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燕  王强  王继兵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2):108-110,113
目的筛查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早期发现原发性青光眼的方法。方法邀请2009年5月-2010年10月在潍坊眼科医院确诊的313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级亲属(≥40岁)来医院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检查,部分接受了Goldmann前房角镜、中心30°视野检查。结果计划检查对象1 631人,实际受检483人,受检率为29.61%。9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级亲属总患病率为7.2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一级亲属的青光眼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经线性趋势的卡方检验,χ2=5.37,P=0.02),但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确切概率法,P=0.0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一级亲属的青光眼患病率与年龄亦有线性关系(经线性趋势的卡方检验,χ2=4.61,P=0.03),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男、女性之间,原发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青光眼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4.39;P=0.02,0.04),而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青光眼的患病率与性别未见明显的相关性。POAG确诊年龄18~78(51.4±13.3)岁,PACG确诊年龄43~82(66.6±8.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4,P〈0.01)。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0岁以上一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级亲属进行筛查是早期发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60例(60只眼)POAG患者(POAG组)和60例(60只眼)正常人(对照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检测者内和检测者间信度分析。结果检测者内的ICC值为0.994~0.999(P<0.001),检测者间的ICC值为0.995~0.998(P<0.001)。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特征为黄斑中心凹下方最厚,鼻侧最薄。POAG组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t=3.114~4.456,P<0.05)。POAG组和对照组黄斑区象限脉络膜厚度均随年龄增加及眼轴增长而变薄(r=-0.456~-0.520,-0.445~-0.491;P<0.05)。结论 POAG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比正常人厚;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增厚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例正常眼、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2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参数。测定其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1)POAG组SPC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和PACG组(P〈0.01),OA和CR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和PACG组(P〈0.05),SPCA和CRA阻力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组(P〈0.05);(2)PACG组SPCA、OA和CR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PCA、OA和CRA阻力指数高于正常人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OAG的球后血管血流速度较正常人低,以睫状后短动脉血流改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健康对照和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视盘及黄斑参数,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早中期POAG患者40例(40眼),其中20~39岁者20例、60~79岁者20例;纳入同期在我科就诊的40名(40眼)健康对照,其中20~39岁者20名、60~79岁者20名。受试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并利用SD-OCT测量所有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层联合内丛状层(GCL-IPL)厚度、黄斑区最薄GCL-IPL厚度和黄斑区平均整体厚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早中期POAG组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及最薄GCL-IPL厚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黄斑区平均整体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均无明显变化。在健康对照组,年龄因素对pRNFL厚度影响不大,20~39岁者与60~79岁者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中期POAG组,20~39岁者和60~79岁者pRNFL平均厚度、上方厚度、下方厚度和颞侧厚度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者相比均变薄,且60~79岁者上述pRNFL厚度与20~39岁者相比更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中期POAG组pRNFL鼻侧厚度在20~39岁者与60~79岁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同年龄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测量的pRNFL厚度与POAG有关,可作为早期诊断POAG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和政  杜元洪  周雄  曾艳彩 《医学争鸣》2001,22(20):1900-1902
目的 探讨自发性球结膜下出血与青光眼是否相关。方法 对131例患作了眼底、裂隙灯、眼压、视野、房角等检查,并以125名体检对象作对照组。结果 出血组的青光眼患病率极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69%和0.80%(P<0.001);出血组中反复出血的青光眼患病率极显地高于初发,分别为21.5%和2.70%(P<0.001);出血组中无咳嗽等诱因的青光眼患病率显高于有诱因的病例,分别为12.84%和0.00%(P<0.02);而出血组中有、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间的青光眼患病率无显差别。结论 自发性球结膜下出血与青光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至上世纪末,全世界患青光眼的人数超过6600万。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为1.68%。根据此资料的推算,我国有青光眼患者520万,因青光眼失明者48万。POAG是由于病理性高眼压引起视神经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而且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的一种青光眼。POAG患者早、中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晚期视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目前治疗主要是控制眼压等方面。因此,有必要从遗传学上来探讨POAG的发病机制,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OA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共75只患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60例患者用药后的眼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0例患者(共39例患眼),他们用药后的眼压均≥40mmHg(即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有30例患者(共36例患眼),他们用药后的眼压均<40mmHg。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青光眼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两组患者患眼的滤过泡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53.30%;,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可取得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同样的效果,但容易引起并发症。权衡其利弊,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可作为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优选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86只患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只患眼)与观察组(46只患眼)各33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眼压、散光和裸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裸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安氏Ⅱ2类错家庭聚集性分析研究以及安氏Ⅱ2类错遗传度估算,探讨遗传因素在安氏Ⅱ2类错致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方法,对126例安氏Ⅱ2类错先证家系及150例对照家系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一级亲属患病率。结果先证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总患病率(6.60%),患病病例分布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亲属遗传度估算值为92.26%。结论安氏Ⅱ2类错的发生具有家庭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该病致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 angle glaucoma,PO-AG)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眼科门诊就诊的37例POAG患者(观察组)血清标本,同时收集来自门诊的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G(Hp CagA-IgG)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Hp 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患POAG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陈文荣  陈芳 《河北医学》2010,16(3):355-35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提高视力恢复水平和舒适度。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减少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进行心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与视盘生物力学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观察3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20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15例高眼压症(OHT)者和26例正常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筛板厚度特征,评估测量筛板厚度(LCT)的可重复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者间筛板厚度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筛板厚度相关性。【结果】扫频OCT所测量筛板厚度的Cronbach′sα系数0.911,组内相关系数ICC也大于0.8,重复性较好。POAG、NTG患者LCT较OHT患者和正常者偏薄(P<0.05)。OHT与正常者间LCT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653)。LCT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最大变形幅度(DA)、最大压陷时间(HCT)、第二次压平速度(A2V)及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筛板厚度在青光眼患者中具有特征性,是青光眼疾病的重要参数。且LCT与角膜生物力学代表性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角膜生物力学具备评估视盘生物力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郭佳  黄际远  郑洪银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12-27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丢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40岁女性RA患者543例为RA组,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年龄≥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 7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受试者腰椎正位L1-4、左侧股骨颈(NECK)、华氏区(WARDS)、大转子(TROCH)、股骨干(SHAFT)、全髋骨(TOTAL)部位的骨密度(BMD)及腰椎、股骨部位骨质疏松(OP)情况。结果 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70~79、≥80岁受试者L1、L2、L3、L4及L1-4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60~69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受试者NECK、WARDS、TROCH、SHAFT、TOTAL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40~49、50~59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以及60~69岁受试者股骨的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69岁受试者腰椎的OP发生率以及70~79、≥80岁受试者腰椎、股骨的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以增加患者的骨丢失和OP发生风险,且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老年RA患者应注意OP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陈军良  姜诚勇  田利萍  彭玲 《当代医师》2014,(12):1659-166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不同样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对5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例不同样本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数字划销测验、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评定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 三组间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数字广度倒背及总分、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汉诺塔测验所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发现,患者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和亲属组除连线测验A时间外的上述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但亲属组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的成绩要好于患者组(P<0.05或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健康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滴用0.5%噻吗心安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视野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临床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能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促进视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执行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S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50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WSCT测验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持续性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受损,这是否与遗传或者共同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尚需更严格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吴春香  于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03-1208
背景 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利用上海市普陀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3—9月对上海市普陀区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评估、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的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糖尿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症状、体格检查数据及血糖数据,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3 057例高危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10.61%(1 386/13 057),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1.93%(1 558/13 057)。男性糖尿病检出率为12.19%(747/6 127),女性为9.22%(639/6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6,P<0.001)。男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2.15%(744/6 127),女性为11.75%(814/6 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8,P>0.05)。随年龄升高,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逐渐升高(χ2趋势=244.746,P<0.001;χ2趋势=144.1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是居民糖尿病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是居民糖尿病前期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具有不同危险因素数量的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23,P<0.001;χ2=129.073,P<0.001)。具有4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居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危险因素数量为1个的居民(P<0.05)。结论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随危险因素数量的增长而增长,≥40岁、高血压、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的人群属于糖尿病筛查的重点对象,应持续开展社区高危人群特别是重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否可作为内表型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及认知功能的特点,为自杀行为的内表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因自杀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杀未遂者47例为自杀未遂组,同期选取自杀未遂组一级亲属47例为亲属组,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第二版(BIS-Ⅱ)评估其冲动特质,韦氏记忆测验中的逻辑记忆测验评估其即时记忆与延迟记忆(记忆功能),记录研究对象Stroop实验错误数、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注意抑制功能)。结果 亲属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和错误数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及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运动冲动维度得分、中文版BIS-Ⅱ总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杀未遂组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矛盾念字、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即时记忆、延时记忆得分和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均与中文版BIS-Ⅱ总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冲动维度、无计划冲动维度、即时记忆和矛盾唱色所需时间为自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高冲动特质,且存在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受损;冲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有关;冲动特质、即时记忆、注意抑制功能可作为自杀未遂者的候选内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