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  相似文献   

2.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间角膜内皮移植术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作为角膜内皮移植术中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理想术式,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从手术适应证、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综述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手术在国内广泛开展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44-54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处理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2007年9至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选择9例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及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透明性的恢复、植片的脱位率、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随访时间3~7个月.结果 手术中1例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者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失败,改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余8例患者术后植片明显脱位1例,再处理后复位.术后8例手术成功患者视力全部提高,植片透明,角膜厚度为(775±30)μm;角膜曲率为(44.19±2.28)D;角膜散光度数为(2.20±0.83)D;角膜内皮细胞数为(1439±296)个/mm~2.结论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4.
角膜内皮移植已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作为目前主流的2种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后弹力层剥除自动板层刀制备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前者手术操作易于掌握,但角膜植片仍带有部分基质;后者术后视觉质量好,但手术操作较难掌握,二次手术率较前者高.大气泡和自动板层刀辅助的后弹力层前膜角膜内皮移植术在自动板层刀制备角膜内皮植片的基础上,用大气泡法暴露中央6.5 mm直径的后弹力层前膜,本术式既有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视觉效果,手术操作又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成为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患者行角膜移植的首选手术.由于其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就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特点以及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较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叶向彧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2008,28(11):876-879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对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影响小,视力恢复好,主要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内皮失代偿,如: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或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本文就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技术改进和临床结果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角膜前弹力层分隔角膜上皮和前基质。可能与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和稳定角膜形态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圆锥角膜出现前弹力层的断裂和基质胶原填充等组织病理表现。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是一种新型的角膜移植术, 适用于角膜接触镜治疗效果不佳, 且不适合紫外线角膜交联和角膜基质环植入治疗的进展性重度圆锥角膜患者。手术使用完整眼球或前板层角膜植片作为供体来源, 用基质床或基质袋法将植片植入患眼的角膜基质层。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角膜穿孔及术后急性角膜水肿。手术后5年总体成功率84%, 术后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形态有明显改善, 同时可有效预防疾病进展, 推迟或避免进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或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但其手术技术精度高、难度大。本文就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的理论基础、最新的手术技术及预后和转归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眼科技术的发展,角膜内皮移植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从后板层角膜移植术(PLK)开始到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EK),以及目前运用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DSAEK),乃至具有更好视觉恢复效果的带有后弹力层(Descem et膜)的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眼科医生们不断寻求着更快更好的治疗方法。而DMEK从解剖学角度完美的恢复了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术后视力恢复快,是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发展趋势。现主要就DMEK的手术方法、特点以及进一步的改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近年兴起的新的角膜移植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功能失调。它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近年来,手术要求更高、对眼表结构改变更小的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大样本的术后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它具有术后散光度数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排斥反应较少等优势。术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是植片脱离受体植床,而通过适当处理可明显减少其发生率。本文对该手术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进展、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角膜内皮移植(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是针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靶向性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是目前EK最新技术,也称为小切口角膜内皮移植术,从解剖学角度完美恢复了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可更好更快恢复视力,且术后排斥反应显著降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DMEK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具有显著的优点,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最受关注的是供体制备过程中内皮片的丢失、植入受体的展开和位置调整.目前随着手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植入技术不断改进,学习曲线正在逐渐减低,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掌握了该技术.由于角膜材料与手术适应证等限制,目前我国尚无开展DMEK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6眼,其中男7例7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66.3±18.4岁,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薄层角膜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角膜刺激症状消退、植片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观测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眼压正常,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角膜刺激症状自术后1d 开始逐渐减轻,术后3wk 完全缓解。术后1眼(6%)发生内皮植片脱位,3眼(19%)植片与植床之间存在局灶性层间积液。术后1 mo角膜上皮变光滑,基质水肿消退,中央角膜厚度(638±86.51μm )较术前(811±137.55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发生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各1眼(6%)。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87±507个/mm2。结论:应用飞秒激光辅助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可以个体化、精确、高效地制作内皮植片,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8例(8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术中剥除患眼角膜中央部直径7.75 mm的后弹力层和病变的内皮层,再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然后按常规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方法植入内皮植片.术后观察植片与植床贴合和植片移位等情况.随访3~9个月,记录患者视力、植片透明度、角膜散光及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患者术后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未出现植片移位.术后第1天,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 h后缓解.8例患者术后植片透明,术前存在眼痛的6例患者术后眼痛缓解.8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最好矫正视力为0.3~0.7,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1.90±0.70)D,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014±192)个/mm2.结论 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比较,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的操作较简单,对受体角膜和前房的创伤更小.术中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可有效预防术后植片移位.  相似文献   

13.
角膜内皮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首选术式.角膜内皮移植手术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相比,其较好地保持了眼前节的生物学完整性,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本文就角膜内皮移植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手术方式,手术的优缺点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中均未处理患眼角膜内皮.直接用植入镊将制作好的直径为8.5mm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受体前房,气体顶压植片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5例患者术后植片与受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层间裂隙,经改俯卧位后植片贴附良好.6例患者植片均透明,其中5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6例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48±384)个/mm~2.随访过程均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介绍一种“非接触”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Descemet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的标准化技术,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以及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DSAEK)相比,DMEK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得到较为快速而完全的恢复,移植物的存活率更高,并且以较少的投入就可以使供体角膜组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角膜内皮移植已逐渐用于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是撕除病变的后弹力层和内皮,然后植入带有小于100μm厚度的供体角膜内皮片,通过前房注气使其贴附于后表面。这种方式被称为后弹力层撕除自动内皮移植(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SAEK)。尽管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眼部角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很多情况下除了做常规角巩膜切口供内皮植入外,还要在角膜做切口以便撕除后弹力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例主诉为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的患者就诊于眼科,入院诊断为双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左眼黄斑裂孔;右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及家属在沟通后同意行左眼无内皮移植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术(DWEK)。术后1年复诊左眼角膜透明,可见中央直径4.0 mm后弹力层缺失边界,裸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说明DWEK对于轻度...  相似文献   

19.
程燕  吴洁  朱海峰  惠玲  李波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8):1456-1459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手术技巧在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0例10眼,均行DSAEK术,除常规手术步骤,术中在前房灌注管设置、切口设计及角膜周边穿刺等手术技术上进行改进。术后随访6mo,观察角膜植片恢复情况和植片脱位、前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未见植片脱位和层间积液发生。术后眼压正常,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角膜畏光、眼磨等刺激症状自术后 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2wk完全缓解。术后1mo角膜基质水肿消退,CCT(596.8±19.11μm)较术前(874.0±58.64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角膜植片保持透明,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衰减。

结论: DSAEK术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可以明显减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Wu HP  Dong N  Xie SZ  Li C  Li XZ  Liu ZS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5):410-415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应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比手术前后的视力.结果 术后无1例免疫排斥反应、植片移位及晶状体损伤发生.3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例术后第3天随前房空气的逐渐吸收而眼压下降.1例术后高眼压控制不佳,在术后2周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控制正常.7例患者植片均透明,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显示术后供受体界面、供体角膜基质的高反光性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角膜内皮植片与受体内皮面贴附良好且虹膜及角膜内皮粘连分离.6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76.6±267.6)个/mm2.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non-Descemet stripping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 nDSEK) on treating iridocomeal endothelial (ICE) syndrome in phakic ey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noncompara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7 patients (7 eyes) with ICE syndrome at the Affiliated Xiamen Eye Center of Xiam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 underwent non-Descemet stripping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12 months, pre- and postoperativ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 were compared, the adherence of the donor disc to the recipient endothelium and postoperative donor disc dislocation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Graft clearance and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 were observed, too. Results After nDSEK, no primary graft failures dislocation and decentered graft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Study group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3 case with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2 day postoperatively. Subepithelial haze, donor-recipient interface haze, and interface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in all measurable cases by in vivo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Anterior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showed the adherence of the donor disc to the recipient endothelium and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 were separated. All corneas remained clear during the follow-up. 6 patients had improved BCVA while 1 patient had the same BCVA. The reason for poor VA was optic atrophy due to glaucoma. Postoperative mean EDC was (2176. 6 ± 267. 6) cells/mm2. Conclusions nDSEK for 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ICE) syndrome is feasible, technically easy, safe and effective. It can be one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 for bullous keratopa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