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但目前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情况与减寿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月,以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本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出死亡时间在2002-01-01至2018-12-31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死因资料根据ICD-10进行编码及归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编码为I2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编码为I25。以不同病种、性别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为主要观察指标。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采用差别分解分析法评估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1.32/10万,33.98/10万。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粗死亡率=6.00%,Z粗死亡率=22.051,P<0.001;APC标化死亡率=1.33%,Z标化死亡率=4.755,P<0.001)。分病种分析:2002-2011年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1.83%,Z=2.792,P=0.016),2012-2018年呈下降趋势(APC=-2.58%,Z=-2.744,P=0.018);2002-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3.62%,Z=-12.457,P<0.001);2002-2018年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粗死亡率=6.96%,Z粗死亡率=22.052,P<0.001;APC标化死亡率=2.22%,Z标化死亡率=6.931,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4.532,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0.197,P<0.001)。其中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Z粗死亡率=7.848,P<0.001;Z标化死亡率=-19.828,P<0.001);男性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9.929,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3.184,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5.76%,Z男性=19.997,P<0.001;APC女性=6.19%,Z女性=20.405,P<0.001),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1.15%,Z男性=3.730,P=0.002;APC女性=1.35%,Z女性=4.535,P<0.001)。2002-2018年不同年龄段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15~59岁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54%,Z=7.326,P<0.001),60~79岁居民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85%,Z=-9.099,P<0.001),80岁及以上居民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21%,Z=10.550,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PYLL为37 649人年,PYLLR为0.81‰,AYLL为0.80年/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PYLL、PYLLR、AYLL、SPYLL、SPYLLR均大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居民PYLL、PYLLR、SPYLL、SPYLLR小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YLL大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高于2002年,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促进粗死亡率升高。性别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病种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上升发挥促进作用,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则发挥保护作用。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均发挥促进作用。结论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导致了严重的寿命损失,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发挥促进作用,男性和15~59岁、80岁及以上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背景 肝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浦东新区居民肝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与所导致的寿命损失,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浦东新区户籍人口为对象,以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出死亡日期在2002-2019年的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与归类,肝癌的编码范围为C22。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对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情况以及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肝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12 5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88%,Z=-12.468,P<0.001;标化死亡率:APC=-4.71%,Z=-10.601,P<0.001)。男性、女性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2-2019年15~59岁、60~79岁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80岁以上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保持稳定(P=0.053)。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98 580年,PYLLR为2.00‰,AYLL为7.87年/人,SPYLL为61 767年,SPYLLR为1.25‰。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R、SPYLLR、AYLL总体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除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AYLL保持稳定(P=0.853)。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81 126年,PYLLR为3.29‰,AYLL为9.20年/人,SPYLL为50 225年,SPYLLR为2.04‰。女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17 454年,PYLLR为0.71‰,AYLL为4.72年/人,SPYLL为10 942年,SPYLLR为0.44‰。浦东新区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PYLLR、AYLL、SPYLL及S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但仍引起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肝癌对于男性及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危害需进一步关注,需采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对于男性人群以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降低肝癌对该人群的危害;对于高龄肝癌患者,应注重临终关怀与支持治疗工作,改善该人群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特征,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搜集201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个案信息,利用从公安部门获取的人口学信息,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的死亡和早死负担及其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13年恶性肿瘤导致死亡135 236例,占2013年总死亡人数的29.38%,男?女分别为86 736?48 500例?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80/10万和111.59/10万,死亡率男女比为1.77,城乡比为0.95?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10%?恶性肿瘤所致PYLL和SPYLL分别为788 367和582 620.68人年,PYLLR男女比为1.78,城乡比为0.93,PYLL前5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女性中乳腺癌取代食管癌处第4位?结论:导致全人群死亡和早死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对于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潜在减寿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农村居民略高于城市居民?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且有明显地区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与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城市郊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谱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11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死因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2010—2016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库。死因分类根据2010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统一编码,其中恶性肿瘤的ICD-10编码范围包括C00-97,以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44%,Z=2.750,P=0.040〕;2010—2013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3.00%,Z=4.380,P=0.048);2013—2016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4.74%,Z=-1.740,P=0.224)。2010—2016年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高于女性(u=5.60,P<0.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20),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57%,Z=0.572,P=0.591);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27%,Z=0.996,P=0.365),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7.54%,Z=2.843,P=0.036)。2010—2016年恶性肿瘤PYLL为2 865.20人年,PYLL率为11.72‰,AYLL为5.32年/人;PYLL呈现逐年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19),AYLL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27%,Z=0.996,P=0.394)。结论 该社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针对的恶性肿瘤的防控措施,深入推进恶性肿瘤社区早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无锡市南长区居民2012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无锡市南长区2012年全死因死亡数为2161人,居民死亡率为663.12/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死亡数的90.79%。居潜在减寿年数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平均减寿年数为8.31人年。结论慢性疾病和伤害为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北省高血压病主要死亡情况和潜在减寿年数构成。方法:利用湖北省2008年监测点资料分析。结果:湖北省2008年监测区人口数6 110 606人,高血压死亡人数为1 461人,高血压死亡率为23.91/10万,男性高血压死亡率为23.74/10万,女性高血压死亡率为24.10/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潜在减寿年数的均值为0.964,女性潜在减寿年数的均值为0.29。高血压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死亡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人群。农村高血压死亡率(28.04/10万)明显高于城市(9.68/10万)(P<0.001);农村和城市不同性别高血压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仍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当加强湖北省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制订恶性肿瘤防治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减寿分析的方法描述启东市2000年至2004年期间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结果引起寿命损失的前4位恶性肿瘤为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恶性肿瘤标化减寿率的性别比值(男∶女)是2.53∶1。在低年龄组,白血病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最高;中壮年中,肝癌的PYLL最大;中老年人口中肺癌的PYLL位次较高。结论肝癌、肺癌、胃癌、白血病是引起寿命损失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大力保护男性人群,特别应当加强低年龄段白血病和高年龄段肝癌、肺癌、胃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居民的寿命状况与死亡原因,为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4~2005年福田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居民死亡人数为1002例,死亡率113.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8.29/10万,0岁组预期寿命为76.93。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痰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为主,且恶性肿瘤是潜在减寿年数(YPLL)最多的死因。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使人们更长寿、更健康。  相似文献   

11.
某人群死因资料之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两类指标对某人群1996~1998年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PLL位次和死因顺位有较大差异,意外伤害在死因顺序中居第五位,而在YPLL位次中跃居首位。男女性别YPLL位次基本相同,除了心血管疾病,男性SYPLL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性。提示YPLL能合理地反映低年龄死亡的危害,应综合YPLL和死亡率来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钢职工减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本溪钢铁公同职工为研究目标人群,应用平均减寿年数(AYLL)分析疾病对寿命的危害程度,它较减寿年数更能突出反映出“早死”的危害,确切反映不同疾病对寿命的影响。结果,中毒与外伤是本铜职工“早死”的第一位死因。恶性肿癌AYLL为15.6年,不同工种问,恶性肿瘤AYLL无差异,该研究定量地反映钢铁职业受疾病对寿命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异。 目的 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方法 按2017年贫困发生率将云南省129个区(县)划分为深度贫困、一般贫困和非贫困三类地区;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为数据来源,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5个健康测量指标对2015-2019年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云南省各类地区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类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结果 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28.23%,年均变化为-7.60%〔95%CI(-8.52%,-6.76%)〕。深度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9.51%、-13.34%、-42.66%,年均变化分别为-6.95%〔95%CI(-8.51%,-5.45%)〕、-3.15%〔95%CI(-4.59%,-1.69%)〕、-13.76%〔95%CI(-15.38%,-12.10%)〕。5岁以下儿童在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家中,但有下降趋势;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医疗机构,亦有下降趋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2015年和2019年的前三位死因均为出生产伤和窒息、下呼吸道感染及先天性心脏异常,但平均减寿年数值较高的主要为出生低体质量及出生产伤和窒息。结论 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三类地区均呈下降趋势。但鉴于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仍存在差异,以及早死带来的寿命损失,未来仍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的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围生期保健和意外死亡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早死概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的评价指标。目的了解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实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月,将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死亡日期在2002-01-01至2020-12-31因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526.82/10万上升至678.84/10万(APC=1.56%,Z=13.715,P<0.001),标化死亡率由404.05/10万下降至260.87/10万(APC=-2.09%,Z=-12.428,P<0.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3.09%下降至8.45%(APC=-2.31%,Z=-15.847,P<0.001)。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疾病早死概率分别由3.57%、8.36%、1.08%下降至2.38%、5.49%、0.24%(APC心脑血管疾病=-2.21%,Z=-9.739,P<0.001;APC恶性肿瘤=-2.24%,Z=-19.476,P<0.001;APC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23%,Z=-13.326,P<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Z=-0.395,P=0.698)。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大于女性。根据2015—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年均增长率,203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6.67%。结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浦东新区已实现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020年的下降目标,按照现有年均增长率,预计203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目标尚有差距,应进一步强化针对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男性人群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男性人群糖尿病过早死亡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洪灾对人群健康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对湖南省洞庭湖水域部分洪灾区人群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积水区、溃垸区与非灾区人群的死因顺位是一致的,损伤、中毒和肿瘤死因的死亡专率积水、溃垸区显著高于非灾区。溃垸区和积水区人群的YPLL标化率高于非灾区,以30~45岁年龄组人群更为明显。男性因灾减寿较女性更为突出。结论:洪灾已经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及寿命。降低洪灾区人群损伤、中毒和肿瘤死亡率和重视30~45岁年龄组人群劳动力的保护对提高该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糖尿病城乡分布的研究依然较少。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现状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区域内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5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2010—2020年报告的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各街道、镇居民糖尿病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年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浦东新区糖尿病死亡现状与变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糖尿病死亡的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开展趋势面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为37.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90/10万,早死概率为0.52%。2010—2020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粗死亡率=5.59%,Z=13.887,P=0.001;APC标化死亡率=2.06%,Z=4.547,P=0.001;APC早死概率=1.50%,Z=2.476,P=0.035)。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由北向南逐步降低,早死概率在南北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APC由北向南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东西方向上,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APC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空间正相关(P粗死亡率<0.001,P标化死亡率<0.001,P早死概率=0.00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的高-高聚集区域为浦东新区西部,均包含6个街道与1个镇且存在部分地理重叠;标化死亡率低-低聚集区为浦东新区中部的川沙新镇与宣桥镇;浦东新区西部包含3个街道及2个镇的区域为早死概率的高-高聚集区。 结论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浦东新区西部城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高,中部城郊结合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应引起关注。 该文的微信推文内容及相关研究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003年广东省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03年广东省国家疾病监测点资料,采用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LLs)指标对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进行研究.结果:2003年广东省居民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主要由1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成人承担,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疾病负担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1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居民是广东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