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7年7—8月调查湖北省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人员构成、收支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所需人员数、居民签约现状、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情况等。结果 大部分(8/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数为2.25万~13.57万人,服务面积为2.00~33.50 km2。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下辖一定数量的居委会,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部分(9/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所辖行政村。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人数为22~129人,其中武汉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编制人员达到在岗人员的一半以上,而襄阳市与宜昌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在编人员少的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卫生技术人员为主,全科医生数量普遍较少。劳动街、庞公、施营、定中门街、南苑、西坝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处于“亏损”状态。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全科医生128人,服务人口81.39万人,平均每个全科医生的服务人口数达到了6 359人。根据2016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以及人均年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时间测算结果来看,大公桥、万寿桥、南苑、西陵、西坝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71人,而实际上只有156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宜昌市和襄阳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9个居民签约率为30.00%~35.00%,而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签约率在60%及以上的仅有6、7、9个。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仅有6个能够给每个团队配备全科医生,平均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有3.8人。结论 湖北省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率不高,主要问题为社区医务人员不足,需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推动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分3部分:第1部分从2017年11-12月医改专题书面调研中选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部分进行分析;第2部分对2016年《云南省年卫生统计资料》和《2017云南省统计年鉴》进行分析;第3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云南省21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2018年5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定性研究选取4名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管理者、36名具体从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卫生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省全科医生数4 737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0.99名(不足1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6名,除昆明市外,其余州(市)均低于全国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的知晓渠道主要是医生告知(65.3%)、电视和广播(64.8%)、宣传栏(54.5%)、微信和微博(50.7%);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程度较低,213名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名(6.1%)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了解,63名(29.6%)表示了解小部分。定性访谈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效果不理想,群众知晓率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压力大;信息化建设薄弱,工作效率低;配套措施不完善。结论 云南省全科医生数整体偏低,且职称、学历偏低;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大全科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培养,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4年开始试点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06-30武侯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1.0%,重点人群签约率为55.0%,有效签约率为5.1%。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数据: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2018年1—6月签约居民的主动预约率、预约到诊率、固定就诊率高于2017年7—12月(P<0.05);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居民的上转人次、下转人次以及专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次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但远程协同服务人次间无差异(P>0.05)。同时,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居民的就诊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医保等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也将重点围绕上述问题开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多病共存防治的主战场,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的重要保障。然而,鲜有文献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多病共存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背景下,分别于第6、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初级卫生保健评估工具(PCAT)进行评估,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时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平均为(84.57±19.72)分,第1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3.74±15.34)分,第2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8.39±15.15)分,各次调查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有无签约家庭医生、近3年有无住院、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治疗负担是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呈逐渐升高趋势,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有更高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多病共存患者的健康管理应以签约家庭医生为抓手进行全面、连续、整体、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激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从工作资源配置、签约服务内容优化、团队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签约服务医保支付方式转变、签约服务意愿和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阐述。虽然目前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签约服务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要注重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区域医疗服务协同、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芳  邓红月  曹桂丽  沈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2):2805-2809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供需两端发力,创新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和影响因素对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乃至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建议。方法 于2020年1-6月,利用北京市常规数据监测平台和医改监测平台、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分析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和签约居民履约情况;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居民问卷调查,获得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和居民对签约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2019年东城区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36.26%和94.50%,高于2018年(33.19%、88.08%),高于同期北京市(35.02%、93.06%)。2019年签约居民预约就诊率达到17.41%,与上年相比提高8.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北京市5.44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东城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2.12、3.61个百分点,控制率分别提升11.65、13.78个百分点。签约居民满意度为83.09%(3 596/4 328),签约服务提供者满意度达到91.59%(850/928),家庭医生团队愿意继续提供签约服务的达89.22%(828/928)。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家庭医生工作负荷重、医保政策支持不足等。结论 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签约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均符合北京市工作要求;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较好,下一步需要通过加强精准宣传、遵循客观实际不冒进、创新考评激励机制和完善医保调节政策等措施,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 对于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的疾病,通过预约转诊通道将签约居民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实施分级诊疗政策的基础。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开展情况,为其进一步改善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看2019年1-6月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家庭医生预约转诊信息平台,收集120例预约转诊患者基本资料和预约转诊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预约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已签订家庭医生并在研究时间段内有过上级医院就诊记录但未预约转诊的患者120例(未预约组)。对预约组和未预约组的患者开展基于分级诊疗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电话问卷调查,分析预约转诊服务对相关业务开展的影响。结果 预约组平均年龄(65.4±8.7)岁,以老年人居多,人均预约转诊(1.5±1.0)次,平均预约周期(13.2±11.4)d;预约人次数最多的医院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占70.1%(124/177),预约人次数最多的科室为消化科,占22.0%(39/177)。通过电话调查得知,两组研究对象在家庭医生姓名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区域综合医院服务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预约转诊服务政策的实施,方便了签约居民获得上级医院号源,提高了签约居民对相关医疗服务的知晓率、满意度,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应加强预约转诊平台的宣传力度,增加使用频次,医联体合作单位应加强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保障力度,提高预约频次较高科室的专家号源开放数量,避免患者过长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突出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通州区台湖社区纳入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服务方式,研究组采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控制行为达标率及血压、血糖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合理运动、规律作息、保健品使用、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监测血压与血糖、其他方面的自我控制行为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患者的自我控制行为达标率显著提升,有助于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方法 分别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前期调查基础上,对上海市长宁区10个街道/镇的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研制,主要调查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2013年和2016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91、651份。结果 2016年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签约居民数分别为34例(5.8%)、172例(29.6%),认知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电话咨询、个性化健康评估、健康/亚健康人群指导、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预约门诊、下转回访、出院随访、健康体检的知晓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77.5%(464/599)的居民签约后选择到社区医院就诊;2016年居民签约后的就诊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55.9%(333/596)的签约居民会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35.7%(214/600)的签约居民就诊前经常预约,27.0%(161/597)的签约居民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2016年签约居民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就诊、就诊前预约、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情况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仍较模糊,但就诊依从性相对较好,对预约、转诊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杭州市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深圳罗湖模式6种国内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从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式、内容、医联体的形式、签约服务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政策逻辑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瓶颈,提出城市和乡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模式,希望为各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实现基层首诊、推进分级诊疗、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文献,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供方、需方及运行机制3个角度,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及质量不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全科医生培养与培训机制不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欠缺,医保支付机制导向性不强,沟通宣传机制和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被纳入重点签约对象,家庭医生在提升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疾病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少对其服务提供的技术性评价研究。目的 研究农村家庭医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签约服务技术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江苏南部、中部、北部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基本信息、签约服务质量评价、健康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质量感知情况。结果 1 728例签约患者中,316例(18.29%)的技术性维度总体感知评分较低。技术性维度3个条目(诊疗技术水平、用药服务、控制疾病发展)评分较低者分别占比17.19%(297例)、13.31%(230例)、10.82%(18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所在地区、性别、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是否会首选在家庭医生处看小病是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性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医生诊疗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女性、苏南地区患者、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于村级的患者、一定会在家庭医生处看小病的患者感知评分更高。建议以提升苏中、苏北地区技术水平为优先,以提高家庭医生诊疗技术为重点,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签约服务模式、加强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代表了社区卫生服务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梧州市大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做法,其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医疗数据与医疗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支撑+地方政策配套+合作模式创新3项举措构建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的管理效率,实现了为居民提供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提高了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自我意识,可以为各地开展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婕  朱先  曾志嵘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22-2027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进,亟需一套科学、公平、实用、可操作的绩效管理模式,而工作量的测算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 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规律和特点,核定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选用科学合适的方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化工作量进行测算,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科学、动态的绩效管理。方法 于2018年选取广州市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客观观察和主观评估等研究方法,测算并校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量,并对标化工作量在绩效和补偿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 将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分成6大类152项。以为居民当面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含发放居民健康卡)为1个标准点数值,综合考虑时间因素、体力因素、技术因素和压力含量因素,确定了包括152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点数值,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结合岭回归估计建立RBRVS工作量函数关系式,拟合优度在89%以上,并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进行绩效分配的模拟。结论 以标准化工作量点数表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标化工作量的应用使得绩效收入分配和财政补偿方案更加简单、易行,可以对机构实现更为精确有效的补偿,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鼓励医生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 近年来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作为服务的需求方,研究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对促进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000例签约居民开展基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利用与评价、家庭医生续签意愿及原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结果 900例调查对象中,807例(89.7%)签约居民满意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平均得分为(92±8)分。820例(91.1%)签约居民表示愿意继续和家庭医生签约,其中729例(88.9%)签约居民愿意续签家庭医生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更方便;80例(8.9%)不愿意续签的居民中,56例(70.0%)选择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没有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熟悉家庭医生姓名及坐诊时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是否认为家庭医生看病比非家庭医生更仔细、是否满意家庭医生工作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条目选项不同者的续签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评价较好,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较高,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大举措,但其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引入文献计量学理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出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便于政府确定主要治理方向,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目的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影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清单,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的严重性。方法 于2019年4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存问题相关的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09-2018年。收集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相关表述,基于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对问题清单进行归纳分析,选取问题覆盖地域、作者单位层次、问题涉及领域范围指标来计算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问题划分为严重、一般、不严重3类。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222篇,归纳出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22类。其中严重问题有3个,均属于结构层问题,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专业人才数量缺乏;家庭医生专业水平相对不足,学历偏低,服务能力较弱;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了解,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信任。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严重性排序,确定了严重问题,政府下一步主要治理方向为:增加家庭医生数量,提升家庭医生素质,关注居民个人态度。  相似文献   

17.
孙华君  田慧  杜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396-2400
背景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5个市辖区10个医疗机构抽取495例居民作为受访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就诊行为、转诊服务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以签约居民作为处理组,未签约居民作为控制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对居民是否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影响(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辖区内医院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而这可能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签约居民的转诊服务利用水平有关。相比于重点人群,普通人群更容易由于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改变就诊行为。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总体签约率及签约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但仍缺乏系统全面的连续性服务研究、跟踪、采集。目的 调查了解农村签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连续性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7月,结合典型抽样方法与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三个典型县(区)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估、健康行为等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感知情况。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1 814份,回收有效问卷1 7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6%。本次调查中发现在横向连续性几个题项上签约患者对服务的感知分数为(4.58±0.519)分,在纵向连续性几个题项上的感知分数为(3.48±0.817)分,699例(40.45%)签约对象对服务连续性评价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患者所在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对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和健康行为指导的评价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连续性感知度评价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还需提高,建议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体系,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趋势,是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目的系统地梳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趋势。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86-01-01至2018-09-29中国知网收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从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3个方面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并根据关键词的时区图和相关政策文件,归纳梳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演进趋势。结果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文献数量增加速度加快、区域间研究合作网络松散、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演进趋势。结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应切实加强相关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研究,同时未来应加强跨区域机构间、作者间的密切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