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俊宇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308-3311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及宿主肠屏障功能降低会引起脂代谢异常,进而触发肥胖并引发代谢损伤。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间歇性禁食来重塑肠道菌群,可显著改善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在间歇性禁食治疗肥胖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肥胖的研究中,或可通过肠道菌群与间歇性禁食二者结合研究来促进临床转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宿主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进而发挥减重作用。高蛋白饮食不仅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在肠道内还可被菌群进一步分解产生色氨酸、吲哚、5-羟色胺等一系列代谢产物,对人体的脑-肠轴及肠道黏膜免疫发挥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体重,并改善机体的慢性低度炎症与代谢状态,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肠-脑轴使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实现双向通信。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关,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脑卒中这一急性应激使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可能影响卒中预后。本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失调介导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证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人群中观察到的随着脑卒中发病而出现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这种改变与卒中后感染和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其机制包括肠道屏障破坏、产生内毒素、诱发免疫炎症反应、代谢产物异常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学界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热点,已有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改善人体免疫力,参与代谢合成人体需要物质,延缓衰老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一旦失调,则可引起肠道炎症、肥胖、糖尿病、肝病、营养不良等众多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分析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提出保养肠道健康的方法,期待更多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5.
雷超  刘志华 《广西医学》2023,(9):1089-1092+1114
肠道菌群的构成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代谢通路及免疫通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靶向调节肠道菌群如粪菌移植、补充益生菌/益生元有望成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肠道菌群失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可能作用机制及肠道菌群调节在轻度认知障碍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新的轻度认知障碍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逐渐成为国内外各学科研究者们眼中探索研究的"香饽饽",同时益生菌、肠道微生态、微生态制剂及肠道健康等也都成为眼下流行的热门词汇。肠道菌群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作用强大,可以影响人的代谢、免疫和营养等功能,临床中许多常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所以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加之,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由于大家都普遍认为"西药伤肝"、"是药三分毒",所以大多选择通过中药调节肠道,这就促进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肠道菌群方面的探索及发展。现在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就关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抽动障碍(TD)患儿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肠道菌群失调对抽动障碍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在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孝感中心医院)被确诊为TD儿童12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查体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6岁、>6岁两个年龄阶段。根据是否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和肠道菌群非失调组进行统计,分析这两个年龄阶段患儿肠道内菌群的失调率情况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菌群失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D患儿中肠道菌群失调组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肠道菌群非失调组,尤其是在2~6岁这个年龄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诱发抽动障碍反复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后,身体内的免疫球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改善人体内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对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保护人体的健康。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调节脂质代谢、改变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慧  孙涛 《医学综述》2014,(3):468-471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并维持机体健康。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调的类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相关疾病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菌群失调小鼠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菌群失调对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肠粘膜sIgA、血清及肠组织IL-2的含量.结果 小鼠菌群失调后,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降低(P<0.05),肠粘膜sIgA、血清及肠组织IL-2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 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后可降低机体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育儿小语     
鹅口疮是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细菌是霉菌的天敌。肠道菌群失调与滥用抗生素、滥用消毒剂、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癌症化疗后,容易出现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出现鹅口疮。新生儿养育环境过于干净,常用消毒剂,易造成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出现鹅口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米化四君子汤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神经-内分泌-代谢-微生态-免疫网络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氢化可的松制备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模型,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吞噬细胞功能、外周血IL-2含量的影响和肠道菌群的调整,同时设常态中药组、自然恢复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氢化可的松灌喂3 d后,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外周血IL-2含量明显下降,肠道菌群失调;经四君子汤治疗6 d后,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IL-2含量显著提高,肠道菌群恢复正常。结论:纳米化四君子汤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效地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且功效优于常态中药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是携带人体"第二基因"的"隐形器官",可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吸收、肠壁通透性,还可参与碳水化合物、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过程,形成菌群-肠-靶器官轴。肠道菌群改变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炎症、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从而介导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通过饮食、益生菌、药物、手术、粪菌移植、遗传工程菌等手段进行的肠道菌群干预成为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可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多途径双向联系,对大脑的生理、认知功能进行调控。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肠道微生态失调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菌群失调可引起神经免疫炎症、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失衡对癫痫的诱发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原肠道菌群对癫痫易感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加深肠道菌群在癫痫治疗方面的认识,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发生改变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人体代谢系统的正常发展。目前已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慢性炎症、血脂异常、过敏性疾病等相关。此外,肠道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积累、脂多糖的高循环水平、免疫失调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机制可为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检测方面的应用,菌群失调与疾病的相关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在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重点阐述肠道菌群在改变肠道通透性、影响炎性因子表达和肠黏膜免疫、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B27分子模拟等方面与AS发病存在的关系,并对肠道菌群失调对AS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罗予  蔡访勤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8):48-48,52
双歧杆菌属是人和动物肠道中主要正常菌群之一,是有益生理菌;在急慢性腹泻、结肠癌、菌群失调等患者肠道菌群中,均有其数量减少。本项目主要研究正常机体和菌群紊乱者服用双歧杆菌制剂后,肠道菌群变化、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和红细胞免疫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失调对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对机体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卡那霉素制作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摸型,进行肠道菌群的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菌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菌群失调后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脾细胞数、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减少,脾重量减轻(P<0.05或P<0.01);实验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可减少机体的免疫细胞及降低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参与了代谢、消化、炎症及免疫等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新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途径参与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密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不仅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还影响着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研究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可为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包文晗  王悦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927-2931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互利共生状态。慢性肾脏病(CKD)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尿毒症毒素产生过多和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