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完全梗阻性黄疸的持续时间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完全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测定梗阻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梗阻0,1,3,7d分为4组。即正常肝切除组(A组)、梗阻1d肝切除组(B组)、梗阻3d肝切除组(C组)及梗阻7d肝切除组(D组),观察肝切除(肝切除量约70%)术后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切除术后0,12,24,48,72,168h的肝功能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残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RT-PCR法检测肝组织HGF基因的表达,检测术后7d残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结果B组在肝切除术后死亡率、肝功能恢复、PCNA标记指数、HGFmRNA表达及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等方面均优C组及D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抑制大鼠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术前梗阻时间短、胆红索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肝叶切除术才可能相对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由BNIP3介导的线粒体动态平衡在肝脏的脂肪代谢及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肝再生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EPO可促进肝脏再生,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功能及肝再生的影响,以及BNIP3和TNF-αmRNA在再生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rhEPO组和空白组,建立大鼠70%肝切除,肝切除后经门静脉注射3000IU/kg rhEPO,空白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1d、3d、5d各处死6只大鼠采集血清及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BNIP3和TNF-α mRNA.结果 肝切除术后1d rhEPO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5d rhEPO组Ki-67标记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d rhEPO组TNF-α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肝切除术后1d 3d rhEPO组IL-6显著高于空白组.肝切除术后1d 3d rhEPO组BNIP3和TNF-αmRNA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门静脉注射rhEPO具有肝保护和明显的促肝再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NIP3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完全梗阻性黄疸的持续时间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完全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测定梗阻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梗阻0,1,3,7 d分为4组,即正常肝切除组(A组)、梗阻1 d肝切除组(B组)、梗阻3 d肝切除组(C组)及梗阻7 d肝切除组(D组),观察肝切除(肝切除量约70%)术后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切除术后0,12,24,48,72,168 h的肝功能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残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RT-PCR法检测肝组织HGF基因的表达,检测术后7 d残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结果 B组在肝切除术后死亡率、肝功能恢复、PCNA标记指数、HGF mRNA表达及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等方面均优C组及D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抑制大鼠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术前梗阻时间短、胆红素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肝叶切除术才可能相对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配方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将大鼠将机分为4组,A组正常切肝手用强化支链氨基酸胃肠及营养(强化BCAA-TPN)治疗,B组正常肝切除后用标准胃肠外营养(标准TPN)治疗;C、D组制成肝硬化模型后切肝和营养支持分别A、B组,术后第三天处死动物肝再生情况。结果:肝DNA合成率和有丝分裂率在A、B组分别显著高于C、D组;肝再生率、DNA合成率及有丝分裂率在A、C组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配方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 A 组正常切肝后用强化支链氨基酸胃肠外营养(强化 B C A A T P N)治疗; B组正常肝切除后用标准胃肠外营养(标准 T P N)治疗; C、 D组制成肝硬化模型后切肝和营养支持分别同 A、 B组;术后第三天处死动物测定肝再生情况。结果:肝 D N A 合成率和有丝分裂率在 A、 B组分别显著高于 C、 D组;肝再生率、 D N A 合成率及有丝分裂率在 A、 C组分别显著高于 B、 D组。以上提示:切肝后在相同胃肠外营养支持下硬化肝再生较正常肝差;在强化 B C A A T P N 支持下正常肝和硬化肝的再生均优于标准 T P N 支持  相似文献   

6.
代雪枫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09-71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p2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大鼠模型(F组),同时设立正常饲料组(C组)作为对照,在喂养12周时对F及C组动物分别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分别于术后0、1、12、24、36h收集残肝标本,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对高脂喂养12周的中-重度脂肪肝大鼠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建立了NAFLD肝再生动物模型.F组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明显高于C组;同时PCNA阳性表达率在术后12、24、36h均明显低于C组同时相点(P<0.01).结论 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NAFLD肝再生中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大鼠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实验动物模型同时切除肝脏、胰腺或十二指肠,以探讨残肝再生反应。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1)68%肝叶切除组;(2)68%肝叶切加50%胰腺切除组;(3)68%肝叶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4)68%肝切除加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每组中3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24、48、72和168h处死并采集血液和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以及免疫组化证实肝细胞增殖细胞核蛋白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肝、胰切除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显著减少残肝细胞DNA峰值期的合成,其延迟性肝再生反应延迟至术后168h,结论: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外分泌腺的多种因子对触发肝细胞的增殖可能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淤血/再灌注损伤(CRI)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IRI
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入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切除部分约占全肝重的70%);CRI组:预先对肝
左叶进行30 min出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对照组:单纯切除除肝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记录各组大鼠
死亡率,分别于术后1、3、7 d处死实验大鼠检测各组的ICG血浆消除率(ICG-PDR)、ALT、AST、肝再生度、Ki-67标记指数等变
化。结果CRI组术后死亡率高于IRI组(34.3% vs 8%,P<0.05)以及对照组(34.3% vs 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CRI组术后
第1天转氨酶明显升高、肝功能显著降低(P<0.05),而同等时间的IR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RI组的术后第1
天的Ki-67标记指数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IRI组(P<0.01);CRI组的Ki-67标记指数峰值延迟出现,峰值的高度低于对照
组。相比对照组,CRI组术后第3天的肝再生度也受到抑制(P<0.01),亦低于IRI组(P<0.05)。结论与IRI相比,CRI能引起更
严重的肝损伤同时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再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后肝部分切除模型,研究了术后第1、3、7天残肝肝再生度、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率、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白蛋白(ALB)的变化,以及动物10d存活率。结果显示:丹参组SGPT和ALB术后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动物10d存活率为66.7%(缺血组为25.0%,P<0.05),术后第3天AFP阳性率为85.7%(缺血组为33.3%,P<0.05),与缺血组比较,术后残肝再生度和肝细胞MI增加。结果表明,丹参对缺血残肝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IL-6/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晟光  农卡特  廖维甲  覃理灵  王莉 《重庆医学》2011,40(22):2188-2190,2180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再生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对照组及肝硬化组均行70%肝切除后,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残肝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活性STAT3蛋白表达。结果肝切除后24 h,肝硬化组大鼠有丝分裂细胞数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肝切除后的前12 h,肝硬化组大鼠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 h,对照组残肝组织的活性STAT3蛋白远远高于肝硬化组。结论肝硬化肝切除术后早期IL-6的低表达导致STAT3蛋白活化不足是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观察大鼠肝切除术(66%)后1、3、5、10、20天血浆氨基酸谱和肝重变化。结果显示:1、术后第1、3天时血浆多种氨基酸浓度升高,以NEAA和AAA最明显,B/A值降低,第10天时氨基酸浓度下降,以EAA最明显;术后第1~10天BCAA持续降低,第20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表明肝切除早期机体对多种氨基酸代谢障碍,后期对氨基酸的利用、需求增加,尤其是BCAA,适当补充对机体十分有利。2、肝切除术后肝重变化与血浆B/A和E/N比值变化呈正相关,与TAA、AAA、NEAA变化呈负相关,提示检测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可作为观察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袁晟光  温江涛  吕军  农卡特  张明慧  杨波 《重庆医学》2011,40(14):1373-1375
目的研究IL-6和PIAS3在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的变化规律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肝硬化切除组(E组)和正常肝切除组(C组),观察比较术后0、1、2、4、12、24、48、72 h肝再生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组织IL-6 mR-NA、PIAS3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72 h E组肝再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CNA的表达在12 h前均高于C组,呈缓慢上升趋势,于48 h达高峰,但远低于C组;E组IL-6 mRNA水平缓慢升高,峰值延迟,且远低于C组峰值;C组PIAS3 mR-NA的水平于术后4 h开始下降,而E组于术后12 h开始下降,且E组术后0~12 h均高于C组(P<0.05)。结论硬化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障碍机制与IL-6和PIAS3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去缬氨酸及增量亮氨酸不平衡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SD大鼠空肠造瘘,皮下接种Walker-256癌肉瘤,随机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NS组)、B组(平衡氨基酸+5-Fu组)、C组(去缬氨酸+5-Fu组)、D组(去缬氨酸及增量亮氨酸+5-Fu组)。测定各组治疗后肿瘤重量、抑瘤率、PCNA指数、凋亡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及大鼠生存时间。结果:A、B、C、D组的瘤重依次下降(P<0.05或P<0.01);PCNA指数依次下降(P<0.05或P<0.01);S期比例依次下降(P<0.01);生存时间依次延长(P<0.05或P<0.01);凋亡指数依次增高(P<0.05或P<0.01);G0/G1期比例依次增高(P<0.01)。结论:去缬氨酸及增量亮氨酸肠内营养能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能增强5-Fu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入肝血流阻断对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肝血流阻断对部分肝切除术后正常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PTC组,肝门阻断15min切肝组;PH组,部分肝切除组;SO组,假手术组,测定术后肝脏重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4、48、72h和7d各时相点PCNA标记指数;观察各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结果 PTC组较PH组术后肝再生率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高峰延迟;PA水平恢复缓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 ,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 6 4只 ,以 6 0 ?l4油溶液 0 .3ml/ 10 0 g皮下注射 ,同时饮用 5 %酒精溶液 ,4 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6只 /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 :A组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1mg/ (kg·d) ,B组为泮托拉唑组 ,注射 0 .2mg/ (kg·d) ,C组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注射 0 .5U/ (kg·d) ,D组为两药合用组 ,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 0 .2mg/ (kg·d)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 0 .5U/ (kg·d) ) ,连续给药 1周。抽取静脉血样 ,取肝脏组织 ,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 (MI)、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P <0 .0 5 ) ,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肝细胞再生更明显 ,其详细机制须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例CPH、20例CAH、20例HC和13例HE患者的BG、IRI、CPR、IRG、BCAA和AAA水平。结果表明,BC组和HE组BG、IRI、CPR和IR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CA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病各组之间CPR/IRI和IRI/IRG无显著性差异。IRI和IRG水平与BCAA/AAA克分子比呈负相关,但两种胰腺激素,与血浆BCAA和AAA不相关。本文提示胰腺激素紊乱和血浆氨基酸失衡并行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铜  王冬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4):293-294,297
目的:探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 方法:建立肝切除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仪检测肝细胞PCNA的表达. 结果:PCNA强阳性肝细胞数及其总灰度值在肝大部切除后24 h明显增高,肝细胞阳性表达率在48 h达到峰值,至120 h趋于正常水平.结论:PCNA强阳性肝细胞呈规律性变化,提示残余肝可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介素22融合蛋白(IL-22-FP)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后行70%肝切除手术(PHx)的小鼠术后肝再生及肝脏保护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ConA肝损伤和PHx手术模型,术后32 h通过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再生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D1)、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A+PHx+IL-22-FP组小鼠同ConA+PHx+rh-IL-22组及其他组小鼠相比,表现出更多的肝细胞增殖和更高的肝指数(肝脏重量/体重);HE染色显示ConA+PHx+IL-22-FP组小鼠肝脏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低;生化检测显示ConA+PHx+IL-22-FP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onA+PHx+IL-22-FP组小鼠的肝脏组织PCNA、CyclinD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IL-22-FP能够促进由ConA诱导肝损伤的小鼠PHx后的肝再生,并表现出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大鼠70%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残肝再生和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
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 大鼠120 只,体质量230~280 g,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PH)、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组
(PHIR)和乌司他丁组(UTI),40只/组。PH组不阻断残肝血流;PHIR组阻断血流30 min后恢复灌注;UTI组于缺血前5 min经尾
静脉给予UTI 50 000 U/kg。再灌注后1、6、12、24、48 h取各组大鼠残肝组织,测定残肝再生度、PCNA阳性率,TNF-α、IL-6水平,
STAT-3、CyclinD1、Cdk4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TI组24 h 和48 h 肝再生度和PCNA阳性率较
PHIR组显著升高(P<0.05);UTI组早期TNF-α、IL-6水平较PHIR组显著降低(P<0.05),但再灌注晚期IL-6水显著高于PHIR组
(P<0.05);UTI组24 h 和48 h STAT-3、CyclinD1、Cdk4 mRNA表达及CyclinD1 和Cdk4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HIR组(P<
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大部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残肝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激活IL-6/STAT-3信号通路,
促使肝细胞CyclinDl-Cdk4复合物合成,促进肝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外标法,对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谱进行检测,并结合AH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组比较,在AH时大多数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有天冬、谷、颉、蛋、异亮、亮、酪、苯丙氨酸等显著升高,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还观察到AH患者的血浆游离蛋氨酸升高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在肝脏受损的初期,表现为血浆中多种氨基酸的升高,其中蛋氨酸的升高程度能反映肝损伤状况。因此,检测游离蛋氨酸作为一项肝损伤指标,可了解和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