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市0~3岁婴幼儿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科学且有针对性的家长养育照护能力指导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2020年7—11月在北京市5所区级妇幼保健院1 514名0~3岁婴幼儿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家长养育照护能力自评问卷》评估家长养育照护能力,包括养育观念与方式、健康护理、营养与喂养、回应性照护、玩耍体验和安全保障6个方面,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养育照护能力的总分为(77.81±10.31)分,养育观念与方式得分为(78.81±13.84)分、健康护理(69.43±11.17)分、营养与喂养(78.51±13.06)分、回应性照护(84.00±13.66)分、玩耍体验(73.35±18.84)分和安全保障(82.77±12.80)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1岁:β=-2.09,95%CI:-3.17~-1.02;2~3岁:β=-3.95,95%CI:-5.27~-2.62)、家庭年收入(β=1.39,95%CI:1.16~3.95)、儿童拥有绘本数(β=2.55,95%CI:0....  相似文献   

2.
3.
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1-2])。2018年,WHO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Nurturing Care Framework,NCF),将养育照护定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已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多地了解社区婴幼儿的保健现状和需求 ,从而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社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设计了本次问卷 ,对 1 0 0例社区儿童保健门诊的家长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取 2 0 0 1年 1 0~ 1 2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 1 0 0名新民北街社区 0~ 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中职员 3 8人 ,工人 1 8人 ,教师 9人 ,商人 6人 ,医生 3人 ,农民 5人 ,其他 2 1人 ;其中本…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高危新生儿父母养育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对父母养育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与医疗相结合的干预模式,以指导教育父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方法,对63例高危新生儿及家长进行跟踪追访,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64例同龄正常儿童的家长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规律性(进食、大/小便、睡眠等)、主要抚养人提供的软环境(进行早期干预或教育的态度和方法)、家中提供的硬环境(活动空间、玩具、图书、小床等)等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良好的效果。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与医疗相结合的干预模式,从指导教育父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方法,对父母的养育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农村社区婴幼儿家长养育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为探讨促进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农村社区婴幼儿的主要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全部资料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家长部分知道如何正确添加辅食,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掌握情况多数为"部分知道";67.8%的家长部分知道或全不知道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接受知识的态度良好,获得保健知识的途径以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为主。结论:我市农村婴幼儿家长的养育知识和行为有待深化,要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拓宽健康教育渠道,提高农村保健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的养育知识水平和建立正确行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更好促进儿童早期身心的全面发展,探讨以母亲为中心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在中山某社区内实施促进母亲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后,采用儿童养育情况母亲问卷对参加项目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以参加《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项目的社区的母亲为实验组,选择另一经济、社会环境相似的社区的母亲为对照组,两组各150例。结果:①实验组家庭的玩具和图画书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游乐场以及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等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母亲表扬孩子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更能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③实验组父亲比对照组更能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而且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一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丰富了孩子认知刺激环境,提高了母亲的育儿技能,同时使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健康教育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广州市芳村区人民医院儿保科在日常工作中,把婴幼儿健康教育放在首位,从产后访视开始,把健康教育作为工作常规,并开通健康教育咨询电话,同时注重专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使管辖地段儿童常见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父母文化程度与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广州地区200名男性在校中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分析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父母亲文化程度与家庭情感温暖、理解无显著相关,母亲文化程度与母亲对儿子的拒绝、否定、惩罚、严厉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儿子接受负性情感教育的机会增多,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婴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和乐意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分析家长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健康需求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127名婴儿家长进行选择型问卷调查. [结果]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需求排在首位,占85.8%,其次是喂养知识(59.1%)、便秘与腹泻(56.7%)、睡眠问题(53.5%)和营养问题(52.8%).不同职业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没有影响,除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与家长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其它方面的需求与家长文化程度均无相关性. [结论]明确不同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形式,加强对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重要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滁州市幼儿屈光不正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17年7月~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相关的医院门诊462名1~3岁儿童为筛查对象,采用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并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屈光正常及屈光不正儿童,同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人文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43名屈光正常与119名屈光不正幼儿。与屈光正常幼儿相比,屈光不正组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7% vs. 52.8%)、幼儿被动吸烟(38.7% vs. 25.1%)、晚上开灯睡觉(21.0% vs. 11.4%)、经常哭闹(24.4% vs. 15.2%)、喜欢看亮的灯(59.7% vs. 48.1%)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7.987、7.081、5.182、4.724,均P<0.05),而家庭采光较好(76.5% vs. 87.5%)、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0.5 h(92.4% vs. 97.4%)比例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4.51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采光好(OR=0.445,95%CI:0.254~0.780)、每天大于0.5 h的户外活动(OR=0.257,95%CI:0.097~0.685)是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而其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54,95%CI:1.074~1.708)、幼儿喜欢看亮的灯(OR=1.580,95%CI:1.004~2.485),被动吸烟(OR=1.638,95%CI:1.025~2.618)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结论 幼儿母亲学历、家庭采光、户外活动、看亮的灯、被动吸烟是其屈光不正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视力保护宣传,提高抚养人保护幼儿视力的知识知晓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母亲养育行为的影响。方法:在选定的一个经济中等项目县和经济状况相似的一个非项目县(对照县)中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改良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儿童养育情况母亲问卷”对母亲或养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频数分布描述健康教育干预覆盖情况,比较项目县和对照县母亲养育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数,用t检验和2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项目县有效问卷213份及对照县有效问卷201份。项目县97.2%被调查儿童母亲接受了有关养育儿童方法的健康教育;项目县比对照县有较多的母亲通过村医、宣传画、书刊杂志及父母学校获取育儿知识,经2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1);项目县儿童母亲养育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对照县,经成组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项目县儿童父亲参与管教孩子及经常与孩子一起玩儿的比例、父母管教孩子态度一致的比例均高于对照县(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农村2岁儿童母亲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15.
16.
该文根据中等卫校体育教学实际,着重研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女生的运动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之间的关系,探讨女子体育教学的规律,分析中等卫校女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方式对婴儿早期智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崔红  侯金珍  马国英 《卫生研究》2001,30(6):362-364
为探讨影响婴儿早期智力发育不平衡的因素和寻找更好的教养方式 ,根据“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即Gesell量表 )对 6 8例 3月龄健康婴儿进行测量 ,并对其家长用问卷进行调查 ,取得相关资料。结果显示 :3月龄婴儿 5个能区的发育不平衡。根据单因素分析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较多的户外活动、以父亲为主看护、父亲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适应行为的发展 ;给孩子较多的运动机会和联合型家庭对小儿大运动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给小儿戴手套将阻碍小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联合型家庭中生活的小儿 ,语言方面发展较好 ;运动机会较多对小儿个人 -社交行为发展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靠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对待孕夫妇进行优生优育综合性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辖区1 035对已婚待孕夫妇(研究组)进行为期3年的优生优育综合性教育,分析连续3年来该组成员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和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的变化,并将第三年的调查结果与同期未参加研究的1 000对已婚未孕夫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知晓率逐年提高,3年的结果分别为43.87%、58.84%和74.20%(P<0.05);第三年度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计划生育网络综合性教育的模式可有效提高待孕夫妇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的知晓率,提高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龋病儿童的人格特点及父母教养方式,完善龋病的病因认识. [方法]对46例龋病儿童和48例无龋儿童,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儿童生活事件(ALSEC)和儿童社交焦虑(SASC)问卷调查. [结果]龋病儿童具有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特点,对生活事件的负性体验多,有不良的社交体验;且存在性别间的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温暖理解(F1和M1)和偏爱被试(F4和M5)是儿童龋病的保护因子;父亲的惩罚严厉(F2)和过分干涉(F3,P<0.01),母亲的干涉过护(M2)则是危险因子(P<0.05).[结论]儿章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各心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能对儿童的心理咨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 stran,EMBU)、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症状白评量表(SCL-90)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79名、女102名)进行测评。【结果】男女生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比较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过度保护(F6),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M3)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0.01),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6%,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惩罚严厉(F2)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拒绝否认(F5)对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特别是父亲的严厉和拒绝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