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络丝蛋白(reel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褪黑素组,两组大鼠腹腔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褪黑素后,用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reelin表达。结果:褪黑素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胞膜以及细胞外基质中reel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reelin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给予褪黑素后,大鼠海马lee—lin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增加reelinmRNA的量促进reel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 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012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 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p-CREB)在切割痛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异氟烷麻醉大鼠后切割后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双标对p-CREB进行定位。腹腔注射吗啡和加巴喷丁,进行行为学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后足切割痛可以使同侧腰段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切割后0.5~3 h内比较明显(P<0.05)。p-CREB增加主要定位于背角神经元。腹腔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没有出现增加(P>0.05)。加巴喷丁产生部分镇痛作用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增加(P<0.05)。结论:切割疼痛所致的同侧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与切割疼痛和痛觉过敏密切相关。吗啡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的磷酸化增加有关。加巴喷丁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磷酸化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炎性痛大鼠Fos蛋白在脊髓背角痛觉传导通路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于右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分别注射0.9%生理盐水(NS)或CFA 50 μl,每组取8只观察注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变化;余48只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结果:大鼠注射CFA后TWL逐渐降低,并在12 h时达最低点(下降62%),持续3 d后缓慢上升,14 d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NS组脊髓背角Fos蛋白散在表达,而CFA组中1 h后Fos蛋白最先在大鼠右侧脊髓背角Ⅰ~Ⅱ层表达(P<0.01),4 h时Ⅴ~Ⅵ层蛋白表达逐渐增多(P<0.01),12 h时脊髓全层蛋白表达最多,至14 d时背角各层少见Fos蛋白.结论:50 μl CFA能诱导大鼠产生为期2周的炎性痛病程.炎症期间脊髓背角Fos蛋白的持续表达与外周痛觉信号的传导和中枢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6.
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对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h组);模型组(SNI组);模型 米诺环素40mg/kg组(Mb组);模型 米诺环素10mg/kg组(Ms组)。其中Mb和Ms组从造模前1d起连续7d每日2次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米诺环素。分别记录全组动物在术前1d及术后1,3,5,7,14d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TWD)作为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3,5,7,14d随机选取4只处死,取脊髓,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SNI组从术后1d起即出现明显MWT降低和TWD延长,与术前及Sh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b组和Ms组与SNI组相应时点比较MWT降低和TWD延长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Mb与Ms组比较MWT降低和TWD延长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Mb、Ms组与SNI组比较脊髓OX-42的表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米诺环素腹腔注射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OX-42的表达,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提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SNI神经病理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锰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观察锰对大鼠海马神经微丝蛋白 (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 2月龄Wistar大鼠 16只 ,均分为染锰组和对照组 ,3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海马NF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海马各区NF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 ,且有串珠样改变。结论 :NF结构蛋白表达的改变是锰影响脑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激活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神经痛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疼痛模型,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SB 0.1μg组、SB0.5μg组、SB2.5μg组和SB5μg组,(n=8),CCI后7 d,鞘内注射5%二甲基亚砜或不同剂量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0.1μg、0.5μg、2.5μg、5μg)10μL,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 h、3 h、6 h、12 h、24 h,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大鼠术侧后爪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另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溶媒对照组和SB203580组(n=6),分别于假手术后7d、CCI后7 d、CCI后7 d鞘内注射5%二甲基亚砜后第6 h或SB203580 5μg后第6 h取材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磷酸化p38 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鞘内注射SB203580剂量依赖性地延长了TWL(P<0.05或P<0.01),SB203580同时抑制脊髓背角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结论:脊髓p38 MAPK的激活参与了CCI...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后角NADPH-d阳性神经元及纤维表达、分布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NO在脊髓内痛觉调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动物坐骨神经切断,术后分别存活3、7、14、21d。取L4~5脊髓节段观察NADPH-d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变化,并对其数量、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脊髓后角浅层NADPH-d阳性神经元增多,反应增强。②脊髓后角Ⅱo层内出现NADPH-d阳性细胞、纤维。结论NO参与神经损伤后脊髓后角内痛觉调制,提示NO在痛觉过敏、异常疼痛产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钙网蛋白在三种疼痛模型大鼠的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疼痛的可能关系.方法:分别制作甲醛炎性痛模型、保留性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和慢性缩窄性坐骨神经损伤(CCI)模型,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并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脊髓c-Fos和钙网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脊髓后角c-Fos 阳性神经元增多(P<0.05); SNI模型组和CCI模型组大鼠脊髓钙网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甲醛炎性模型组大鼠脊髓钙网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钙网蛋白的表达上调与SNI和CCI模型的慢性神经病理痛发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1组(R1组),瑞芬太尼2组(R2组)。分别于术前24 h(基础值),术后24,48 h测定机械性痛阈。痛阈测定后,测定脊髓i N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结果: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I组、R1组和R2组机械痛阈降低;与C组比较,I组、R1组和R2组机械性痛阈降低;与I组比较,R1组和R2组机械性痛阈降低;与R1组比较,R2组机械性痛阈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I组,R1组和R2组i N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上调;与I组比较,R1和R2组i N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上调;与R1组比较,R2组i N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上调切口痛大鼠脊髓i N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而诱导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高脂高糖饲养组(20只),高脂高糖饲养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N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DNP模型组、EA组,每组6只。EA组造模后7周开始以EA针刺“足三里”“昆仑”,每次30min,1次/d,持续1周,余组仅予相同固定,不作干预。各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5、7、8 周分别测量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磷酸化(phospho-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 subunit,p-NR2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7周DNP模型组大鼠PWT明显降低(P<0.01),出现痛觉过敏;造模后8周,EA组PWT较DNP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8周,DNP模型组L4~L6脊髓背角GFAP和p-NR2B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P<0.01),EA组L4~L6脊髓中GFAP和p-NR2B阳性表达明显低于DNP模型组(P<0.01,P<0.05)。[结论]EA对DNP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下调p-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腰4/5脊神经结扎大鼠慢性神经病性痛模型.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行左侧腰4/5脊神经结扎术(n=10);假手术组则暴露同侧腰4/5脊神经而不结扎(n=10);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n=6).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从术后3d始采用电击试验和甩尾试验分别测定大鼠痛阈与反应潜伏期,连续测定10周,1次/周.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行为异常;术后各时点电痛痛阈与甩尾反应潜伏期低于术前值、及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应时点值(P〈0.05).结论大鼠结扎腰4/5脊神经后,可引出持久而明显的自发痛和诱发痛,作为一种慢性神经病性痛模型系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吗啡(morphine)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下降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7):假手术组(Ⅰ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CCI)+生理盐水(NS)1组(Ⅱ组),CCI+5氮杂胞苷(5-aza)组(Ⅲ组),CCI+NS2组(Ⅳ组),CCI+NS+morphine组(Ⅴ组),CCI+5-aza+morphine组(Ⅵ组)。Ⅰ、Ⅱ、Ⅳ、Ⅴ组手术后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NS,Ⅲ、Ⅵ组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5-aza(10μmol)。CCI后21d取Ⅰ-Ⅲ组脊髓腰膨大检测总体甲基化和μ阿片受体(MOR)mRNA水平;Ⅳ-Ⅵ组鞘内注射10μlNS(Ⅳ组)和30μg吗啡(Ⅴ、Ⅵ组),注射后0,15,30,45,60min测定机械和热痛阈。结果:Ⅱ组脊髓甲基化水平高于Ⅰ、Ⅲ组,MOR表达水平低于Ⅰ、Ⅲ组,Ⅰ、Ⅲ组之间无差异;Ⅴ、Ⅵ组鞘内给予吗啡后30min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均高于Ⅳ组,Ⅵ组最高。结论:DNA甲基化可能降低了CCI大鼠脊髓MOR表达,从而影响了阿片药物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中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及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后的效应。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单次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自注射STZ前1 d起,连续29 d,糖尿病大鼠注入米诺环素40 mg/kg(M4组)、20 mg/kg(M2组)、等量PBS(D组)。在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7 d、14 d、21 d、28 d(t1~5)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在t5时处死大鼠取脊髓,免疫组化测定P物质含量,RT-PCR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CR3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组MWT下降,P物质含量降低,CR3 mRNA表达增强(P<0.05);与D组相比,M4组MWT升高,M4组和M2组P物质含量升高,CR3 mRNA表达减弱(P<0.05);与M2组相比,M4组MWT和P物质含量均升高(P<0.05),CR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依赖于脊髓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物质在该模型中含量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被米诺环素抑制的同时,P物质含量增加并且神经痛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挤压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稳定可靠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挤压T13脊髓动段至其直径的1/2,术后不同时间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学变化并记录损脊髓神经功能的综合评分。结果:光镜下,挤压相临节段脊骨侧索和灰质神经组织部分变形坏死。本模型所致的脊髓损伤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作为一种损伤模型对研究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单倍剂量组(6.5g/kg)、身痛逐瘀汤双倍剂量组(13 g/kg)。假手术组切开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诱导神经痛模型,术后未给予干预治疗。给药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在造模后第3,5,7,14d观察大鼠热痛阈、机械痛阈、运动评分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脊髓p3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出现显著降低,右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热痛、机械痛阈值(P<0.05;P<0.01),并降低右侧后肢运动评分值(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脊髓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在造模后第14d可显著下调脊髓p-p38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可抑制CCI大鼠的痛敏反应,改善患侧后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脊髓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组):仅鞘内注射NS20ul,单纯模型组(O组):鞘内注射NS20ul和实验组(D组):鞘内注射Dex3.0μg/kg。结果:大鼠术后B组的CPS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B组的PWT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Dex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Dex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p38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疼痛科常见病,包括带状疱疹性神经痛(HN)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应该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控制好,以降低PHN的发生率。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文献报道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期或亚急性期HN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3-10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HN患者各40例,根据病程及是否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分为急性期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和亚急性期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排除10例未完成治疗患者,四组分别有18、20、15、17例。急性期常规治疗组的用药为膦甲酸钠注射液+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分散片+阿普唑仑片,急性期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的用药为膦甲酸钠注射液+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分散片+阿普唑仑片+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亚急性期常规治疗组用药为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分散片+阿普唑仑片,亚急性期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的用药为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分散片+阿普唑仑片+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30、60、90 d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得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60、90 d评估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QS、SDS评分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P<0.05)。治疗前急性期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亚急性期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患者VAS、Q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7 d急性期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患者VAS、QS评分低于急性期常规治疗组,治疗后7 d SDS评分低于急性期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1、3、7、14、30、60、90 d亚急性期常规治疗加利多卡因组患者VAS、QS评分低于亚急性期常规治疗组,治疗后7、14、30、60、90 d SDS评分低于亚急性期常规治疗组(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Q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与1/18、2/17与1/15,χ2=0.009、0.013,P=0.924、0.909)。结论 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HN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