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切口皮下搔刮术配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52例采用微切口皮下搔刮术治疗,观察5个月后,针对未治愈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追加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B组30例单纯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A组患者微切口皮下搔刮术后5个月,治愈者4例,好转35例,缓解13例,无效0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追加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愈36例,好转15例,缓解1例,无效0例;B组患者治愈5例,好转16例,缓解9例,无效0例。结论微切口皮下搔刮术配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是一种创伤小且效果更好的腋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自制腋臭粉联合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低龄腋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8月到2016年12月因腋臭在我科门诊就诊的低龄腋臭患者共计115例,分为两组:自制腋臭粉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治疗组)64例和单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两组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8.4%、89.1%、51.6%,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0%、78.4%、17.6%,治疗后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腋臭粉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作为暂不宜行手术的低龄腋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安全性好、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2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两组:首次治疗组32例、长期重复治疗组(连续接受4次及4次以上A型肉毒毒素治疗)20例。本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依然显著,在起效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A型内毒毒素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分别采用A型内毒毒素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手术组和A型内毒毒素局部注射组,随访对比两组疗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率。结果两组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5.98±2.45)个月和(4.67±1.3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和27.9%,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5例(34.9%),明显缓解24例(55.8%),部分缓解1例(2.3%)。B组患者B T X‐A注射后24 h症状即缓解,痉挛缓解起效时间为2.3~5.8d,平均(3.63±1.20)d,B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比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持续时间长、显效率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41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1),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8周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评级(MAS)、FuglyMeyer上肢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中与上肢相关的自我照顾项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2、4、8周MAS情况、Fugly-Meyer上肢功能评分、FIM自我照顾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注射后4、8周,上述分值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效果优于只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腋臭粉联合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159例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制腋臭粉联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组(试验组)和微创大汗腺切除手术组(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患者的腋毛区面积,1 cm~2行1个A型肉毒毒素注射点,每点2 U,注射术后4 d开始连续使用自制腋臭粉10 d,间隔6个月重复上述治疗1次,共3次,疗程结束。对照组,以顺腋纹小切口切除双侧腋下大汗腺。两组分别于疗程结束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疗程结束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试验组分别为94.9%、94.9%、92.3%,对照组分别为98.8%、98.8%、97.5%,两组同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腋臭粉联合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临床疗效与大汗腺切除术相当,且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安全性好、疗效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程度高、并发症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手足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2例患者,其中14例手足多汗症,8例足部多汗症。用典-淀粉(minor)试验测定大概出汗范围,于每侧掌、跖部按出汗区域设计分布均匀的20个注射点,A型肉毒毒素(Botox)100 U用生理盐水3 mL稀释,于每个注射点分别皮内注射Botox 2 U。结果注射后2 d-4 d开始止汗,10 d-14 d止汗明显,维持时间约6个月-8个月左右;8个月后行二次注射治疗,治疗效果更明显,维持时间更长,约12个月左右。结论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手足多汗症简单易操作、安全有效,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参考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会议论文汇编中所有关于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患者共576例,A型肉毒毒素组360例,安慰剂组216例。A型肉毒毒素与安慰剂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RR=1.40,95%CI=0.99~1.97,P=0.060)无统计学差异,在步态分析(RR=2.29,95%CI=1.56~3.37,P=0.000)、主动状态下肌肉痉挛程度(MD=8.76,95%CI=5.86~11.66,P=0.000)、被动状态下肌肉痉挛程度(MD=4.88,95%CI=0.96~8.80,P=0.010)、生活质量变化(RR=1.49,95%CI=1.08~2.06,P=0.02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睑痉挛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不同点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眼睑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接受筋膜前注射;Ⅱ组30例,接受睑板前注射。注射前和注射3个月后评定痉挛强度分级,评估注射后起效时间、有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眼睑痉挛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Ⅱ组痉挛程度分级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Ⅱ组快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时间Ⅱ组长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睑下垂的发生率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睑痉挛患者睑板前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且起效时间更快、有效时间更长、上睑下垂情况发生更少。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的新方法 为了观察超声波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明确脑卒中患者肉毒毒素注射后姿势控制与平衡训练的定量结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等选取28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源性痉挛患者用康复干预联合BTX-A肉毒毒素治疗后对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经延安市人民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40例脑源性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用BTX-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用BTX-A型肉毒毒素注射1周后启用康复干预。应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oronto spastic torticollis scale,TWSTR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BTX-A注射1周后与BTX-A注射8周后进行评价。疗效评价采用Tsui量表,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变应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实施康复干预联合BTX-A注射8周后TWSTRS量表评分显示,躯体疼痛(3.9±1.7)分、病情严重程度(9.7±2.8)分、患者残疾程度(6.1±4.3)分,Tsui量表评分为(3.4±1.8)分,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8周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干预联合BTX-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源性痉挛后不仅可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还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功能性改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35例脑卒中后难治性、痉挛性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BTX-A+康复治疗组(A组)18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B组)17例。采用电刺激(ES)引导的BTX-A注射方法,将BTX-A分别注射到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注射剂量为300或400U。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评定踝背伸时改良的Ashworth计分(MAS)、下肢的Fulg-Meyer(FMA-下肢)计分和步速。结果 A组患者中有效率为83.3%。治疗后2周、4周时的MAS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时有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评定:FMA-下肢和步速治疗后虽呈明显提高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BTX-A治疗无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BTX-A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跖屈肌痉挛,但对于功能性改善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8~2012.6)、CNKI(1979~2012.6)、MEDLINE(1950~2012.6)、PubMed(1950~2012.6)、EMbase(1970~2012.6)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全面收集关于注射肉毒杆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并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及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88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短期总有效率: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高于安慰剂[OR=43.79,95%CI(7.39~259.49),P〈0.0001];气囊扩张治疗高于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47,95%CI(0.30~0.73),P=0.0007]。2)长期总有效率:气囊扩张治疗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31,95%CI(0.13~0.70),P=0。005];3)临床复发率: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高于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OR=8.88,95%CI(3.31~23.79),P〈0.0001]。4)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气囊扩张治疗高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OR=0.14,95%CI(0.04~0.44),P=0.0008]。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治疗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且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依患者具体病情选用。  相似文献   

14.
陈英  刘庆森  刘文徽  孟科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0):1051-1054,1084
目的探索胃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胃肌电和胃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批(2周、6周、12周),每批24只再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胃窦注射BTX-A组(Antrum),胃底体注射BTX-A组(Fundus),全胃多点注射BTX-A组(Multidrop),每组6只。分别观察大鼠胃肌电图、胃ICC的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TX-A组胃动过缓和节律紊乱,c-kit表达减少,Cajal细胞发育不良,ICC网络结构异常;上述改变Multidrop组〉Fundus组〉Antrum组(P〈0.05);BTX-A注射后2、6、12周,四组间差异逐渐减小,12周时,四组间部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壁注射BTX-A在短期内可造成胃电节律紊乱和胃动过缓;BTX-A对Cajal细胞及ICC网络结构的影响是导致胃电节律紊乱、胃动过缓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炎症与精神分裂症有着密切的关系。抗炎类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有着较好的疗效。叶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机体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VitB12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叶酸、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cy)、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同时服用空白安慰剂,干预组同时每日服用1粒内含2 mg叶酸和400 μg VitB12的胶囊,共治疗1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F、BDNF、叶酸、VitB12、Hcy水平,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叶酸、VitB12、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GF、BDNF、叶酸、VitB1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GF、BDNF、叶酸、VitB1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1例,无效19例;干预组显效56例,有效35例,无效9例;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540,P=0.01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VitB12能够有效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Hcy水平,提高患者血清NGF和BDNF水平来改善患者的PANSS评分,参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及并发症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功能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为两组:睡眠质量差组(PSQI评分≥11分)40例;睡眠质量好组(PSQI评分≤10分)40例。比较两组脑功能指标水平(脑耗能、困倦+脑疲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脑功能指标水平与PSQ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睡眠质量差组脑耗能为(342.38±147.14),睡眠质量好组脑耗能为(211.03±11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3,P<0.001)。睡眠质量差组困倦+脑疲劳为(58.78±29.23),睡眠质量好组困倦+脑疲劳为(43.73±1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7)。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耗能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409,P<0.001),困倦+脑疲劳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41,P=0.002)。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功能指标(脑耗能、困倦+脑疲劳)与睡眠质量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睡眠质量。脑功能评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客观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结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给予肉毒毒素治疗。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5.0%和6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个月与2个月的VAS评分都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β-内啡肽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提高治疗疗效,缓解疼痛程度,其有效机制的发挥可能于促进β-内啡肽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尿道内注射治疗失调性排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12月30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失调性排尿经口服巴氯芬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200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中,尿道镜下向膜部尿道壁插入尿道注射导管针分8个注射点,2个平面(相隔0.3—0.5cm),每点1mL向尿道外括约肌内注射BTX—A溶液。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用同样方法尿道外括约肌注射.两组注射后口服抗生索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频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排尿开始和最大尿流率时括约肌肌电图电势比值的常用对数值[TL值,log(T/L)]的变化。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予BTX—A尿道内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治疗组前,尿频症状[(15.00±3.50)次/24h]、Qmax[(7.00±4.00)mL/s]、MUCP[(60.84±17.33)cmH2O]、TL(-0.15±0.10)与治疗后[(8.00±4.50)次/24h、(18.00±5.00)mL/s、(43.70±11.50)cmH2O、(0.1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可以有效改善失调性排尿经巴氯芬治疗无效患者的排尿障碍,但长期疗效及起效时间节点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肘及手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2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在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AS改善(P〈0.05),改善于注射后2周稳定出现,并至少维持12周。FMA、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TX-A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