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方法 通过医院肠道门诊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的病例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人群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结果 2015-2017年无锡市收集5987例病例信息,其中采集粪便样本3929份,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05例,阳性率5.22%。各年龄组中,15~24岁年龄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14.99%);可疑食物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构成比最高,达12.19%;第三季度(7-9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总体检出率达9.02%。结论 初步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科学性,开展疾病负担研究;应针对青少年人群特别加强预防宣传;应市售水产动物及制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型分布,为精准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18家哨点医院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不同特征病原体检出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2 579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1.26%;其中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为8.68%,诺如病毒8.52%、致泻大肠埃希菌4.35%、副溶血性弧菌0.66%、志贺菌0.06%。从季节分布看,除志贺菌外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P<0.001),诺如病毒在一季度的检出率最高(χ2=250.915, P<0.001)。沙门菌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大,为63.34%,感染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诺如病毒在5~17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感染型别以诺如病毒Ⅱ型为主,占68.53%。病原体阳性病例的常见可疑暴露食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占15.77%)、肉与肉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占14.91%);家庭自制(占34.35%)和散装(占24.52%)是可疑食品的主要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目前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全省1 786家医疗机构报告的相关信息,并在99家哨点医院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 2021年浙江省共报告(疑似)食源性病例63 539例,病例集中在5月~10月,占总病例的61.04%;病例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可疑食物中以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其次为水产及其制品;26岁~35岁和16岁~25岁年龄组病例最多,≤5岁年龄组病例亦多见。采集食源性样本39 396份,检出阳性病原体6 458株,分别为沙门菌2 530株、副溶血性弧菌1 679株、诺如病毒1 61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35株和志贺菌3株,以诺如病毒(9.89%)和沙门菌(6.62%)检出率较高,并在6月(沙门菌)、9月(副溶血性弧菌)、12月(诺如病毒)有检出高峰,≤5岁年龄组沙门菌检出率(20.88%)最高。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O10K4取代O3K6成为主要血清型。结论 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病原微生物检出具有年龄、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6-2017年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7年河北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 477例,其中男性763例(51.65%),女性714例(48.34%),无死亡病例。5~9月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25~34岁和55~64岁是高发年龄组。离退休人员和工人是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 477例(100.00%)、腹痛707例(47.87%)、恶心599例(40.56%)、发热516例(34.94%)及呕吐343例(23.22%)等。可疑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30.65%),其次为水产品(24. 73%)。共检出病原菌21株,检出率为5.30%。阳性菌株中非伤寒沙门氏菌11株,阳性率2.78%;副溶血性弧菌10株,阳性率2.53%。结论夏季是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非伤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是微生物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郭学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6,(22):4192-4195
目的 对2013 - 2015年青海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掌握该省食源性疾病发病本底资料,为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选择该省二级甲等以上10家哨点医院,收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并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5年10家哨点医院共监测腹泻病例3 298例,采集病例生物标本2 846份,检出沙门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共114株,总检出率为4.01%,其中沙门菌46株,志贺氏菌65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株。8 - 11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年龄组,6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其次为路边摊点。结论 沙门菌、志贺氏菌是目前青海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需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对人群特别是儿童、老年人食源性疾病的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可疑食品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丰台区2012—2015年3家哨点医院4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丰台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监测资料,对2012—2015年在丰台区3家哨点医院就诊的2 143例食源性疾病病例采集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等4种食源性致病菌病原学检测,对食源性疾病的人口学特征、时间分布、医院分布和致病菌病原学情况、可疑食品和可疑进食场所进行分析。结果 2 143例病例中男性1 177例,女性966例。检出4种食源性致病菌共394株,总检出率为18.3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7.84%;其次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6.21%。7和8月检出率分别为28.13%和41.47%;21~50岁组人群占总检出率的60.02%;4种细菌总检出率在年龄组间、年份、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7和8月,感染患者集中在21~50岁年龄组,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应加强人群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南通市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南通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监测3 43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病例多集中于25~34岁,高发期为7~9月。可疑暴露食品中占比最高的是肉与肉制品,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共采集标本830份,检出阳性病原体101株,总检出率为12.1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三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 南通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7~9月,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需要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析2017-2019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武汉市2017-2019年50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数据,按要求采集粪便/肛拭样本做病原学检测。结果武汉市2017-2019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 884例,采集样本1 025例,采样率为54.41%,阳性检出108例,检出率为10.54%。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9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3.51%)和沙门氏菌(2.44%),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884例监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03,不同年龄分布中,≥60岁病例数占比最高(34.08%),其次为20~29岁(17.99%)和30~39岁(17.57%);5~8月病例报告最多,6~7月达高峰,8月以后病例报告数逐渐减少;不同职业人群分布中,离退休人员占比最高(38.75%),其次为干部职员(21.92%)和工人(9.13%);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为主,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为腹泻1 872例(99.36%)、腹痛912例(48.41%)、恶心415例(22.03%),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167例(8.86%)和口渴113例(6.00%);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5.21%),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0%)和未知食品(16.99%),可疑暴露食品的主要场所为家庭(71.97%),其次为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8.01%)和宾馆饭店(6.00%)。结论武汉市2017-2019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60岁和20~39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主要为离退休人员和干部职员,多伴消化系统症状,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场所为家庭和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可疑食品及其来源,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362家哨点医院2014-2018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就诊信息、可疑饮食信息等,医生采集就诊病例自愿提供的粪便或肛拭样本,检测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诺如病毒。结果 2014-2018年上海市共收集到70731例食源性就诊病例信息,致病菌及病毒检出情况:沙门氏菌3.35%、副溶血性弧菌6.50%、致泻性大肠杆菌4.79%、志贺氏菌0.09%、空肠弯曲菌2.99%,诺如病毒13.43%;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5-10月;地区分布以近郊为多,占45.82%;26~30岁、31~35岁年龄段病例人数最多,分别占14.00%及12.52%;可疑饮食主要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7.79%)、肉与肉制品(19.37%);加工方式以家庭加工(30.53%)及散装(26.37%)为主;食物来源以家庭购买(51.08%)及餐饮店购买(25.61%)为主。结论 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疑饮食以家庭、餐饮店购买加工等为主,应当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监督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该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病原体变化特点。方法 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 203例,男、女比为1.16∶1;病例年龄以21岁~、31岁~年龄段居多,占45.39%;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工人为主,占60.51%;可疑暴露食物场所以家庭为主;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是三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病原体检出率为11.74%(432/3 679),其中诺如病毒占62.27%(269/432),副溶血性弧菌占22.22%(96/432),沙门菌占15.28%(66/432)。结论 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应加强监管和主动监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5 - 2018年无锡市29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人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食源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发病原因。结果 共收集2015 - 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病例9 047例,采集粪便样本5 123份,检出病原体阳性的样本1 081例,阳性率为21.10%。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体阳性率2015 - 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较2017年略有下降。不同性别之间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 = 0.849),不同年龄、职业、居住地的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25~4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3 105例,占总病例数的34.32%,学生病例数最多,共1 974例,占总病例数的21.82%。在7621名患者自述可疑食物中,肉及肉制品中占比最高(22.37%),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可疑食物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4.63%)。病原体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5.97%),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5.06%),第三季度(7 - 9月)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总检出率达16.83%,第一季度(1 - 3月)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总检出率达25.35%。结论 夏秋季是无锡市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病原体。需加强监测能力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华闽    黄建萍  安娜  谭维维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66-1769
目的 分析南通市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南通市哨点医院就诊的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运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结果 共监测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 432例。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分类和进食场所的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 73.421;χ2 = 66.857,P均<0.001),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8.21%)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86%),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57.60%)和学校食堂(12.69%)。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共采集标本214份,检出病原体22份,总体检出率为10.28%,阳性病原体以诺如病毒(3.74%)和副溶血性弧菌(3.27%)为主。结论 需面向家庭、学校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和场所的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湾区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开展食品的危险性评估和管理。方法采用国标(GB/T 4789—2008)方法,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采集的340份样品检出52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5.2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为8.2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82%,沙门菌为2.06%,单增李斯特菌为1.47%。结论龙湾区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病原菌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次之。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河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流行特征、感染及分布情况,为制订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哨点医院宁河区医院消化科、儿科、急诊科、肠道门诊等科室,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的病例为监测对象。采集患者粪便标本或肛拭子标本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检测食源性疾病标本共515份,检出致病菌128株,总检出率为24.85%。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志贺菌检出率分别为10.49%、9.13%、4.27%、0.97%。4~10月发病率最高为71.30%。0~7岁发病率最高为23.50%。急诊科、儿科、肠道门诊和消化科阳性率分别为29.24%、26.82%、19.49%、14.89%。结论为预防和阻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需持续加强监测及健康宣传力度,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从而确保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15—2019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为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海南省共监测病例35588例,男性18228例,女性17360例;第3季度(10558例,29.67%)为高发期;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19650例,55.22%)为主;18~< 45岁年龄组(14323例,40.25%)和45~< 65岁年龄组(6879例,19.33%)为高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最多(7263例,20.41%);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5223例,14.68%)。共检测病例生物样本53162人次数,检出阳性菌株729株,阳性检出率为1.3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2.46%)。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目前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需加强重点场所可疑食品的监督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汇总2016—2020年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数据,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江苏省共发生26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病4807人,死亡0人,总罹患率为7.46%,5年罹患率为6.38%~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12,P<0.010)。1月份和12月份未出现食源性疾病事件,第三季度高发,主要以8月份最明显,第三季度暴发事件数为180起(占67.42%),发病人数为2955人(占61.47%),罹患率为8.45%,大于1、2、4季度的平均罹患率(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96,P<0.010);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依次为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暴发场所分布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共114起(占42.70%),其次集中在农村宴席和单位食堂,事件数分别为78起(占29.21%)和23起(占8.61%);动物类食品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占45.69%),其中以水产品为主(占31.09%),其次为肉与肉制品(占14.23%);加工不当是引发事件主要原因因素,事件数为108起(占40.45%),其次分别为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和交叉污染,事件数分别为37起(占13.86%)和35起(13.11%)。结论 全年中第三季度是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时间,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风险食品,应加强对该类食品的日常监测与管理,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增进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