训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增加儿童药品种类及数量的配备、合理配置儿童诊疗设备实施。  相似文献   

6.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甘仁榕  朱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25-3829
背景 应诊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现阶段我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不容乐观。目的 了解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应诊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阳市六城区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36家,将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从事全科门诊的医生112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依据自制评分表对全科医生接诊患者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表从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4个方面对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进行评价,4个方面得分范围分别为0~67、0~23、0~28、0~9分,总分0~127分。结果 112名全科医生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3.69±3.22)、(7.64±2.39)、(3.49±3.21)、(1.86±1.41)分,平均总得分为(35.65±7.29)分;4个方面能力水平处于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5.2%(17/112)、16.1%(18/112)、18.8%(21/112)、11.6%(13/112),总体评价为好的人数占比为19.6%(22/112)。结论 当前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需要提升。应加强全科医生全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健康档案、《接诊记录表》及各种生活压力量表,将门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焦洁  王宏保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44-115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有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不多。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全科医生开展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住高质量人才提供帮助,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月,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全科医生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教育背景、是否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称、从事全科年限〕。采用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外部满意度分量表、内部满意度分量表)调查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问卷(PCQ)(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评价心理资本,工作投入评价使用工作投入量表(UWES)(活力、奉献、专注),分析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几个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全科医生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总分为(71.54±12.60)分;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06.63±18.05)分,平均分为(4.44±0.75)分(满分6分);工作投入量表总分为(61.37±11.94)分,平均分为(3.61±0.70)分(满分5分)。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均对活力、奉献、专注有影响(P<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生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有相关性,且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各维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生队伍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石,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推进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关键。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诊疗理念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加强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丰富全科医生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以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中医全科医学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及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然后分别从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系统的内部和外部2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在系统内部通过加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方式健全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系统外部通过完善保障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中医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提升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推动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特色全科医生队伍,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和医患供需矛盾、构建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彩茵  何婷婷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60-1164
背景 基层医务人员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其政策响应度和工作满意度是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目的 探讨基层医务人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响应度及工作满意度,为促进签约服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于2018年2—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湖北省宜昌市抽取基层医务人员50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评价、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响应度及工作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4%。30.5%(141/462)的医务人员非常/比较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5.9%(120/462)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激励机制完全/比较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务人员对工资薪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发展前景、个人成就感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2.7±0.7)、(3.4±0.7)、(4.1±0.8)、(3.3±0.9)、(3.5±0.8)分(“很不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为1~5分),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7.4±3.5)分。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月收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工作时间的变化、家庭医生岗位的工作风险、家庭医生岗位的重要性、现有激励机制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响应度与工作满意度均有待提高。建议创新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措施,完善签约服务工作价值的绩效考核;加强培养优秀的家庭医生队伍,建立长期家庭医生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家庭医生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全科医生素质、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及提高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1 0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和工作满意度。采用宋奎勐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工作满意度测量,包括物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成长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4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6份(98.67%)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问卷被视为有效。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39±7.35)分,654例(63.13%)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分较高(≥36分)。其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物质满意度平均分为(11.86±2.71)分,关系满意度平均分为(13.18±2.52)分,成长满意度平均分为(9.17±2.37)分,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3.18±0.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历、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西部地区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其影响因素。因此,建议改善薪酬结构,适当减少工作任务量,有效缓解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推行“去编制化”政策,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8-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辽宁省抽取一个油田系统内的一共15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这15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74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工作压力及工作满意度情况等。根据问卷对每位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分,并分析其工作压力来源和工作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自评得分的平均分为(5.1±1.8)分,不同职称和文化程度的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自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和工作环境较差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分别占79.3%(138/174)和43.1%(75/174)。工作满意度自评得分的平均分为(3.6±0.7)分,不同职称和文化程度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领导素质、人际关系、职业声誉、能力发挥空间、单位发展前景、管理状况、绩效考核、工作环境、福利保障及报酬收入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平均分分别为(3.8±0.8)、(3.7±0.9)、(3.6±1.0)、(3.6±0.8)、(3.6±0.8)、(3.6±0.7)、(3.6±0.7)、(3.4±0.8)、(3.4±0.7)、(3.1±0.8)分。结论 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满意度尚可。应降低其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邹宛均  张绍群  龚放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19-3824
背景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缺口较大,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导致了基层全科医生工作任务繁重,执业环境差,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满意度,调查其工作满意度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目的 调查重庆市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5—11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抽取了27个区(县)的5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54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执业状况、职业认知与素质、工作满意度评价。其中工作满意度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从“很不满意”~“很满意”计为1~5分。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95.5%。结果 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平均分为(2.75±0.83)分,不同性别、任职科室、每周工作量、工资年收入、工作单位类型、最高学历、职称、家人对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支持程度及职业热爱程度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性别、任职科室、每周工作量、工作单位类型、最高学历、职称、家人对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支持程度及职业热爱程度(P<0.05)。结论 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总体不高。相比较而言女性、任职于妇产科、每周工作量大、工作于乡镇卫生院、具有硕士学历、中级职称、家人支持度低及职业热爱程度低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较低。针对这些因素,通过采取降低工作强度、提高薪资待遇等措施来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真正地将人才留在基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疆牧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方法 于2014年7-8月,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哈拉布拉乡(哈乡)和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阿乡)的乡镇卫生院2所,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辖区内村卫生室10所(哈乡6所、阿乡4所)作为调查机构,采用《卫生机构调查表(乡级/村级)》对纳入机构的基本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乡镇卫生院抽取卫生人员24例(哈乡18例、阿乡6例),同时纳入村卫生室的村医10例(哈乡6例、阿乡4例),采用《卫生人力资源调查表》对纳入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同期,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哈乡和阿乡关键知情人15例,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平均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率为30.7%(17.5/57),哈乡和阿乡分别为42.1%(24/57)、19.3%(11/57);村卫生室均开展了血压测量、血糖监测、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简单诊疗服务,但仅开展了门诊登记本和处方、家庭出诊2项基本医疗服务。34例卫生人员中,97.1%(33/34)为大专及以下学历,94.1%(32/34)为初级及以下职称,44.1%(15/34)不具备执业资格。共24例(70.6%)参加过培训,其中乡镇卫生院16例(66.7%)、村卫生室8例(80.0%)。2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面积分别为1 977、700 m2,基础设备配置率为79.4%(27/34),配套设备配置率为21.4%(3/14);10所村卫生室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70±4) m2,常用设备配置率为41.4%(12/29)。深度访谈共提炼出3个相关主题,分别为牧区基层急救医疗开展不足、牧区基层基本药物缺乏、卫生人员匮乏已成为制约牧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关键。结论 北疆牧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较薄弱,卫生人员匮乏,卫生人员素质和参加培训情况、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情况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6.
徐霞凤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10-3412
目的 评价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2014年潍坊社区常住居民分别作为A(n=102 378)、B组(n=102 526)。其中A组无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主要由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团队的6名全科医生在门诊过程中独立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B组有全科医生助理员参与,来自本中心的6名全科医生助理员与A组全科医生一对一配对后进行居民签约制服务。比较两组居民的电子档案建档、双向转诊及筛查项目情况。结果 B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37.13%(38 068/102 526)比20.56%(21 051/102 378)〕、双向转诊率〔0.11%(116/102 526)比0.04%(39/102 378)〕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全科医生协同防保人员共计15人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436人,人均完成295.7人;B组全科医生助理员6人共完成大肠癌筛查人数4 000人,人均完成666.6人。A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 684人次,人均完成178.9人次;B组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6 263人次,人均完成1 043.8人次。结论 全科医生助理员对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有促进作用,使服务模式运作更灵活,提高了全科团队的工作效率;另外可以使更多政府公益筛查项目在社区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和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调查表对重庆主城10区共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3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建档率45.4%,糖尿病建档率47.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计划免疫、心理咨询、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分别为22.2%、42.7%、7.7%、13.5%、38.2%、30.0%;3年间巡诊、急诊与急救人次平均上涨141.2%、21.6%、62.2%;81.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服务;医护人员平均工作11h/d,人均工资894.15元/月,人均月奖金243.15元。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家庭医疗需要法律保障;双向转诊渠道不通;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与待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奇  姚志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90-2695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状况,分析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对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根据城区、郊区、城乡结合区域分层,按照约1∶1∶1的比例,从上海市浦东新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0所;然后整群纳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部在岗注册的全科医生,共计3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变革型领导量表、心理授权量表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组织创新气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水平。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4%。结果 355例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为(3.82±0.57)分,其中团队协力、上级支持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13±0.66)、(4.00±0.74)分,资源保障、激励机制的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3.14±0.88)、(2.89±0.60)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为(5.61±0.89)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为(3.92±0.69)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除资源保障维度得分外,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各维度(团队协力、上级支持、领导躬行、组织促进、自主工作、激励机制)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量表得分是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处于中等水平,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组织创新气氛呈线性正相关。管理者应以加强变革型领导和心理授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变革型领导行为作用,提升全科医生心理授权水平,营造组织创新气氛,从而高效高质地推进社区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胡勤顺  赵斌  艾贺玲  徐雯  胡敏  罗维  朱瑜  陈琦  刘登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4):4188-4193
目的 探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其优势、问题及相应的推广对策。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在上海市16个区(县)的每个区(县)抽取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样本。于2017年9—11月,在查阅国家和上海市中医适宜技术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应用情况,包括开展的项目数、该项技术可操作医师数、该项技术可操作非中医医师数量、开展该技术的科室数量、服务人次等。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0%。结果 2016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项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中,平均开展(8.17±4.33)项,中位服务人次为1 914.5(5 420)人次。推广率较高的项目为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落枕、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项八针”防治颈椎病、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均>70%;推广率较低的项目为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痛症、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耳背静脉针刀割刺治疗面部扁平疣,均<10%。平均操作医师人数较多的项目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项八针”防治颈椎病,分别为3.31、2.85人;平均操作医师人数较少的项目为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痛症,分别为0.02、0.08人。平均开展科室较多的项目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项八针”防治颈椎病,分别为1.58、1.46个;平均开展科室较少的项目为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痛症、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均为0.02个。平均服务人次较多的项目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社区推广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为1 081、727人次;维生素K3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痛症、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服务人次均为0人次。10大类95项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已有9大类在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除外肛肠类。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开展了(13.29±9.23)项技术,中位服务人次为18 904.5(45 410.0)人次。针刺类、敷熨熏浴类项目平均操作医师数较多,分别为21.08、10.88人,中医微创类、其他类项目平均操作医师数较少,分别为0.29、1.44人。平均服务科室较多的项目为针刺类、敷熨熏浴类,分别为10.71、4.33个,平均服务科室较少的项目为中医微创类,为0.25个。结论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已获得一定成效,但各区(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遴选新一批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由于社区中医全科服务能力不足,基于已有经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是中医全科医生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为“专科-全科”家医团队新模式在中医全科医生人群中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4—7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138人为研究对象。设计、制定调查问卷并统一通过微信APP填写。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组建“专科-全科”家医团队需求、合作现状及意愿。  结果  (1) 该城区中医全科医师工作年限以5年以下、6~10年为主(41.0%、35.1%),学历以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为主(45.5%、48.5%),职称以初级、中级为主(35.8%、54.5%);(2)“专科-全科”团队模式认可情况方面(需求、合作现状及意愿),99.3%的中医全科医生表示需要专科医生支持,79.9%的人能够通过多渠道寻求专科医生的建议;71.6%的人对“专科-全科”家医团队模式前景乐观。  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医全科医生工作年限较短,但学历、职称均较高,其全科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专科-全科”家医团队模式或是一种提升途径,帮助其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